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教“补白”变“白补”

2022-07-18 07:58钱丽华黄增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补白语法知识点

钱丽华 黄增

摘要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卡片以补白形式出现,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师应重视教材中的“知识补白”,分析当下教学现状,改变教学方法单一、不灵活的问题,让教学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总结归纳,学以致用,构建知识体系。

关键词

统编本 初中语文 知识补白

学界未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补白”作统一的解释,不同学者对其定义和理解有所不同。朱绍禹将“知识补白”称作“附录”“参考资料”,解释为“配合课文学习的附加性资料,通常归纳了汉语语法、修辞以及文体等知识”[1]。顾之川则将其解释为“利用课文后的空白,编入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字,以丰富教材内容,提供课文学习资源。主要内容是与课文作者、课文内容等有关的文字”[2]。我认为“知识补白”专指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各板块中的补充知识材料。这类材料篇幅短小,一般置于虚线框内,大部分位于课文“积累拓展”或“读读写写”之后,还有一部分穿插在写作、综合性学习等板块中。“知识补白”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助于教师教学,又有助于学生积累文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分布情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知识补白”总计57篇,其中七年级上册和下册各13篇,八年级上册12篇、下册7篇,九年级上册8篇、下册4篇。其中包含的知识类型主要有三类:语言类知识、文学类知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语言类知识包括语法、修辞和词汇,其中语法知识占比最多。文学类知识主要补充于古诗文之后,例如《世说新语》课文后附有“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相关的背景资料与课文联系紧密,如《背影》课文后附有《朱自清父亲读〈背影〉》。

二、“知识补白”的教学现状

截至2021年,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已投入使用5年左右,但教师对“知识补白”的总体认识还比较模糊,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认识模糊,重选文,轻补白。教师往往更重视对课文的教学,时常忽略“知识补白”的设计意图、学习意义。“知识补白”作为教科书中的一部分,教师应予以重视,在进行“知识补白”的教学设计时,要以课标作为指导。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枯燥乏味。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自学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以小组探究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不灵活,独立教学,脱离实际。部分教师讲解“知识补白”采用的方法通常是联系课文,偶尔搭配练习题,很少与写作、综合性学习板块及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知识补白”中知识类型丰富,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类知识,教师必须将其运用到听、说、读、写的教学中去,让学生能灵活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知识补白”的教学建议

1.有的放矢,一课一得。

语文知识繁杂,“知识补白”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根据课标指示,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多就等于无”。教师讲解要少而精,多以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通过这一个个重要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努力做到一課一得。

比如,修改病句一直是让大部分学生感到头疼的题目,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的“语法小卡片”板块中介绍了五种学生易错的语法情况,如“句子结构不完整”“句式杂糅”等,教师可以将其整理成修改病句复习专题,帮助学生复习回忆。

2.自主探究,学以致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通常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料,主动地对原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以形成对新知识的解释,最终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认知结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板块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觉的学习和思考,逐步理解知识,获得自我发展。如“知识补白”介绍语法、词汇、修辞等相关知识时,引用课文中的例句,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提供台阶,帮助学生逐步扩充知识体系。自主探究将学习与实践联系在一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实践,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3.总结归纳,构建体系。

“知识补白”在教材中较为分散,但其知识点前后贯通,逻辑性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归纳,梳理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图,便于贯通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顾之川.语文教育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补白语法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跟踪导练(二)4
知识点自测
参考答案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