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区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

2022-07-18 23:12李欣
新农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现状发展

摘要:“乡村舞台”是2014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的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政府积极引导支持、鼓励群众自主发展等方法和途径,实现文化资源由盆景到风景、由点到面、由乡到村的跨越共享。本文从金川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的形式分析了金川区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发展思考。

关键词:“乡村舞台”;金川区;现状;发展

自实施这一重点文化建设工作以来,金川区把“乡村舞台”建设作为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拓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创新举措,坚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原则,按照有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室、简易舞台、文化宣传科普长廊、文化设备、广播器材、体育器材、民间自办文化社团的“八个一”建设标准,重点围绕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群众文艺团体登记注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资源整合优化、文化惠民项目落实等内容,扎实推进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工作,实现了行政村“乡村舞台”全覆盖。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创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利用节会和闲暇时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1.1 科学整合,实现共建共享

把整合资源作为推进“乡村舞台”建设的重要手段,科学整合各行政村房产资源和阵地资源,健全文化活动中心“三室一场”(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和室外文体活动广场),打造室内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发挥综合服务作用。

1.2 拓宽渠道,提供资金保证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資金,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乡村舞台”行政村人员培训、设备购置等,帮助投入较多、建设质量较高、群众参与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民间自办文艺社团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1.3 发挥职能,激发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金川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以及乡镇文化站辅导培训等职能作用,邀请专业人员,对乡镇、村社文艺骨干、文化能人、民间艺人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将“送文化”变成了“种文化”,使他们成为“乡村舞台”留得住、用得上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有效激发了“乡村舞台”建设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已在27个行政村“乡村舞台”组建起了小戏小曲表演、广场舞表演、乐器表演等10人以上自娱自乐的民间自办文化社团,广大村民利用传统节假日和农闲时节,组织开展了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既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4 开展活动,拓展服务内容

行政村“乡村舞台”结合中华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等,依托金川本地文化资源优势,扎实开展了“活力金川·百姓文化大舞台”演出活动、“送培训、送展览、送节目、送书画、送电影”等“五送”活动以及不同主题的社火调演和小戏小曲展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累计参与群众达到8万余人次,丰富了群众节日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2.1 资源闲置,不能有效使用

金川区耕地较多,农忙时节长,农民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劳作,能够用于文化娱乐的时间不多,所以大部分的文化场所长期闲置,所配发的各类文化活动设施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只有冬季农闲时节,部分村民才会组织或者参加一些社火、小戏小曲类的文化活动。

2.2 活动匮乏,不能形成品牌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十分匮乏,除了春节期间由文化部门组织的社火调演、小戏小曲展演等活动外,只有个别文艺爱好者在春节期间或其他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小规模的社火、广场舞表演以及篮球比赛等活动,各村自发举办的文化活动较少,参与人数不多,影响力不大,不能形成品牌。

2.3 人才不足,缺乏有效引导

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主要是由当地的文艺爱好者自发组织,这些文艺爱好者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活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而各村的文化专干,大部分由村干部兼任,缺乏专业的文艺培训,同时由于他们身兼多职,用于组织文化活动的时间也有限,不能给予民间自办文化社团系统科学的引导。

3.1 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盘活农村各类资源

提高“乡村舞台”建设和服务水平,要在充分了解金川区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扶贫,精神扶贫,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篮球、乒乓球、象棋、广场舞和健身操比赛等符合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体活动,举办民间自办文化社团才艺集中展示活动,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舞台”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把“乡村舞台”打造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同时,切实加强经费保障力度,对已建成和新建成的“乡村舞台”给予资金和培训扶持,对行政村已创办成型的民间文化社团给予专业培训,帮助其完善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提高质量水平。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乡村舞台”建设,支持民间自办文化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

3.2 与非遗传承相结合,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金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多产生和传播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是我区农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将非遗传承与“乡村舞台”建设相结合,不仅加强了对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乡村舞台”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的乡村,建立非遗传习所,鼓励和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依托“乡村舞台”,鼓励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演出,使一大批珍贵非遗资源得到有效传承,也让很多民间传统技艺焕发生机,提升了“乡村舞台”建设水平。目前,金川区已经在宁远堡镇下四分村打造社火传习所,在双湾镇三角城村打造了织褐子传习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微信等平台做好行政村“乡村舞台”宣传工作,助推“乡村舞台”建设提档升级。

3.3 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壮大基层文化队伍

提高“乡村舞台”建设服务水平,人才是关键。要打造一支专业素养好,执行能力强,同时又能与农村群众联系紧密,知晓农村群众文化需求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对症”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才能将“乡村舞台”建设工作做到实处,发挥效能。一方面,要在摸清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队伍的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专家对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乡村舞台”及民间自办文化社团负责人、农村文艺爱好者进行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同时,推动专业文艺院团与民间自办社团结成帮扶对子,对民间自办文化社团的文化骨干、文化积极分子和民间艺人进行业务辅导;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一些隐藏在民间的文艺能手,鼓励他们走上“乡村舞台”进行创作和表演,带动更多的农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不断扩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需要继续按照省、市“乡村舞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加强全区行政村“乡村舞台”后续管理工作,深化建设内容,提高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使“乡村舞台”真正成为广大群众享受文化实惠的大舞台、传播知识的平台、张扬才艺和自娱自乐的展台。

作者简介:李欣(1990-),女,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

猜你喜欢
现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