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更新实践

2022-07-22 09:04王嘉琦
科技创新导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港口城市城市更新发展策略

王嘉琦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港口地区城市受快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其区域内形成一定冲突。这样的发展形势给港口正产运营和区域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必须要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措施,才能够有效缓解“港口-城市”冲突。因此,本文就以此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了相对应的城市更新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  港口城市  港产城融合  发展策略

一些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受困于港口业务量激增和城镇快速向海扩张的双向挤压,原本功能单一的港口地区逐渐与城市用海用地需求产生了难以弥合的结构性矛盾,并且,伴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及航运船舶的大型化趋势,港口功能也有迁出内城向深水区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我国城市和港口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沿海港口地区的城市更新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中国的海岸线上,同时上演着“港退城进”和“港城升级”的城市更新运动[1]。

本文是《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港改造》的第二篇文章,旨在通过总结国内外老港地区改造经验,剖析本院近期在青岛老港区、烟台港芝罘湾港区、大连老港区及营口港鲅鱼圈港区等承担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老港改造项目的实践和思考,探讨老港城市更新中的两种模式——“退港还城”和“港城共融”。

1老港区域城市更新思路变迁

老港开发和改造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是港城关系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反映,半个世纪来,世界各国对老港的改造开发热情不减,掀起了一波波的城市化改造热潮。受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临港产业结构及城市规划理念不同的影响,更新思路也呈现出由适应船舶变化和满足专业化要求的技术改造转为利用港区的土地和岸线资源进行城市化改造的趋势[2]。其中,国外利用港区的土地和岸线资源进行城市化改造大致可划分为萌芽期、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见表1)。

中国老港地区城市化改造始于1992年前后的上海黄浦江沿岸港区搬迁改造规划,后续大连、青岛、广州、秦皇岛、烟台等港口城市也陆续开展研究和实践工作。当今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下半场”,城镇化的“上半场”是用廉价的生产要素吸引企业,企业吸引就业和人才;“下半场”则是用优质的城市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人才,人才吸引企业,企业创造繁荣。这是从“产城人”到“人城产”的营城思路、发展方式和建管模式的重大转型。在这种发展理念引导下,中国老港地区城市更新也不再是单纯的适应船舶变化、满足专业化要求的技术改造和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经济行为,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的多元化、综合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行为[3]。

2退港还城模式下的滨水区城市化开发

2.1开发内涵

老港区一般是港口城市形成过程中最早建成的地区,随着城市和港口的发展,对某些老港区原有功能进行改造、升级已很难满足港城雙方的发展需求,因此港口整体迁出内城,在适宜位置新建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港口城镇或卫星城,而老港区因无法沿袭原有功能而衰落或废弃。本院相继参与了青岛、烟台、大连等港口城市老港区城市更新研究工作,对于这些城市来说,老港区空间位置优越,文化背景悠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为老港区植入新的功能,振兴老港区在城市空间中的活力,是撬动这些城市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杠杆,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央来说,老港区无疑是城市经营的“聚宝盆”。

2.2更新策略

2.2.1发挥陆海统筹的滨海旅游集散功能

港口作为陆海联动的节点,在货运功能搬迁后,要向陆海统筹拓展,发挥其滨海旅游集散功能,通过对其岸线进行改造,打造邮轮母港、客运枢纽、游船游艇泊位及水上运动区等,在一定的陆域和海域范围内,把商业商务、生活居住、生态观光、休闲游憩等功能整合在一起。

2.2.2以特色文化激发老港活力

老港区对于城市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历史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老港区这座庞大的“档案馆”留下了无法再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印记,当前老港区城市更新主流思想是以可持续的方式来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和人文性,并结合现代城市要素来提高城市活力。而现实案例中,采取“拆倒重来”的简单粗暴方式仍偶有出现,忽略历史文脉,失去城市特色。笔者认为老港地区城市更新不应是单纯地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城市经济行为,而应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的有机更新,应从空间、功能、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文化引领、生态为底、创新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2.3以新理念重塑产业新优势

聚焦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等产业,挖掘老港独有文化,把老港区重塑为引领当地旅游发展的新地标,成为吸引年轻人集聚、创业的理想场所,为老城区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4]。

2.3经验案例

本院相继参与了《青岛港城空间布局研究》《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水上交通及水陆统筹规划》《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旅游专项规划及启动区文旅发展总体策划及专题研究》《中交集团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总体开发策划》《大连老港区开发概念策划》及《烟台芝罘湾国际邮轮中心规划选址论证》等研究工作。邮轮(母)港的建设通常是这些老港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和重要引爆点,研究将依托游轮母港建设,重塑老港区产业链,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商业贸易、文化休闲、航运旅游等产业,将港口由单一的客运功能升级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沿海旅游带上最重要的枢纽节点。图1为邮轮母港区规划示意图。

3港城共融模式下的港城空间重塑

3.1空间重塑内涵

港城共融模式下的港城空间重塑是在保留和发展港口功能的基础上对港区及临港区域进行城市化改造,以港城产业转型为目标,通过合理的空间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度设计,解决港城产业空间固化、发展路径依赖、低效空间释放难的问题。产业方面,依托港口,升级临港产业和服务业,寻求更为多元化的产业动力以保持城市发展活力;城市方面,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升级居住、商业、娱乐功能,创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后城[5]。

3.2空间重塑策略

3.2.1港口转型升级,打造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是港城空间重塑的基础,要以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和枢纽经济理念为引导,以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平台为目标,集聚货物集散功能、商贸物流功能、商品交易功能,聚焦打造3个层面、4个阶段、1条通道、2个市场。图2为港口转型升级发展示意图。

3.2.2盘整存量用地,分类引导释放产业空间

释放低效产业空间是港城空间重塑的关键,要摸清产业存量空间可改造的范围(见表2),对存量空间进行分类引导释放(见表3),将港口后方曾因快速发展,缺少规划引导而低效粗放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3.2.3产业迭代升级,依循城市需求调整临港产业结构

产业迭代升级是港城空间重塑的驱动力,通过低效退出、奖惩联动、准入考核、实施监管等具体举措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6]。

3.3经验案例

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就是这种深入城市中心区的港口,在营口市入选第一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背景下,为促进临港物流业转型升级,推动疏港路两侧低端业态“腾笼换鸟”,由鲅鱼圈区政府委托本院开展了《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及临港功能区改造策划》(简称《策划》)的研究工作,《策划》对现有临港低端物流功能搬迁,土地腾退后提升利用方向、产业体系、开发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建设以现代物流及衍生的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等为重点的高端物流服务中心,并从行政与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进而重塑港城空间[7]。图3为某港口城市规划示意图。

4结语

老港区见证了港口城市孕育、发展、繁荣的历史进程,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如何用好这份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城市资产,释放老港区的新价值,实现老港区的再腾飞,是广大港口城市都需要解答好的一道发展题目。因此,要充分发挥“大港口、大城市”的全过程咨询优势,总结好老港区城市更新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和新理念,为我国老港区的城市更新行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俊星,俞舟,申勇锋.关于粤西港口群协调发展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8(1):5-7.

[2]章强,殷明,周琢.长三角地区港口群协同发展思路研究[J].科学发展,2018(11):58-63,112.

[3]元晓鹏,林青,汪超.粤东港口群港-产-城协调发展评述[J].交通企业管理,2017(5):40-42.

[4]李志平,真虹.共享經济下中国港口群物流资源分配模式[J].改革与战略,2019(2).98-106.

[5]黄力,刘长俭.推进港产城协同发展助力黄金经济带建设[J].中国水运(上半月),2019(8):26-28.

[6]孙国东.从不同视角看港产城融合发展关系[J].交通企业管理,2018(4):4-5.

[7]葛建钰,刘春启.丹阳市、扬中市、镇江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建议[J].水运管理,2018(12):8-10.

猜你喜欢
港口城市城市更新发展策略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TOD/城市更新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