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繁入简

2022-07-23 15:08师惠千子
雨露风 2022年6期
关键词:吴冠中油画风景

摘要:随着艺术作品同质化现象愈趋严重,个人风格越来越被重视。吴冠中先生从大量风景写生中获得经验,对作品不断概括与提炼,加之早年留法的经历和对中国艺术的热爱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其风格也随着时间不断地精进。本文通过分析吴冠中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间具有代表性的风景油画作品,从色彩、画面构成和绘画语言三方面分析,找到其作品风格的变化之处,以期为今后个人创作风格的形成提供方向和灵感。

关键词:油画风景;风格演变

吴冠中先生享年91岁,生平创作的艺术作品不计其数,他钟情于户外写生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这五十多年间其风景油画的风格也隨着他的思想观念不断地在变化,绘画语言也更加的精简与纯粹。正如西方风景油画和中国山水画的融合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吴冠中作品的风格也是在不断写生创作中逐渐成熟明确,由繁入简,一方面是他的画面语言从具象的反复塑造到抽象简洁的表达,另一方面也是他对绘画的理解,从无到有再到无。在这过程中,吴冠中走出了一条中西结合的道路,其风格的特殊性也是不可代替的。

一、具象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吴冠中早年留法,在50年代初回到祖国,在他50至60年代前后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西方油画传统技法对他作品的影响,如重视物体的造型质感、使用色块塑造物体,注重画面色调的统一性等。并且他认为真正感人的风景画是从印象派开始的,印象派忠实于户外写生表达色彩的变化,也忠实对于客观物体的描摹,吴冠中也坚守着这一个观念,认为只有在面对真实的景物时,才能完全表达出所见所感。

这一时期他到山东、山西、西藏、浙江、海南岛等许多地方写生,创作了大量风景油画。在《牲口》(1957)、《故乡之晨》(1960)、《椰林与牛》(1960)、《富春江上打鱼船》(1963),《桑园》(1963)等作品中景物的造型都具有很强的写实主义风格,如《椰林与牛》中椰树的绘制就是利用快面大笔触的刮蹭,表现出椰树叶的质感;《富春江上打鱼船》中,渔船的造型考究,并且船帆的质感也较为逼真;而《北国春晓》中西方油画的技法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其整体的风格具有西方油画的写实性,与其后期的作品相比,景物的造型和用色比较客观,近景使用黑棕色表现树干,再利用色彩明度的差别将树枝的黄棕色与中景土地的颜色区分开来,并且使用了许多的小笔触去描绘树枝的部分,凸显其主体的地位,中景使用不同纯度的黄棕色去区分土地的不同形状与远近,远景的山使用的紫灰色拉伸整个画面的纵深感。构图中,将主体部分放在了画面的右下角,中间的大地与远处的山处理得平整,背景的山虽然处于远处,仍然区分了受光面与背光面,画面处于纵—横—纵的节奏中。

从20世纪50年代回国到70年代,在进行大量的风景写生的同时,吴冠中也不断地在思考自己的艺术归途,他说:“曾寄养于东、西两家,吃过东家的茶、饭,喝过西家的咖啡、红酒,今思昔,岂肯忘恩负义。”[1]所以他在西方的油画与中国的水墨画中不断地尝试,并将其比喻为陆路和水路,他走在中途,相信两条路最终都能通向艺术的巅峰,中西两条道路最终能够在巅峰中共存,所以其风格转变的脉络也比较明显,从早期的写实风格到中期的写意风格,到后期的抽象风格,在风格的转变中便可以感受到他为了在两条路上不断前行而做的努力。

二、民族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初,吴冠中在李村劳动,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都是绘制当时中国农村的生活景物,风景都带有当时的时代特色,贴近生活,接地气。“群众点头,专家鼓掌”这一观念的提出也是其油画民族化的一部分尝试。当时的《瓜藤》(1972)、《高粱与棉花》(1972)、《玉米》(1974)、《野菊》(1974)等作品的主题都是农村随处可见的景色,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这些作品的创作都在体现这一观点:一方面要让人民群众看得懂,一方面又要具有艺术上的独特审美。

1974年吴冠中开始水墨画的创作。水墨画的创作是他风格确立的开端,也是其开始推动油画民族化的一个切入点,他一方面致力于用东方美学的写意性去推动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一方面以现代主义形式实验与抽象观念促进中国画的现代化。在1978年所作的《鲁迅故乡》(见图1)里,就能很明显地看到他从中国水墨画中间吸收的“养分”,这张作品是以一种俯瞰的视点绘制的绍兴城,中间的主要形象是从城中各处写生而来,西廊的老桥、绍兴中学的树丛、东湖的细柳,这种绘制方法颇有国画中散点透视的意味,借用不同地点的景物组织经营画面,也与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相似。在用色上,他有意地将白色的色块群放置在画面中央的位置,虽与实景不同,但是为了画面黑白构成的效果,将景色调整了位置。使用白色块绘制房屋墙面,黑色块绘制房顶,湖面使用统一的灰色,黑白灰的节奏感很强,搭配树木的绿色整张作品色调淡雅。在笔法上,注重块面与线条之间的质量,近景的树丛先揉蹭出灰绿的色块表现树叶,横向用笔画出树干,枯笔勾勒树枝,下方的树丛使用皴、挫、擦等不同的笔法表现出树木的不同质感。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吴冠中的风景油画更具有写意意味,写生一幅画一般只需要三四个小时,这是个人风格趋向成熟的表现,他将西方的造型具象、造型方法与中国水墨中的写意性相结合,画面的风格在保留物体真实造型的同时也具有中国笔墨用法的抽象美感,这种风格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吴冠中创作了大量的水墨画,在其油画风景作品中也开始更多地尝试脱离具象造型,转而使用一些点、线、面的构成形式,随着水墨画创作的增加,画面语言也更加具有国画的韵味。

“土土洋洋,落叶归根,还是落实到土,落实到人民的感情上。无论用油彩,用水墨,工具虽异,追求却一以贯之,我数十年来在孤独中探索的只是人民的情意与情操。不管我有没有探索到矿藏,但毕竟留下了脚印。如我步入了迷途,也愿我的脚印给有力的拓路者提供前车之鉴。”[1]吴冠中的作品是带有民族情感的,他这个“苦瓜”忘不了黄土地的养育之情。

三、形式美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

20世纪90年代之后吴冠中年龄渐大便少出去写生了,这时期的作品大多是根据其脑海中的印象与感受或者写生的素材进行创作的,真正做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面并没有完全脱离西方的具象表达,“意象油画”这一组合形式在吴冠中此时期的作品中得到体现。画面点、线条与块面相结合,他结合国画运笔,气韵贯通、简练概括,作品逐步形成了既具有东方传统审美的抽象意趣,又能保留西方写实物体具象的特征。

此时期的《都市》(1995)、《忆故乡》(1996)、《冰雪残荷》(1996)、《莲与草》(1997)等作品将抽象形式与中国画意境更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兼具中西之长。如在《莲与草》这幅作品中,池塘使用的是油画颜料,却有国画颜料设色晕染的效果,草的绘制更是在颜料未干时,直接用笔杆刮蹭出来的。《点线迎春》(1996)中,树枝的姿态便是抽象的形式,包含了线与面的因素,周围围绕着点,呈现一种舒展的姿态,油画颜料的浓郁感与国画用笔的洒脱感结合于一体。

在1998年创作的《崂山松石》(见图2)这幅作品中,吴冠中有目的地减弱了体面与局部的肌理,转而突出石与松线之间的联系。山石的形状是通过线条去勾勒的,这与松的纤细相呼应,凭借量感美的递变呈现多变的山,这时期他更加重视画面抽象语言的表达,注重画面的构成。前景整个山石以中灰的明度为主,灰色中间夹杂着蓝绿与橙黄等色块,衬托出黑色的松,与远处灰蓝色的山为呼应,整体的配色和谐统一,夹杂着松树的黑色的线条,形成了一种黑灰对比,带有中国水墨画的倾向。画面中又以中等纯度的各种倾向的灰绿色块作为点缀,描绘出自然山石的景象。

正如吴冠中所说:“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包含着形、色与韵,我用东方的韵来吞西方的形与色,蛇吞象有时候感到吞不进去,便改用水墨媒体。”在西方理论中点、线、面是构成画面形式美的基本元素,而在中国追求的形式美则是节奏与韵律。他在创作中不单只是追求点、线、面的形式构成,气韵也成为其追求的目标,作品既有西方抽象作品點线面的构成感,又具有独特的中国气韵。

四、抽象时期:21世纪之后

进入21世纪,吴冠中的油画风格已经开始转变为抽象表达方式,他的作品从具象到半抽象再到抽象,绘画语言变得简洁与概括,画面或使用大的色块进行分割,或利用点线的方式表达物体,抽象的表达方式也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紧密地描绘与留白相结合形成了他独有的构图风格,他主张从具象物体中去提炼,并在发现美感的过程中,逐渐摆脱具象之束缚,去追求意象的表达与内心感受。

吴冠中的油画风景风格发展到晚年已经非常的成熟,所有绘画技法的条条框框早已不能影响他笔墨的挥洒,对于绘画已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见解,所以才能将具象的形象内化成抽象的形式。他在《关于抽象美》中写道:“美术属视觉,赏心悦目和不能卒视是关键,其形式规律的分析正同于音乐,将附着在物象本身的美抽出来,就是将构成其美的因素和条件抽出来,这些因素和条件脱离了物象,是抽象的了,虽然它们是来自物象的。”[2]这一段话已经将他对于抽象美的理解讲得很清楚了,具象与抽象的关系也就是似与不似之间的关系,早期的具象绘制到晚年的抽象表达,风格在逐渐转变,但他对绘画的情感没有改变,不论是何种风格都是他内心真挚情感的表达。

五、结语

吴冠中认为风格的形成绝非出于做作,是在长期实践中忠实于自己内心感受的自然结果,个人感受、爱好往往会形成作者最拿手的题材。他的主张也应用在了自己的绘画实践中,长期的户外写生,其作品风格也在不断地改变,逐渐摆脱技法的束缚,舍去光影明暗造型,注重个人的感受。纵观其艺术发展的历程,就如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即便是到了晚年,他也未曾停止过创作的脚步,在艺术这条艰苦的道路上行走着,而这条路上所有的困苦也磨练出他坚韧独特的作品风格。

作者简介:师惠千子(1999—),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油画。

参考文献:

〔1〕吴冠中.审美力[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 (01):58-129.

〔2〕吴冠中.关于抽象美[J].美术,1980(10):37-39.

猜你喜欢
吴冠中油画风景
万类霜天(油画)
春江水暖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吴冠中追画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油画去哪了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油画《惊涛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