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独立思考还是对立思考?

2022-07-19 09:44刘冲
智族GQ 2022年7期
关键词:基恩路人甲卡尔维诺

刘冲

彼得·基恩是一位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汉学家,有一天,他在散步时偶然听到身边有两个人闹起了矛盾:路人甲礼貌地向路人乙问路,但路人乙似乎完全当路人甲是空气,压根儿就不搭话。

路人甲怎么受得了这种莫名其妙的委屈?他很生气,不停地在那里指责路人乙没礼貌。

基恩对这场闹剧很感兴趣,但高傲的他不屑于扭头去看上一眼,只是停下了脚步,自顾自地在心里演算着这两个人的矛盾将会怎么发展。这时,突然有一只手伸过来拽他——他猛然转头,这才发现,原来他本人就是那个路人乙:有人一直在向他问路,可他沉醉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竟浑然不觉自己就是那个被问路的人,还奇怪说谁会这么目中无人呢……

以上是埃利亚斯· 卡内蒂《迷惘》第一部中的一个情节。显然,卡内蒂创作这一情节并非仅仅是为了讽刺基恩那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讨厌性格。深的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浅的,这难道不是我们今天在社交网站上会看到的一些现象吗?

你看,你说现在的中文不如之前的一些经典,但不知先秦以来的那些中文典籍你完整地读过几本?你高举男权女权五花八门权大旗,但不知你認真地花时间爬梳过“权利”的概念史没有?也包括我,上面这段话我一竿子就打翻了那么多人,可我自己又算个什么东西?近几年,我一直为此事而反思。

这一期卷首故事,我将卡内蒂《迷惘》中的这一情节与卡尔维诺的《孤独》以及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喻这三个完全不相干的文本进行改编,然后拼在一起,意图为上述现象提供某种释读:大部分人在听说“独立思考”这个词之后,就很容易陷入“对立思考”的狂欢之中:面对A的时候演B,面对B的时候演C,面对C的时候演回了A……的确,对立让人显得非常独立,就是不知道自己究竟立在哪里。我认为,卡尔维诺的《孤独》所设计的那个类似于贼喊抓贼的形式,碰巧可以形象地隐喻这个状况。

所谓“独立思考”,源于人们对真理的欲求,正如柏拉图通过洞喻所表达的,总有人希望看到洞外真实的世界——可现实是,现在社交媒体上近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看到了洞穴外真实世界的人,而只要跟他相左的人就肯定是洞穴里的人:大家都在等着他敲键盘来拯救呢……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困住你的洞穴到底是什么。你只是听说有个洞穴,就以为自己已经逃出了洞穴,看着洞穴里的其他人沾沾自喜;你从来不曾真正设法离开过这个洞穴——这碰巧又和卡内蒂创作的基恩散步这段故事的形式是一样的。

一个人,如果他真的在认真地思考,他有可能不是独立思考吗?不过,一个表现得很是独立的人,却未必有在思考。“独立思考”是一个状中短语,其中心语不是“独立”,而是“思考”——当我们往手掌上吐一口唾沫,然后准备好嗒嗒嗒嗒嗒在键盘上层出不穷地生产观点的时候,也许,我们应当问一问自己:我,真的做到了思考吗?

插画:Toby从来不睡觉

猜你喜欢
基恩路人甲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的月球计划
卡尔维诺(素描)
墓碑铭文必须译成英语?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名言五则
白金的游戏,白金的质地
追寻黑人民族之根
浅谈小说《迷惘》中涉及的中国元素
路人甲的世界
做个温暖的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