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味”

2022-07-23 15:07陈君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语文味爬山虎语言文字

陈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语言文字,基本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由它的工具性性质决定的。语文学科还具有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的特点。所以,不要把语文教学看作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不要把阅读教学演变成思想内容分析课,也不要忽略语文的本质属性将语文课变为人文课,教师要唤回语文意识,以语言文字教学为依托渗透其他教育元素,融知识、思想、审美、文化于一炉。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蓝本向我们展示知识的类别以及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教师要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有些教师错误地仅把它当成思想教育文本去分析,而忽略了它作为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属性。这样一来,语文课堂教学必然会丧失“语文味”。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越过语言文字的解读,并不利于他们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必须要将品词读句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音、形、义,感受语言的色、香、味。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为例。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作者对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观察特别细致。那么,教师可从这两点切入,引导学生发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语句,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如,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叶子?”学生回答:“分别从颜色、形态等角度来写。”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那么”“非常”“一顺儿”“不留一点儿”“好看得很”这些词句对描写叶子起到的作用。除了爬山虎的叶子,作者还着重描写了爬山虎的脚。教师可引导学生品味字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爬山虎的脚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在这里,作者以“蜗牛的触角”来比喻细丝,学生可以通过品味和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出示蜗牛和爬山虎的脚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准确。教师以课文语言的感受品味为依托,使学生了解准确描写事物的方法,即除了在字词的选择上下功夫,还要注重表现手法的应用。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反复阅读一本书,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也要针对一篇课文反复阅读。通过阅读遍数的增加,学生会更接近字句获得深入的体会。当然,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厌烦,教师可以变换阅读形式。例如,在“品词读句”环节教师让学生默读,感悟言语的意蕴。但是不将文字转换成声音,学生则难以感受到语言的力量。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会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所描绘事物的特点,强化学生语文意识。

学生通过默读了解了作者对爬山虎叶子以及爬山虎的脚的准确描写,但学生始终处在对语言表面理解的阶段。所以,教师仍需继续引导学生进入朗读阶段,通过声音将语言蕴含的情感转化出来,从而更深入地体会爬山虎的特点以及作者赋予其的情感色彩。例如,教师在进行范读的时候,注意将一些字句的情感张力表现出来。如第一自然段,教师在读到“满是”“爬上去”“一大片地方”的时候,要伴随夸张的表情放慢语速,表现爬山虎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写爬山虎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做好铺垫。那么爬山虎是如何爬上去的呢?为了表现爬山虎“爬”的方式,教师在读第四自然的时候要着重读“触”“巴”“拉”“贴”等动词,突出爬山虎为了向上爬表现出的不懈努力。文末作者强调了爬山虎的脚一旦“巴住”墙就十分牢固,教师在朗读时需格外强调“要是”“休想”的感情色彩。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之后再让学生尝试朗读,通过将语言转化为声音的方式进入到语言的情感层面,深入体会爬山虎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里,教师不仅没有削弱课堂的“语文味”,还以引读的方式实现了思想情感的教学。

文本体裁多种多样,文体对应的语言也各具特色,所以才形成了文学丰富的气象。而语文教材又从文学的气象中取之一二,成为教师教学所依据的例子。从头至尾翻阅教材我们会发现,语文教材也涉及不同体裁的篇章。所以文体教学自然而然也成为课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元素。为了弄懂某一文体的表达规律和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体语言,并着眼于对同类文体了解,实现对阅读要点的掌握以及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同时,教师要创设相应的话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不断强化语用意识。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科普散文,作者通过由远到近的顺序细致入微的观察,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样子、如何爬等做了十分具体的介绍。为了引导学生弄懂这篇文章的表达规律和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分析体裁的特征。例如,学生通过概念了解到科普文是介绍和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其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说明介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的。学生通过再次阅读,了解到作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細节的顺序介绍爬山虎的特点。作者还选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借爬山虎的脚与蜗牛触角、蛟龙爪子的相似点来说明爬山虎脚的特征。对爬山虎叶子的描写,作者则选用摹状貌的方式进行。另外,科普文语言具有科学性、生动性、通俗性的特点。在这里,学生体会到这篇文章文笔的生动性,如作者很善于描写,分别从叶子的颜色、叶尖的方向、叶子间的层次、叶子间的密度和叶子在风中的样子等角度切入,表现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作者也很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在表现爬山虎脚的特点的时候,把细丝比喻成蜗牛的触角,把爬山虎向上爬的脚比喻成蛟龙的爪子。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阅读,学生增强了对科普文的理解,也进一步掌握了科普文的阅读要点。为了强化学生的语用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如细致观察一种植物并运用说明的文体,把它的特点写下来。

语文教材收录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很容易将一节语文课仅仅变为思想教育课、人文教育课、知识传授课。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因此,教师要唤回语文意识,将语言教学作为核心基础,使思想教育、人文教育、知识传授依附于语言教学,让“语文味”溢满语文课堂。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味爬山虎语言文字
爬山虎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爬山虎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