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师范教育“UTS-S”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2022-07-19 09:34覃世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5期
关键词:共同体教学模式

[摘 要] 新师范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反思性,校行协同是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UTS-S”是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中小学教师、师范生组成的教学共同体,从教师聘请、课程实践、实验融合等方面探究共同体教学模式对地方师范生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该模式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师资充实、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研究深入、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师范教育;“UTS-S”共同体;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河池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专业认证背景下,UIS教学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20EA006)

[作者简介] 覃世辉(1969—),男(壮族),广西东兰人,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化学教学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5-0069-04 [收稿日期] 2022-03-14

合作与实践是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重要指标,协同是师范生实现卓越培养的重要路径和手段。为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呼吁推进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在执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提倡双导师制。由此可见,协同育人已成为新时代促进教师教育发展的共识和主旋律。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高等学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还难以落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和地域情况,探讨由执行主体:高校教师(University teacher)、教研员(Teaching-research officer)、中学教师(School teacher)和师范生(Student of Normal university)组成“UTS-S”教学实践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即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中学教师担任师范生教师教育及专业发展的课程教师,联合指导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使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在深入中学化学的实际教学中完成,实现亦教亦学、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

一、“UTS-S”共同体教学模式的组织建构

“共同体”的概念由来已久,早期含义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聚在一起生活的群体、组织或团队。本文中的“共同体”指“教学实践共同体”,是参与者相互共享对活动的理解,而这些理解对参与者的行为、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参与者将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的理解、困惑等拿出来分享和讨论,群策群力,从而获得共同成长与发展。“UTS-S”共同体教学模式的作用机理是:高校教师、教研员、中学教师联合指导师范生的教学实践,“三师”背景不同、优势不同、关注点不同,“三师”联合可以全面、高质量地审视师范生存在的不足,从而精准指导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三师”联合可以较好贯彻实践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师范生教育理念,让师范生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与教师一起展开学习、讨论和研究,建成类似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平台,使师范生在高师资水平组合下卓越培养。

在共同体中,高校教师为共同体的组织者和工作策划者,本身具备较丰富的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对中学化学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但他们长于理论而欠于实践。教研员是本地学科教学和研究者,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较强,特别是对现行课程标准、教材有深入地研究,对教师培训具有丰富经验,是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成员。中小学教师是学科教学的执行者、检验者和创造者,是师范生学习的榜样,在共同体中不可或缺[2]。

根据人员特点和性质,搭建了如图1所示的共同体成员结构图。其中,高校教师、教研员和中学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有构成稳定三脚架的基础,即整合当地最好的教师教育资源,为师范生搭起平台;师范生是助手,也是执行者,以该平台为基础,为顶端的中学生提供个性化、力所能及的化学学习服务,目标指向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各成员在服务过程中交流、总结和反思,提升自我,获得专业发展。这样的合作与实践,其质量高低能直接反映到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映“共同体”教研工作的质量。这样,形成有教学研究托底、有教学实践检验的教、学、研、评共同体。

在师范生演示实验教学训练中,“UTS-S”通过如下环节进行:(1)确定主题:根据师范生的课程内容及实践能力要求,确定活动主题,明确训练目标。如《胶体的性质》演示实验教学训练;要求做好实验,通过演示辅助教学,培养演示的教学技能。(2)拟订方案:学生根据要求自主拟定实验及演示方案。先凭自己的感觉、认知和经验闭卷设计,再开卷参考资料、文献等补充完善自己的设计,思考原来设计的缺陷,达到对学科教学的理解。(3)展演方案: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展示表达、演示解说。先说明实验的目的、目标、原理、步骤、成功关键和注意事项等,再作教学演示,录下视频。“共同体”指导教师通过现场或视频观看情况作相应的指导、补充或纠正,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设计方案。(4)方案实施:将完善后的設计方案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观看实际效果,再次录下视频。(5)活动总结:师范生根据两次视频(预演和实录)进行多方面、多角度自我总结和分析,必要时再翻看《化学教学论》教材有关“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方法及内容”部分,逐项进行,加深反思程度;不足之处,再由指导教师适当补充,从认识或理论上找原因,以达到提升的目的。

整个流程为:自主学习→展示结果→指导完善→实践检验→反思总结,体现了合作、协同的联动反馈、探讨学习过程。

总之,共同体模式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在合作的实践中、在协同的反思里,不断反复实践,共同体成员才能更好地达成社会需要的专业的发展[3]。

二、“UTS-S”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案例实践

在上述理论的支持下,H学院在化学专业(师范类)2013级、2014级、2015级运用“UTS-S”共同体教学模式,解决了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过程中长期存在而难以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聘请

聘请中小学教师、教研员为外聘教师,缓解了高等师范院校师资紧缺的状况。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一般学科教学论教师只有一位,而该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门数多,有必修课、选修课,还有实践实训课程,专业教育类教师紧缺。以师范类化学专业为例,依据教育部《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化学(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包括理论、实践、评价三个方面)要开4~6门选修课(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学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等)、2~4门实践课(如案例分析、教学技能训练、解题技能训练等),而且这些课程有些还需要分组试讲、个体训练,这些都需要有中学教学经验的教师指导,而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本身难以增加多个学科教学类教师。这种情形下,共同体的组建及其成员的加入,可以较好地缓解部分师资紧缺问题。

(二)课程实践

外聘教师身后联系着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解决了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实践、教育见习难以深入的难题。教师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復中学习;但现实中统一安排的实践却难以达到教学理想要求,主要原因有:一是空间有限,只能隔岸观火;二是时间仓促,只能走马观花;三是彼此陌生,不能深入交流。外聘中学教师需要增进师范生与外聘教师的沟通及融合,外聘教师可以将师范生分批安排陆续进入自己的中学课堂见习,既不影响教学秩序,又可以仔细观察、深入交流;既丰富见习内容,又扩大了见习范围。而且可以使见习不间断持续性进行,实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亦教亦学的反思性学习,达到见习学习互动的良性循环。

有了外聘教师的关系基础,师范生还可与中学生结对互助,进入中学的课堂,听课、观课、了解课堂实情,实现了师范生见习实训常态化。师范生还可作为中学教师的助手,分批协助指导教师的工作,如听课辅导、测试练习、作业批改等,可对个别学生进行学习跟踪、研究和帮助。

(三)实验融合

将师范生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与中学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融合,形成联合课堂。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学科教学,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学生实验的开设或演示实验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可帮助认知,可锻炼能力,可促进创新;但在中学,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化学实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后的清理都需要精力,这既是目前中学化学缺乏实验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化学教学中最不该缺失的地方之一。而师范生“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的开设缺乏现场实践的演练,导致学生学习怠慢。对此,共同体将二者对接与融合,安排化学师范生在校做好实验准备,再到中学帮助做实验准备、实验预备、演示准备等工作,这样不仅减轻中学教师的负担,也丰富了双边的课堂,还锻炼和检验了师范生的能力。特别在实验的准备、预备和演示过程中,师范生有备课压力,认真对待对实验教学技能训练,做好了也有成就感。另外,在这些实打实的实践中,师范生能经常接触中学化学教学,对中学教材的熟悉、教学要求的理解很有裨益;学能即用,体验深刻,对其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领悟和应用更优于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亦能彰显师范生的服务能力,收获价值体验。因此,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课堂的融合,对于化学专业师范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研融合

教研员是基础教育各种文件和信息的最先拥有者,也是基础教育改革前沿的研究者和推动者。参加教研员组织的活动,特别是教研类活动,如优质课展示、教师技能竞赛等,可以使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研究紧跟基础教育的改革前沿,了解学科教学的发展状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参加中学教研组活动如集体备课,可以了解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准备,理解和贴近教学实际。总之,教研融合可使高校师范生教学工作或研究跟上前沿、连接地气,符合卓越教师需求导向的培养要求。

(五)教学指导

教学评价与反思是师范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教学评价过程中,高校教师偏理论,中学教师重实践,教研员兼而有之。他们对师范生的试教评价视角不同、重点各异,综合起来就比较全面。这种多方评价或点评对于师范生的实践反思大有裨益,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快职业成长。

三、“UTS-S”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育人成效

(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师资及结构

近几年,我院一直续聘教研员、中学教师担任一些课程的指导教师,颇受学生欢迎。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甚至更愿意接受这些外聘教师的授课,课堂气氛活跃,提问积极主动、案例鲜活实际。因此,成立“UTS-S”教学共同体可充实师资,共享资源,符合专业认证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二)转变师范生的学习方式

外聘教师的加入,充足了实践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做到分组教学、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现场教学、个性化教学等。外聘教师在中学任课,拥有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教学案例生动。外聘教师可以随时带师范生到自己所授课的中学教学课堂进行示范教学,参与现场观课、研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轻松实现见习、实习、研习连贯式一体化教学,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增进学生对学科和教学理论的理解,实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性实践”,提高教学效率[4]。

(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多视角研究

“UTS-S”的合作,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有外聘教师的资源,高校教师可深入一线,了解课堂实际,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研究问题产生于课堂、应用于课堂,使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具有针对性和普适性,受到中学教师的欢迎与支持。另外,共同体成员具有不同的文化和工作背景,当研究问题聚焦于同一现实教学问题时,会有不同理解、思考和想法,在这样的环境下研究出来的成果,往往更具有应用价值。因此,在当下持续改革、问题不断涌现的教育教学中,组建教学共同体对教学研究和问题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升师范生的服务能力

对于中小学校,共同体成员尤其是师范生的加入,可为中小学校提供充足的、準专业的人员支持,较好地服务于中小学,进行个性化辅导,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也很有帮助。

(五)提升学生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共同体成立及推行“双个性化”教学辅导,使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得到提升,能比较快速地步入教师专业发展轨道,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期。许多学生毕业后入职两三年就在工作中崭露头角,业务水平提高较快,管理工作也游刃有余。一些新教师在各级教师技能竞赛中获得佳绩,还有些新教师快速走上了领导岗位。

实践表明,“UTS-S”共同体的组建,实现了区域教育人才资源共享、师范生教学实践常态化,基本实现了“新师范”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理念。在此过程中,师范生不仅初步学会了“教”还探究了“研”。因此,“共同体”的成立不管是对于高校、中小学校还是教研所的教学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促进了“双个性化”教学,实现了互惠互利。当然,共同体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实践目标的达成度、活动内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等难以掌控到位,实践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青春.基于实践教学需求的共同体建构与教师专业发展探微[J].中国成人教育,2017(15):135-137.

[2]吴良根.中学化学教学导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9.

[3]张秀莲.基于教学反思的化学教师职前教育与专业发展[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2):60-62.

[4]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A/OL].(2011-10-08)[2021-01-2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110/t20111008_145604.html.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UTS -S” Community Teaching Model in New Normal Education: Taking Chemistry Major as an Example

QIN Shi-hui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Bioengineering, Hechi University, Hechi, Guangxi 546300, China)

Abstract: The new normal education is very practical and reflective. School-industry collabor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excellent teachers. The “UTS-S” is a teaching community composed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eaching and research staf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nd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is community teaching model i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local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cher recruitment,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the experimental integration. This teaching model has played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of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in-depth teaching research,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in local norm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new normal education; “UTS-S” community; teaching model

猜你喜欢
共同体教学模式
爱的共同体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共同体的战斗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学习共同体的现象学阐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