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生态文明教育初探

2022-07-18 01:32嵇巧兰
高考·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生物应用策略

嵇巧兰

摘 要: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国家高度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设魅力中国的目标。为响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教育界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高度的生态文明意识[1]。高中生物学科与生态文明紧密相关,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能够起到更加有效的教育作用。高中生物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高度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生物;应用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在于传授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来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生产生活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而带来的生态问题越发引起人类的关注,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重视生态文明的渗透,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从实际出发,立足教材设计,将教学的方方面面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自然而然地完成生态文明教育。

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意义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生态问题也更加突出。为了生态的恢复,以及人类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教育界必须做出改变,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进各学科教学当中[2]。首先,新课改之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生物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教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教育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其次,在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生态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从而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构建起完整深入的生物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生物成绩。最后,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做到优化教学结构体系,形成高效的特色生物教学课堂,促使生物教学效果的改善,进一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二、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国家的进一步重视,在教学领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也随之受到关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下生物教学理念和模式固化,仍保留传统教学模式,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并没有受到高度重视,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单单通过开展与生物教学相关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能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但也无法全面激发学生的生态意识,知行合一地践行生态文明行为。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正在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为宗旨[3]。然而,目前的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仍有较多進步空间需要教育界努力完善。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在课堂内外进行多维度的渗透教学,将理念完整地应用到教学当中。基于此,在当下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全面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地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生态文明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学过程当中,从而来提升生物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策略

(一)组织生态实践,贯彻生态文明教育

教育不仅是要做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活用知识,达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程度。生态文明教育重要的不是将知识和理念传递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了解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做到知行合一,从理念到行动都要贯彻生态文明意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单依靠课堂上的教材知识讲解,无法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不利于有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基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多思考、多行动,积极组织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在经历中贯彻生态文明教育。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结构”这一课时,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本课内容特点,适当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生态系统结构这一概念听着遥不可及,实际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的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等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校园生态系统”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自由结成小组,离开教室前往校园内各处进行观察实践。学生随意选择校园的一隅进行观察,拍摄下校园生态系统图集。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校园生态,热情地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在完成课外观察的实践活动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到教室中,让每一小组派出学生对实践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完每组学生的校园生态系统图集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概念,解答自己所在小组拍到的图集中的生物分别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学生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更加直观全面地感受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体会到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生态系统教育。

生物知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中的知识,而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中的知识。通过生态实践活动,以更加直观高效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探索中去发现,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达到更高层次,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生物学习兴趣,在输入知识和输出知识之间形成有序循环。

(二)依据生物教材,学习生态文明知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新教改进一步深化之后,教育界虽提出了更多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方式,生物教材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4]。高中生物教材的每个章节都渗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高效地利用教材资源才能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学。学生在形成生态文明意识之前,应当有足够的生物知识支撑,具有全面系统的生物知识体系,才能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让学生从观念到言行都践行着生态文明理念。因此,教师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时,应当以教材为切入点,学习和掌握生态文明的相关知识。

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安排,开展“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教学。教师从教材切入,带领学生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课堂导入环节。接着教师引入教材正式讲授,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思维,将光合作用的相关概念和作用过程以更加清晰的逻辑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为了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体会与大气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延伸,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讨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分析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的原因。学生立足于教材知识,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意识到工业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与此同时绿化面积的大量减少大大降低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本身,人类为发展面对环境的破坏最终都反噬到人类自身上。

学生在教材学习中掌握了生物知识后,能够运用所学自主探究生物环境变化的因果,在追因溯果的过程中感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主动保护植物,倡导新型环保工业观念。只有以生物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才能在完成生物知识传递的过程中,让学生构建起生态文明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重视环保主题日,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都会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且随着世界各国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强化,环保主题节日将会逐渐增加。在植树节、世界水节、世界粮食节等环保节日下,社会各界往往会积极参与,举办各种相关主题的环保活动,起到了扩大环境保护观念的宣传范围的作用。在校园中,教师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环保节日进行生态文明教学,通过渗透式教学,将生物课堂与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相融合,开展生态宣传,促使校园生态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例如: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将会迎来由世界基金会倡导的全球性节能活动——地球一小时,呼吁居民和商户在当地晚上20:30关闭非必需的电灯和电子产品,从而来表明世界节能减排的坚定决心。学校也应当积极加入这一节能活动中,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在学校长廊和宣传栏上装饰上“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相关宣传内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接着,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向学生讲述这一活动的由来,以及节能减排的原因、作用、措施等相关内容,将生态教学融入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提倡学生在当晚回家后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晚上八点半之后熄灯一小时。学生在亲身参与了本次活动后,感受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而地球是我们唯一生存的家园,在活动体验中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教师为延伸这一环保活动的影响力,让学生在之后一个月的每一天里,根据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晚上不特定的一个小时延续节能活动。在这个月中,学生逐渐养成节能环保的习惯。即使在之后不再专门选择一个小时进行熄灯活动,也会在生活中的任意时间中贯彻节能环保理念,養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习惯。

环境主题节日是世界的一个环保举动,需要地球上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进来。而作为未来栋梁的学生,更是应该通过环保主题日来提升持续发展意识。教师和学校应当承担起教育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文明环境,帮助学生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强化生态文明观念

“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枯燥无趣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极大的限制。当下,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现代教育技术也随之得以不断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将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应用于教学过程当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来改善教学形式和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加直观生动的情境来了解生态问题,从而起到强化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授“种群特征及其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资料,整合与此相关的动画演示、新闻报道、研究文献等内容,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以丰富课堂效果。教师通过一个以濒危生物为主题的视频导入课堂,学生在视频中了解到当下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困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作用。接着,教师对种群相关知识进行讲授,让学生在知识中认识到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关性。教师向学生提问:“你认为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出影响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等。教师进一步进行引导,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呢?”学生经过深思得出了结论:人类的诸多无节制的开发活动都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到生物种群的发展。教师紧接着在多媒体上播放图片、视频,描绘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以及遭受人类破坏后残破不堪的自然生态,学生在视觉的强烈对比下明白了人类对生态的深远影响,更加坚定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使得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学生在信息技术构建生动的生态情境下更加主动地参与生物课堂教学,积极认真地学习生物知识,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生态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反思自身行为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从而达到了增强生态教育力度的效果,让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排头兵。

结束语

目前,地球生态环境遭受着严重的破坏,世界环境形势朝不待夕。在国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物学科作为与生态文明休戚相关的教学科目,必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让学生成为建设未来的美丽中国的主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强化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运用渗透式教学的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性作用,优化教育方式,创设出高效的生态文明课堂,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薇,房岩,孙刚,等.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技视界,2020(23):160-161.

[2]马向东.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2021(1):253.

[3]王薇,房岩,孙刚,等.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科技视界.2020(23):33-34.

[4]覃国乐,杨雪妹,李晓东,等.新时代生态保护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学生生态素养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9(65):67-68.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高中生物应用策略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