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2022-07-23 15:01卜金超
当代农村财经 2022年7期
关键词:邯郸市融合发展农村

卜金超

摘要: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注重园区平台建设,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社对接”,培育休闲农业,发展电子商务,以“农业+园区”模式、“农业+旅游”模式、“农业+电商”模式、企业带动模式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联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具规模,同时也存在着政策支撑不足、产业结构失衡、基础设施薄弱、主体培育不全的不足。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要加大政策支持、保障要素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产业体系,加强科技引领、培育融合主体。

关键词:邯郸市 农村 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民增收重要途径,“十四五”规划也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确立为丰富乡村经济业态重要举措。近年来,邯郸市积极探索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值得认真分析和关注。

邯郸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和防疫常态化新形势,紧抓产业调整升级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比较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坚持政府指导、市场引导、企业主导有机统一,按照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要求,实施改革推动、网络联动、开放带动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具规模。

(一)注重园区平台建设,以“农业+园区”模式促进三产融合

2020年以来,邯郸市用抓工业园区的理念抓农业园区,用工业管理模式发展农业,以产业融合为核心,产加销游一体为主线,产业链条完整发展为主导,注重农业产业集群塑造,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驱动、产业带动和科技推动作用,积极推进农民职业化、农企园区化、农产品品牌化和农事工厂化,集中打造示范引领型精品园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把农业园区建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截至2022年5月,邯郸已经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67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5个(含精品园区12个)、市级51个(含精品园区11个)、县级90个。2020年,全部园区总产值达到460.2亿元。

(二)倾力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以企业带动模式促进三产融合

邯郸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综合连接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运用“生产+加工+科技+销售”“企业+基地+村集体+农户”方式,聚焦蔬菜、杂粮、棉花、果品、薯类、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转变,创建了鸡泽辣椒、涉县核桃2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园区和以邯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110家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促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粗放增长向绿色发展的转变,组建企业联合体,加强农业科技动力建设,推动所有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同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建立经济技术合作同盟关系,先后同165个技术服务团队成功签约,谋划建成7家院士工作站。近年来的抽检数据显示,全市园区内99%以上农产品达到合格标准,有72个绿色食品和108个有机食品被成功认证。

(三)大力推动“农社对接”,以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三产融合

邯郸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持续快速发展,推动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现有农合联会员5056名,乡镇分会达406个,辐射带动农户总数61万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家庭农场为基础,打造密切联系、功能互补、彼此匹配、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建成省级联合体15家,市级以上联合体43家,数量位居河北第一,引领172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农户27.1万户。充分利用供销系统广泛辐射城乡的优势,以农超合作为基础,大力开展农社对接,依托“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层社+基地+农户”形式,通过社区直销店模式,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体系,畅通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

(四)大力培育休闲农业,以“农业+旅游”模式促进三产融合

邯郸市发挥自身历史源远流长、农耕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主导产业突出和生态类型多样的长处,因地制宜,倾力发展休闲农业。以自然生态、鄉村文化、民俗遗存、特色产业为依托,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坚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统筹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利用传统优势,借助风土人情,挖掘乡土特色,厚植文化底蕴,浓郁乡土气息,传承古风民俗,留住乡貌,记住乡愁,变乡村为景区、田园为公园、民房为客房,凸显文化韵味。培育特色产业,建设生态景观,开发创意农业,推进农事体验。大力整合农林牧渔游资源,建设田园综合体,推动地方特色、田园景观和文化品位的差异互补、错位对接和优势组合,在做强做大西部太行风情游、中部城郊休闲游和东部农业生态游基础上,开发新颖、特异的休闲旅游项目,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业态的规模扩展、层次提升、效益提高和发展融合,以文化底蕴吸引人,以文化气息感染人,以文化魅力留住人。2018年,邯郸全市农家乐经营主体达到242家,从业人员3790人,带动农户3457户。休闲观光农业园经营主体123家,从业人员18263人,带动24171户农户,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8.98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园收入4.41亿元,占比49.11%。

(五)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农业+电商”模式促进三产融合

邯郸市高度重视农产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依托“互联网+”探索运用农产品电商模式进行专业化社会服务,以“互联网+”农产品走出乡村工程为平台,延伸电商产业链至农产品生产端,注重前置介入,紧抓耕地、种植、撒肥、灭害、收割等环节,实施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强化质量风险管控。延伸农产品产业链至加工端,以后续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强化乡村网络宽带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电商企业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小农户的串联整合和产销对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以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2018年,邯郸市大名县将山药、花生、大蒜、红薯等特色农产品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强化与邯郸市雅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腾讯公司的合作,开通微信“大名特产农副产品商城”,指导农户开通微信经营商店,以微信群和朋友圈为载体,进行分享式、裂变式推广分销,统筹线上线下产销方式,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提升了生产经营主体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变“农户”变“商户”,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

邯郸市涉县紧紧抓住全国电商进乡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把电商作为产业振兴体系的重要支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电商下乡,扩大农村电商规模,提高电商效益,促进规模效益同步发展,以“互联网+旅游+农业”为电商发展新模式,开拓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新路径,实现“电商+”发展体系新突破。2021年9月22日至24日,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涉县启幕,成功举办“涉县电商直播活动助力旅发大会”大型直播活动,全面开启“直播+旅游”“直播+带货”的产品营销和旅游新模式,直播期间超过20余万人次观看网红直播,直播带货和店铺销售本地特色产品1.2万多单,销售额突破46万元。

另外,邯郸市下辖的魏县近年来也建设了300多个电商村级服务站,馆陶县设立了287家农产品电商村级服务站,推动农产品电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部门资源,提升农产品电商运营效率,改善农产品电商经营环境,优化农产品电商售后服务体系。

尽管邯郸市在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融合程度不深,层次不高,质量不优,各产业之间的交融发展仍有较大间隙。

(一)政策支撑不足、要素供给不够

当前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邯郸仍然存在着政策供给不足、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已有的政策规章不足以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推动土地有序流转,不利于激发产业链各环节主体的参与动力。在财政政策优惠上,存在着厚此薄彼、失衡偏颇的现象,不利于发展要素的供给。在土地供给上,存在着土地流转成本较高、集中难度大的现象。在金融服务上,金融供给不足日益凸显,资金短缺、周转受阻,融资难度巨大,无法满足农业项目发展需要。在人才供给上,人才流失严重,引进培育艰难,缺乏高素质的综合经营队伍和新兴产业人才

(二)产业结构失衡、产品同质严重

当前,邯郸市在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下,出现了资本、劳动力与第一产业脱离的现象,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被不合理、不科学地分割在不同的领域和地域,加上第二产业转型滞后,第三产业起步较晚,融合起点和市场化发育程度较低。在农作物种植上,种养方法基本雷同。在产品加工上,同质低端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的产品少。在产品销售上,靠品牌和廉价赚钱的较多,用质量优势占领市场的较少。在乡村旅游上,千篇一律、照抄照搬的大众化景点多,高品位、多样化、特色鲜明的景点较少,农业的比较优势不能发挥、比较效益很难提升,功能单一、业态单调,农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

相对于城市而言,邯郸市农村的供电、供水、供气、公交、道路、教育、医疗、水利、体育设施等建设滞后,公共产品匮乏,服务体系残缺,配套实施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产业渗透和关联的要求,导致农业种植停滞在传统农耕时代,通讯、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无法有效覆盖,休闲健身学习娱乐不能顺畅进行,物流三产服务无法保障,电商平台线上营销受阻,销售渠道难拓展,交易成本难降低。

(四)主体培育不全、融合力度偏小

邯郸市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不够充分。一是涉农龙头企业数量偏少、支撐不力,国家级和省级涉农龙头企业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只有2户。85%的涉农加工企业均属“小、散、低、全”之类。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上规模狭小、管理不善、运行不畅、实力不强,人才、资金和技术缺乏,带动力较弱。三是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数量不多、层次不高、规模不大,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四是缺乏能够带动全市涉农产业发展的产品交易中心和交易平台,尚未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大影响的地区建立农产品交易窗口,冷链物流发展落后,鲜活农产品保鲜包装能力不足。进行股份合作的生产经营主体较少,利益联结机制不牢固,主体利益保障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一)加大政策支持、保障要素供给

政策是产业融合的重要支撑,要素是产业融合的重要保障,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是搞好产业融合的必由之路。

1.完善政策措施、做好布局规划

完善政策供给,就要为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制定全局性目标,明确阶段性任务,强化政策完备性,为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资金、信息、科技等政策的支持和要素的保障。要坚持规划先行,整体布局,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重要抓手,确立目标定位,科学统筹、优化配置,以生产、生活、生态为主线,以宜居、宜业、宜游为方向,综合考虑邯郸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拓展农业多元功能,坚持错位发展,统筹点、线、片,串点连线织面,强化精品意识,绘就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崭新蓝图。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管理,完善党政协作联动机制,形成多部门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协作态势,壮大齐抓共管工作合力,促进资源共享和政策联动,推动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深度同构。

2.突出用地保障、加强金融服务

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多举措落实用地政策,优先调整存量土地资源,适当增加设施用地指标,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优先保障科技含量高、规模大、引领强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用地需求。

完善金融服务,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整合闲散资金,设立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源,提高向“三农”领域贷款额度。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允许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进行抵押贷款,允许仓单质押贷款,完善融资担保资金运行机制。创新企业债权基金运作模式,为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主体设立企业债权基金,发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的资源优势进行出资资助。创新农村金融项目试点工作,引导、鼓励保险机构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和流通设置特色险种。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银企对接,注重与地方金融机构的交流协作,扩大信贷规模,简化办理手续,积极争取纵向、横向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注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注重精深加工企业培育,深化农村集体产权革新,推动生产经营资本化,鼓励农民通过生产设施和设备等实物入股投资、抵押融资,提升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功能,增加投入资金。

3.强化人才支持、培养新型农民

实施阳光工程,对计划外出务工的返乡青年、种植养殖业大户、使用农机大户、乡村经合组织带头人及专注于创新创业的乡村大中专毕业生实施技能培训。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涉农产业、相关社会组织和管理部门生产经营管理主体中的骨干农民为重点教培对象,大力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家政服务、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努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头人。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推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基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艰苦边远乡村就业兴业创业,强化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创业培训,强化乡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传授种养技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推进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的培养,强化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教育培训和引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学科交叉、层次较高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扩展农业科研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科技新秀,注重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带头人的培训和培养,拓宽各类主体的视野、思路和人脉。

(二)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产业体系

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就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一产升级,夯实主体内聚力,实现二产突破,增强主体驱动力,发挥三产引领,培育主体竞争力,弥合产业间的裂缝,强化产业间的关联,延伸拓宽产业链条,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转变生产方式、做优第一产业

一是坚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时空布局,依据区域差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粮食作物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生产为辅,大力发展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下经济,促进农牧、农渔、农林的混合生产、综合经营。

二是大力推动优质农产品生产。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的需求和导向,稳步促进优势农产品生产,注重加工专用优良品种和技术的培育推广,优化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的种养,加大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具有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为二产企业供给足量、安全、环保、可靠的原料。

三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发挥邯郸自然资源优势,开拓新的农产品,提高现代农业示范点建设集中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做实优化见效。

四是推动一产内部融合。前向延伸、向后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建立以第一产业为中心,发展完善生产体系,把涉农物质供应和农产品加工营销纳入其中,横向加宽,纵向加深,提升农业价值链条,推动农林牧副渔等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有机衔接和密切联系,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和循环经济。

2.强化外引内培、做强第二产业

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就要从外引进、对内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化配置先进生产加工设施,发展探索精深加工技术,强化和巩固农产品加工业地位和实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好农产品产地的初加工。加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优化促进初加工设施的配套与综合利用,强化农产品加工中心建设,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的无缝衔接,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持续上规模、上档次、强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全面提高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加大关键技术升级,扩展生物制造技术研究,推动高新技术集成应用,引进或研制大型化、成套化先进精深加工装备和生产线,推进农产品从初级、单一的加工向精細生产和深度加工转变,强化农产品综合利用,提升精深加工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规模效益。实施高端名牌产品战略,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园区化、集聚化、规模化和转化增值。

三是大力强化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构建完善的农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体系,运用先进的提取、分离与制造技术,提高副产物循环利用的水平,统筹促进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的融会发展,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

3.创新生产经营、做活第三产业

把乡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服务业向农业的渗透,创新要素配置、发展路径,拓宽经营方式,搞活第三产业。

一是加强市场开拓、完善流通体系。精心设计需求链,大力调整供应链,倾力再造产业链,构建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经销的流通网络体系,加强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冷链储配和快检系统建设,促进农超、农社、农企、农校之间的产销合作、高效对接。引领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将服务网点向农村和城乡社区大力延伸,扩大产地批发市场规模,构建电子交易系统,设立交易信息发布平台,全方位拓展营销服务。

二是创新新业态和新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经营、服务领域的相互渗透和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再造创新生产模式、营销方式和合作形式,构建完善农村物流、金融和仓储体系,实现电商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依托产业集群,积极实行电商试点,推动大型电商企业以速度最快、距离最短、环节最少的流通方式搭建网络公共销售平台和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三是注重加大休闲农业发展步伐。深度挖掘农业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非农价值,促进农业和休闲娱乐、生态旅游、教育培训、历史文化、健康养生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体验农业、文创农业,实现农业业态多样化发展。

4.拓展农业功能、推动农工商文旅科融合。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农业田园综合体,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促进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田园社区的一体化,实现农田田园化和产业融合化。

依托特色农业,实施农工融合。运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精良设施,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发展集约化的高效、生态和智慧农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以工业生产过程、厂容厂貌、工人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景为重点参观对象,推动旅游活动项目的开发,同时又通过三产的文化创意促进加工业的发展。

依托良好平台,实施农商融合。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基地、流通平台和电商载体,创新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打造订单农业、效益农业,促进产销融合。

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促进农文融合。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文化积淀,强化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挖掘地域民俗文化,修复古建筑村落,打造自然生态村落,构建民俗风情村落,传承传统工艺,提炼文化元素,弘扬农耕文化,讲好农家故事,创意添加特色文化,将静态文化资源和高深文化内涵实施动态转化,留住沉睡中的历史映像和文明密码,焕发人们沧桑的历史记忆、浓浓的乡愁记忆。

依托优越自然资源促进农旅融合。坚持用农耕文化铸魂,用生态农业厚基,用美丽田园造韵,用古朴村落塑形,用创新创意拓径,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推动田园景观化,综合建設采摘园、景观园、生态园、示范园和产业园,大力促进农产品采摘、生态垂钓、农事体验、教育文化、休闲观光和运动康养等主题旅游。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开发旅游景点,打造精品线路,前承农业生产,后联产业服务,壮大增值农业,获取溢价效应。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科融合。充分利用高新技术颠覆传统生产方式,实施精准滴灌、智能控温、远程数据采集和农业机电一体化,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区,全程追溯农产品质量,促进种植、养殖和生产的科技化、精准化、智慧化。创新“电商+旅游”模式,壮大“卖生态”“卖体验”的全新业态,不断完善打造效益农业。

5.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名牌战略

一是整合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充分利用邯郸十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下属10县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乡”的优势,发展适销对路的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模式,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三次产业联动融合、相互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一批推广性和复制性高的特色村店,推进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实施品牌工程战略,集聚产品品牌效应。坚持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基本原则,以行业龙头为引领,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示范,突出培育优质品牌,打造全新公众品牌,推出地域特色鲜明的好产品。强化“三品一标”认证和质量监管,申请注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赢得市场主动权,放大产业品牌效益。重视宣传推介和文化推广,提高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强化知名品牌保护,树立知识产权和品牌维护意识,建立品牌保护机构,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品牌形象。

(三)加强科技引领,培育融合主体

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和融合的强大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生产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家庭农场的集约化生产能力、合作社的服务带动能力和龙头企业加工营销能力。

1.提升技术支撑。

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技术渗透和扩散的可能,有助于消除产业之间的技术壁垒,促使产业之间的边界不再清晰得不可跨越,促进形成新的业态。技术的创新更新了众多产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技术路线,提高了产品供给水平,优化了产品供给质量,催生了新的市场需求,拓宽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空间和宏大格局。

一是促进良种统一供应,大力优化农技服务,深入推进“农机换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传统农业的提升和改造,大力发展和壮大现代农业,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创建优良的有机产地环境。

二是提升农产品加工科技水平,健全产业链条,扩展配套技术链条。充分发挥领军型企业示范引领功能,注重加强产学研之间合作,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品种,深化加工企业技术革新,强化技术人才和先进设备等资源集成运用,构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基地,推动成果转化应用,调整农产品加工结构,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横向拓展、纵向提升、高效集聚、集成集群、优质安全、集约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是健全科研机构,加强科技人员带动指导作用。加强人才和技术体系建设,进行农业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强化农业良种、良田、良法和良机的集成配套探索,大力开发、推广和应用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和新模式,以农业主导产业为基础,推动粮食绿色生产、水旱轮作、高产高效、立体种养,运用高效生态模式提高农业主导品种的种植覆盖率,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促进优势农产品发展。

四是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整合优化配置农业科技资源,推广应用新型智能农业设施和科技装备,以“互联网+农业”为行动载体,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力度,完善农技服务网络,推进农业精准发展,强化农业生产的定向、定量和定制。

五是加强项目引导,提高产研水平。围绕园区项目建设,打造产业研发基地,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打造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强化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促进园区建设提质增效。综合运用“五治一品”、循环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等高新技术,倾力打造一批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2.培育融合主体、壮大融合力度

一是加强对家庭农场的培育。坚持走精深化和创意化发展之路,扶持一批运营稳定、特色鲜明、优势出色和规模适度的示范场,生产出种类繁多、品种优良、品质优异的农产品,把家庭农场建造成富有传承意义、饱含历史底蕴、拥有文化内涵的“老字号”金招牌。

二是发展龙头企业、做好示范引领。提升龙头企业运行质量,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构建规模、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大力发展订单购销、集中配送、期货交易和连锁经营,创新流通业态,强化同基地农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上下游相关企业和经营主体形成巩固的产业联盟和优势产业集群,加强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链条的完善和供应链条的管理,构建农产品营销的全网络。造就领军型企业,壮大经济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社会影响,发挥引领优势,前延后伸产业链条,引进工商资本,强化农商联盟,推动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挂牌上市。

三是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培育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规范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提高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强化社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合作社以产业为纽带进行联合与合作。鼓励和引领农业大户、大中学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员军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主体入驻合作社,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社会化组织服务联盟建设,拓宽科技、农资和信息服务的领域,注重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发展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接纳吸引致富能人下乡创业,引进科技和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四是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投资入股、务工就业等形式同农民建立紧密联系,使农民获得稳定的就业收入和土地收益,分享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的利润。发展订单农业,促进企业与农民主体签订购销合同,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强化农产品产销合作和利益共享,完善主体之间利益分配协调机制、风险防控保障机制和稳定持续增收机制,形成互惠共赢、稳定致富的利益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刘建琴、陆兵、杨献.娟南通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研究[J].南方农业,2021-10.

2.李昕霖、卢铭、林岚剑.古田县食用菌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探讨[J].福建热作科技,2021-09.

3.赵瑞明.关于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08.

4.罗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21-05.

5.程静、杨平.平凉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09.

6.吴宜修.福建省永安市推进竹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J].木工机床,2020-06.

Study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Handan

Bu Jinchao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andan city has paid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platform, strengthen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 industry, promoted the“docking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cultivated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ed e-commerce, promoted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the“agriculture + park”mode,“agriculture + tourism”mode,“agriculture + e-commerce”mode and enterprises, promoted industrial linkage, and the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deficienc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 unbal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 weak infrastructure and incomplete cultivation of the main body.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ensure the supply of factors,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mprove the industri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ultivate integrated subjects.

Key word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作者單位: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宗宇翔

猜你喜欢
邯郸市融合发展农村
杜宗朝作品
邯郸市命名8个青年集体为“邯郸市青年突击队”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