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舞蹈+德育”特色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2-07-18 00:58李雪
高考·中 2022年2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教学模式

摘 要:在我国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于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品德修养有了更高的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时刻萦绕在耳边,德育既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舞蹈不应当仅仅是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也应该是良好品行的载体。舞蹈在展现艺术美感的同时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通过舞蹈教学与德行教育相结合这种独特的实施形式,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本文立足于新文课背景下的普通高中,对“舞蹈+德育”的特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对德育视野下的中学舞蹈教学的意义、原则和教学模式构建方法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舞蹈;品德教育;教学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新时代教育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艺术教育融入德育,推动德育的全面化发展,推动青少年参与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已经成为一个必然趋势。艺术教育可以很好地体现道德教育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思想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思想的外显。舞蹈作为形象德育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之一,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感化作用,更容易依托和运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因而舞蹈教学中德育的探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当今我国的中学教育还是以文化课教育为重心,以应试文化课知识点为教育纲要。在对中学生艺术与品德方面的教育与考核显得有些不尽如人意。许多艺术课堂与品德教育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或是流于形式,远远达不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层次。舞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种类多样、形态各异。我国的传统舞蹈还承载了我国悠久的历史与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表达着情感认知、观念信仰等内容。因此舞蹈课堂并非只是单纯的进行肢体动作的练习,应当注重充分挖掘舞蹈艺术中的德育资源。努力探索舞蹈与德育间的紧密联系,构建凸显德育意义的舞蹈课堂教学模式。

一、我国中学生的德育素质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我国中学生接触手机、电脑等互联网通讯设备的机会大大增加,并且非常便利就能够通过互联网通讯设备连接网络。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资讯信息、短视频等消息吸引着中学生的目光,影响着他们的情感认知和价值取向。

想要德育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要明确我国中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特点。目前我国中学生德育特点有:(一)思想观念: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强,对待不同的问题有自己的认知和想法,更加有主见;他们不喜欢拘束,更向往自主独立,表现出人格的独立性。存在部分同学往往因为学习方法或者心态方面的问题而导致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并且想当然地认为老师与家长看待自己的目光是恨铁不成钢的、厌恶自己的,自己仿佛已经失去了家长和老师的期待和关注,逐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厌学心理,对生活和未来少了一些向往和憧憬,多了几分阴霾和抱怨。(二)从政治思想的角度而言,当代中学生的政治思想是健康与稳定的,他们认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路线,渴望民族团结与国家繁荣昌盛,具有较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富强能够使他们感到荣誉感和自豪感,并且希望将来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不可否认也有部分学生的政治素养相对偏低,政治心态存在不成熟的问题,政治思想认识不到位。对祖国的发展与建设漠不关心,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任性妄为、十分自私。生活上我行我素,不受约束,学习上毫无上进心,甚至放弃学业。(三)道德观念方面:绝大多数的中学生能够养成互帮互助、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良好的品行,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并在校园学习与校外生活中积极实践。存在部分中学生崇尚拜金、贪慕虚荣、时常会撒谎欺瞒家长与老师,甚至做出一些损人利己、危害学校与社会秩序的行为。一些中学生甚至将一些不良现象视为当今社会普遍认可且无法改变的道德行为。这种情况或许是由于他们的生长环境、家庭氛围的影响;或许是受到网络中的不良视频、资讯信息和不法平台的影响和诱导。中学生毕竟尚未步入社会,心智比较单纯。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诱导和蛊惑,在面对金钱诱惑和其他诱惑的时候自制力不够,不清楚不法分子诱导他们的行为会给自己和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四)心理素质: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富有同情心和感恩心等优良品行特点是当代中学生的主流品质。大部分中学生遇到挫折与困难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具备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面对困难能够积极地寻求帮助或是想办法去努力克服。在学习上有长久坚持的毅力,能够主动去参加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对教师、同学、朋友和亲人的帮助心怀感激之情[1]。

由此可知,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德育素质整体趋于良好,但也存在部分中学生德育素质程度较低、思想和行为不符合当今中学生的规范。因此,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舞蹈事业艺术的深度来积极探讨德育视野下的中学舞蹈教学就有很大现实意义。应当依据高中生生理、心理特點,围绕舞蹈课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将德育内容更加充分地分层分段地渗透到舞蹈课程之中,构建“德育+舞蹈”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

二、高中舞蹈德育的意义及原则分析

(一)导向性原则

德育应当是有一定的目标性和导向性的,应该把以美的行动为目标,以爱国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作为总体方向。应当以舞蹈教学为载体进行德育内容的构建,致力于提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中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奠定基础。为此,其首要原则是科学规范舞蹈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情感为主,并且能够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无论是进行舞蹈教学还是开展德育工作,都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久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舞蹈教师应当根据课时安排情况制订明确的计划,并且在计划中要充分考量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等因素,尤其是自制能力弱、学习能力弱的中学生,他们在此期间往往会出现很大的波动性,若教师的德育工作不深入,就无法切实保证德育工作质量。

(二)选择性原则

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构建具有“广泛性、开放性、潜在性的特点,不像学校环境那样规范、可控与外显,而是正面与负面信息同时并存”。并且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情绪往往存在着较大的波动性。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完善、不坚定。面对挫折和负面情绪的时候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排解,中学生的内心想法往往也较容易隐藏起来,面对家长与教师的不理解甚至是指责会更加自闭,而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因此,高中舞蹈德育必须坚持选择性原则,防范、过滤,以及抵制负面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选择最富有思想性、教育性的舞蹈资源,对高中环境进行积极引导[2]。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想要让“舞蹈+德育”的教学工作顺利地开展,那么就必须要遵循舞蹈教学特点同时兼顾德育的导向和目标,要根据中学生的德育水平、思想状态、性格心理等情况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去进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舞蹈教师要突出中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们的情感和心灵动态的变化,注意去根据细节来掌握学生们内心的真实感受。确立对全体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包容兼并、秉持耐心与恒心来进行这项富有意义的工作。要正视我国中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不足,有针對性地去寻找原因和问题的症结,并积极探索弥补素质较差学生的方法,然后因材施教,放大优点,弥补不足。

(四)立足于实践的原则

德育虽然是做学生思想与意识形态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讲解就能完成德育工作。经过大量的课程教研经验表明,德育的立足点应当是去实践、去不断地尝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不仅要从课堂上学习德育,而且要从社会实践中感悟德育、体验德育。相比课堂德育,社会实践德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德育的真实感,而这种真实感能够极大调动他们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万事开头难,第一步要走出去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当循循善诱、积极鼓励,提倡学生积极地去进行社会实践。校方也应当根据情况来安排社会实践的课程,积极提升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劳动中进行教育,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劳动的光荣感和充实感。应当以长期、持续的实践活动为目标,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不断的德育实践行为来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内化成他们良好的品德素养。正是播下一个想法,收获一个行为;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的发展过程。

三、高中舞蹈教学中德育构建的方法

关于高中舞蹈教学中德育的构建绝不能是盲目的、随意的、缺乏目标和计划的。通过对中学生当今德育素质情况的分析,以及德育基本原则的把握,进行中学舞蹈教学中德育构建需要从氛围、内容与条件这三个维度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本文接下来针对不同角度进行分别阐述[3]。

(一)高中舞蹈教学中德育氛围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氛围必然使得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在营造德育氛围时,要注重分析高中学生们的价值观念。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此时的学生正需要接受良好氛围与思想的引导。中学时期的孩子们思维非常活跃,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和思想,这对于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有利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有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盲目抵触、叛逆心理强,因此,教师在德育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避免选择主题明显且古板保守的,而是选择符合高中年龄段学生喜好且蕴含德育精神的。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来为学生们播放经典的舞蹈教育视频,开展鉴赏课来烘托舞蹈德育的学习氛围。还可以通过举办舞蹈表演会、团体舞蹈表演、邀请优秀民间舞蹈爱好者和文艺工作者来学校开设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使得舞蹈德育氛围扩大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步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

(二)高中舞蹈教学中德育的内容主导

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文环境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今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所以要通过舞蹈课堂来宣贯德育的内容,就是因为让舞蹈的艺术美感和多样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倡导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真善美的品德修养。通过薪火相传、言传身教、以整体带动局部的方式来逐渐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慢慢影响那些德育水平相对较低、负面情绪较多、价值观取向不正确的同学,起到规范学生思想与行为,纠正错误的目的。

(三)高中舞蹈教学中德育需要进一步的条件优化

舞蹈及舞蹈教育是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抛开其纯粹艺术方面的外在形式,还蕴含更深层的哲学内涵。教师在进行舞蹈教育的时候应当注意挖掘舞蹈的深刻内涵,开发舞蹈教育与德育的方法和形式,进一步优化进行德育的条件。比如以近现代舞蹈作品《大海之舞》选段为例,渗透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精神。舞蹈教师必须用到的一个法则就是“三不法”,不听、不看、不说,尤其技术能力训练遇到瓶颈期时,让同学们自己用肢体语言去感受实践课中的团结协作精神。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构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性复合体。需要学校进一步优化教学条件来反哺高中舞蹈教学中的德育构建,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师培训、教学研修、教学场地、教学课时、教学资料等。舞蹈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中学的舞蹈课堂增添许多丰富的内容。中学是青少年重要的知识储备时期,也是开拓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将突破传统舞蹈课堂思维局限,教学模式单一乏味的状况。结合现在学生的真实需求,充分应用信息化工具,为中学舞蹈老师在备课、授课、辅导等教学环节提供助力,全面提升舞蹈教育及德育水平。

在备课阶段,中学舞蹈老师如何开发舞蹈教学资源中的德育要点非常关键。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并接纳德育的内涵是每位老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案共享,通过借鉴教学经验丰富、授课水平高超的老师们所共享的教案资料来提升备课水平。中学舞蹈老师可以就某个舞蹈中德育的知识内容去网络上寻找优质讲解方案,探索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是非常好的德育载体,通过对舞蹈教学过程的优化与扩展,深刻挖掘舞蹈与德育之间的深刻联系有利于构建“德育+舞蹈”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进而能够让德育走出灌输说教的桎梏,为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助益。

参考文献

[1]尹卫华.艺术欣赏教程[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6-7.

[2]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16-18.

[3]孙圣凯.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及舞蹈本体价值研究[J].艺术教育,2017(10),72.

作者简介:李雪(1990— ),女,汉族,山东临沂人,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1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舞蹈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