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2022-07-23 15:01孙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7期
关键词:考核体系评价

孙华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往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与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已不相适应,在诸多方面显露出明显的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改革进程和实践成效。课程考核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当前课程考核体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需基于课程考核基本功能,遵循能力本位的理念,正确审视现阶段课程考核的弊端,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最大化提升课程考核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考核的基本功能

课程考核,具有检查、导向、诊断与反馈等多种功能。其中检查功能主要指通过考核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导向功能主要指通过构建课程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习、实践进行引导,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诊断与反馈功能主要指教师从考核结果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学生,总结学习经验,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

二、当前课程考核存在的弊端

(一)对课程考核功能认知不全

现阶段,无论是教师、学生或是管理者,仅仅关注课程考核的最终成绩,并未认识到课程考核其他作用。在学生方面,最终成绩与学生申请奖学金、评优、补考重修等直接挂钩。在教师方面,最终成绩的公布即意味着学期教学工作全部结束,很少有教师会对成绩进行分析、反思、总结。即使部分学校做出相关规定,但更多也是停留在表面,并未深入分析。在管理者方面,根据最终班级成绩,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因此,现阶段课程考核的评价功能被过度放大,对于课程考核的问题发现、检查等功能不够重视。久而久之,学生认为课程考核的目的只是进行评优或申请奖学金;教师认为课程考核的目的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也难以实现通过考核促进学习、提升学习成效、提高教学水平这一主要目标。教学主体并未充分关注教学目标实现情况,不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缺乏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教学方法调整。一旦课程考核的形式、内容与课程教学目标脱轨,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造成教学质量下降。那么课程考核不但没有推动课程改革实现,反而成为阻碍因素。

(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当前课程考核中,过于看重专业知识,而轻视能力的重要性。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考核不仅要评价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精神、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意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考核。但是,现阶段多数课程考核仅仅采取笔试的形式,由于笔试主要考核学生专业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只有死记硬背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填鸭式灌输专业知识,单纯笔试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考核。尽管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在课程考核体系中加入能力考核内容,但也存在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加上课程考核改革未全面推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最终又回到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循环,这也违背了现阶段课程改革的初衷。

(三)课程考核结构缺乏合理性

目前,大部分课程考核仍然采取的是总结性考核方式,期末考试结果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最终成绩,课程考核中并未体现出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实践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学生普遍更加重视期末考试,而不关注平常学习过程,在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不注重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看重最终的成绩高低,而不关注个人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课程考核体系导致教师注重表面,轻视内涵,也影响学生养成优良的学风。这一现象主要与课程考核结构不合理有关。在当前各个高校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趋势下,各个课程单元更加独立,平常教学过程中对于能力提升更为重视,所以有必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体现过程考核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实施过程考核意味着将大量增加考试频率,加重了教师日常工作负担,工作内容增多,直接导致许多教师采取过程考核的意愿下降,使过程考核实施困难重重。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改革途径

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已是目前许多高校的主要教學目标,在构建课程考核体系时需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对考试、考核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认知,积极对待课程考核所具备的检测评价、导向、诊断、反馈功能,重视考核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同时结合现阶段学校办学特色和课程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情况和人才培养需求,在能力本位理念的基础上构建课程考核体系。

(一)构建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能力本位考核体系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考核目标,从综合职业能力角度来看,课程考核应包含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素质等方面,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对课程知识的了解程度、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情感素养、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多方面评价内容。以综合能力为要素设置课程考核内容,在专业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在学习策略方面主要考核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社会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评价,能够反映出学生是否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的态度和有效性,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和同学团队协作,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否具有独立运用学习工具的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整合、总结的能力。总而言之,只有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多方面的考核评价,才可全方位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上述这些综合能力考核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是动态存在的,穿插于教学全过程。为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可将课程考核分为多个项目、单元及章节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项目考核、单元考核、章节考核等,将学生学习过程分为多个阶段,实现阶段性课程考核,评价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同时在评价后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就考核结果进行交流、分析,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构建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能力本位考核体系,转变以往课程考核中注重结果、轻视过程的观念,更加凸显过程考核体系的发现问题功能,通过反馈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以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能力本位考核体系,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辅以学习结果评价,让学生不要过于注重考试结果,更多将注意力放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项目、单元和章节上。在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能力本位考核体系中,由于将过程考核分为多个项目、单元及章节,其中一项不会对最终整体成绩造成影响,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其他项目成绩弥补最终考核总体成绩,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以过程考核为主体的能力本位考核体系分为多个项目、单元、章节,教师可结合各个课程单元特点,为学生提供模拟、演讲、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考核环节,增加考核内容,提升考核结果的全面性。

(二)课程考核主体多元化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久而久之带给学生枯燥呆板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面对传统笔试的课程考核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通过死记硬背知识点应付考试,这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无明显帮助,已不符合现阶段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时,需要体现考核主体的多元化,从多个角度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公平公正、客观性的考核,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结合课程内容的不同,考核主体应包含学生、教师、同学、企业等。在不同阶段的课程学习中,通过自我考核、教师考核、小组考核、企业考核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考核,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思考和认知,提升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意识。在自我考核过程中,学生反思学习到什么专业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哪些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学习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提升学习效果?自我评价可以转变以往课程考核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成为课程考核的主动参与者,引导学生对自我形成全面的认知,也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途径。

其次,通过小组考核这一形式促进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鉴别能力,提高对他人评价的勇气。小组总体成绩与个人成绩直接联系,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相互考核过程中促进合作,取长补短,实现自我提升。此外,教师考核应贯穿于教学全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的考核,关注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和发展变化,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

最后,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要以就业为导向,所培养的人才也应符合社会企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以往课程改革中,多数高校已尝试将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引入教学中,有效增强了教学效果。应鼓励企业参与到课程考核中,为学生提供完成企业项目、案例的机会,由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考核,基于企业职业资格标准的视角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规范意识,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也有利于企业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了解学校教学水平,建立学校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三)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程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推动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在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中,需要尽可能多的考核方式,通过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等方式,使课程考核与课程教学同向而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都应有对应的课程考核内容,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考核方法,包括技能测试、演講竞赛、作品评比、知识竞赛、创意设计展示等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实现立体化课程考核,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途径,将课程考核的中心转移到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注重学生学习、成长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自信心,最终培养学生不断探索、进取的学习精神。

(四)重构课程考核管理制度

现阶段,尽管许多高校已相继对现有课程考核体系进行改革,但大多数仍然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相较于能力本位课程考核体系明显滞后,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灵活性,影响课程考核的落实效果。因此,在构建能力本位课程考核体系时,需要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工作,正确认知课程考核的作用,明确课程考核的具体要求、课程考核形式、课程考核内容,选择合理的课程考核主体,突破原本课程考核管理制度的束缚,让教师形成正确的课程考核观念。同时,教师是构建课程考核体系的重要支撑,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保障措施,对教师的课程考核工作成果表示肯定和鼓励;并且定期由学校组织课程考核成果展示、评比大会,对课程考核改革成果出色的教师团队给予奖励。

四、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明确以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考核内容,注重过程考核,不仅关注专业知识技能,更强调方法和社会能力;考核主体多元化,涵盖学生、教师、企业在内的多种考核主体,实现客观公正、灵活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多样化,贯穿于教学全程,使学生获得符合自身能力的成就感。能力本位的课程考核体系应是一种体现多元价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综合素养提升的课程考核模式,通过多元化考核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式,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同时纠正教师教学行为,发挥课程考核体系对学习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考核体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家庭年终考核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