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教育应做到“五融合”

2022-07-18 07:58张海英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思政

张海英

摘要

当下学校的家国情怀教育存在说教式、走过场或脱离学生实际等情况,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学校开展家国情懷教育应做到五个方面的融合:与学科学习相融合,与主题活动相融合,与时代热点相融合,与文本阅读相融合,与学生自省成长相融合。

关键词

家国情怀教育 学校教育 “五融合”

家国情怀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实践。当下,学校的家国情怀教育往往存在说教式、走过场或脱离学生实际等情况,教育的实效性不强。笔者通过“初中‘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从课程层面探讨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认为学校家国情怀教育要与学科学习、主题活动、时代热点、文本阅读和学生自省成长五个方面相融合。

一、与学科学习相融合

学校的家国情怀教育应与学科学习相融合,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统编教材七年级(上)推荐阅读孙犁的小说《白洋淀纪事》,教师选取其中的经典作品《芦花荡》,通过读、思、说和演的方式,让学生在品读小说环境、情节和人物过程中,深切体会伟大的民族抗日精神,领略民族英雄的风采,让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教育无痕入心。又如英语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让学生领略中华文化的特色、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家国情怀教育的课程资源,在知识传授、能力素养培养中有效融合家国情怀教育,让教育有情境、有指向。

二、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途径,目的明确,主题集中,活动有序,触动心灵。

如学校围绕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传承精神,树立自信”的主题活动,可以结合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例如:观看爱国电影,在观影中认识历史,感受先烈精神;讲述名人爱国故事,在故事情节中认识榜样形象,学习榜样的家国精神;参与实践走访活动,在欣赏风土人情中了解地方文化特色,传承精神文明;分享活动成果,激发爱国爱家情感。

系列化的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理解守望相助的意义,丰润情感;学会正确地沟通、交流,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与时代热点相融合

新时代的家国情怀教育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承,同时也应该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热点,为学生打开一扇时代的窗,培养具有博大胸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教师将家国情怀教育与时代热点相融合,引入国内社会发展大事件,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引入国际社会大事件,有机整合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核与世界历史情态,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国情怀。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学校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观看紧张激烈的赛事,一方面让他们为奥运健儿加油,另一方面让他们用心捕捉每一个震撼人心的画面,把开幕式上中国式的浪漫,比赛中人类潜能的极限挑战,还有努力拼搏,勇于创新的中国速度等内容记录下来,抒写内心的感动与成长,开学后再分享给同学。当然,这也是国际大事。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和合与共、天下一家的大国情怀。

抓住时代热点,突显时政特色,家国情怀教育就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与文本阅读相融合

教师将家国情怀教育与文本阅读相融合,让学生在文字的演绎与表达中感受家国情怀,增强精神上的信念、力量和勇气。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经典古诗词,让其在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岳飞的《满江红》、王昌龄的《从军行》,毛泽东、陈毅等革命前辈的诗词《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梅岭三章》等作品中,领会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奋斗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阅读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阅读《红岩》《长征故事》,阅读仁人志士的家训家书,从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同构”“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理念,充分体会“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意识。

阅读是一次次精神的洗礼,学生在阅读中把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成意识和信仰。

五、与学生自省成长相融合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家国情怀教育要与学生的自省成长相融合,作用于其内心,外化于言行举止。

笔者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得知,无论是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还是融入学科学习的知识引导,都让学生的内心有感触。同时,他们希望内容更务实、互动性更强,也希望通过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家国情怀。学校应重视学生的看法,在涵养家国情怀上面下功夫,追问如何让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促使学生自省改进,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立足于学校实情、学生实际的教育,才有助于学生生成坚定、持久的家国情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初级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初中‘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b/2020/02/79)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思政
薛济萍:坚守实业 彰显家国情怀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