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野下的打击乐重奏教学思考

2022-07-19 09:34洪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5期

洪杰

[摘 要] 打击乐重奏在当今的打击乐演奏与教学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重奏的风格极其多样,音乐形象丰富、内容充实,能表达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同时它的多样性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演奏者有广博的思想、丰富的音樂风格知识、扎实的专业演奏技巧。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注意诸多问题,更多进行重奏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重奏方面的能力,是打击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打击乐重奏;重奏教学;打击乐团

[作者简介] 洪 杰(1984—),男,浙江台州人,打击乐硕士,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讲师,器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打击乐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5-0140-04 [收稿日期] 2022-03-19

一、打击乐重奏教学的必要性

打击乐重奏是培养打击乐专业学生综合演奏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的合奏,使学生了解打击乐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表现特征和打击乐器在合奏中的音响特征。在提升自身演奏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合奏意识,提升演奏的音乐性。

打击乐重奏课程是高等音乐院校打击乐专业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器乐类相比,由于每一件打击乐器所固有的音乐表现手段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在传统的管弦乐合奏乐曲中,打击乐的音乐表现形式也受到了限制[1];因此,打击乐重奏课程无论在强化学生的演奏能力,还是在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表现力方面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

打击乐重奏也是打击乐专业课的补充和辅助,着重解决学生演奏中的重奏问题。在知识结构上能适应文化市场的多种需求,使学生具备在国家级及一流的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从事打击乐独奏、重奏、伴奏及教学的工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打击乐重奏教学思路

学生必须学会研读各种不同风格作品的方法,掌握实现作曲家的意图和音乐诠释的技能,增强重奏的意识。同时与演奏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和演奏大量的中外优秀作品,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各国音乐文化的底蕴和渊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能掌握打击乐的艺术精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倡教师主持的小班集体观摩交流课。本课程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分析讲解、演奏示范、提问讨论、观摩交流等;同时借鉴本学科及其他音乐学科的先进成果,注重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的引入。教师对演奏者的指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观点。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要求学生演奏者有正确的行为,遵循教师的指示或对优秀的演奏者进行模仿[2];但仅仅关注正确的行为而忽略了打击乐学生需要思维的拓展能力,这种能力在音乐领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演奏者会转向更成熟的合奏,并体会到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更高要求。

本文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打击乐重奏的教学需要摆脱传统的行为主义,即让学生演奏者成为教学的主动接受者并逐步走向认知创新,让演奏者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成为音乐思维的引导者。

三、引导学生建立思维方式

事实上,一项任务所需的精细技巧越多,思维方式就变得越重要。思维方式的发展对于提高学生演奏者的执行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教会演奏者以技术娴熟、音乐表现力强和善于交流的方式演奏是不够的,还需要帮助演奏者发展一种思维方式,引导他们成长为更加全面的打击乐演奏者[3]。笔者建议教师帮助演奏者“与形成艺术作品的头脑分享创造性的元素”,包括其他演奏者、指导者、编曲者、评委和观众。

思维的灵活性是创造力的一个关键部分。指导者需要引导学生演奏者了解该作品的背景,揣摩作曲家写曲的意图,将自己代入情境。能够灵活思考的演奏者比思维僵化的演奏者更有可能展现出更强的表现力。因为创造力、灵活的思维和音乐表现三者之间有着明确的联系,所以灵活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重要。任何有助于演奏者发展思维方式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演奏者以灵活和创造性的方式进行思考[4]。

四、两种问题的方式

(一)闭合型问题

要求学生演奏者回答技巧问题比直接告诉演奏者技巧更有认知实质意义。考虑以下说明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作为帮助演奏者拓展思维的一种方式,例如在排练时对合奏片段提问:“在这里,大鼓一声部的音量是否应该盖过大鼓三声部?”一般情况,学生演奏者只能用几个词,甚至一个词来做简单的回答。可见,简短、直接的答案只会引发低级别的思考。其实,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达指令,与简单的直接指令相比,教师能够从学生演奏者那里引出更多的想法。重要的是,当教师在向学生问这些低层次的问题时,得到的答案也是简单、闭合型的答案。而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需要得到的回答应是音乐性的、开放性的,而不是简单的是或否的判断性答案或其他非音乐性的答案。

(二)开放型问题

发散性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和评估。与仅考查知识和基本理解的闭合型问题相比,发散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例如,小打声部(各类铜响器):对于小打声部而言,在谱面渐强的部分该如何推动情绪?小堂鼓:对于小堂鼓而言,作为独奏声部solo时的节拍器,具有穿透性声音的小堂鼓该如何规避声音盖过独奏声部?独奏声部:作为曲中乐器最多、节奏最复杂的声部,你应该如何敲击小节中需要临时更改的部分,并且如何去平衡每一个段落的音响动态?这些开放式的问题能够为学生演奏者提供非判断性的思考方式,对目标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从技术到音乐内容的联系。虽然耗时,但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学生之间,以针对音乐进行描述和解释音乐的方式进行互动是非常有利的。

教师在排练时针对学生演奏员简短的演奏进行提问。这一方式将引发更实质性的讨论。例如,请一位有经验的演奏者对乐段进行示范,可以是排练的乐段,也可以是热身时的练习。根据演奏者的示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该演奏员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简要评论。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讨论,而提问的问题则为开放式的。

五、排练时对教学理念进行实践

以打击乐重奏作品《古风》为例。该作品是由上海音乐学院罗天琪教授所创作的中国民族打击乐重奏作品,以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融合了流行打击乐中的节奏律动和演奏技法。

第一阶段:确定两段进行分析。为了准备排练,教师應该确定乐谱中可以作为分析基础的部分。段落应说明写入总谱的各种合奏元素(如对话、通过乐器组合创造的织体)和强合奏表演的机会(如涉及合奏的一个以上片段的音乐措辞和表达),通过考虑说明书面和表演元素的段落,学生演奏者将接触到合奏意识的广泛概念。

图1中的谱例每个声部都参与其中,以独奏声部为主线旋律,小堂鼓和大鼓2演奏连续三十二分音符,成为伴奏的其中一个织体;大鼓1、大鼓3和大军鼓演奏相同的节奏型,以附点音为主要节奏;小堂鼓本身具有高扬洪亮和穿透性的声音,再加上快速击打的方式。由于该段落是提速的一个段落,所有演奏者都要听小堂鼓击打的速度,并且立马随之配合演奏,呈现的整个表演才会完整,所以让学生演奏者体会到合奏中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该段落节奏紧凑,是情绪较高昂的部分,有高扬洪亮的小堂鼓,也加入了低沉的大鼓,这个巨大的音响动态将古时战争誓师的画面呈现了出来。

图2的谱例段落节奏简单,多以四分音符为织体,大军鼓、大海锣和小打为该段落的基底,大鼓1、大鼓2和大鼓3在节奏上进行穿插和重叠。此时学生演奏者不应只意识到自己的部分,还需要意识到其余声部是怎样进行演奏的。在此段落中,大鼓三个声部不仅需要节奏上的对话准确,更应该关注表演时其余声部的演奏状态,以及他们对于该段落的理解。在进行合奏时,教师必须帮助演奏者构建群体意识和重奏的思维方式。

在图2谱例中,Hu Ha的呐喊声模拟了战场上将士浴血奋战的喘息声,且该段落一声部和二声部需要面对面举起鼓棒相互呐喊。此时演奏者将自己代入古代将士在古长城内外战斗的场景,以鼓棒作为武器,并将这个状态体现在演奏中,把想象和演奏联系。

在图3谱例这四小节的演奏中,大鼓1、2、3声部和独奏声部前两小节与后两小节的节奏和重音位置形成对话。大军鼓、大海锣和小打声部分别在小节的逻辑重音位置进行演奏,从而形成伴奏织体来强调乐句的呼吸感和对话感。而小堂鼓在这四个小节中一直演奏八分音符,对乐句的空隙进行填充,营造一种流动感。演奏者在演奏的各个声部的重音时,发出“Hu,Ha,Hu,Hu,Ha”的声音,模拟喘息声,增强对话感,同时更体现乐段的气势。

第二阶段:教师将乐谱演奏中的合奏元素与生活相结合,这一结合有助于演奏者对于合奏元素的认知,因为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演奏者将正在学习的内容与熟悉的内容联系起来。以图4谱例段落为例,每个声部都以它固有的节奏织体由轻至强,到第三小节加入吊钹和大钹将音乐推向该段落的最高潮。教师将该段落的渐强喻为浪潮由远及近,教师便能够帮助学生演奏者将音乐与演奏者生活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音乐是一种复杂的多模式媒介,它不仅可以通过声音来体验,还可以通过形体表演来体验。从这个角度来看,乐器是与形体表演相结合的。一场表演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是音响效果,还有视觉效果。演奏者的形体和演奏乐器的声音都影响着观众的感官。在舞台表演时,演员演奏的动作和声响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演奏者在舞台上要突出形体动作、放大音响动态。

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奏者时,将上述两个阶段代入合奏排练。首先分析其中代表性段落和有谱中各种元素的段落,并考虑书面说明和表演形态。例如,罗列出《古风》曲中各个段落所存在的元素及谱面出现的书面说明。其次,教师通过《古风》的演出视频观察演奏者的表演形态,挑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并将该部分作为其余排练阶段的基底模型。在排练时,指导者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合奏意识。

本文中描述的方法相当耗时,教师应该关注时间管理。由于每个曲目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教师从实际实践的曲目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排练计划。通过文中提到的观点来扩展原有的排练方式,不光要求学生完成谱面内容,还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研究及自主观察能力,以此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练习中能自主完成一些内容并各抒己见,将排练变成一种探索的过程,在传承的同时,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此外,笔者认为该文对未来的研究也有启示,需要真正的排练演出实践作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手段。

参考文献

[1]陈俐君.浅谈打击乐重奏训练[J].大众文艺,2015(18):152-153.

[2]罗彰诚.浅谈打击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J].艺术研究,2009(3):86-87.

[3]王小梅.民族打击乐重奏探讨[J].大众文艺,2011(17):23.

[4]白杨洪.论打击乐重奏训练[J].音乐探索,2007(3):78-80+88.

Thinking on Percussion Ensemble Teaching under the New Vision: Taking the Percussion Ensemble Work of Ancientry for Example

HONG Jie

(Department of Pop Music, Zheji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China)

Abstract: Percussion Ensembl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cussion performance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style of the ensemble is extremely diverse, its music images are rich, and its content is substantial, which can express a variety of inner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its diversity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performers, requiring the performers to have a wide range of ideas, rich knowledge of music style, soli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skills. This requires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usual practice, and to take more training. It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percussion music teaching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ensemble ability.

Key words: percussion ensemble; ensemble teaching; percussion orches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