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嘉锡参加农工党的前前后后

2022-07-20 12:09农工党福建省委会
前进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工党厦大厦门大学

农工党福建省委会

卢嘉锡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

1915 年10 月26 日,卢嘉锡出生在福建厦门。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34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37 年,他考取第五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仅用两年时间就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在后来两获诺贝尔奖的著名化学家鲍林教授指导下从事结构化学研究,并曾参加美国战时国防研究,获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发展成就奖。1945 年抗战胜利,卢嘉锡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条件,怀抱“科学救国”的梦想于当年年底回到祖国,随后被聘为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这时他刚满30 岁,但已是有相当名望的科学家了。他以神话中的“盗火者”自励,企盼用从国外盗回的小火种,在祖国点起现代科学之火。

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又遭战争破坏,根本没有科研条件,卢嘉锡只能全心教书。教学条件十分困难,他也勉力维持。但是,看到当权者专制腐败,民不聊生,他对国民党从希望到失望,最终完全绝望。当时,有人拉他参加国民党,他以自己“不问政治”为由,回绝了。

新中国的成立为卢嘉锡敞开了报效祖国的大门。1949 年10 月17 日,厦门解放。三天后,刚到任的厦门市委书记林一心就约见卢嘉锡,征求他对厦门大学学生复课和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不久,他被任命为厦大理学院院长兼化学系系主任、化学研究所所长,后又任副教务长,并荣任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会物理化学组研究委员。同时,他在厦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当选为厦门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看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祖国面貌日新月异,又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怀与器重,卢嘉锡确立起“跟共产党走、建设新中国”的信念。1952 年国庆节,他在《厦门日报》发表文章说:“解放前我厌恶政治,……总认为学习政治的……一定是有官瘾、想升官发财、想骑在人民头上……解放后头两年,参加了政治学习,逐渐地对唯物辩证法感觉到相当的兴趣,因为通过这一种思想方法可以使政治学习科学化,把我鄙视政治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消灭掉。”他决心“努力以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用先进的科学知识、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去教育青年,普及和提高文化教育事业,为国家造就更多的人材。同时做好科学研究工作,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服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建设新厦门、建设新中国而贡献出我的一切力量。”

卢嘉锡在科教界的声望早就引起各民主党派的关注。1952 年起,当时厦门的三个民主党派组织——民革、民盟和农工党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卢嘉锡知道各民主党派是由知识分子和其他各界爱国人士组成的,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都有其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他愿意参加民主党派,但究竟参加哪个党派,却费了一番心思。

卢嘉锡朴素地觉得,自己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拒绝参加国民党,亲友中也没人与国民党有直接关系,因此他婉言谢绝了民革的邀请。民盟是最大的民主党派,但当时厦门民盟盟员中社会科学界人士居多,学科背景迥异,将来相互间思想交流是否顺畅?相比之下,农工党虽然组织较小,但其中自然科学界知识分子相对较多,有的党员还是自己的老朋友,易于沟通。经中共福建省委、厦门市委统战部做工作,又经过一段时间联系,增进了了解,1953 年3 月7 日,卢嘉锡由厦大毕业的老学长、陈嘉庚先生管理集美学校的得力助手陈村牧和时任厦大文法学院院长的老同事陆季蕃介绍,参加了中国农工民主党。

1954 年农工党厦门市第一次党员大会合影。前排左起:张人希、苏节、林平风、李文清、郑静安、许祖义、黄绿萍、林采之、李述中(时任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主委)、李文陵(时任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部长)、卢嘉锡、郭一平、吴兆莘、陈村牧、王志超、林遵行、刘宗红

卢嘉锡积极完成农工党交付的各项任务,从不做“挂名”党员。除非出差在外,其他时间他都坚持参加农工党组织生活,并在会上带头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体会,使大家深受感染和启迪。

1956 年,中国共产党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卢嘉锡在农工党中央机关刊物《学习通讯》发表文章,表示决心投入向科学大进军的队伍,把自己培养和锻炼成一个红色专家,并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青年科学家。

粉碎“四人帮”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卢嘉锡全身心投入科教事业,同时从更高的站位看待农工党的使命。1980 年6 月,在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为“四化”献计献策座谈会上,他专门谈了对“发展优势,保护竞争,推动联合”等问题的认识和体会。1981年2月,卢嘉锡奉调北京工作,离开福州前夕,他又在农工党省市委会迎春茶话会上介绍了我国参加国际科技交流的情况,并着重谈了福建省科技发展和祖国统一等问题。

卢嘉锡十分关注农工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他以自己在科教界的影响力,带动厦门大学数学系李文清教授、生物系金德祥教授,以及刘士毅、吴伯僖、赵景聪、丘书院等中青年教师加入农工党。他们后来都成为厦大教学和科研骨干。不少人参与了农工党各级组织的工作,李文清当选为农工党厦门市委会主委。卢嘉锡指导的研究生张乾二、吴新涛等也先后加入农工党,后来他们二人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还当选为农工党中央常委,并分别任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汪德耀教授是著名生物学家,1945 年任厦门大学校长,1950 年后改任生物系系主任。有人称汪德耀是“旧校长”,甚至说是“伪校长”,卢嘉锡对此不能苟同,说:“解放前局势那么严峻,他却敢聘王亚南这样的红色经济学家任厦大法学院院长,这就很不简单!”并推荐汪德耀加入了农工党。汪德耀努力工作,为我国生物学科发展和厦大建设作出重要贡献,还被选为厦门市政协副主席。

在卢嘉锡的关心和直接指导下,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和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先后建立起农工党基层组织,并成为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吸引高层次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和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基地。

1998 年厦大农工党组织成立45 周年活动合影。前排坐者左起:汪德耀、卢嘉锡

1954 年卢嘉锡当选为农工党福建省委会委员;1958 年当选为农工党中央委员;改革开放开始后又当选为农工党中央常委、副主席、主席。他从一个基层党员,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农工党中央领导干部,在农工党内既有威望又有亲和力。他到北京工作后,每次回福建,还是尽力抽空参加农工党各级组织活动。在他面前,大家都不称呼他为“主席”,而是以福建人对有名望的老师的尊称,亲切地叫他“卢先”。

2001 年6 月4 日,卢嘉锡在福州病逝,他的骨灰撒放在台湾海峡最西端的厦门—金门—大担海域。

今天,这位老人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年有余,但在徐徐的海风中,我们仿佛还听见他在叮嘱我们:要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农工党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农工党厦大厦门大学
何维接见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主委黄红霞一行
农工党自治区委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会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张怡元教授简介
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专辑1(2021年第2期) 文章回顾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学生作品展
执此长情
“厦大”印象
学习贯彻换届文件积极稳妥做好换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