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语言的设计

2022-07-23 15:03徐琪
江西教育C 2022年7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徐琪

摘   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既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也能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怎样引领高效的课堂,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知识教育,还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策略。师生之间的沟通需要有效的语言表达来实现,本文主要研究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设计,通过提出各种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关注各个维度的细节,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有效语言   语言设计

21世纪,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信息素养也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的知识传递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的,有效的语言设计是师生有效交流的保障。在课堂中,教师要用有效的语言指引学生的成长,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高效。

一、精心设问,推开知识的大门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的提问是教师课堂语言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精心的设问,可以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问题设计是教师语言表达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环节,更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导入巧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环节是搭建新旧知识和技能的桥梁。学习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是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延伸,只有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不断突破原有的知识体系。巧妙的课堂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在《身边的人工智能》的导入环节中,笔者设计的导入问题是:“人类是如何识别图像的?”这一问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引入课堂,引出软件是如何识别图像的,引入图库的概念。然后,笔者介绍了“猜画小歌”软件,这一软件是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研发的,它的特点是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图像。最后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人工智能。这种导入方式自然、流畅、有趣,能快速地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高效引出本课的知识点。

(二)新知巧设问,创设体验情境

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需要教师有效地课堂设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新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抛给学生。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是否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是否能让学生感同身受,是否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等。

例如,在《网络文明小公民》的教学中,在教学“了解杀毒软件”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活动:“经过诊断,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脑生病的原因和治疗的方法了,下面就请各位小医生来为电脑写上病例和治疗建议吧。”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让学生认识到杀毒软件的重要性。然后,笔者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手段,演示如何对电脑进行彻底杀毒,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解决生活问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过渡巧设问,发展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由多个环节组成,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过渡语言和课堂过渡问题,实现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仅能让教学有序地进入下个环节,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高效地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身边的人工智能》教学中,笔者提出了许多问题,首先,从“猜画小歌”这个软件入手,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该软件是如何识别图像的”,引入图库的概念。其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这一问题,引入人工智能的原理这一知识点。再次,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你见到的人工智能”这一问题,引入人工智能的应用。最后,提出“你還能增加哪些人工智能”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本节课中,笔者通过问题,将教学知识点串联起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

二、有效对话,拉近师生的距离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是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因此,学生的自主探究在课堂中必不可少。有效的对话语言可以促进师生互动的顺利开展,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沟通语言,构建合理有效的互动课堂。

(一)关注学生特点,实现有效沟通

在教学中有效互动的意义是实现“教学相长”,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控着课堂的主动权,很多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通过简单的设问开展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课堂中,课堂主体由学生变成了教师,学生单方面地接受知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是无效的。

因此,教师首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主动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和能力,以及情感状态。只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实现有效沟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二)关注语言艺术,实现情感沟通

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无处不在,鼓励的语言、总结性的语言、适时点拨的语言,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正向的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进步。因此,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内心的想法,实现有效的情感沟通。

在课堂中,如果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一定要仔细且耐心地倾听。对于语言表达清晰的学生,教师要善用表扬、巧用表扬,用巧妙的语言艺术调动这一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循循善诱,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教师还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点滴,将学生的反馈信息生成新的问题,积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

(三)关注思维能力,实现深度沟通

小学生的认知多局限于直观的形象,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也比较欠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参与课堂。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不仅是倾听者,更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只有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才能实现深度沟通。

例如,在教学《数据与编码》时,笔者设计了“大侦探”的游戏,在游戏中,学生作为小侦探,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发现线索,完成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很快发现,数据不仅包含数字,还包含教师提供的图片、文字等。学生提出问题:“数据到底包含什么?数据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然后,笔者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寻找数据真正的含义。在这节课中,笔者创设的情境导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在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后再进行交流与互动,这样的沟通是有价值的,能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知识点。

总之,互动需要沟通,而沟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语言表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既要进行合理的语言设计,将课堂教学环节串联起来,保持课堂的完整性,又要层层递进,让学生不断深入掌握知识。此外,教师还要进行合理的对话设计,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丁翠侠.浅谈小学教师有效语言的重要性[J].课外语文,2018(3):7,54.

[2]柳稳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4):99-100.

[3]唐涛.例谈信息技术课中有效追问的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21(12):3-4.◆(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小西湖小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
利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生信息技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游戏教学,“游”趣的信息技术课堂
游戏教学,“游”趣的信息技术课堂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构建生机盎然的生态信息技术课堂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心理学在小学信息课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