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EVERYONE A GARDENMOSHE SAFDIE:一人一花园

2022-07-19 14:06Swann
家居廊 2022年7期
关键词:高密度栖息地花园

Swann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以“人与世界”为主题,时年29岁的建筑师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便在导师Sandy Van Ginkel的鼓励下,以毕业论文中的人居关系理念为起点,设计了“栖息地67”(Habitat’67)。预制单元的建造模式、粗野主义的外表、在当时还很少见的绿色空间概念让这一项目立刻成为城中的话题焦点。它不仅满足了一般高层住宅中必要的空间功能,同时也保证了每家都有独立宽敞的花园。这组以个人建筑理念“一人一花园”(For Everyone a Garden)为核心的住宅是萨夫迪建成的首个建筑项目,成功地将城市住宅的“高密度”与郊区住宅的“自然元素”相结合。他因此名声鹊起,这组建筑也被评价为“20世纪标志性建筑之一”。

“就像一个童话故事,”萨夫迪曾说,“这仍然是我建造过的最先进的建筑,即便是在从事建筑设计工作50多年之后。”“栖息地67”原型不仅象征着独栋般的居住品质,还是包含社区、人与自然相连接的全新生活理念。此后半个多世纪,萨夫迪建筑事务所在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等地完成了多个“栖息地”系列居住项目。通过“分形化”,“栖息地”系列最大化了自然采光和景观视野,同时自由开放的形制也能满足不同的场地条件和开发体量。

在此期间,城市环境以及随之而来的社区精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萨夫迪看来,这种变化因地区而异:在北美,人们对郊区生活的主要偏好已经受到质疑,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主要城市都经历了“复兴”——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温哥华、多伦多等大型城市中,面向富人的密集型高端住宅正在大规模建设;而在欧洲,富人则一直偏好城市丰富而精致的生活;相比之下,许多亚洲城市,尤其在中国,大量住房是为中低收入家庭而建的。巨型公寓大楼使得这些城市居民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小,住在高层建筑中已是常态。

随着新的住宅类型涌现、城市不断扩张发展,陈旧的城市布局已经不能形成良好的共享生活和公共关系。世界各地的城市都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努力恢复社区生活。此外,疫情和随之而来的隔离政策加剧改变了人们对建筑和城市的看法:连续数月被限制在住宅内,没有户外空间的“豪华公寓”成为令人窒息的“陷阱”。在高密度住房中的居民,无论低收入者还是超级奢侈者,都严重缺乏自然、通风的开放空间,如露台和花园。显然地,在个人生活空间中所缺乏的,也同样体现在社区。大量住宅区缺乏足够的公園、花园、游乐场和便利设施,但这些在疫情期间似乎成为了某种“必需品”。55年前萨夫迪提出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花园”的口号,现在正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指导原则。

除了私人空间中的“花园”,公共领域的城市公园、游乐场、步行道在萨夫迪看来都是社区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为人们提供来自自然和荒野的能量补充。无论私宅还是公共空间,萨夫迪建筑事务所都将之呈现为向所有人开放的邀请姿态。“我们尝试结合自然和花园,以证明花园和聚集人群的集市可以融合为独特的体验,”萨夫迪解释说,“就像我们在新加坡樟宜机场、重庆来福士和耶路撒冷的马米拉中心所做的那样。”

半个世纪后,萨夫迪的“栖息地”系列又将目光投向最初的起点——加拿大。在多伦多市区,一个名为ORCA的公园导向型活力社区的概念设计正在酝酿。设计考虑在地性,尊重项目当地的城市风貌,而非一味追求建筑的容积率与高密度,萨夫迪在场地中设计了随处可见的步行道及骑行道,并可与城市中已有的路网及公园相连。从自己的家,到社区,再到城市体量,居民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穿行在活力盎然的空间中。

猜你喜欢
高密度栖息地花园
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在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秘密
BEAN SCENES
走进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用颜色打造隐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