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探析

2022-07-22 02:11李文胜
考试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能促进初中生核心价值观、正确人生观的形成。道德与法治是生活的提炼,又服务于生活本身。基于生活化视域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散发学科魅力使教学由枯燥变有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内化,达到铸魂育人目的。教师构建生活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个人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2-0139-04

生活化教学是用生活化知识进行知识导入,结合生活实际挖掘教学情境,以情境创设问题进行解释知识、关联内容、发展思维的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学生生活”“道德教育”“法治教育”为主线,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课程,教师要根據学科课程特点,以生活案例为抓手,结合时事热点,整合教学内容,深挖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保证学科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嵌入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创新不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教学观念缺乏创新性,仍然以传统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课外以背诵识记为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分数的提高而深陷应试教育泥潭中,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难以提升,学生素养没有得到真正内化发展。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但部分教师学科教学理解不到位,自身教学观念没有跟进,教学创新能力不足,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无法根据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目标需求开展有效的多样教学活动,这些教师在讲授教学中过分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学生难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认识和体悟,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与形成。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会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不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中考占分比值较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不够重视,往往以考前抢背的方式进行学习,应付考试,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的重要前提,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学生难以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课堂学习,长此以往,学生难以提升自身道德与法治素养。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方式十分单一,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考评及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衡量局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教学评价机制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难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和素养的发展。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倦怠。以分数论高低只能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无法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进行培养,为改善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教师需要不断就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优化。

(四)教学内容缺乏生活性

在当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以课本内容为主对学生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课本教学属于基础教学,为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以深入对道德素养的培养价值进行渗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停留于表面教学,难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进行联系,这也就导致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认识与课堂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脱钩。

二、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对增强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价值。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多元化特点,在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环境进行构建,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十分重要。

从当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来讲,大部分教学内容属于理论知识,且条理性较强,在直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及时对此类教学内容进行理解。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将条理性、抽象性的教学内容联合生活元素进行场景构建,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通过日常生活对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内容进行理解。在保障课堂内容通俗易懂的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也是生活化教学模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转变。

(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生活化教学能够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受到重视的前提下能积极参与到结合社会热点开展的多元化教学中。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构建十分灵活,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场景,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模仿不同人物,使学生对各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以更加专业、全面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此类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不断就自身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节奏,提升课堂把控性,以此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三)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对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意识进行的培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增强学生课堂参与感具有重要价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能提升自身道德与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素养是确保学生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主要途径。初中学生思想意识尚处于形成不稳定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但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能够对善恶进行辨别,提升学生对危险与不良事件的感知能力,以此强化对学生自我行为的约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猎奇心,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形成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三、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特征

生活化教学嵌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使教学具有情感性、体验性、开放性、实践性特征,此类教学特征能够构建出完整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体系,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感性

情感共鸣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实现师生情感交流、课堂情感共建。从教学内容来讲,教师教学情感的丰满取决于学生学习情感的铺垫,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学生情感变化是决定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情感共鸣,教师可对学生道德理念与法律素养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能够更加直观对课堂教学反馈进行了解。

情感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现具有常规性,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及其情感价值观念进行挖掘,以通过情感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促进学生認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统一。

(二)体验性

体验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体验式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模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需要接受枯燥的理论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彰显主导性,学习质量与课堂时效性难以体现。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顺应新课程教学理念,因此体验性教学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被提出。体验性教学特征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理念。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原或再现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切身感受,理解并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情感和意义的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三)开放性

开放性是对课堂教学状态进行的表述,开放性课堂能够减少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束缚,是提升学生课堂表现力的基础。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对学生学习能力、情感价值观念、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讲,教师要不断就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保障学生学习的广泛性,确保学生道德素养培养的全面性。

从教学组织情况来讲,教师需要善用小组合作教学等教学模式,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氛围的构建,引导学生探索道德底线与法律适用性,以此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

(四)实践性

实践性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应用的主要体现,实践具有较强的动作性特点,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完善。为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性特点,教师需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强化课堂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并鼓励学生将理论教学内容应用至社会实践中,以强化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成果的应用,并在此过程使学生形成生活经验,实现品德的内化和道德的践行,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实践教学活动或者社会实践均能够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性教学特征。作为德育教学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相关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帮助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科目的重要性,学生能够通过法律意识保护自己,且能够通过道德素养为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构建

(一)利用生活实例导入课堂教学内容

在进行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课程导入作为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课程导入教学的精彩程度,决定着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可利用生活实例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生活实例具有较强的真实性,且部分生活实例能够利用视音频辅助资料,这也就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为高质量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对生活实例的引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社会反响较大或者与学生生活休戚相关的时间进行引用,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进行《友谊的天空》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可导入真实生活案例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选择朋友之间的诈骗等新闻用以课堂导入,此类新闻自身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在此课时教学过程中,通过此种课堂导入学生能够对自身朋友的选择进行思考,以此为前提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学生能够配合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朋友、友谊作为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关系,通过此类新闻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以强化学生对朋友的选择。另外教师也可通过学生友谊的正面教材进行课堂导入,选择班级中友情较好的学生作为案例,使双方共同对友情进行阐述,以此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

(二)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是增强学生课堂体验感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对课堂情境进行创设,以此构建更加贴近教学内容的生活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彻底解决学生上课走神问题的重要措施,另外,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确保学生全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能够实现与学生情感的共鸣,以及时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把握,进而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在进行《师长情谊》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前就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以编写生活化故事剧本,以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师生情谊为主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可通过学生与教师身份互换,使学生体验教师日常工作内容,通过制造课堂师生冲突为主,使学生感受教师教学工作的辛苦,以更加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家长身份交换为主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可通过一日家庭管理的方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仿父母对日常生活进行梳理,以此感受父母生活的不易,从而引导学生尊师敬长个人素养的培养。

(三)灵活引用社会热点事件与话题

社会热点事件与话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养成学生关注社会时事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可将社会热点话题与教学内容进行融合。社会热点话题一般关注度较高,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精神十分鲜明,对初中生来讲,学生可借助此类社会热点话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以强化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社会热点事件与话题能够使学生对道德善恶进行分辨,同样对培养与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进行《走进法治天地》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当下社会青少年犯罪事件进行应用,校园暴力作为校园生活现象,其在当下校园生活中偶然存在,为提升学生道德意识,教师酌情对校园暴力事件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校园暴力案件解读,使学生对校园暴力的发生因素进行了解,并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对校园暴力事件当事人行为进行分析,并对其涉及的法律条款进行简单叙述,以此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同时树立学生遇到问题寻求帮助的正确思想观念,进而确保学生对法律的认识。

(四)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对学生道德素养与法律意识的培养水平进行了解,教师要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直观的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感受。同时实践教学能够拓展课堂评价方式,是确保评价结果真实性与客观性的重要指标。实践教学具有多变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根据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指导,只能依靠学生学习水平开展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应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对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具有实际意义。

例如,在进行《在集体中成长》课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在开展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保护校园环境、宣传校园安全等活动过程中,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参与此活动的积极性。在此情况下教师可灵活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榜样分组为主导,每组分配表现积极与表现欠积极的学生,以在表现积极学生的榜样带头作用下,提升其他学生参与公共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良好素养,进而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生态,是提升學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主要措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引导,需要学生高质量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有效的满足这一教学需求,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彦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2(2):68.

[2]成剑峰,廖玉君.“课程思政”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初中生世界,2021(48):42-43.

[3]邱高超.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2):39-40.

[4]羊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1(50):20.

[5]孟秀文.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0):89-90.

[6]张晓春.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教育,2021(Z2):82-84.

[7]孙秀玲.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J].家长,2021(7):115-116.

[8]尤思光.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探析[J].中华少年,2019(32):282-284.

[9]林友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J].教师,2019(13):71-72.

作者简介:李文胜(1971~),男,汉族,福建上杭人,福建省龙岩市第七中学,研究方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