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领会《雷雨(节选)》中的“错位与失衡”

2022-07-23 15:06孙钊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鲁侍萍周朴园错位

孙钊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触过戏剧。但是,因为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有限,难以读懂较复杂的文本,所以他们并没有积累足够多的阅读戏剧的经验,也没有系统地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是必修教材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承载着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写作”的重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带领学生“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让他们“了解以上文学体裁写作的一般规律,并尝试写作”。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与戏剧相关的知识,了解戏剧在叙事方面的独特性,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接下来,笔者就以《雷雨(节选)》为例详细谈谈。

首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我们可以将《雷雨(节选)》分为三个部分:

1.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前;

2.周朴园、鲁侍萍相认后;

3.鲁大海闹罢工。

其次,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之前,我们可以让他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共同建立赏析戏剧的思维框架。

最后,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在赏析文本的过程中感受其中的“错位与失衡”。

具体如下:

一、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感受其中的“错位与失衡”

中国戏剧( China Drama)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雷雨(节选)》是一部话剧,属于叙事文学,以演员在台上的对白和独白为主要的叙述手段,靠不同人物的语言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帮助他们感受其中的“错位与失衡”。

1.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对话中的虚假信息与真实信息

美国的语言哲学家保尔·格赖斯提出:“在日常交往中,谈话双方应遵守对话的‘合作原则’。这个原则包括质的准则,即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之前,周朴园提及鲁侍萍时说她是“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并说“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这都是周朴园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而提供的虚假信息。鲁侍萍随即否定了虚假的信息,并提供了真实的信息,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等,共进行了4次反驳,让周朴园初步构成内心的“错位与失衡”。周朴园原本期待的是无人再提及他不堪的往事,也期待自己通过传递虚假的信息来维持良好的“人设”,但是这个“鲁妈”却当面揭穿了他,造成了他内心的失衡。之后,当问及是否想见一见活着的鲁侍萍时,周朴园说:“不,不,谢谢你。”这导致鲁侍萍内心的期待也落空了。

学生通过梳理、分析人物对白中的虚假信息与真实信息,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内心的“错位与失衡”,窥见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2.引导学生细品人物对话中的拒绝性话语

我们都知道,如果“对话双方持有不同立场和观点,在对话中各抒己见,试图维护自己的立场,反驳对方”,往往会采用各种手段,包括“反问、否认、进行负面评价等”。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品人物对话中的“拒绝性”话语,以此帮助他们感受其中的“错位与失衡”。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后,面对鲁侍萍的抱怨,周朴园明显是排斥的。他两次提及“过去的事不必再提”。而鲁侍萍面对周朴园的种种质问,也说出了拒绝的话语,如“不是我要来的”“我没有找你”等,以此来表示否认。在这一阶段的对话中,作者共使用了15个否定词,既鲜明地展现了两个人物的态度,又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排斥。拒绝性的话语越来越多,人物内心的期待也慢慢落空,不断产生“错位与失衡”。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品人物的语言,抓住其中的矛盾冲突。在这一阶段,我们不必急于要求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最好是先安排他们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情绪,会反复揣摩人物的语言,关注字词的轻重音、语速的快慢、说话的语气等。在语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既能有效地提升他们建构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

二、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感受其中的“错位与失衡”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亚里士多德认为,戏剧“是对一个完整划一,且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人的行动,才是戏剧塑造人物性格的合适方式”。行为动作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动作,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剧中的人物形象。

1.引导学生关注幅度微小的动作

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相认后,最终想用钱财来打发鲁侍萍,以求心安。而鲁侍萍却做了这样两个动作:“接过支票”和“慢慢撕碎支票”。这两个动作的幅度虽都比较小,却能展现人物内心的错位并引发人物内心的失衡。鲁侍萍原本对周朴园抱有一定的期待和幻想,可是对方却想用钱来打发自己。所以,她接过这张支票并将其慢慢撕碎,以此来展现内心的不满。与此同时,周朴园看见鲁侍萍接过支票,以为自己的期待會实现。但是,紧接着鲁侍萍就将支票慢慢撕碎了。周朴园的心理期待立刻落空,心里便有了波折。这样微小的动作绝不是多余的,而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仔细琢磨,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2.引导学生关注幅度较大的动作

当鲁大海得知自己被工友背叛后,一气之下大骂:“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话刚说完,立刻被周萍“重重地”打了两个嘴巴。打人的动作幅度一般比较大,加速了人物内心的“错位与失衡”。鲁侍萍对大儿子那份不为人知的期待被这“两个嘴巴”“打”没了,她既无奈又失望。鲁大海所坚守的东西也被打碎,他感到无比的失望。周朴园原本想凭自己的经验迅速结束这段意外的插曲,但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大儿子的动作令他措手不及。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关注那些幅度较大的动作,思考这些动作引起了什么新变化。

熊佛西曾说过:“一个绝妙的戏剧应该是内外动作并重。”在一方受时空限制的舞台上,戏剧除了用语言来表现外,还可以用动作来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人物的动作,让他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以便他们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走进其内心世界。

三、引导学生分析戏剧的情节,感受其中的“错位与失衡”

戏剧的主要审美资源蕴藏在或大或小的情节中。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之后,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分析戏剧的情节,以此来感受其中的“错位与失衡”。

1.引导学生细读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前后的情节

在相认之前,除了人物的对话,学生还需关注其他细节。比如,鲁侍萍看到周家家具摆放的位置,看到周朴园对30年前的自己如此的怀念和关心,有那么一瞬间误以为周朴园对自己是有真情的,期待他与自己相认;但周朴园只肯怀念死去的、不会提及他人生污点的“故人”,明显不想见到活着的她,导致她希望落空,心里出现了“错位与失衡”。

在相认之后,鲁侍萍本想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后离开,不再与周朴园有任何的牵扯;然而,周朴园拒绝并阻止她继续诉说,只想用金钱来打发她。周朴园期待鲁侍萍拿着钱赶紧离开,但鲁侍萍撕毁了支票,不愿意再受他的控制。这期间,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在不断地升级。

2.引导学生细读鲁大海在闹罢工前后的情节

鲁大海原本期待工人们罢工到底,团结一致,一起逼迫资本家低头,维护工人们的合法权益。但现实是矿上复工,代表们秘密地背叛了他。資本家没有受到一点损失,自己也被开除。

从这些情节中,学生会发现发现人物的内心在不断地“错位与失衡”,也因此突出了剧中的矛盾冲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通过抓住这些细节来掌握鉴赏戏剧的方法。从对话、动作、情节中,发现人物心理在不断地错位,构成戏剧冲突,也形成了宏观上“错位与失衡”的戏剧结构。从戏剧结构这一更加宏观的角度赏析话剧,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学生从中掌握戏剧一般的创作规律,随后可以结合阅读经历对“错位与失衡”的结构进行举例。这样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语料的内化,同时兼顾学生“最近发展区”,鉴赏戏剧的思维得以发展和提升。

除此之外,在戏剧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本单元的另外两篇课文《窦娥冤(节选)》和《哈姆莱特(节选)》,带领他们欣赏剧作家设计矛盾冲突、安排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其中的美。

总之,学生不仅是阅读者,而且是鉴赏者与批评者。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他们了解与戏剧相关的知识,让他们懂得如何鉴赏,从哪些角度鉴赏,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

猜你喜欢
鲁侍萍周朴园错位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浅析鲁侍萍的复杂情感
《雷雨》(节选)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鲁侍萍的未了情
角色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