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粤东北地区乡村风貌提升策略研究
——以广东省蕉岭县为例1

2022-07-21 05:32陈明霞董作荣杨智硕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风貌受访者村庄

陈明霞,董作荣,沈 飞,高 珊,牟 琳,杨智硕,2

(1.嘉应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2.莆田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力破解农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难题.乡村风貌是乡村历史人文,山水空间,建筑形态,产业经济等诸多要素的共同呈现[1].广东省为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提出广东省乡村风貌提升分为乡村风貌整洁有序、优美宜人、特色突出三个阶段的建议[2-3].未来的乡村如何发展,乡村风貌如何构建,乡村价值如何体现,乡村经济如何提升,是乡村建设和发展几大核心问题[4].本文研究对象蕉岭县,其乡村风貌类型多样,具有浓郁的客家特色和历史文化气息,旨在对影响其示范村风貌的各物质要素进行评判,探究乡村风貌提升策略,希望为粤东北地区村落的风貌提升提供有效的策略建议.

1 研究概况

蕉岭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于粤东北客家地区.北与福建省武平、上杭两县毗邻,205 国道和天汕高速公路贯穿南北,扼闽粤公路交通之咽喉.县境四面环山,由北向南倾斜.

1.1 蕉岭县乡村风貌提升现存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7 份,回收有效问卷127 份,由统计得出,只有12.6%的受访者对蕉岭县乡村风貌持满意态度,现存问题主要是房屋漏水情况(16.54%)、停车位少,停车难(14.17%)等问题最突出;其次是宅旁缺少绿化(8.66%)、电讯线随意搭设问题(7.87%);第三是楼体外墙面脱落、破损、有裂缝问题(7.09%).同时,受访者对缺乏活动场所(6.3%)、室内墙体透风、发霉、长毛(5.51%)及道路狭窄破损、影响出行(4.72%)等问题也反应强烈.

1.1.1 建筑风格

蕉岭传统民居以客家围龙屋为主,存在年久失修、废弃倒塌等问题.新建建筑风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农户在建房时主要依据个人喜好,建筑外立面色彩不一,房屋风格各异,建筑风貌显得杂乱,缺乏客家特色.往往呈现新旧交替,巷道混杂,与村庄整体环境不协调,房屋布局较杂乱.建筑立面老旧,供电线路老旧,乱拉乱挂现象严重.新建民居缺少建筑文化表达、缺乏活动场所、空间缺乏层次和标识性.占比最大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标志物是自然风光(44.09%),然后依次是祠堂牌坊(31.05%)、民俗活动(25.2%)、民居建筑(12.6%)和名人故里(11.81%),大多数农村住宅外观雷同,造成了乡村空间层次的单一性,导致空间重复空间出现,视觉上很难进行标识.

1.1.2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在调研范围内,多数村庄有卫生站、健身、绿化等设施,但配置的健身器材 较老旧,且因为距离及服务半径问题,不能满足现在村民的使用需求.在安全防护设施上,约50%村民认为监控设备覆盖范围广,勿需改进.

1.1.3 道路交通

蕉岭县地处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村庄现存宅基地面积少,蕉岭县农房在建设之初按照当时的相关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由于当时机动化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受相关规划理念的限制,由此造成巷道狭窄,叉道多杂,人车干扰严重,交通安全隐患较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路边停车普遍,整体停车设施严重缺乏等问题.

1.1.4 市政管网

在建设之初受设计局限,与居住密切相关的给水管、电力线主要沿建筑外立面布局,户外公共管网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长远的眼光,普遍面临容量不足问题;排水管主要沿人行道采用暗沟的形式,由此造成人行道的普遍坑洼不平.迫于生活的需要,部分住户都自行新接了管网.

1.1.5 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环境污染问题最严重的是空气污染(37.8%),其次是噪声污染和禽类粪便污染,均为18.11%,其中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最主要来自水泥厂.

综上,蕉岭县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特点汇总(见表1).

表1 蕉岭县乡村风貌提升特点汇总表

1.2 蕉岭县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需求分析

近3/4 的受访者有改造居住环境的意愿,说明村民对居住环境要求不断提升.由统计得出,受访者对增加活动区域、健身设施改造(22.83%)及楼顶平改坡,解决漏水问题(21.26%)内容的改造需求程度最高;其次为改造用电线路(20.47%)和设置社区邻里中心提供养老、托幼、文体等服务(20.47%);第三是改善绿化,提升街道景观的需求(19.69%).

2 风貌提升策略

传统乡村风貌延续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之一[6],应发挥村民的主导性作用[7].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对村容村貌是满意的,说明乡村风貌提升整治已取得一定成效.在不满意的问题中,便民化服务(代收快递等)少、建筑风格杂和村道狭窄交通困难是最主要的问题(表2).

表2 受访者对村容村貌满意程度统计表

营造具有特色风貌的美丽乡村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生活环境改善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8].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提升乡村风貌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生活,对居住条件、周边环境、基础设施的配建和设计、公共空间布局等更为关心.年轻人普遍希望对道路交通及停车、建筑景观效果进行改造.大多数村民认为改造的整体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还应该进一步全面提升景观效果.和村委访谈中,村委更看中实操性,希望乡村风貌提升后具有耐久性、生态性、可持续性和低成本维护等特点.

2.1 村庄风貌整体塑造引导

以石窟河沿线、长深高速公路和205 国道沿线、省际边界线为重点,全面推进石窟河沿线示范片、广福省际边界示范带、文福人文史诗文旅线路、样板示范村庄及寿乡画廊精品路线和长寿乡中乡精品路线建设(图1).精品路线注重解析建筑、景观技术方法[9],突出客家传统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10].连片打造集秀美田园、梦里水乡、客家风情等魅力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示范片.示范先行、以点带面,率先打造一批风貌突出的样板示范村庄,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引领带动全县乡村风貌提升.

图1 乡村风貌分类图

2.2 五大核心风貌要素指引

已有学者结合梅州市乡村实际,从村庄建筑、村庄环境、周边环境、民俗文化与实施保障五个方面提出美丽乡村风貌塑造的建议[11].为保证乡村风貌指引能适用于县域范围的各个村庄,突出乡村的风貌特色为原则,本文在全面的现状调研分析和归纳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提升的各项相关指标,即建筑风貌、公共空间、沿线景观、田园和非物质空间五大核心要素,见图2,即建筑风貌包括建筑体量、建筑细部、院落、材质与色彩和建筑形式等5 个亚类;公共空间包括村口、公共场地、乡土构筑、巷道、绿化、子主题等6 个亚类;沿线建筑包括道路沿线和水体沿线2 个亚类.

图2 五大核心要素

3 结语

通过系统调研,对蕉岭县19 个村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挖掘粤东北客家特色,同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建设时序,提出村庄风貌整体塑造引导和五大核心要素指引,为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风貌受访者村庄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我的小村庄
包裹的一切
村庄,你好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