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判断的内涵与方法

2022-07-23 15:03徐正峰张勇
江西教育C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涵

徐正峰 张勇

摘   要:“教学判断”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判断思维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智慧和巧妙的方式处理关键教学事件和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发展的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积极运用感知判断法、洞悉判断法、延迟判断法、联想判断法和“静悟”判断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判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非认知能力。

关键词:教学判断   内涵   判断方法

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还要对关键教学事件及问题有清晰的判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形成对人、事、物的智慧判断。可以说,教学判断作为一根隐形的“指挥棒”,时刻引导着教师对关键教学事件和问题的判断,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教学判断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判断”的解释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杜威认为,判断是思维的组成单元,思维的整个过程是由一系列判断组成的,它们彼此相关,互相支持,从而导向一个最后的判断——结论。在心理学中,“思维”一般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在人脑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进行判断和推理的一种高级的认知过程。可见,判断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上述分析总结,“教学判断”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判断思维运用于教学实践,以智慧和巧妙的方式处理关键教学事件和问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发展的活动。

二、教学判断的方法

有效的教学判断具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非认知能力的功能。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判断呢?以下是五种常用的教学判断的方法。

(一)感知判断法

感知判断法是打开教学判断的“第一扇门”。教师良好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觉判断,都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首先,教师应做好对教学手段的多维度感知判断,以有效、恰当、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好对教学音量高低、语速快慢、提问时机、教学时间、教学节奏等感知的判断。

其次,教师应做好对学生发展的多维度感知判断,促使学生实现“和而不同”的发展。学生首先是人,人具有主体性、发展性、独特性、情感性等特征。因此,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行为举动,感知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判断,进而灵活调整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观察学生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作业是否能有效完成、心理和身体是否健康等。

最后,教师应做好对学生学习环境的多维度感知判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否安全、和谐、舒适等进行清晰的感知判断;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进行多维度感知判断,为学生的学习建立丰富的感知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感知判断也有局限性,知觉的刻板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以及错觉等,都会影响教师感知判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例如,在男女性别差异方面,有的教师会刻板地认为男生比女生更加勇敢、坚毅和果断,男生比女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强,女生比男生更安静、更遵守纪律等。

(二)洞悉判断法

教师教学仅凭感知判断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主动去洞察、辨别具体教学情境,以及问题的全局、细节和规律等。具体而言,洞悉判断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洞悉教学全局和细节。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能把控教学全局,也要能关注教学细节,在引导学生认识知识全貌的同时,也能抓住知识的细节和关键。二是洞悉教学情境及其变化。教师每天面对的教学情境是动态發展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善于洞悉判断各种教学情境,抓住情境的关键要素,还要善于洞悉教学情境的多变性,及时进行教学调整,避免用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去判断不同的教学情境。三是洞悉教学规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身的判断,利用这种规律,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科学、有序和有效。

(三)延迟判断法

教师对教学时间的合理把握和调控,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求“快”,“一股脑儿”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错失”鲜活而丰富的认识过程。教师要使用延迟判断法,让教学“慢”下来,让学生主动探索、遇见、发现、理解和应用知识。

“延迟判断”有多重含义。一是评价延迟判断。评价延迟判断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某些观点、提问、回答或行为不立即给予评价,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探讨,等学生各抒己见后再进行评价。二是结论延迟判断。结论延迟判断是指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某些概念、原理、规律等进行探索和发现,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自主形成知识结构。三是问题延迟判断。问题延迟判断是指教师在面对具体的教学问题时,不立即做出判断,而是冷静下来,使自己和学生都充分思考后再做出判断,使问题得以科学、合理地解决。

“延迟判断”的目的是为教学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归纳、思考和推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习过程的智慧性。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要精心策划,为学生选取适合的能够进行“延迟判断”的主题和内容,并为学生的“延迟判断”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撑;另一方面,教师要当好学生“延迟判断”的“助手”,帮助学生自由探索,主动发现,用心体验。

(四)联想判断法

联想判断法对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关联和想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关联性和想象性。具体而言,教师要判断各种教学主体和要素的关联,包括宏观维度的学生与社会、学校与社会、教学与文化的关联,中观维度的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教师与管理者、教师与家长的关联,以及微观维度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目标与方法、特殊与普遍、原因与结果的关联。教师对这些关联做出合理、清晰的判断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五)“静悟”判断法

“静悟”判断法是指教师从创设情境、控制情绪、保持专注、捕捉灵感等维度判断关键教学事件和问题的方法。从创设情境的维度看,针对某些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或意境,引导学生静心感悟,用心体会教学内容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内涵,进而做出灵动的、创造性的判断。从控制情绪的维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某些因素而产生急功近利或急躁的情绪,这些情绪会影响教师的正确判断,而产生“判断偏差”。因此,在判断的过程中,教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平静,冷静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情合理的判断。从保持专注的维度看,保持专注可以使教师不丢失目标和方向感,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感知和洞察,进而对教学做出深度的判断。并且,教师保持对教学的高度专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对学习的专注度。从捕捉灵感的维度看,当教师对某个教学情境和问题的判断无所适从时,有时某种灵感会让其豁然开朗,获得问题解决的路径,使问题迎刃而解。

综上所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还要对关键教学事件及问题有清晰的判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判断的方法,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教学效果,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形成对人、对事、对物的智慧判断。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98.

[2]叶澜.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教育精神与智慧[J].教育研究,2018,39(6):4-7,23.

[3]杨国荣.判断力简论[J].哲学动态,2010(4):30-32.◆(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方桥小学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内涵
丰收节,读懂“粮稳天下安”的思想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争鸣与思辨:“一般应当”内涵的理性认知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由“文化内涵”说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