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岁迎祥话美食

2022-07-21 07:09李仙云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尾巴馄饨饺子

李仙云

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又称亚岁,即仅次于春节的节日,据《后汉书礼仪》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古人是以冬至为岁首,还会在此时“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举国上下,祭祀庆贺,一片欢腾热闹。据说这一“肥冬瘦年”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清。若说冬至的节令美食,那当属形如元宝的馄饨,宛若偃月的饺子,还有滴溜滚圆或憨掬带尾的汤团,在这个阳气逐日回升万物萌蘖之时,这冬至“美食三宝”,盈满了喜庆祥和、福瑞暖情,它热气腾腾而又香气袅袅地氤氲于百姓人家的餐桌上,传递着这喜冬节家人团聚,灯火可亲的温馨与喜悦。

这“一阳生”的大吉之日,在我家乡流传着一句乡俗俚语“冬至馄饨腊八面,鸡娃吃了爱下蛋”。曾在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冬至》中看到:“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可见此习俗久已有之,岁首开辟鸿蒙之时,咬破混沌,可谓寓意深远。在“八百里秦川”的故土,“过冬至,祭祖宗,行大礼”是老辈传下的雷动不动的习俗。包馄饨时全家人齐上阵,母亲像挂帅的佘太君,她一番挽袖和面就拉开了架势,姐姐们摘菜焯水剁馅,爷爷在犄角旮旯翻找木耳黄花菜。每次看母亲与姐姐们指尖生花般将馅料放入薄薄的梯形面片上,从上方娴熟老练地卷下来,两个角往内一摁,一個个如花似银锭的小巧玲珑的馄饨,就如列队进宫的娇娥般花枝招展立于垫篦上。这馋煞人的可人尤物在沸水中翻滚腾跃,在扑鼻的香味中母亲用笊篱剩出,第一锅自是先敬天祭祖。贪吃“勺炒鸡蛋”的我,总是乐颠颠从碗里拨几只去“慰问犒劳”我的“鸡朋狗友”。那咬一口鲜香滑溜,包裹着浓浓亲情的至爱美味,忆之就让味蕾如花绽放,盈满香气。

当年随父亲的一纸调令,我们举家迁往药王孙思邈故里,虽未出省,可真应了那句“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这药食养生文化浓厚的小城,冬至则盛行吃由医圣张仲景首创的“祛寒娇耳汤”饺子。父亲也执拗地认为“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自幼离家独自闯荡的父亲,练就一手好厨艺,割一吊羊肉,嵌几枝大葱,就“咚咚锵锵”在砧板上奏响了“冬至美食曲”,菜刀如鼓点般起起落落,母亲则如青衣般悠缓地和面揉搓。父亲调馅最是赢人,滚烫的热油“刺啦”一声往馅上五香粉姜末间一泼,搅动间满屋飘香。母亲则如绣花般捏出各种花样饺子,有柳叶形葵花状的,也有波浪褶玫瑰边的,摆在蒸篦上如寒冬盛开的花儿,盛入碗中精妙绝伦,让人在袅袅香气中举箸都不忍入口。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身居江南快二十载的我,最喜在冬至这团圆节里,与当地“土著”一起热热闹闹包汤团。欢喜说笑间,圆溜若乒乓的是玫瑰豆沙与黑芝麻陷的,携一条小尾巴呆萌可爱似变异蝌蚪的,则是大肉香葱或冬笋豆腐陷的,我依葫芦画瓢却手拙技疏,捏的像一个个憨憨的袖珍不倒翁,朴拙可爱,我的“忘年交”柯阿姨,笑我一双秀手还是更适合舞文码字。平日里爱讲大道古理的金先生,边捏边不紧不慢开腔了,说这带尾巴的汤团,坊间说是戚继光在江南一代招兵时,老百姓用汤团犒劳戚家军,但芝麻糖油稀少珍贵,就用菜蔬做陷补充,捏个小尾巴便于区分。在这极寒天吃一碗喜感十足的香糯汤团,真是从丹田暖至全身,香甜溢满心间。

作家刘学刚如是说冬至:“这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节气。昼最短,人间的热气最盛;夜最长,浓烈的亲情更长。”我在最短的白昼里,像雕琢艺术品般裹馄饨包饺子,又捏了一个个如醉汉般东倒西歪的汤团。暮色沉沉,我将这储满典故与仪式感的冬至“美食三宝”盛于餐桌,与从凛凛朔风中下班归来,携着一身寒凉与疲惫的儿子一起举箸慢食,柔和可亲的灯光里,一家人细话家常,袅袅热气伴着暖暖亲情,倏然间觉得,这便是浅淡岁月里,最绵延踏实的幸福。

猜你喜欢
小尾巴馄饨饺子
幸运饺子
为什么甩掉“小尾巴”?
为什么甩掉“小尾巴”?
小尾巴鱼
悲伤的时候,吃一碗热馄饨
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