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及教学创新探究

2022-07-20 14:02张诗琪
校园英语·上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

摘 要: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重心,通过EGP与ESP融合课程设置、小班化教学模式、以学为重教学方法等三种途径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创新,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

作者简介:张诗琪,金华高等研究院。

一、引言

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加强公共外语教学的改革,为国家战略培养和储备“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教育部分别于2007年、2020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从总体上对全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指导性要求。各高校可参考《课程要求》和《教学指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高校英语教学既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也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不同种类的高校,在办学理念及层次、教育性质、学科范围、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在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落地高校层面时应充分考虑不同高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从而让改革更精准、更高效。应用型本科高校有别于综合性研究型高校,其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职责,侧重知识的应用与价值。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应打破学术型院校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开辟与自身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相适配的大学英语教学之路。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

通用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两大方面。通用英语(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指的是与特定专业相关、与特定职业需求相匹配的英语,如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农业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电力英语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实行通用英语范式,但多年来因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个人成长、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需求等原因而饱受质疑。为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在不少学者的呼吁下,不少高校开始了大学英语教学重点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移的探索与实践。如今,大多数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采取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在时间跨度上呈阶段性。阶段性体现在将通用英语课程作为先导课程,用于打好语言基础,同时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作为后续课程,用于提高学生在专业和职业语域的英语技能。如此设置课程,最终的教学成效往往不尽如人意。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完成了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之后,即使拿到了所有学分,通过了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也并不具备合格的通用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依然无法读懂专业相关文献,无法用英语进行论文写作,无法在生活和工作场合用英语自如地沟通交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课程设置的断裂和学习时间的断层造成了通用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之间无法弥合的裂缝,最终导致两种教学的实施和开展浮于表面、成效有限。

2.在授课单位上呈异质性。异质性体现在授课单位不同,师资团队不通。通用英语教学通常由外语学院或大学英语教研组承担,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多为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一般由本学院的本专业教师承担,而能承担英语教学的本专业师资相对紧缺。加上课程设置时间上的断裂等因素的影响,两个师资团队之间缺乏沟通,难以互通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两类课程的教与学呈现断裂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

3.在学分课时分配上呈不平衡性。不平衡性体现在对通用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学分及课时设置上。以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宁波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大学英语课程包括核心必修课大学英语(8学分, 128课时)、通识选修课大学英语提高类(4学分,64课时)、专业选修课专业英语(1.5学分,24课时)。可以看出,相较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分配给通用英语教学的学分和课时更多。

(二)教学模式

1.大班授课模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各高校为应对国家、区域发展的需要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出于教学成本及教育资源利用率等方面考虑,在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持下,各高校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英语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依赖大量的语言输入及输出练习,学习兴趣的激發和教学效果的保证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支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狭小的教学空间内,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被压缩,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学生运用语言交流互动的机会减少,难以达到语言教学的要求,无法保证语言教学的质量。

2.分层教学模式。为解决班级规模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考虑到学生语言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不少院校采用分级教学模式,其中包括学生英语水平整体较薄弱、英语教学较困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按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情况,打乱行政班级,组成不同层级的大学英语教学班,以不同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不同的教学进度和方法开展教学。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有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英语水平不均衡带来的问题,但随之而来一系列新问题:等级化分班可能对学生(尤其是英语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的心理、学习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分层教学对师资和教学方法的要求更高等。

(三)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多数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仍以教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高效提高学生成绩,有效把控课堂纪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虽有利于培养知识型学者,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虽有助于提高理论教学效率,但不符合语言习得规律,不适合英语教学。

三、课程设置及教学创新策略

(一)针对多元需求——EGP、ESP融合课程设置

针对上述各高校在通用英语课程及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三个问题,本文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可通过全过程渗透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打通师资团队、调整学分学时配置等方式将通用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机结合,使两者同时开展、共同发展、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合力,满足学生不同的英语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助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解决两类英语教学脱节的问题,提前将专门用途英语融入通用英语教学,实现专业知识的全面全程渗透。将专门用途英语、行业英语资料等作为补充教学资源,布置听、说、读、写等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過程中提前开始专业英语的学习,以“每日一词”等形式积累专业英语词汇和知识,锻炼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为解决两类英语教学师资不通的问题,开展通用英语教师与专业英语教师的联合教研活动,实现教学资源互通、教学经验共享。另外,大学英语教师可在专业英语教师的帮助下补充专业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缓解专业英语教师紧缺的问题。

为解决两类英语课程学分课时分配不均的问题,增设更多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讲座,开展专业英语知识技能大赛,甚至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人才培养目标适当增加专业英语课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专业英语学习需求。

(二)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

面对大班授课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困境,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可通过小班化英语教学模式实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班化教学班级规模一般不超过30人。将班额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即使不分层,教师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关注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表现,构建高效、互动的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小班化教学符合英语教学规律。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互动性。小班化教学模式具有互动性强、针对性强、亲近感强等优点,突出以学生“学”为中心,提高学习效率,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同时,小班化授课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在群体中营造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

小班化教学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大学英语小班化教学有利于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扭转应试导向,充分训练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时,可打乱行政班级,由不同专业学生组建英语教学小班。由不同专业、不同个性、拥有不同英语学习经历的个体组成的新班级,成员个性、背景的多样性以及相互间的交流互动为英语学习提供新可能。同时,小班化互动教学相较于大班讲授式教学,互动性更强,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更自由、灵活、多样,学生参与度更高,课堂气氛更活跃,缺课率更低,课堂进度更易把握,教学效果更好。

(三)促进自主学习——运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善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足、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的状况,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可通过合作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分组学习来促进学生互动,进而优化学习效果并达到共同目标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群策群力完成某一任务。小组成员担当不同的角色,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学生的成绩在合作学习后有了明显提高。合作学习的过程分为组建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及教师点评五个阶段。小组的规模以3至5人为宜。大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因班额较大,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无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而小班式教学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可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实现以“学”为中心,在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沟通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元资源将课堂翻转,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是课堂中的主角,也是课后自主学习的主角,其主体地位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以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为例:课前,学生利用数字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在云平台完成听力策略学习,为课堂听力教学活动做好技能准备;课中,教师利用云平台提供的提问、小组活动、互评等工具组织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有效、充分的师生间、生生间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课后,学生通过云平台完成口语、听力拓展练习和测试,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从而形成完整的学习闭环。

四、结语

新时代的国家、区域发展对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的新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了培养大批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艰巨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创新应指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为重心,通过EGP、ESP融合课程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通过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4]李壮成,黄明东.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价值、逻辑与路径[J].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3-86.

[5]吴雅菲,孙爱娜.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43-145,148.

[6]郑媛媛.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4(53):175-176.

[7]Johnson D W. Johnson R T.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5.

[8]赵俊海.大学英语阅读小班合作学习实证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81-84.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