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驱动的教育系统革新*

2022-07-21 03:10胡钦太林晓凡王姝莉
中国远程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革新智慧系统

□ 胡钦太 林晓凡 王姝莉

一、问题提出:当前教育系统革新进程中存在的缺陷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明确了新时期教育系统革新的总体方向(国务院, 2021)。当前,我国教育系统革新通常针对课程、教学或管理制度等特定系统要素开展,很少兼顾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也极少考虑外部因素,导致教育系统成为一个内部相对独立、外部相对割裂的运行系统,暴露出诸多缺陷。

(一)教育革新对象的范围规划较为局限,缺少对外部因素的宏观考量

当前,教育系统革新主要是从教育及相关领域的视角研究问题,对教育革新对象的范围划定有限,教育系统之外的其他因素对教育变革对象产生的影响难以体现(任友群,等,2010)。由于缺少社会参与,教育革新对象与社会脱节,极少考虑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在内的其他外在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致使教育系统的革新与发展难以适应外界社会环境。教育系统革新的艰巨性决定了教育系统革新进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系统规划、合理安排、统筹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我国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宝贵经验。可见,教育系统革新同样需要统筹考量宏观技术发展、经济体制、政治文化等,并以系统化的体系来落实、保障,从而实现对教育系统本身及其所处外部环境的回应。

(二)教育变革挟制于要素式的局部成功,忽视内部的协同性与耦合性

对教育系统来说,其内部要素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加之教育元素的多样性、教育环境的复杂性、教育活动的可变性、教育发展的动态性等,都意味着教育系统革新的过程必然是动态复杂的,充满了不确定性(黄荣怀,等,2017)。以往的教育变革往往局限于教育系统内特定要素或环节的改革,如只针对设备环境、课程设计等,忽视对教育系统要素和层次的深刻认识与理解,没有关注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的整体耦合性与内部协同性,导致变革成效不可持续、变革要素难以相互促进。甚至某些阶段性的成功反而对后续教育发展产生不良效果(Selwyn, Hillman, Eynon,Ferreira, & Knox, 2020),部分示范性成效难以被有效复制、大范围推广。教育系统革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以点带面到协同发展、从要素优化到系统推进、从个体示范到复制推广。既要关注教育系统内部的多种要素及其之间的联系,转变以往改革的点状思维、线性思维,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实现不同要素地位、作用的根本性变革,也要注重从“点”的突破到“面”的集成,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效扩大改革的广度与力度。

(三)教育系统革新进度滞后于时代脚步,无法前瞻性地引领社会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信息化已经步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网信办, 2021),以信息化实现现代化是顺应社会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成为时代呼吁下的教育发展新需求。教育系统同样需要回应社会转型的步伐,进行彻底变革(刘妍,等,2017)。教育系统革新固然无法一蹴而就,但与高速数字化、智能化的其他领域相比,教育系统革新的进程仍显得缓慢,在观念革新、制度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与障碍,如教育者数字化能力和领导力缺失、在线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数据安全与师生隐私面临威胁、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与维护成本高昂等。伴随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习方式的高速普及、新时代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极大变革,教育系统迫切需要主动思考、积极作为,联合多方力量更加快速并且持续地进行自我更新,不仅要彻底更新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紧跟时代前沿,不断挖掘教育发展的新生长点,还要推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教育系统革新的可持续推进和有效落地,从而能够迎接并引领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

(四)教育系统革新未能回应社会需求,亟须指向新时代的育人目标

长久以来,“应试”导向的教育培训、单一的教育评价标准等破坏了教育生态,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一方面,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有效回应新时代深化改革和经济转型的需要,核心素养、综合素质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缺失导致教育事业与市场产业相脱节,难以真正有效地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综合性人才,亟须转变观念、改革体系。另一方面,针对“我国教育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首要问题,教育部相继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等目标需求,旨在引导全社会关注学生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这一系列改革为教育系统实现育人模式的转变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以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指向、以尊重个性化与多元化发展为旨归逐渐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在国家系列政策的引领与带动下,教育系统改革需将新时代育人目标作为终极方向,健全育人体系,树立并落实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人才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机制分析:智慧教育是教育系统革新的有效推动力

2022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持续提升包含教育在内的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强调“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国务院,2022)。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正在引领新一轮教育变革。本研究认为,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教育能够有效破解教育系统发展难题、引领教育系统革新,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以智慧教育突破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即改革对象规划较为局限、挟制于要素式的局部成功、革新进度滞后于时代脚步等问题,需要首先在认识论上厘清智慧教育破解教育系统革新相关难题的作用机制,分析智慧教育驱动教育系统革新的目标体系,并使其具有前瞻性(Selwyn,et al.,2020)。

(一)智慧教育驱动教育系统革新的宏观格局

1.智慧教育促使教育系统激发新活力与新动能

在宏观上,智慧教育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赋能教育系统扩展智慧治理、科学决策的能力,从而实现对教育管理过程的集成统筹、对技术设备环境的智能管控、对教育决策方向的科学指导等,促使教育系统从单一教育部门管理向各教育主体协同治理转变。在微观上,智慧教育能够优化教育系统各要素,在精准教学方面帮助教师更好地对教和学进行集成管理,为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流程、完善课程设计等提供决策依据;在精准学习方面为学生搭建智慧学习环境、提供智慧学习资源,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发展(胡钦太, 等,2019)。

2.智慧教育助力教育系统提升适应能力与韧性

在数字技术、云计算、元宇宙等技术的推动下,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边界趋于模糊、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逐渐走向融合。智慧教育驱动下的教育环境建设步伐加快,如云端一体化教育环境、无边界学习平台等,教育系统变得更加开放、便利、个性、智慧,同时具有更强的韧性与适应性,不仅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学习需求,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学习服务,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还能够打破传统学校教育的中心化地位,为在线教学、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自主学习等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应对大规模的停课与隔离,在线教与学在特定的时期成为新常态(Jandr, 2020),在此次超大规模的在线教学与居家学习过程中,具有高适应力、开放性的智慧教育生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智慧教育带动教育系统发展自我进化的能力

智慧教育能够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关联性分析与深度挖掘,前瞻性地引导教育系统的内部要素优化,使得教育教学流程、教与学方式、教育资源服务、教学质量评价等内部各要素形成正反馈和内部进化的能力,促进教育系统实现自我演化和动态平衡。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技术等深度应用于教育领域,将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等联系在一起,教育系统得以获得更多决策与发展的依据。通过多方协同参与教育发展,整合知识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参与者的反馈和决策系统的评价等多元信息,辅助教育系统进行智能分析和判断,并不断在现有教育系统基础上完成进化或生成新的信息、资源等,确保其具备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胡钦太,等,2019)。

4.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系统革新整体层次与结构

技术赋能的智慧教育将成为转变教育发展理念、提高教育系统整体效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智慧教育能够促进转变教育理念,重塑教与学的空间与结构,改变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促进评价方式和治理体系的变革,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推动教育服务生态的变化,为泛在学习环境和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撑,最终驱动教育系统层次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引领教育系统走向整体革新。

(二)智慧教育驱动教育系统革新的目标设计

1.以智慧教育拓展教育系统革新的格局与版图

教育系统包含诸多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衔接,在教育系统革新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单一要素,而是需要立足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系统的宏观高度来进行考量,不断拓展教育系统革新的格局与版图。

以云计算、学习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智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合、深度融合能够为突破当前教育系统革新的局限性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在智能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一方面,多元开放的智慧教育平台能够持续关注不同目标的实现情况,观测各内部要素之间是否有关联性影响,从而统筹规划教学系统、学校系统、育人模式、评价体制和治理体制等的协同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种教育发展难题;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能够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同外部经济、政治、文化等系统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互换或融合,智慧教育得以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治理创新等,持续拓展教育系统革新的深度与广度,打破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壁垒,形成对教育系统整体革新的科学指引和向导。

2.以智慧教育赋能教育系统内部要素优化升级

教育系统及其各要素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耦合性和系统性。作为一个复杂有机整体,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关联耦合、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一定的层次和结构。要实现教育系统革新,需要依据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促进各要素有机聚合、形成合力,从而激发教育系统内部要素的全部效能与潜在活力,实现教育系统内部要素的精细优化和升级。

以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度的应用,带来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学习体验和学习服务等,深刻影响教育观念、教育流程和教育模式等的变迁。智慧教育驱动原本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被“重混”(remix),如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结构、课程组织模式等,拓展技术支持教育的更多可能性、不断提升教育系统效能。新型智能技术的不断优化、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持续深入,也极大地变革了当前教育系统的层次结构,使得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在技术的持续赋能下得以不断地自我调整与进化,以维持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与协同发展。

3.以智慧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发展方向。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革新不仅需要协调、回应教育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和文化的变革等因势顺变,调整其内部要素的内涵与外延、改变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更需要以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推动实现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

当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各国促进教育发展的制高点。新型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知识观念的变革对教育内容、教与学方式和育人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阶段所呈现的教育新形态和未来新方向,不仅是国家整体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顺应新发展阶段形势变化、紧抓信息革命机遇、贯彻新型教育理念、促进优质人才培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与此同时,智慧教育在带动教育系统实现系统革新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加强示范引领、积累革新经验、带动辐射推广,从而充分发挥智慧教育推动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的作用。

4.以智慧教育回应新时代社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系统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然而人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因此,教育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社会多方面因素发展相协调。

虽然整体上看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所提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智慧教育契合新时代社会育人目标。在过程层面,智慧教育以融合渗透先进教育理论、系统理论和高新技术等为路径(胡钦太, 2016),通过探索和实践智能技术支持的现代教育体制,促进教学理念本质性转变和教学模式根本性变革,通过努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为培养大批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创新型卓越人才打造了良好的支持条件。在目的层面,智慧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智慧型人才,旨在通过创设良好的智慧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模式与方法,满足个体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需求,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从而回应新时代的育人目标与人才培养需求。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立了智慧教育驱动教育系统革新的宏观格局与目标设计,认为智慧教育能够促使教育系统激发新活力与新动能、助力教育系统提升适应能力与韧性、带动教育系统发展自我进化能力、引领教育系统革新整体层次与结构,并提出以智慧教育拓展教育系统革新的格局与版图、赋能教育系统内部要素优化升级、推动教育信息化并引领教育现代化、回应新时代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提出智慧教育推动新时代教育系统革新的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路径实施:以智慧教育驱动新时代教育系统革新

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智慧教育驱动教育系统拓展新动能、提升适应力与韧性、发展自我进化能力、变革整体层次结构,促进了教育系统的整体革新,从而实现其内部各要素的优化和升级,具体体现在教育理念革新、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教与学的空间重塑、数智技术赋能增效、教育公共服务生态构建、教育治理方式升级和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八个方面(图1)。

图1 智慧教育驱动教育系统革新

(一)教育理念整体革新:回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当前,我们正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持续深入应用正倒逼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以此回应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诸多要求。智慧教育驱动的教育理念革新可以分为知识学习观念变革、人才培养目标变化、教学模式方法优化和环境建构理念升级四个方面。这四者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连续统一体。

在知识学习观念变革方面,智能时代的学习是一种联通学习,知识的形态逐渐向网状、动态、多元和碎片化的方向转变,资源和知识表现出更显著的碎片化、网络化、社会化特征(西蒙斯,等,2005)。教育系统革新要求个体具有更强大和持续的学习力,能够将知识碎片化和网络化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学会学习和建构不断演进的知识框架。在人才培养目标变化方面,智慧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人格品性、较强行动能力、较好思维品质和较深创造潜能”的智慧型人才(祝智庭,等,2018),其中高阶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在教育模式方法优化方面,教育系统需要能够满足教师教学多样化和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多元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关注项目学习、现象学习、无缝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推动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常态化应用。

(二)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实现课程模式的创新

智慧教育为创新教学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5G、物联网、XR 等智能技术使得新型课程模式成为可能。课程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单元,需要契合教育环境乃至社会环境的变化,主动回应新时代人才的需求,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来探索、应用与创新课程模式。

教育系统需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基于新时代的学生发展目标探索、研发各类课程模式。比如,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使在线教学迅速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并逐渐成为后疫情时代的重要教学方式。如今线上线下融合教育(OMO)更是得到了大量推广和实践,急需进一步探索线上线下融合课程模式的有效实现路径。此外,智慧教室、电子书包、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了教学结构的重组,传统教学结构固有的“导入、讲授、巩固、小结、作业”等经典环节和内容被取代,校内外联合的培养模式、虚拟现实等新型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得传统学科边界被打破,涌现出通过技术优化课堂结构进而产生支持高阶思维培养、深度学习的课程模式,如STEM课程、基于设计的学习和创客教育等,促进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胡钦太,等,2019),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智慧发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

在教学方式方面,重视学习者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应深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创新融合,积极开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实践。人工智能将承担知识性讲授、重复性任务的工作,而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学生获取知识和学习,培育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故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资源、活动和评价等,实践多种新型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现。在学习方式方面,实现差异化学习、促进个性化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诉求。技术赋能的学习以多元化、差异化为基本特征,能够支持新型学习方式、提供多元学习体验、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此外,物联网、泛在网络、区块链等技术支持的无缝学习和联通学习使得“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真正成为可能(习近平,2015),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弹性教学等逐步渗透到更广泛的学习场域,智能移动终端能够帮助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取自助式的个性化数字学习服务,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打下基础。在教学元素方面,随着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现实学习资源和学科知识图谱的不断发展,在线云平台、网络学习空间和智慧教材等的推广与覆盖,学生得以获得个性化、多元化的优质学习资源与学习服务。比如,教学内容由仅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由能够提供丰富学习体验与情境化智能互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支撑,更有助于满足学习者的多元发展需求(Lin,Liang,Chan,Li,&Ling,2022)。

(四)教与学的空间重塑:打破传统教与学边界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曾指出,“学习空间重塑”是未来影响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智慧教育中的教与学空间实现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相互结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紧密联系,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边界。学习空间重塑可以从强化现实学习空间和拓展网络学习空间两个方面进行。

强化现实学习空间,建设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环境。技术赋能的新型教与学空间将是以创新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为特征的新型现代教室,教育的场所也不再固定于课堂和教室,而是扩展到社区、博物馆等支持多种教学模式的场所,并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学习资源、进度、成果等的互通共享。同时,智慧课堂环境也是智慧校园的有机组成成分。智慧校园在技术的支持下更注重系统的开放性,通过统筹协调系统内外的优质资源和交互信息,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弹性学制、开放式平台等,打通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通道,构建多方协同的开放式办学格局,从而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未来学校组织形态(牟童瑶,2020)。

拓展网络学习空间,营造虚实融合的教与学场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元宇宙等技术,搭建能够提供多种资源与服务的在线教学平台或网络学习空间,是对线下教学空间的重要延伸。目前,线上虚拟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以其便捷、泛在、实时等优势,能够满足真实物理空间中难以满足的教学需求,并能够提供丰富、多元的环境条件和资源服务,同时通过对学习行为数据的全面采集、智慧分析、深入挖掘、智能诊断,为非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使教与学场景朝着“一体化、个性化、数据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胡钦太,等,2019)。

(五)数智技术赋能增效:驱动教育评价改革

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发展,学生数字档案、云AI 课堂分析、基于区块链的综合素质管理平台、区域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等多种评价技术应运而生,教育评价深入教育教学的不同环节和对象,使得“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过程评价为依据、以个性成长为目标”的教育评价理念的落实成为可能。教育评价不再局限于固定对象、停留于浅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维度,而是能够实现全过程的综合评价,为促进学习者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赋能使得教育评价对象可以不局限于学生,而是拓展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等;多模态数据采集技术为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评估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观测方式;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更是帮助结果评价突破传统纸笔测试的局限性,使学生知识测评和能力评估向多元性、高阶性、动态性、综合性转变。其次,强化过程评价理念。强调个性化评价与过程性评价,运用学习分析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等,采集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数据,为教育评价指明更科学的前进方向,同时为促进教育公平的评价提供实证依据(胡钦太,等,2021)。最后,探索增值评价方式。“增值评价”期望学校可以增加“价值”到学生的学习成就之上(张生,等,2021),代表的是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它要求学校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成长为适应社会的人,而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探索增值评价,能够对我国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教育公共服务生态构建:促进教育供给方式内涵提升

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教育信息化支撑环境与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祝智庭,等,2014),也是智慧教育促进教育系统革新的重要环节。2022年1月,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教育部,2022)。

早在2010年,我国便已开始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经过十年发展已建成省市层面与国家层面联动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祝智庭, 等,2021),旨在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普及与共享。2022年3月,教育部更是将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不仅为学习者提供海量、优质、开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还提供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支持。可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构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公共服务生态尤为必要。智能化教育平台能够集成多样化优质资源与个性化服务,并通过互联网技术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提高优质教育服务的普及化发展,使得大规模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对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如通过整合需求侧与供给侧,基于智能服务平台,在提供大规模学习资源的同时辅以智能化的精准帮扶服务,真正实现规模化与个性化相统一。

(七)教育治理方式升级:打造多主体参与的智慧治理体制

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技术有助于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推动从基于经验的教育管理向基于数据询证的教育治理发展,通过形成基于智能技术的人机协同、多元参与的新型决策与治理模式,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实现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的变革。

智慧教育治理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AI 等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管理平台,在各级各类教育治理过程中实现各类信息的自动采集、汇聚和关联,全面升级教育治理方式;通过人与业务信息的融合,构建教育治理的大数据模型,从而提供智慧化管理服务,包括教育资源服务、教育管理服务、教育空间和成长档案;开发教育治理决策支持系统,促进学校治理能力与决策能力的科学化、现代化;形成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广泛参与、学校智慧管理的格局,构建智慧教育数据开放服务平台与制度体系,最大限度解决不同机构之间存在的数据孤岛问题,推动智慧教育数据合理开放,确保智慧教育数据的建设与应用、统一与集成、共建与共享。智慧治理促进学校、政府、社会等多主体协同发力,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应遵循“多元协同、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通过多主体参与、多元合作,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和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教育数据与技术力量,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协同推进教育治理的新型教育共治格局,为实现我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八)终身学习体系建立:走向数字化与泛在化学习

工业4.0 的到来标志着人类迈入以“知化、流动、共享、互动”为关键力量的终身学习时代。OECD曾指出,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学习”被移到舞台的中央,学校教育必须从帮助学生掌握事实性知识和程序型技能,转向帮助学生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教育元宇宙的提出将人们的生存维度从现实空间扩展到既独立于现实空间又与现实空间相结合的综合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数字技术使得学习走向碎片化、常态化和动态化。当前需要树立数字化终身教育的理念,开展数字化终身学习,完善相关体系建设,驱动技术支持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发展。首先,促进学习资源与服务的开发和供给。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加快了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步伐,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机构、信息化企业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教育产业生态,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服务,开发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促使数字化学习走向常态化。其次,建立数字化终身学习的治理体系。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健全学分银行体系,成立统一数字化管理标准,链接来自多种平台的泛在、非正式、碎片化学习数据,完善非正式教育与泛在学习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支持终身学习的新型教育评估与管理机制,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四、结语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已经从“应用阶段”走向“融合阶段”,但从教育系统变革的角度来说仍处于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初始阶段(黄荣怀,等,2017)。随着国家新基建进程加速,新时代与新基建背景下的智慧教育具有高度智能互联、高度数据贯通、高度人机协同和高度适应个性的特征(杨现民,等,2017)。在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教育能够拓展教育系统革新的格局与版图、赋能教育系统内部要素优化升级、推动教育信息化并引领教育现代化、回应新时代社会人才培养目标,并能通过教育理念革新、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教与学的空间重塑、数智技术赋能增效、教育公共服务生态构建、教育治理方式升级和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八大路径,促使教育系统激发新活力与新动能、提升适应能力与韧性、发展自我进化能力、变革整体层次与结构,从而有效推动并实现教育系统革新。

猜你喜欢
革新智慧系统
WJ-700无人机系统
周克芹纪念:捍卫与革新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复旧运转
继续努力,不断革新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伝統の極みを吸収し大胆に革新 篆刻家 駱芃芃 氏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