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运用市场逻辑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 主要做法及建议

2022-07-20 01:47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樊子天
中国科技产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合肥科技成果市场化

◎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马 宁 王 灿 樊子天

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新型创新主体。相较于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在组织形态和运行方式等方面展现出融合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强大优势,为破解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链上的科技策源、人才引进、价值评估等关键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中扮演愈加重要的战略角色。为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合肥高新区依托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校院所,坚持运用市场逻辑建设产业研发创新机构,通过市场化薪酬制度和“项目聘用制”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建立“协议转让为主、评估定价为辅”的科技成果转让机制,进一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人才集聚效率、企业培育效率的显著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科技转化平台“市场化改革”。鼓励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转化平台按照市场化理念建立更加灵活的运营方式,形成“1+1+N+X”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模式,打造更加具备市场特征的科创策源地。即,在传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架构的基础上,以市场化理念构建更加灵活的运营模式,使科技成果与市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中,“1+1”是指“事业单位法人或民办非企业法人+公司运营实体”,成立研究院和研究院公司两个主体,引入企业化管理和资本运作理念,突破以往研究院和市场化两套机制不能融合的问题,通过市场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灵活度,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N”是指在研究院内成立若干个研发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熟化;“X”是指研究院公司通过参股形式,孵化若干独立项目公司,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科技创新方向“市场化引导”。为突破市场需求与科技研发之间长期存在的供需不匹配的障碍,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各环节的粘性、缩短科研成果进入市场的通道距离,合肥积极调动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等龙头企业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研发创新中心,充分利用科技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和技术整合能力,按照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研发,实现科技创新的市场化个性定制。同时,在“中国声谷”孵化平台形成产业资源和科技成果的高效集聚,建成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深度参与的协同创新网络。

(三)科技创新人才“市场化激励”。一是实施市场化薪酬制度,加大高端人才的激励力度。为改变国有新型研发机构不同身份员工之间的薪金落差,提升员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合肥依托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以下简称合肥创新院)率先开展高端人才的市场化薪酬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委派的管理人员与市场化方式引进的人才实行同岗同酬,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二是开展“项目聘用制”试点,促进科研人才自由流动。为充分利用各类科研人才资源,合肥实施“项目聘用制”试点,对科研课题设置阶段性任务,通过项目合同委托方式招聘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完成项目为期限签订短期合同,较以往长期聘用人员的方式,“项目聘用制”使各项科研课题的形式更为灵活,科研人才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不同的主体和课题提供研究服务,促进了科研人才的自由流动,同时让科创企业在初创期即具备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条件。

(四)科技成果价值“市场化定价”。为尽快完成科技成果“变现”,合肥推动建立“协议转让为主、评估定价为辅”的科技成果转让机制。在科技成果转让过程中,由购买方与技术发明人通过协商方式确定科技成果价值,以中介评估定价为参考依据,改变了过去主要以中介评估机构的估价作为确认科技成果价值的传统方式,使得科技成果产业化后的市场价值估算更加精确。对于科技成果转让给国有全资企业的,可不进行资产评估,进一步简化转让流程。

二、实践效果

(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型研发机构的市场化运营方式起到了明显的引导带动作用,很多研发机构纷纷借鉴这一模式。同时,通过引进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校,不断扩充合肥研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规模。目前,合肥高新区已经集聚各类新型研发机构40 余家,累积建设各类联合研究中心、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近100 个,转化各类成果2000余项,孵化企业3600 余家,全社会R&D 投入占GDP 比重达8.9%。

(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创新举措实施以来,合肥各类研发机构新增各类知识产权近2000 项,促成科技合同交易近10 亿元,万人拥有发明专利375 件,专利申请授权数连续多年位居安徽省第一。合肥积极推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领域科研尖端成果在园区实现产业化,发布国内第一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62 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等等,孵化培育全国首家量子领域上市公司国盾量子、量子领域潜在独角兽企业国仪量子。合肥创新院孵化的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激酶靶向药物全细胞评价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三)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凸显。综合运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多种方式为新型研发机构招才引智。目前,合肥创新院现已引入高水平创业团队65 个,吸纳各类行业高端人才百余人,其中39 人(团队)入选国家各类双创人才计划,为机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三、工作建议

为进一步抓实抓好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和发展,引导新型创新主体聚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夯实新型研发机构在安徽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作用,建设一支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产学研深度融合、市场化机制运行的新型科研力量,对合肥推动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科技部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制定有利于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专项政策,汇聚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工作合力,形成精准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加快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四化”(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建设,打造一批战略性、示范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有效增强对企业的技术供给和创新支撑。

二是创新资金支持模式。除财政经费以外,支持和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争取各类科研经费。充分尊重和信任研发人员,给予项目团队和项目负责人充分的经费使用和管理自主权限。面向研究院科研人员、孵化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针对不同产业的专项投资基金,进一步推进全产业链科技成果的孵化应用。

三是强化绩效评价考核。科学合理设计绩效评价指标,研究形成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个性化绩效考核制度。围绕科研投入、创新产出质量、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和培养等多个方面多个维度,组织对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加强考核管理力度,真正体现新型研发机构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合肥科技成果市场化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合肥井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蜂巢城市会客厅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研究
羌绣市场化发展对策研究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