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方略

2022-07-20 00:35丁苏怡
传播与版权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

[摘要]新媒体时代,媒体话语环境错综复杂,话语表达灵活多变,话语权力斗争依旧矛盾重重。高校校园媒体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进行话语的主观建构是其面临的一道“思考题”。高校校园媒体要摸透话语本身的规律,从价值构建、修辞手法、表达形式、议程设定、媒体融合方面建构话语框架,更要提炼高尚的内涵精神,研究适宜的工作方法,对自身话语进行深层次的重构和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媒体话语

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与其话语建构息息相关,新媒体时代丰富的信息、多元的表达等,对高校校园媒体的话语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高校校园媒体要与时俱进、兼容并蓄,重构面向新时代、面向大学生的话语体系,探究自身话语建构的新规律和新方法。高校校园媒体要用强有力的话语引领师生、有品位的话语熏陶师生、正能量的话语鼓舞师生、接地气的话语触动师生,真正发挥自身在大学师生中的凝聚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现状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校园媒体包括校报、校园网站、学校“两微一端”平台,以及高校在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的官方账号等。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校园媒体话语提出了挑战,高校校园媒体也在不断寻求话语改革创新的新路径。

(一)高校校园媒体话语框架的建构逻辑

媒体话语是一种知识被主观建构的产物,它与权力、文化和语言相辅相成。早在1976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权力和知识构合在话语之中”[1]。他认为,真理、道德和意义都是通过话语创造出来的[2]。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平台、信息传播渠道,而高校校园媒体话语就是其运用语言来探讨议题、传播真理、创造价值的实践产物。高校校园媒体话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是学校知识、道德、精神引领的具体展现,其与高校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讨论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就是要讨论其“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间说”“说成什么样”。

框架是“将特定事件设置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的解释结构”[3],而媒体的话语建构则指通过语言、布局、图像、排版等为受众创造价值[4]。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需要其对自身的叙事结构,包含修辞学、语言和意义、图文声像的多元关系等进行全面的审视和重塑,并将这些内容放在高校的基本职能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从而构建令当代大学生感到舒适的“讲故事”方式,创造专属于自身的话语体系。

(二)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校园媒体话语建构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校园媒体话语建构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语境”;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表达;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赋权。

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语境”,也就是话语所处的环境。以往高校的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平台,由于宣传内容的严肃性、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宣传形式的单一性等,让受众产生距离感,传播效果较差。在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的互融互通、传播的覆盖面广,高校学生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信息。为了贴合高校学生的认知习惯,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语境”也随时代发展变得更加灵活和生动,通过建设“两微一端”平台、校园网站,以及入驻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高校进一步扩大了话语权的阵地。同时,高校也在统筹推进学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让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语境”更加宽广,让多层次的话语得到更加立体的发挥空间。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表达不再局限于曾经的图文信息,而是以视音频合一、图文并茂的形式,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现高校新风貌。新媒体时代的语言常常在词语的本意上引申出新的含义,更加个性、独特、俏皮、生动,也更接近大学生的语言习惯。另外,很多高校还用拟人的方式,将学校形象卡通化。这些都能为高校校园媒体话语增添活力。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探讨的话题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身边榜样、校园二三事等,具有可读性;高校新闻的采编应用了很多自媒体平台的传播策略,直播、“快闪”、投票等方式齐上阵,让高校校园媒体“吸睛”又“吸粉”。

由于新媒体的出现,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赋权发生了变化。原先,在传统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通过话语进行赋权的过程更加垂直、扁平。而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更加倾向于通过平等、软性、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话语赋权,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建构话语,将想要传达的思想潜隐式地融入宣传内容中,让学生在感悟中领会、在互动中成长。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话语建构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同时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其中,外部环境对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影响有可能造成高校校园媒体的“话语失权”[5]。高校学生处在思维活跃但“三观”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因此高校要格外警惕不法分子、境外势力等对高校学生的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喜欢在新媒体平台上阅览信息,但有些平台充斥大量不正确的意识形态内容,这些内容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产生不利影响。高校校园媒體是高校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和文化传播渠道,如果其话语权掌握不到位,形成话语的“真空地带”,便会在思想和价值引领中“失权”,这对维护高校和平稳定、保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是十分不利的。

高校校园媒体是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在高校传播的重要渠道,承担着理论宣传、立德树人、文化育人等重要使命。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校园媒体话语推陈出新,其话语不能是站位不高、把关不严的;不能是缺乏内涵、没有思想的;不能是一成不变、死板僵硬的。在建构话语时,如何平衡严肃性和活泼性、高雅性和平实性、教导性和启发性,如何将想要传递的思想有机地融合在话语表达中,如何让话语刻上新媒体时代的烙印,都是高校校园媒体所面临的挑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话语建构的五个维度

依据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指导思想、话语本身的特性、话语的表达、话语的叙事以及新媒体时代对高校校园媒体的要求等方面,我们可以将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分为五个维度。

(一)价值维度

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必须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高校校园媒体话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为指导思想。高校宣传工作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最新政策,突出高校的育人本色,体现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在建构话语时,高校校园媒体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精神引领;埋下思想教育的种子,服务“三全育人”;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滋养学生心灵,让自身真正成为价值引领、文化育人、传播知识的“舞台”。

(二)修辞维度

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要运用修辞学的技巧。高校校园媒体要根据新媒体的特点,及时更新高校校园媒体语料库,构建特定的文化符号,并将其活用到平时的话语修辞中。一是使用和谐、充满生命力的比喻词汇,并将其放在合适的语境中,使内容趣味十足、生动形象。二是将官方态度通过词汇的褒贬语义传达,比如,高校校园媒体表彰先进人物时可以使用“点赞”“致敬”等词汇,在反对不正当行为时使用“曝光”“愤怒”等词汇。三是面对一些事件议题时使用旗帜鲜明、立场正确的修辞,如“硬核”“重磅”等,使高校校园媒体发挥官方“发声器”、学校师生“定心丸”的功能。

(三)形式维度

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构建,要尤为注意利用视听图文的多元特征,创作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宣传内容。其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多位一体进行立体化宣传,调动学生更多的感官,吸引其的注意力,防止宣传内容的扁平化和刻板化。现今,多元的媒体形式使高校校园媒体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学生已经习惯于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而信息表达的多元化正是社交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高校的媒体语言要在单一的图片和文字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引入短视频、音频、H5、动画等多元化表达形式,让话语“活起来”。

(四)议程维度

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构建,要在议程设置上下功夫。高校宣传工作者要梳理出重大时间、事件节点,如国庆节等,对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专项宣传报道;聚焦重要主题,如法治宣传月等,对其进行“划重点”的突出显著报道;针对考试、就业等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发表权威的指导意见。在议程设置的技巧方面,尤其是在面对大学生时,议程设置要注意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五)融合维度

新媒体时代不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割裂,而是将新媒体的优势和传统媒体的特色融合。这也对高校校园媒体的话语建构带来新的启示,即“融会贯通”。高校校园媒体既要吸收传统媒体话语中权威、准确的一面,又要吸纳新媒体中立体、生动的一面。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更加多元,形成以校报、校园广播、网站、“两微一端”、抖音等为主体的融媒体矩阵。高校校园媒体话语框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要通过创造和融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自身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审美品位。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话语建构的思路探索

(一)高校校园媒体话语要具有“引领力”“聚合力”“感召力”

1.引领力方面

高校校园媒体是党在高校的重要发声平台,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高校校园媒体在建构话语时要遵循“党媒姓党”的原则,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其要发挥引领作用、弘扬主旋律、把稳方向舵,以党的先进理论为指导,切实完成好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宣传普及,承担好传播科学理论的重任。

2.聚合力方面

高校校园媒体话语要充满团结人心的力量、奋进向上的动力,发挥高校校园媒体统一战线、凝聚共识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意识。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宣传工作者要学会利用多种媒体渠道,构建有“主心骨”“凝聚力”的媒体话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全校师生,将他们紧紧凝聚在一起。此外,高校校园媒体也要画好高校与学生的“同心圆”,增強学生的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将所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凝练成“文化名片”,通过新颖、立体、多元的形式展现学校的发展风貌、光辉历史;以亲切、有趣的方式讲述师生的精彩故事和突出成就;以独特、全面、鲜活的视角报道学校的优美环境、精彩活动;运用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爱校荣校的精神动力。

3.感召力方面

高校校园媒体要肩负起重要的职责,用细腻的情感、丰富的视角、充足的调研,让高校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高校话语拥有澎湃的力量和动人的情怀。高校校园媒体是高校师生的“代言人”,其要讲述让大家共情的好故事,让师生体会到饱满的情感,并反映师生真实的心声,想师生所想、感师生所感,搭建一座话语的沟通之桥,以情感触动、氛围渲染、细节描摹来吸引和感召师生,为高校带来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高校校园媒体话语要以文化自信为底气,打造高校文化品牌

高校校园媒体的话语不能浮于表面,要有“文化魂”,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优秀先进的文化。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无比灿烂的文明,有很多文化宝藏可供高校校园媒体挖掘。高校是先进文化的“孵化园”,高校校园媒体需要从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传承创新,建构拥有文化内涵、文化自信、适应时代发展的媒体话语,让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满自豪感。在创作题材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地方文化等都是高校校园媒体的创作源泉。其应通过生动的图片、感人的短视频等新媒体元素,更好地讲述中华文化故事,让高校师生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拥有文化自信的底气。

此外,每所高校的文化内核不尽相同,新媒体时代是追求个性和独特的时代,因此,各大高校都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通过媒体话语更好地展现学校办学特色、校风校训、特色校园文化等,并通过多种校园媒体主动输出自身文化内核,要讲好校园文化故事,激发高校师生的普遍认同,让“软文化”具有“硬力量”。优秀的高校文化品牌能涵养师生的文化气质。

(三)高校校园媒体话语要把好意识形态关,守好舆论阵地

高校校园媒体话语要把好意识形态关,做好意识形态自查,不让不法势力钻空子,不让歪曲思想入侵学生头脑。在建构话语时,高校校园媒体要选择主旋律、正能量的话题,提振师生的精神,鼓舞师生的干劲。在话语赋权时,其要维护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同时,高校校园媒体要做好话语审核把关,严谨细致地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意识形态风险点进行排查。

高校校园媒体要占据好舆论“高地”,构建高校内部的舆论场,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平台和渠道。高校校园媒体要多发声,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及时报道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项活动,回应学生最关心的重要事件;要善于发声,掌握宣传的技巧和传播规律,利用各种新媒体元素让话语更具有吸引力,并主动回应学生诉求;要发好声,打好话语权主动仗。其要建构有理有据、铿锵有力、有品位、有意义的话语,并在其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参与中思考。

(四)高校校园媒体话语要视角下沉、善于挖掘、深入基层

在新媒体时代,“挖掘”成了高校校园媒体重要的创作源泉。高校校园媒体话语不再是过去的“阳春白雪”,而是更加“接地气”,用下沉的视角勾勒出更多精彩的故事。高校校园媒体要通过新媒体来放大“凡人微光”,将点滴美好汇聚成感动的河流;要贴近师生生活,发现更加触动人心的场景;要关注最流行、最前沿的话题,发表独一无二的高校声音;要用学生喜爱的热词,建构出有趣味、有意义的话题讨论。高校校园媒体从精英叙事转变为关注微观个体,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认同感。

为了获得更多珍贵、一手的宣传素材,构筑新时代高校的话语框架,高校校园媒体需要建立一支有创意、有本领、肯吃苦的一线宣传队伍,该队伍要走进师生生活,与师生交流沟通,从而讲好典型人物的精彩故事。这些宣传人员要具备“腰杆子直”“笔杆子硬”的特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能用新时代的话语框架讲述正能量的感人新闻,也懂得将隐性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校园媒体的话语体系,并通过新媒体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话语的建构在精神内核、表达方式、叙事结构、言语修辞等方面探索出一套新体系、新方法。高校校园媒体话语要在守正和创新中,进一步占领舆论阵地、增强话语权力、拓展育人渠道、营造文化氛围,要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守好高校这片净土,要在错综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中,发出响亮的高校声音。

[参考文献]

[1]朱振明.权力的消失:被扭曲的福柯:基于《话语与社会变迁》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0(04):117-133.

[2]Pitsoe V,Letseka M.Foucault’s Discourse and Power:Implications for Instructionist Classroom Management[J].Open Journal of Philosophy,2013(03):23-28.

[3]Norris P.The restless searchlight:Network news framing of the post‐Cold War world[J].Political Communication,1995(04):357-370.

[4]Bednarek M,Caple H. Why do news values matter? Towards a new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for analysing news discourse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beyond[J].Discourse & Society,2014(02):135-158.

[5]盧勇,陈思.统一战线话语权构建的现实困境与理论求索[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6):46-51.

[作者简介]丁苏怡(1995—),女,江苏淮安人,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科员,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高校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