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共同体教学中通过单元作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2022-07-23 15:08陈明洁
考试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单元作业思辨能力

陈明洁

摘 要:思辨能力是每个人综合能力中关键的要素,需要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概括、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怎样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在语文施教过程中教师将通过单元作业设计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共同体教学;单元作业;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001-05

一、 引言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见,“思”在学习中占据了重要地位。6~12岁是每个人思想启蒙的黄金时期,教师应抓住这个重要阶段,激发小学生自主思考,逐渐形成积极思考学习习惯,并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创造性、独特性思维的人才,是21世纪的关键性人才。为有效落实共同体教学的理念,教师围绕小学生为核心建构起共同体教学模式,确保他们课堂主体地位和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实现了师、生在教和学过程中的互動沟通,这种民主、和谐、融洽的情境调动了他们获取语文知识的热情,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培养思辨能力方面,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以共同体教学为导向,采取多元化单元作业设计手段,以期提升小学生思辨能力。

二、 思辨能力与共同体教学的概述

(一)思辨能力的涵义

思辨能力有两层意思,指的是思考和辨析的能力。思考主要指观察、判断、分析和推理等认知行为活动,辨析指对某一事物、某个问题的性质、类别、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辨别分析,简要地说,思辨能力是能进行层次明朗、条理清晰地分析,全面准确、明白有力地说理,是多种能力凝聚一起形成的思想范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各学段教育发展方向须不断推进教学各项工作改革,创新更多的教学方法,缔造出学生深度思考、大胆创新的学习环境。由此可见,思辨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意义是极为重要的,更是国家发展之动力。

(二)共同体教学的涵义

共同体教学的主体是全部的教师和学生,建立在平等、和谐、互动、对话的基础上,整个组织中所有成员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彼此间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交流、互相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技巧,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建构起来的集体组织,组织里的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对共同体的归属感。同时,共同体教学必须有共享的价值和目的,所以需要互助合作的方式,挖掘每个成员的学习潜能,培养团结合作、互帮互学的意识,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极具不凡意义。

三、 小学语文共同体教学的重要特征

(一)协同性

在整个系统中所有成员目标与任务皆为一致,在互动交流、团结协作中共同进步发展,整个学习过程表现为协同性的特征。协同发展不是万人一面,而是内在相同、外在不同,如此才可保证整体发展基础上的个体个性化成长。

(二)自主性

自主性指在获取知识期间,教师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机会,营造学生自由表达发挥的广阔空间,他们能按自己意愿去选择学习内容、合作伙伴及作业类型等。

(三)共享性

共享性指整个组织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全部力量,实现学习资源的平台共享,这样使更广泛丰富的学习资源得以整合及共享,很好地达到个体学习的多重需求。

(四)开放性

共同体教学涉及的范围更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中、课堂内,而是超脱了教材范畴,延伸到课外,同时借力于互联网、学习平台等影射更多的学习范围,切实能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之实效。

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滞后教学理念的长久影响

古老固化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无法短期内改变整体的教学结构,学生依然还是戴着被动学习者的帽子,师生、生生互相缺失互动交流对话的机会,“生为本主、师作引导”新理念尚未普及。形成如此状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学生认知能力、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不齐加大了教学难度。语文能力弱的学生能完成教学大纲的最基本目标实属不易,对这些学生培养思辨能力的可行性不足。所以,为确保教学质量、兼顾学习整体,教师还是把握着教学的大权,全面掌握教学进度和新授内容。二是课时有限,对全体同学都应用同一方式授课,教授同一内容,不仅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还阻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前,小学生学习语文普遍是“死记硬背”、应对差事地做作业,同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同时,他们整体上还存在缺乏一定自制力、不会合理调配时间等问题,特别是现在正处信息时代,他们更不能长久专注于学习和深入思考,这都抑制了思辨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会做、做对”一直是我国各科考试倡导的考核原则,这忽视了对学生思辨能力之塑造培养。口语表达上,依然以文字口述的流畅、语调发音的准确为培养方向,不能对文本内容逻辑关系、思维深度上进行探索。作业方面,以“完成任务、做对题”为目标导向的惯性思维束缚了学生深入思考评析的视角,对文本内容的逻辑关系、情感表达缺乏深度推敲。

五、 关于共同体教学中通过单元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共同体教学模式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之间换位思考,充分理解,相互信任,彼此之间互相分享。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当中,高品质之学习设计为促成深度学习发生之必要条件之一。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此模式下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团结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果可以从既定的教学经验中走出来,从现成知识讲授者的角色中走出来,按照他们学习需求展开深入的设计,那么可以帮助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得到增强。所以在共同体教学中引入单元作业设计,不仅能够让教师成为专业的学习设计者,还会为班级开展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成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强调学生对课文的死记硬背,致使学生丧失了很好锻炼机会,思辨能力也渐渐减弱。但我们知道,思辨能力不仅表现在会思考问题,而且要会辨别问题。这关系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品质、语言素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培养发展思辨能力,就是对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思维进行培养。所以,进行小学语文授课时,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可以通过单元作业,设计核心问题,细细剖析、层层递进,以实现对语文思辨能力之培养,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欣赏与辨析的能力,使他们富有创造性及想象力的思维或想法得到充分表达。

六、 关于共同体教学中通过单元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考的策略

(一)提供合理化作业,给学生提供思辨发展的空间

共同体教学中通过单元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思考的策略中,教师认为首先应当提及的一点是保证作业数量的合理性,用合理化的作业内容,为学生提供足够充分的思辨能力发展空间。具体讲,教师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应清楚意识到题海战术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深化学生知识记忆,然而却不足以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发展起到全面帮助作用,在长时间记忆知识方面也收效甚微。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以共同体教学为契机,主动转变传统题海战术作业设计思路,择取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语文作业进行有效设计,以质量优势取代数量优势,这将在缓解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帮助其逐一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并拥有足够的思辨能力发展机会。例如教学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其中涉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等几篇文章,教师可利用设计减少数量、提升质量的作业,让学生基于教学主题,进行预测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故事时,完成对后文内容的预测,并猜测故事结局有可能是什么样的故事,什么样的结局,并表达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作业数量不多,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及思辨能力引导功能,可使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训练。类似的以质量取胜,有利于共同体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像教师可给学生提供某一基于教材的故事开头,使学生预测情节发展;在展示几幅连环画后,要求大家结合连环画场景,对情节进行合理化推测及猜想,同时详细描述其中的细节;再如教师可带领学生练习仿写,像看到原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然后以“我们的校园”为对象,用排比句的形式书写校园的漂亮、整洁、宽敞等。这些作业不甚繁重,却可以使学生拥有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将作业成果与大家共同分享,对自我思辨能力的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布置趣味性作业,培养学生对思辨的兴趣

俗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下一步的学习的动力。为强化锻炼小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获取语文新知之兴趣。其次,须指引他们尝试辩证地思考问题。同时,还应设计各种趣味十足之问题,以激发学生获取语文新知主动性。

小学生年纪小,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喜欢问为什么。所以,在设计课后作业时须针对整个单元,设计出具有趣味性研究作业,以保持学生积极自主之学习心态,做到学中有乐,乐中有知,使小学生体验到思辨的趣味及价值,如此才可为培养小学生语文思辨能力夯实稳固根基。另外,还可布置孩子与家长进行良好互动作业项目,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安排他们多渠道搜寻辩证类型小故事,可以要求爸爸妈妈读给学生听,听完之后从中明白了什么,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到学校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都听了哪些有趣的小故事,互相分享,拓展知识。

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曹冲称象》作业设计中,可这样安排:“通过曹冲称象的办法,仔细思考,判断曹冲这样称象好不好,展开辩论,并说明理由,如果是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去称象,生活中有没有发现不同称东西的现象产生。”再要求家长收集一些关于辩证方面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比如《分粥》《赶考》等辩证故事,不仅拓展知识,还加深对辩证思维理解,亦助力他们思辨能力之培养及提升。

(三)设计辩证法作业,促进对思辨能力的思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部分教师对培养小学生语文思辨能力投入了很多精力,却未能获得预期效果,更没达到调动小学生求知兴趣的目的。有一部分原因在对小学生的作业布置一直采用旧版的练习题,对学生思辨能力这一方面往往不太重视。所以,教师应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脱离,除了利用辩论教学法以外,更应注重培养语文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针对单元课程内容需给小学生提供具有思辨性的辩论题。如“应不应该帮助妈妈做家务?”“在过马路时遇到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等辩论题。第一步学生要回家搜集资料,按照教师所设置问题展开调查,筛查数据,对自己的立场要明确。第二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思考另一角色根据哪些漏洞进行反驳,可以让爸爸妈妈来场模拟演练。第三步是根据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如果结论没有证明当初的假设,那么我们应该思考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倘若结论验证了开始的假设,那么成功的秘诀又在哪里。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与教师进行讨论,教师根据班级这种小型辩论会上同学们的表现,每月评出最佳辩手,进行奖状表扬鼓励,创设积极思辨的机会和氛围。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作业设计中,这篇课文要求学生掌握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变化。教师就可以布置辩题“我们是否应该保护青蛙”,接着学生们就可以回家收集资料,首先站好立场,找出青蛙的好处及危害。再根据这些资料详细研究对方辩手可能会找哪些突破口,尽可能周全。最后,再找爸爸妈妈协助进行演练,就演练结果展开分析找到欠缺加以完善。思辨能力不仅是小学生思维能力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们独自答疑解惑不可或缺的能力。

(四)设置层次化的作业内容,挖掘内在的思维潜能

共同体教学的理念就是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确保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进步发展。教师须依据每个班级整体的学情,设计层次化的、难度不等的单元作业内容。为响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应秉承共同体教学的理念,为不同语文能力、不同发展潜力学生设计可自由选择的作业项目,以突出“因层施教、异步共进”的理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开展单元作业多元化设计过程中,须注重作业内容的层次化指征,依据每个阶层学生的不同需求,建构差异化的作业主体模块,适度调整不同难易程度的知识点,因人而异。

关于设置层次化的作业内容,挖掘内在的思维潜能,教师认为其中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要在基础巩固后谈层次变化,第二是要保证作业层次内容的清晰度。

首先,在以单元作为主题的作业设计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首先做好明确主题的工作,用明确主题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这是确定作业的基本方针,同时也是增加共同体教学可能性的重要做法。实践中,教师可从本单元的引言着手准备进行解读。由于各单元在知识涵盖内容及难度方面表现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以基础巩固为宗旨的单元作业设计时,应当遵循综合性、利发展的原则。例如在小学六年级教材中,包括了重点介绍“民风民俗”的单元,本单元的阅读模块要点在于分清内容主次,体会作者是怎样写主要部分的,而写作模块的要点则在于试着撰写家乡风俗,这两项要点实际上也均应以思辨能力的顺利发展为依托。而其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则是由浅入深的,需要学生首先巩固基础,即在阅读时增加对风俗民情的了解,明确撰写风俗的基本方法,这样才能更为顺利地完成接下来的写作方面练习。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共同体教学需要,同时找出单元主题及模块间的特性,率先设计如下作业:发现作品中可以激发你的想象力的,或者你以为有趣的风俗段落,并将它们标记出来,然后对其写作特点加以分析。在此之后,建议你仿写其中一个段落,仿写的段落可以某个习俗为中心展开。这样的作业形式,实际上紧密结合了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从基础巩固角度,自然而然过渡到写作能力与写作技巧方面的训练阶段,将在学生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两个方面产生促进提升的作用。实践中,有些学生对经典段落的仿写,不但掌握了其表达方法的奥秘,而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其次,在保证作业层次内容的清晰度方面,教师应当基于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目标要求,进行利于共同体教学的多个层次、自主选择的作业设计。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层次的作业内容,每个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任何一道题:①会背、会写杨万里的这首古诗;②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发挥自己想象力写出这些内容;③要求搜索杨万里另一首《小池》,将这两首诗放一起比较其中的异同点。这三项作业任务中,第一项是对基础内容的认知和巩固,重在读写能力的培养;第二项是对文本大意掌握程度的训练,更好地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第三项是课外展读的训练,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多阅读。这几个作业任务由易到难,要求学生依据个人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自由地选择。然而,小学生大多具备好奇、好胜、争强的心理,一些同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超出自己“最近发展区”选择高一级的任务内容,并努力摘到果实。教师所设计的层次化作业及自助餐的选择,营造出自由、宽松的作业氛围,提高了学生获知语文的兴趣,同时也强化了低水平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确保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做作业,挖掘出自身深层的语文潜力。

(五)设计立体阅读作业,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阅读不再是传统、单一、静态的方式,它已经融入了科技的支持,变得立体化、多元化。阅读内容也不再限制于书本上内容,科幻作品、古典诗词等丰富了阅读范围。中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更喜欢形象、生动的影视作品,这样可要求他们阅读一些故事书或者观看影视作品,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多角度、深入的思考,再进行评价,写写感想或者对自己都有哪些启示等作业,继而实现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作业设计中,教师先是安排学生回去对课本里的植物展开思考,或者观看动物世界等类型的影视作品的作业。然后,要求他们对自己所看的影像资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可以是视频里的内容,还可为课本里植物传播种子的个人想法和意见。并通过演讲的形式,谈谈它们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可以培养小学生认真思考,学会质疑,通过问题的形式,将他们的思辨能力的判断力引导出来。

(六)设计探究性的单元作业,涵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对学生学习进步、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达到语文新课改对学生思辨能力、整体能力的培养,教师需以共同体教学为导引,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展开整体单元的作业设计和实践,引发学生直击文本的内核,参透深层内容的内涵,使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传统节日》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探究性质的作业内容:任务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要求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成为共同体,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想一想怎样感受和体验优秀的传统文化,每一成员都用个人合适方式来表达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认识,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后组长汇总材料进行展示。通过再度阅读分析,學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更深认知;通过多渠道查阅资料制作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手抄报,学生都积极自主参与其中,探究性体验得到了增强,涵养了学生思维品质。最后共同体成员合作探究包粽子的过程,制作图示流程,围绕中心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二年级的学生还不太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起初教师便明确了这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遵从本单元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核心内容设计了探究性单元作业,同时注重系统整合单元双线,使其渗透到整个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和细节中,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七、 结语

我们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不是立竿见影的,切莫操之过急,好心办坏事。所以,基于共同体教学理念之下,平等教学,互相分享,给学生足够学习时空,让学生敢于想象,提高思辨能力。同时,教师在对单元作业设计上,要既能满足小学生基本需求,减轻获取新知之负担,又为他们提供了培养思辨能力的平台,提高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传芳.分层设计 分层发展——小学高年级语文分层作业的设计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0(18):56-58.

[2]陈清萍.借思辨之石,攻思维之玉——思辨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J].新教师,2020(3):35-36.

[3]钱玮.摭谈小学语文作业的优化设计[J].内蒙古教育,2020(6):119-120.

[4]李英玲.互联网+时代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0(5):76-77.

[5]张炳玉.激发学生阅读潜能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五层”阅读教学模式实验探究[J].学周刊,2020(3):129.

[6]柳向阳.关注言语表达 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阅读策略例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2):37-39,43.

猜你喜欢
单元作业思辨能力
统编教科书“单元作业设计”的阐释与操作解析
基于学科能力导向的“酸和碱”单元作业设计
初中历史与社会单元作业设计探究
数学单元作业:在设计中统领数学知识
浅议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
中学数学单元作业与试卷的整体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写作思辨教学策略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