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渤海国家具形式及地域民俗特征探究

2022-07-22 22:52赵伟孙艳萍赵宏
大观 2022年6期
关键词:效仿渤海家具

赵伟 孙艳萍 赵宏

摘 要:依据唐代渤海国的历史文化、地域民俗及文化特点等,结合历史文献和学者们对渤海国遗址的考证,对该时期的渤海国家具形式的风格特点和地域民俗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同时深入挖掘东北少数民族家具的历史文化属性,从地域性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渤海国家具的艺术文化价值。

关键词:唐代渤海国;家具;地域民俗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艺术人类学视域下的唐代渤海国家具研究”(21YSE381)、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牡丹江地域民俗家具工艺制作与研究”(1451CXY004)研究成果。

在中国家具史研究领域,针对明清家具的研究占据了绝大部分。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地域的视角来看,学界较为关注的京作家具、苏作家具与广作家具均集中在中原及南方地区,对于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家具没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唐代,渤海国受唐文化影响,全方位效仿唐制,渤海国家具在吸收唐代工艺的同时,又保留了东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这也就创造出了渤海国独具地域特色的家具文化。

一、唐代时渤海国的地域环境及社会文化

渤海国是中国唐朝时建立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鼎盛时期的疆域包括如今我国的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的滨海地区、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区等。据《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记录,渤海国幅员辽阔,是我国古代东北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附属国。渤海国在唐代的东北亚地区作为重要文化交汇处,受唐文化影响极深,主流社会文化由汉文化和渤海文化组成,并且新罗文化、百济文化及高句丽文化也在此相互交融。

建制初期,渤海国社会生产力及经济文化等较为滞后,所以在政治、经济、艺术、文化、教育等领域都效仿唐朝。渤海国的官学、私塾仿唐制度,尤其在文化教育方面,渤海国的王公贵族及官僚们均模仿唐朝的中原文化。在渤海国历史考证中,出土的《贞惠公主墓志》和《贞孝公主墓志》中均有“早受女师之教,克比思齐,每慕曹家之风,敦诗悦礼”的文句。可见在渤海国,文化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贞惠公主墓碑和贞孝公主墓碑可以考证渤海国的书法艺术,其书法艺术完全效仿唐朝,两位公主的墓志尽管是渤海国前期作品,但已经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墓志中的书体透露出王羲之、柳公权等晋唐时期书法大家的书写风格,这也从侧面充分彰显出盛唐时期的书法艺术风采。同时,出土的渤海国时期的文字瓦和文字砖上的文字,书法水平也非常高,反映出当时渤海国的工匠也接受了较好的教育。此外,贞孝公主墓室壁画也体现了渤海国对唐代艺术的效仿,充分体现了渤海国当时的绘画艺术发展水平。壁画中的人物神情逼真,用线生动灵活,色彩鲜艳,技巧熟练。无论是从社会教育、制度还是从艺术文化体系来分析,渤海国的艺术文化受唐代影响极大。

因此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来看,渤海国是一个完全被汉化的唐代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是少数民族和汉族高度融合杂居的地区。在家具设计与制作方面,渤海国家具的形式、功能、工艺等也都效仿唐朝,完全被唐代艺术文化所浸染。

二、唐代渤海国家具形式的演变

与发展影响因素

唐代渤海国家具风格特点受唐代家具文化影响巨大,但渤海国家具在形成与演变过程中,也融合了本地域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影响渤海国家具发展最为重要的两大因素就是渤海国“大木作”建筑体系和中原文化。

(一)唐代渤海国“大木作”建筑体系

作为“小木作”的家具是在“大木作”建筑体系基础之上发展、演变形成的,附属于“大木作”建筑体系,是随着建筑木作体系的完善而出现的室内布置附属品。家具又是随着建筑的不断发展而演变与进步的实用功能物件。

在渤海国宫廷建筑群体中,经历史考证共有五座都城,人称“渤海五京”。其中上京龙泉府的历史政治地位最突出,其建筑体系也最为发达完善。其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濒临牡丹江畔。通过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得出结论,上京龙泉府的建筑布局模式完全是直接以唐都长安城为模板,城中的规划布局均效仿唐都长安城,遵循中轴线和重城制、里坊制的都城设计理念,仿制长安城“择中立宫”的思想。上京龙泉府的室内布置结构同样效仿唐宫殿,家具的摆放及家具的样式、类别也与唐代家具如出一辙。同时,唐代宫廷家具的使用也不断提升了渤海国的贵族文化修养和艺术品质,将其文明文化进一步推向繁荣与昌盛。

在渤海国民间建筑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小地营渤海房址。该遗址是1988年被发现的,1990年在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的配合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小地营渤海房址是典型的东北少数民族渤海国民间建筑,因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所以房址的坐落方向均为南向,有利于采光取暖。最主要的是房址中均发现了瓢形灶址,同时在西壁附近设置有火炕。为了使导热效果更好,火炕是由河卵石堆砌而成的,并且带有卷曲形烟道。这充分说明了唐代时的渤海国民间建筑体系室内布置均以火炕为主。火炕的规格基本参数大概为长4.4米、宽0.9米,主要适用于炕桌、炕几和炕案等家具,同时在火炕上还设置有炕柜等储物功能的家具物件。该类家具特点主要是实用,家具的设计和制作满足了人们日常使用的需求,符合人体工程学理念,这也与唐代过渡时期低矮家具的特点相一致。

(二)对中原文化的效仿

唐代时的渤海国文化体系主要效仿中原先进文化,在艺术文化领域极为重视对中原地区礼制、文化、艺术的学习。社会主流文化也兼容了中原地区的儒家与道家思想,無论是服饰装扮还是生活习俗,渤海国对于中原文化的效仿已经达到了极致。文化的吸纳与兼容,直接改变了渤海国居民的生活习俗,家具作为生活器具,体现得尤为明显。“小木作”家具在中原文化的影响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且结合礼仪制度等,对家具的使用方式与功能进行了变革。

唐代是从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重要转折时期,垂足而坐的方式及其形式正是从该时期开始演化而生的。随着唐代中原文化的盛行,方便垂足而坐的高型家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传播与推崇,无论是在宫廷内还是在民间,均受到了广泛欢迎。唐代家具工匠对家具形制进行创新,逐渐形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应用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这也改变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坐姿。同样,高型家具也在渤海国流行起来,渤海国吸纳中原文化,同时兼顾地域特征,形成其独特的高型家具。渤海国家具营造体系带有较为丰富的唐代中原文化元素,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中就藏有多处带有中原文化特征的莲花墩。

三、唐代渤海国家具形式和功能

渤海国的家具形式与功能在效仿唐制家具的同时,也保留了本民族的地域功能特点和审美气质。但在渤海国,上层社会群体以效仿唐朝家具为荣,所以渤海国的民间家具更能体现其自身的家具样式和功能需求。

(一)上层社会家具

1.石圆桌

该圆桌是石料制成的。石圆桌设置在户外庭院中,功能主要是方便人们开展室外娱乐、休闲活动,如饮酒、喝茶、聊天等,常与蒲团搭配在一起使用。渤海国的石圆桌形状十分特别,从桌面至腿部呈倒锥形(陀螺状),尺寸低矮,由此可见是贵族人席地而坐时使用的低矮家具。渤海上京遗址博物馆中就藏有这样一个石圆桌。通过对石圆桌的研究也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渤海国贵族的日常生活习惯。

2.蒲团

蒲团是坐禅、跪拜时的坐具,在唐初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是席地而坐时期较为代表性的坐具。中原文化传入渤海国时,蒲团也随之得到渤海国上层社会的青睐。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中挖掘出大量的蒲团,由此可见蒲团在渤海国的使用是极为广泛的。渤海国地处寒冷地带,室内多设置火炕,蒲团非常符合渤海国人在火炕盘腿而坐的生活习惯。

3.漆盒与漆奁

唐朝与渤海国在手工业方面的交流也十分频繁。渤海国的家具制作技术和工艺几乎和唐朝水准相当,非常精湛。在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的漆盒与漆奁就可以佐证此点。其中一件银平脱梯形漆盒制作十分巧妙,该漆盒胎体的底板和盖板侧立壁面的厚度只有0.5cm,并无榫件连接,整体盒体为黏合工艺,黏合部位均未进行加钉处理。还有一件银平脱梅花瓣形漆奁,漆奁是古代女子存放梳妆用品的镜箱,精美优雅。该漆奁制作精良,银棱包镶与漆面相平,均处于漆奁立面边棱与上下口沿部位。以此可见,漆盒与漆奁是非常具有渤海国贵族社会特点的家具。

4.舍利函

渤海国上层社会主要信奉佛教,1975年和1997年在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都有挖掘出制作精良的舍利函。1975年出土的舍利银函是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精品,该舍利银函函体和函盖附有各种图案纹样,函盖中刻有祥云纹饰与火焰,函体四周主要是人物图像——四大天王像,通过纹样与图案可以看出当时的文明程度极高。1997年出土的舍利函工艺样式并没有特别精美之处,但该舍利函为四件套,最外的舍利函下端带有平列双壶门造型的底座,壶门口造型结构正是唐代时期桌、案、榻等家具的主要造型元素。

5.书案

渤海国王室墓地出土的一枚铜镜中刻画有书案的家具图式。通过此书案的结构可以看出,该物件为上层社会的文人所用,书案上摆放有墨卷纸砚,透露出浓烈的书香气息。通过该书案可以看出,渤海国上层社会家具风格样式完全被汉化,书案的形式与制作工艺与唐家具几乎无异,案面整体呈矩形,并且腿部呈外撇“八字腿”,书案的四足由兩根横枨连接。该书案造型与藏于日本正仓院中的唐代书案家具实物十分吻合,这也为考证我国唐代家具样式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参考。

(二)唐代渤海国民间家具

1.石炕桌

炕桌在渤海国的家具形式中是最为实用和常见的。渤海国人盘腿而坐所使用的炕桌,与初唐人席地而坐所使用的几案有着某种联系。渤海国的炕桌一直沿用至今,东北地区仍在使用,所以炕桌具有鲜明的渤海国地域特征,也对后世东北地区的家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渤海国历史遗址考证中,所出土的石炕桌与后世东北地区的炕桌有着非常相似的结构。石炕桌为一张正方形石料桌体,整体造型浑厚简洁,朴实无华,非常具有渤海国地域特征。该炕桌结构特征为无束腰,四腿间均有牙板连接结构,桌腿内收并带有较为明显的倾斜角度,桌面结构处理较为巧妙,为了防止酒水菜汁流沾衣衫,桌面四周有拦水线,不仅起到了拦水作用,还具有装饰效果。

2.方石凳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兴隆寺里保存有一对雕刻有凳子图案的具有渤海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石狮底座。该石凳图案与早期的石炕桌相比,在造型和装饰上有了明显的不同,方石凳整体形制为方形,有束腰,束腰下通过牙板将四腿相互连接,凳腿与牙板之间设置有圆弧造型的装饰板。方石凳整体风格给人一种体量粗大、敦厚,且不失精巧的感觉。从造型和形制等方面考证,其带有浓厚的地域特征,代表了渤海国时期高型家具的雏形。由此可见,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家具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紧随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但又融入了地域性特征。

唐代时,渤海国从多个方面学习中原的优秀文化,在家具设计与制作工艺方面,效仿和学习唐代家具的艺术文化精髓,同时融入了本民族地域文化特征,使得渤海国的家具具有质朴浑厚且技艺精良的特征,同时在家具的使用功能方面,又兼顾了东北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渤海国家具在中国家具史上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特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十分具有区域艺术文化特点,为后世东北地区家具的演变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显波,熊隽.唐代家具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赵伟.浅议新中式禅椅设计:以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禅椅形式为依据[J].美术大观,2019(4):116-117.

[3]刘大平,孙志敏.渤海国建筑形制与上京城宫殿建筑复原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4]朱毅,刘亚萍.唐代东北地区家具形式演变初探[J].山西建筑,2014(21):239-240.

[5]赵伟.新闻可视化应用对唐代传统图式发展的启示[J].新闻战线,2019(12):56-59.

作者单位:

赵伟,牡丹江师范学院。

孙艳萍,牡丹江师范学院。

赵宏,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效仿渤海家具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我想效仿一棵树
家具设计·互动
定点名师 精准反思 求得真经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真正值得你效仿的东西
渤海国文化浅析
当变装成为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