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隐喻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角色对话分析

2022-07-18 22:02张欢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9期

张欢欢

摘要:海明威是文学史上十分有名的小说家,其作品也十分经典,值得探索。但许多文学作品的分析都是基于传统文学分析方法进行的,因此本篇论文尝试从其他学科领域着手分析。本文主要以韩礼德的人际隐喻理论框架为视角,对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进行文本分析,尤其是其中的角色对话分析。在语法隐喻中人际隐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语法隐喻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本文将结合语篇的人物对白,分类讨论人物说话的意图,探究人际隐喻在人际交往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本篇论文将语言学理论与文学赏析相结合,提供新的角度更好地去把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把握作品思想主旨,以期为文学作品人际隐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人际隐喻理论;白象似的群山;语气隐喻;情态隐喻

一、海明威和《白象似的群山》简介

在20世纪的时候,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被称作是世界文学中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也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中典型的小说家代表,乃美国民族的精神纪念碑。在他的作品中,他总是对生活,世界和社会感到困惑和犹豫。海明威的作品里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写作风格,他的《白象似的群山》就是其中之一。

《白象似的群山》主要描述的是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座规模不大的小火车站上的爱情故事。一对年轻情侣正等候着开往巴塞罗那的列车,而火车则将于四十分钟后抵达。于是,他选择了去地铁站旁的一家小酒店,以消磨时光。故事也就从这里正式展开。在这之间,男人与女孩的心态根本不同。这个男子享用了这香醇的美酒,可是这女子心情沉重、忧愁重重。因为她已经怀孕了,她对这个孩子的到来是高兴的,她憧憬着期待着拥有孩子的新生活,但她的男朋友并不在乎这个孩子。怀着不同的心思,于是他们进行了好几个回合的对话较量,互相试探着。这部作品主要以短对话为主,尽管语言简单朴实但却又蕴含丰富的内涵。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作为世界文豪之一的海明威,他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其中,《白象似的群山》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蕴含丰富的含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近年来,仍有很多研究从不同视角或者不同研究方法出发,对海明威作品深入的解读和研究,但以往的研究主要从叙事艺术、象征主义和会会话含义的角度来研究《白象似的群山》,例如:通过研究叙事技巧来探索作品中语言重复的意图,通过对一系列意象的解读来刻画人物形象,或通过会话含义分析和合作原则理论揭示人物的言外之意等。李晓云(2001:65)通过分析《白象似的群山》发现该作品表现了海明威好用短句,其用语含蓄,善用象征的创作特点,从而剖析出小说里主要角色的人物形象特点及性格特征,以及探讨他们之间存在的感情冲突,从而揭示小说主旨。孙玉超(2013:26) 认为在《白象似的群山》中还体现了海明威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文中许多意象都蕴含着作者的象征意义和情感思想,所以他就对作品中的意境展开了深刻的研究。高菲(2008:621)结合语言学领域理论“合作原则”,通过语用分析《白象似的群山》里的人物会话,一步步解析出会话里隐藏的人物心理活动和真实企图。艾险峰(1999:52)运用含义理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的分析解读文学作品,他认为人物间的对话是作家用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之一,解析人物间的对话互动不仅利于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感情和态度,更促进对作者和读者之间的高层次的交流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张晓花(2009:108)主要讨论了海明威在该小说中创作手法的运用,例如象征和省略,从而展现其 “冰山理论”写作特色。

回顾文献发现,以往学者对《白象似的群山》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学角度或语言学的语用学领域进行研究,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该作品的相关研究还十分罕见。因此,本研究主要结合认知语言学人际隐喻理论,结合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为文学作品分析提供一点新的思考和方向。

(二)隐喻理论

隐喻是一种思维活动和认知方式,指人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将始源域的知识映射到目标域的知识上(Lakoff,Johnson 1980)。Lakoff(1980)认为隐喻的本质就是人们运用一些具体的、更为人所知的一些概念去代替一些比较抽象、不好理解的概念,以此更加促进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认识。而隐喻现象产生于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一定相似性。韩礼德提出了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这一概念,并且语法结构对语义体现关系显示了一致式和非一致式是存在区别的,其中非一致式也被称为隐喻式,这种语言现象就叫作语法隐喻(Halliday 1985)。语法隐喻可以分成两个类别即人际隐喻(Interpersonal Metaphor)和概念隱喻(Ideational Metaphor)(Halliday 1985)。

英语中的人际功能主要是凭借语气(Mood)和情态(Modality)来实现的,并且语法隐喻研究的隐喻现象着重聚焦语法层面的,此外,根据功能,语气隐喻又有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个类型(Halliday1985)。

(三)人际隐喻理论

有许多方法都可以促进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其中,人际语法隐喻是有效方法之一(胡壮麟等2008)。话语的人际功能主要就是利用语气与情态来完成人际交往功能,所以人际隐喻主要有语气隐喻与情态隐喻两种(Halliday 1985)。

1.语气隐喻

言语主要有陈述、提问、命令和提供四种基本语气功能。在一致式中,陈述功能、命令功能、提问功能分别靠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进行实现,但是提供功能的实现形式并没有特定,它可以通过这任意一种语气来体现。但是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多种语气来实现,当然一种语气也可以有不同言语功能 (Halliday 2010),因此言语功能和语气功能之间并不处于完全对应的关系,这种语言现象也就是语气隐喻(张雅琦2020)。

2.情态隐喻

情态取向对情态意义体现具有决定作用,主要有4种:主观显性(明确主观)、主观隐性(非明确主观)、客观显性(明确客观)和客观隐性(非明确客观),其中主观显性和客观显性是隐喻性的(Halliday 2010)。主观隐性和客观隐性是靠情态动词、情态副词以及谓语的延伸部分来实现的(张雅琦2020),而但是主观显性和客观显性是分别以“It’s expected that ”“I believe ”“It seems”“It’s usual”等形式呈现的隐喻式。

三、 《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对话中的人际隐喻分析

本文选取海明威文本《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会话,对其文中存在的人际隐喻现象进行标注和分类,选取代表性实例进行分析,进而总结人际隱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以及探讨说话者潜在的意图和动机,为人物性格的塑造提供依据。

(一)语气隐喻分析

1.用疑问语气体现陈述功能

尽管在一致式中,疑问语气体现的是提问功能,但在人际隐喻现象中,疑问语气还可以用来给予信息、提供信息,代替陈述语气去实现陈述功能。

例1.The man:Should we have another drink?

男人和女孩对拥有孩子这一事态度不一。当面对女孩有意表明自己对这个孩子的珍视和期待的时候,男人运用了以上话语进行反馈。划线句应该以陈述语气来给予信息,从而实现陈述功能,其一致式为“We should have another drink.”结合前文内容,女孩将怀有宝宝一事和这些事做了对比:尝试甘草味的饮料、品尝苦艾酒,又将远处的山想象成了白象,都表现了女子对有孩子的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希望男人能够同样和她一样去积极迎接等待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然而男人面对这些表现选择的是敷衍和回避,事情发展到这里的时候男人使用了疑问语气,其实并非是因为男人真的想是想询问是否需要再来杯酒,也并非真想从女孩那里得到答案,这里语气隐喻的使用表明男人是为了转换话题,转移女孩在孩子一事的注意力,促进他们之间会话按照他所希望的方式有效展开。由此可见,男人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

2.用陈述语气体现命令功能

同样地,陈述语气不仅具有陈述功能,用以表达事实和信息,也可以用来表达诉求,从而获取物品或服务,代替祈使语气实现命令功能。

例2.The man:I konw you wouldn’t mind it,Jig.It’s really not anything.It’s just to let air in.

男人顺势转移话题抓住会话主动权,引导女孩接受他的思想。看到女孩的犹豫和思考,男人进行持续的劝说,试图将自己的意愿加在女孩身上,变相迫使女孩放弃自己的意愿,最终达到他的目的。划线句的一致式为“Don’t mind it!”。通过语气隐喻,将命令式伪装成一个陈述语气,看似只是陈述的一句话,实际上变相强迫命令女孩按照他的想法去行事。若该句直接采用祈使句会直接使女孩警觉起来,察觉到他说话背后的意图。于是男人巧妙地使用陈述语气体现命令功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刻画出了男人精明的形象。

3.用疑问语气体现命令功能

疑问语气通常用作实现获取信息的询问功能,但在人际隐喻现象中,经常用来表达求取物品或服务,代替祈使语气实现命令功能。

例3.“I realize,”the girl said.“Can’t we maybe stop talking?”

在这句话之前女孩面对男人不断地引导她继续进行话题,尽管女孩已经明显回避这个问题,男人依然不屈不挠。紧接着女孩采用了和男人刚开始同样的一个方式来进行回避,即提出“再来一杯饮料”。然而和女孩起初表现不同的是,男人并没有因此停止话题,他企图继续劝说。基于这样的情形,女孩提出了本例的话语。可以解读出,男人只顾自己的想法——迫使女孩的思想服从,丝毫不关心女孩的想法。女孩或许识破了男人的用意和自私,她不愿再与这个男人进行无用的对话较量,因为他知道男人是自私的,是不会做出让步的。所以她运用划线句的疑问语气体现命令功能,其一致式为“Stop talking!”虽然两人在对话中存在分歧,但毕竟感情还没破灭,女孩或许也并不想两人的关系变得如此紧张,于是使用祈使句会显得太过硬气。此外,此处语气隐喻的使用提高了人际交往的互动性,用疑问语气实现命令功能,在女孩的要求下,女孩不仅避免了他们之间的正面冲突,还使男人短暂性地停止了对女孩的继续劝说和对于同一话题的继续提及。

例4.The girl:Qould you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please stop talking?

正如以上例子所分析的那样,男人短暂性地停止了对女孩的继续劝说和该话题的继续提及,但是没过一会儿男人又试图再次开始这一话题。本例句的一致式仍然为“Stop talking!”女孩继续使用了语气隐喻,运用疑问语气实现命令功能,显得不会生硬。但这次与以上例子中语气隐喻的使用有所不同,在这里,女孩加入了7个“please”。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尽管女孩选择利用语气隐喻的方式,运用疑问语气来委婉表达自己的诉求,但是女孩心里已经非常抵触这个男人在该话题上的表现,而且加入了7个please,这个方式值得引起注意。平常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只会运用一个这样的词,此处该词复现频率如此之高,所以语气的程度也会更加深,可以分析出女孩心里的反感和愤懑,可能下一刻就要爆发情绪。

以上例句印证了语气和功能之间并非完全对应着的,说话者可能会根据会话内容的特点或者会话环境的因素进行选择,以此来达到会话目的。

(二)情态隐喻分析

1.主观显性情态隐喻

当说话人想要突出强调自己的观点或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命题负责,试图将自己的言论乔装为断言时,则可以使用主观显性情态隐喻,例如I think/I know/I reckon/I suppose。

例5.The girl:And you think then we’ll be all right and be happy.

The man:I know we will.You don’t have to be afraid.I’ve known lots of people that have done it.

The man:If you don’t want to you don’t have to.I have to.I wouldn’t have you do it if you didn’t want to.But I know it’s perfectly simple.

男人為了劝说女孩,他将孩子描述成一个将会威胁他们快乐幸福二人生活的麻烦事,他抓住女孩心理,不断进行试探。果然不出男人所料,女孩仿佛有了一些动摇,并询问男人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来行事的话,他们的关系是否又会恢复如初,像以前那么和谐美好。男人趁势继续攻击女孩心理防线,使用了两个“I know…”的主观显性情态隐喻对此进行回答。为了让女孩接受他的观点,他需要增强自己观点的客观性,所以他频繁使用主观显性情态隐喻将自己的观点包装为断言,更具有信服力,但其实这些只是他个人的想法而已并非事实。他的目的是增强自己话语的可信性,博得女孩的信任感。这里也再次显示了男人精明的形象。

2.客观显性情态隐喻

在实际的交流互动中,常用客观显性情态隐喻使讲话人的断言更具有客观性,甚至使言论变得根本不像自己的观点,弱化讲话人的主观性,比如句式 it seems that。

例6.The man:I konw you wuldon’t mind it,Jig.It’s really not anything.It’s just to let the air in.

“It’s really an awfully simple operation,Jip.” the man said.“It’s not really an operation at all.”

在男人进行不断劝说的过程中,他得努力打消女孩的各个忧虑,以此才能使他的想法得到实现。因此,男人利用客观显性情态隐喻,这几个画线部分都使用了“It is really…”句型,弱化他的主观色彩,使之更像是一个公认的、客观的事实,诱使女孩相信,消除女孩担心和忧虑,使一切事物尽在他的掌控中发展。

以上关于情态隐喻的例子表明,无论讲话人是运用主观情态隐喻将自己的话语佯装为断言,使其更加有效,还是运用客观情态隐喻将个人的看法包装为客观事实、客观存在,这都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下,当对话语内容不确定时为了增强自己话语信服力运用的一种语用策略。

四、结论

(一)主要发现

根据认知语言学人际隐喻理论,本文一个新的角度——从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两个方面来欣赏和探索小说文本《白象似的群山》。通过对人物角色特征的全面分析,虚伪、自私、精明、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形象以及年轻、积极、勇敢和对事物充满好奇兴趣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二)对读者的启示

众所周知,学术界通常使用相关的文学观点或文学理论来探索和分析文学作品。然而,本文试图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经典作品的分析,实现不同学科的交流,并产生新的火花,这不仅为赏析文学经典作品带来了新的思考,为文学分析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以海明威的作品《白象似的群山》为例,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人际隐喻理论来分析文本,展现男女主人公的不同性格,并引导读者探索和解读他们当前爱情背后隐藏的众多矛盾,逐步推断出他们未来爱情的悲剧走向。同样,读者可以利用这一思想探索其他文学文本,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人物形象的目的等,从而促进读者感受优秀文学经典的魅力和探索其奥秘。

(三)研究反思

本文全面分析了《白象似的群山》文本中但本文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需要更加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首先,尽管本文分析和讨论了一些典型人际隐喻类型,但还不是很深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此外,本文主要分析了《白象似的群山》的文本。尽管该小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因该小说的篇幅较短,从而研究不得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人际隐喻和言语行为虽然有一定相似,但却是有区别的,如若能结合语篇对比分析该小说,更加增加研究趣味性。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Halliday,M.A.K.彭宣维,赵秀 凤,张征,等.译.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艾险峰.含意理论与文学作品解读──兼析《白象似的群山》[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3):52-57.

[4]胡壮麟.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02):88-94.

[5]李晓云.简洁重复 含蓄象征——试析海明威《雨里的猫》和《白象似的群山》的艺术特色[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65-67.

[6]高菲.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对话的语用学解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621-624.

[7]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 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孙玉超.对《白象似的群山》中象征意象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3(29):26-27.

[9]张晓花.海明威“冰山原则”下的小说创作风格[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01):108-111.

[10]张雅琦.电影《爱在黎明破晓前》中的人际隐喻分析[J].海外英语,2020(23):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