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及其实践

2022-07-18 00:09储呈俊
高考·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

储呈俊

摘 要:化学学科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强化学生对化学课程的有效认知,并从多个方面对化学问题进行综合探究,如从生活化的教学层面,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原则;其次从教学导入、概念教学、实验探究和习题训练四个方面分析了生活化实践的内容;最后从生活素材、情境和实践活动三个维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实践策略,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化学学科在高中阶段是一门重要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对于不少高中生而言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当下,教师应摒弃传统单一的授课模式,将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理解,达到科学应用的效果。基于“双减”理念下的教学工作,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其作为化学课程教学的重点,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对实际生活的影响。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合理探究,切实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内化。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在基于“双减”理念下,为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选择的化学案例,应秉承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优化教学流程,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时候,还能提高自我认知意识,真正展现学生的主体优势。只有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发挥出学生个体的学习动能,让他们有效参与到化学课程的学习当中。

(二)科学性原则

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还是问题情境的设置都应该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盲目使用生活素材,也不应该为贴近现实生活,故意创造一些和生活没有联系的话题和情境,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此,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应该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教学活动真实且有效[1]。具体来说需要遵循化学学科的教学规律、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基于这些方面的规律,科学化地实施生活化教学,这样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三)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教学则是以学生现有的生活作为出发点,努力挖掘和现实生活相关的素材,将其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鉴于学生目前的生活环境不同,整体的生活经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的理论性授课,选择和大众生活相关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走进生活世界,确保每位学生感受知识和生活的联系。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的内容

(一)教学导入阶段的生活化

构建一堂优秀的化学课,课堂阶段的引入工作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兴趣,引导学生顺利进入课程学习活动中,这是检验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是直接引入新的知识点,由于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导致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无法深度理解,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可以采用科学故事,例如,某位化学家在生活中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学现象,这也体现出化学家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生活故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同时,因化学本身就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热点话题引入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紧跟时事,主动了解与化学相关的最新发展动态,在课上教学中将其传递给学生。除此之外,自然现象和实际中的化学知识也能进行有效结合,确保学生对相关问题有切身体会,例如,在讲解“电化学”的时候,罗列出铁生锈的案例,这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铁锈,铁锈颜色为红色,教师可以此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原因[2]。

(二)概念教学中的生活化

每个人所接触的事物不同,而任何事物都有需要探究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知道,化学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如果学生对生活事物的理解比较少,在综合探究的时候理解就会比较困难。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概念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化学概念有效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化的技巧和手段,对化学概念进行细化讲解。

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教学中,这一部分知识点对学生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圖片的形式展示日常生活中反应速率差别比较大的现象?从化学概念的层面分析,如何表示物体快慢?接着通过幻灯片出示习题,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应该关注哪些问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根据化学概念,大胆推测出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因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善用信息技术,从多个维度展现化学知识,对一些微观、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分析,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和真实,愉悦课堂氛围,达到合理教学的目的[3]。

(三)实验探究中的生活化

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进行,既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实验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巧用生活资源。例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水果电池,验证酸碱反应,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又能节约资源,及时渗透生活化思想,拉近学生和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喷泉实验”的生活化教学中,希望学生了解喷泉形成的原因,以及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可以罗列出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种喷泉现象;其次,学生开始动手操作,按照实验流程,认识氨气溶于水后便能形成喷泉;再次,教师提出问题,除了氨气外,是否还存在其他气体能够完成这一实验;最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深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现象的综合认知,潜移默化中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习题训练中的生活化

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课后巩固训练,传统的做题方式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这些习题训练一般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互分离开,学生一味地做题,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并未得到强化。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在基于“双减”理念下,组织一些生活化的习题作业,适当体现化学习题的生活气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让习题训练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并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学会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说明信息,其中碘、钙应该理解为什么?该习题的设计则是教师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元素、单质的基本概念。除此之外,为确保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师可以采用课后拓展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多多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在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利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一)善用生活素材,强化学生的综合认知

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活动中,引入生活素材,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令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优化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将教材中生硬的文字转变为生活中能够看见和触摸到的现象,将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结合,将其集中在一起进行综合论述。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图片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活中的某些化学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化学的独特魅力。尤其是在学习相对枯燥的化学概念时,学生理解知识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究加强对概念的综合认知。以“醋酸的作用”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试着说出醋酸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例如,在做土豆烧排骨的时候,向其中添加一些醋,则是促进钙的溶解;在做“醋溜白菜”的时候,添加一些醋,则是起到提鲜的作用,同时确保白菜中的维生素C不会流失;在感冒的时候,利用醋熏蒸,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由此可见,从这些生活现状而言,全面展现了醋酸的应用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在组织化学实验的时候,也要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素材,体现化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存在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时候,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教师将生活素材巧妙应用到实验探究活动中。例如,在“酸碱指示剂”的教学中,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花和叶子,将同一种花和叶与酒精放在一起,研磨的液体颜色接近植物原本的色彩,通过过滤、萃取等手段,测试物质中的PH值,通过这些生活素材组织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实验探索的乐趣所在[4]。

(二)构建对应的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构建则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将化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处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学情境的构建应该以生活气息为主,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尽量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让化学课堂回归生活本真。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应该确保教学所选择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例如,多个问题的结合,在设置的时候要体现层次性和启发性,强化学生的总体认知,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源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而教师则是引导学生恰当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小王在家看到父亲向煤炉洒水,询问,这样不会导致火熄灭吗?父亲回答,自然不会,适当加入水,会让火烧得更为旺盛。小王表示不理解,那多添加一些水,能不能让火更大呢?由此可见,基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本章节的关键知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又或者是在化学概念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生活情境,优化教学流程。例如:在“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以“水滴石穿”的生活谚语,让学生认识到积少成多的道理。如果要数清10根头发很简单,但是要数出1000根头发则显得比较困难,这时应该怎么办?以生活化的知识构建情境,完成课堂导入工作,更容易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欲望。教师在情境构建的时候,选择身边的案例,将生活情境和教材知识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学生的多重感官,并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化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并通过类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5]。

(三)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向生活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发展学生的持续探究,将知识转变为能力,让学生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高中化学组织生活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推进教学方式、目标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例如,社会调查活动,是理论知识联系现实生活最有效的手段。社会调查活动的进行,是要求学生主动积累生活素材,强化对知识的整体认知,锻炼学生的认知意识,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感。教师选择的调查场所确定在家庭、学校,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作为出发点,认识现实生活和化学材料的关系。例如,“使用的哪些产品为塑料材料”“我家一周产生的垃圾有多少”“家庭每年的能源消费统计表”等,通过这些社会调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题一般是教师确定,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讨论,构建和谐的讨论氛围。值得注意的是,学生需要组织民主化的调查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同时,要密切关注当下社会的發展动态,利用化学知识认识社会、生活和科学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所带来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生活类的化学知识答题竞赛活动,在专题活动中,让学生提前复习,收集化学知识,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兴趣竞赛活动开始抢答。这种学习形式,既能营造出良好的竞争氛围,又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增长见识,养成相互尊重、理解的良好品质[6]。

结束语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教师要善用生活化教学方式,通过生活素材、情境和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此外,教师要认识到化学课程的特殊性质,从概念、实验和习题等方面优化生活理念的导入工作,引导学生在实践和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充分诠释化学知识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军.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践[J].文渊(中学版),2019(1):501.

[2]王珍娣.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13.

[3]李学东.立足生活,感悟化学魅力: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7(9):1.

[4]章细宏.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7(3X):1.

[5]车苏宏.浅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资讯,2020(10):153-154.

[6]徐梅.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丝路(上旬),2020(3):1.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生活化教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