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2022-07-20 14:04张慧煜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江苏南通226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运算数学知识情境

张慧煜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0)

在小学阶段,几乎每道题都会用到计算,而计算教学也是小学数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计算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学生能根据数据特点恰当地应用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使计算过程更合理、灵活.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计算的法则和公式,而且要让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运算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下面笔者探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策略.

一、穿插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门学科,有着坚实的古人智慧基础.知识是古今贯通的,但是当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没有“历史文化”这部分补充内容,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是小学数学的一种缺憾.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备课,在教学时恰当地插入有关数学文化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前辈们是如何解决计算问题的,知道这些原理的根源,然后对比自己的解题方法,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如何进行解题有一个深入的认知与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数学知识发展的历史,并以一种宏观的视野去看待数学知识,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发展的趋势.同时,能使学生“换个思维”进行学习,即让学生从数学历史层面进行学习.如此一来,可充分体现数学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拓展数学知识领域,还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如果一整节课全部用来教学,反而会降低教学质量,以这种方式在“放松中学习”,能够构建起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并非随意渗透数学历史,而是首先要深入分析与研究教学内容,寻找和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历史因素,然后才能巧妙地渗透数学历史.因此,教师可通过数学历史的渗透与引入,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的数学历史去认知和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针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通过了解所渗透的数学历史更好地学习与掌握所学的知识.一般情况下,“打基础”的知识,由于是一种学习的前置条件,教师需要在刚上课的学习环节就讲,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中的“保护大天鹅”,这是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知识,教师可在课前的教学导入阶段给学生讲解“铺地锦算法”的相关知识,这原来是古代阿拉伯人的一种计算方法,后来传入我国,我国古代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将其应用于劳动中,以289乘24为例,需要在格子上写上289,然后再在格子的右面从上到下写上2,4,先用2分别去乘上方的数,再用4乘这个数,写到对应的位置.把个位数填在右下半格,把十位数填在左上半格,计算时超出十,格子外只记个位数并向前进一,这是古时候计算的大概步骤.教师用这种课外阐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收心,使学生从课下的状态转到课上状态,同时了解乘法的背景.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列举一些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实例,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代数学案例,对数学历史具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与了解.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从低难度到高难度,由整百的乘法到各数位上数字不相同的三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并联系古人的运算思维进行教学.“300乘20”可以去零计算,“324乘35”可列竖式解决,学生练习用本节课讲的数学文化思考数学算式是如何得来的.这样的数学学习方式能够将我国古代数学运算思维应用于实际运算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再比如,苏教版四年级“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教师可以穿插数学史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用举例的方法进行解释,讲授这样的数学历史知识,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应用这样的数学思想解析相关的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一节课40分钟,学生很难保证一整节课都用来思考,教师在中间补充这种课外的数学知识,能舒缓学生的思维,以便于更好地保证后半节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二、创设信息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情境教学法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某些手段和工具,依据教学的主题和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情境和氛围,并且通过言语及肢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升学习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进行体验式、参与式的学习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情境,将原本复杂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教学情境进行探究式学习,以此来达到学习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和运用.情境教学法能够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直观、有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情境教学法的方式有很多,如创建生活情境、创建故事情境、创建问题情境,教师应依据相关的教学目标、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多媒体是帮助教师创建情境的一个有效工具,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时候,应积极地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为学生创建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信息化的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参与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计算的概念,掌握计算的技巧,逐渐提升计算能力.

例如,在开展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中“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部分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本部分的知识点,提升学生的整数加减能力.如笔者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建了生活情境:“同学们,假设现在我们学校的一个花园内的花盆都要换成新的,但是由于园林人员不知道总共有多少个花盆,因此不知道购买多少个新花盆,现在我们一起来帮他们算算吧!已知黄花盆有13个,红花盆有32个,紫花盆有21个,那么总共有多少个花盆呢?”教师一边展示题目,一边通过多媒体播放花盆的图片和摆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题目所讲述的内容.学生在观看完题目的展示之后,便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需要将不同颜色的花盆相加,但是由于没有学习过两位数的加法,便陷入了学习的困难状态.教师接着通过多媒体提问:“整数如何相加?”以此来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思考,接着便展开了本章的教学.通过借助多媒体创建情境,让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融合,有效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够进行高效合理的学习.

三、培养预习、复习习惯,形成良好运算品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计算教学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教师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依据这些运算法则进行自主运算,而真正的运算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进行自主运算的过程中,能够逐渐进行学习总结,而学生的经验积累,就是靠做题来不断反思总结出来的.这样的反思总结是一种高度的学习概括,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习惯.在五年级阶段,学生会学习到小数与小数的乘除法,其实小数之间的运算规则和整数之间的运算规则大致相同.在小数运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己预习,通过参考资料和网络视频的学习对课程内容有大致了解.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直观感受数学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课程内容.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介绍预习的方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认真细致地记录下来,第二天在教师讲课时有重点地听课.在小学阶段,如果让学生一节课都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课,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听课过程中,学生要有明确的听课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在听完课自己复习的过程中也要对课堂内容加以巩固,对不会的题型及时记录,第二天向教师和其他同学请教.

预习和复习是数学学习的两大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计算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课堂上的一个小知识点的疏忽而造成不会做题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有意识地注重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当学生对较难题型进行探索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能直接教授给学生如何进行解题,否则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产生依赖.因此,教师可通过引导使学生进行思考学习.教师可选择一个知识点作为学生思考的原点,引导学生用点、线、面的思维去进行拓展.同时,由于数学知识并不是单一存在的知识内容,数学知识彼此之间存在关联性,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原先所学知识与现在所学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并围绕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温故知新,既能学习与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拓展学习思维,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重构所学的知识,从而逐渐构建起自身的数学学习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具备宏观的学习视野,更加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想要提升计算能力,没有好的方法与技巧,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练习,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学生才能从中提炼出学习的思路.因此,学生要通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关注学生能力

小组氛围的创设,首先是要对小组人员进行统筹安排.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有差距,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分组.通常而言,对于以往传统的题型,让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无疑是浪费时间,所以教师要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适时地解决学习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组分配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综合了解,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在分配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让优等生与中等生、后进生进行搭配,这样的搭配方式能够让处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立足于自身的学习水平提出自身的学习见解.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启发.例如,优等生所提出的学习见解,能够引领其他同学进行深入思考,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中等生所提出的学习见解,代表着班级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成为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学习的普遍性话题,教师应重点听取这部分学生所提出的学习见解;而后进生所提出的学习见解,则能体现出数学基础性知识的教学情况.要让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小数计算问题和上一单元学习的面积问题相结合,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分割求和的方式进行多步计算,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分割方式,而之后的计算问题也就有所不同.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都说出自己讨论出的最优解.通过改变题型和营造小组氛围,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在小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计算时也会发现自己的问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计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小组讨论并不是辩论或者判断对错,而是多个同学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有所不同,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他们会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且向其他同学学习.而对于教师而言,应通过深入剖析学生在学习讨论中出现的各种学习问题,寻找数学教学的对应策略,同时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这就是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是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自由发言,但发言内容必须是和学习有关的.因此,教师要引进评价机制,在每个小组中都设立一个组长,在每次讨论结束后,组长要对小组成员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小组长就可以指出哪位同学在讨论过程中负责计算,哪位同学提出了解题思路.通过这样的小组分工和评价机制的引进,小组成员能够各司其职,同时能够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教学不仅仅是我们意识到的加减乘除,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大小的比较和方程的求解都需要运用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的数学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渗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上仅是笔者愚见,有不足之处,还望广大教育同人加以斧正.

猜你喜欢
运算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有趣的运算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