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大数据优化中学语文学情诊断与教学干预

2022-07-23 15:08陶晶晶
考试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大数据

陶晶晶

摘 要:当前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对于教师如何将大数据技术与传统语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情诊断、教学干预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数据可以使教师、学生与家长都成为学情诊断的主体,并且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中学语文;学情诊断;教学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051-04

当下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现状,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代表着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上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进行更加科学的分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这就为教师如何转变思路、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更高效地使用大数据来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要求。教育部于2019年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中提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总体部署,服务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这一政策更是说明,将大数据应用于教育是大势所趋。

一、 大数据教学背景下,当下中学语文课堂的不足

大数据指的是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对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应用的一系列方式。但是当前教育现状展示,大数据还并不能与中学语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方式单一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师利用网络上的海量资源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占绝大多数,但这仅仅是用于教学方式的部分展现,现在的初中课堂基本都配置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率却不高,即使使用,也大多只是简单地播放音频、视频、展示PPT课件等,使用大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的深层次功能并没有发挥,而这些才是大数据真正智能化的方面。

(二)学情诊断与教学干预的方式单一

学情诊断即指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检测与分析,并且将结果应用于教学设计改进的过程。教学干预则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科学全面的学情诊断后,使用合理的方法途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学习活动、发现学习问题、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行为。

学情诊断具体可按阶段分为课前学情诊断、课堂学情诊断与课外学情诊断。而囿于传统课堂的种种局限,这三个阶段的学情诊断都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传统课堂里,教师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听课,教师一般只能对部分学生,尤其是表现较活跃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掌握,而那些内向、课堂表现不活跃的学生,教师无法一一关注。课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出现的问题,教师只能通过作业、考试测验等方式来反馈,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又导致了一线教师批改作业以及阅卷工作量較其他学科更为繁重,在“双减”政策下我们决不能增加学生的作业量及考试压力,且考试测验只能反馈某一时期的学习结果,并不能即时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据调查,目前教师采取的教学干预措施主要为谈话交流与教师的观察,这无疑是耗时、低效的,且干预效果如何的影响因素较为主观,更多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能力,初入岗位的青年教师在这一方面比之教龄较长、经验丰富的教师,干预措施可能会比较僵化单一。以上种种都是当前中学语文传统教育在学情诊断与教学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三)学情诊断主体单一

学情诊断的主体目前主要是教师及教研组,家长和学生的参与度极低。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等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理念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导致他们无法从家长那里得到意见与辅导,而学生本身学习的自主性未能得到科学的培养,也无法了解自身问题。

(四)将大数据应用于教学的实际操作仍有困难

虽然国家近年来对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不断加强,但是作为高科技新兴事物,大数据应用于语文教学仍然需要掌握较强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正如上文所言,目前课堂中教师主要是播放音频、视频、展示PPT课件等辅助教学,真正涉及对学生学习活动轨迹的收集、整理、分析,部分教师则缺少专业技术的支撑,也缺乏专业人士的协助与培训。

二、 大数据对中学语文的学情诊断与教学干预的作用

中学阶段正是语文教育即积累人文素养、深入体会语文魅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若只是僵化地灌输语文知识,忽视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学科特点,则会让学生只觉得语文学习枯燥、繁重。若将大数据应用于教育领域,其具有的真实性、即时性、复杂性和预测性等特征无疑可以大大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

(一)大数据对学情诊断的作用

第一,学校可以通过教研组设计科学的学情问卷调查,并通过“问卷星”等问卷调查平台发布,问卷调查中涉及学生来源、家长文化水平、学生的过往学情等影响学情的因素等,如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学校的适应能力、学生对语文老师的适应能力、课余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情况等。这些皆由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以便教师进行初步的学情诊断。

第二,谈及学情诊断,便不能避开教学方式。在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知识的传输是单向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甚至是错误认知不能及时、全面反馈给教师。而在“智慧课堂”这一模式下,学生和教师均拥有信息化设备,学生在图画、影像、声音、文字等多样化结合的学习资源中获取知识,更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听课,教师即时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提交,数据汇总至教师的终端设备上,可以高速完成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输出”这一过程,方便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课堂学情做诊断,并且可以对学生个人、班级整体、年级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进而发现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三,中学语文的作业与考试,学生通常只能了解到分数的高低与题目的对错,并不能准确掌握题目背后的知识点,难以进行自我学情诊断。而一些智能化分析平台的反馈报告则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类解析,详细展示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白自己失分的原因,并且题库中还可搜索相同知识点的近似题型强化练习,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知识点分类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教师则可以通过浏览学生的大数据汇总,了解每一个孩子当下的学习情况。

第四,平台具备的智能题库为教师的选题组卷提供了大数据支撑。平台的题库存储有全国范围内的海量习题,大至中考真题,小至单元小测的练习,只要上传至题库中,便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习题共享。试卷可按教材章节或按知识点选题组卷,且每道题目均标明题目来源、知识点、能力点解析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高效、精准命题,并依据可视化反馈报告,及时进行学情诊断。

第五,平台可以在每次考试后,提供详实的检测报告。这一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如平台的报告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进行学情诊断:

(1)可帮助教师综合掌握整张试卷情况。

图1是七年级一次考试后对语文试卷的整体分析报告。通过数字清晰地展示了整张试卷的难易程度、不同难度的题目在试卷中所占比例、信度以及区分度。通过这些数字,教师可以科学分析出每位学生对当下所学知识点是否掌握,哪些方面比较薄弱,通过班级数据与年级数据的对比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设计。由数字可知,本次考试试卷相对较简单,可信度较高,可以作为通识性知识的考查。

(2)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不同题型上的均分及得分率,同时与年级均分做对比,客观掌握班级与年级间的差异,如图2所示。

(3)帮助教师精细分析试卷每一道题,包括区分度、得分率、答对人数,并且点击每一道题目的题号,会进一步展示该题班级得分情况和不同分数段内的学生姓名(图3)。传统教学模式下,要得到这些数字无疑需要经过大量烦琐的数字统计及计算,即使借助Excel表格帮助计算,信息、数据的录入也需要占据大量时间,而智学网平台在结束阅卷后几分钟内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份内容详实、便于应用的可视化报告。

通过页面右边的标注,教师可以得到班级整体在第3、4、9、13题的答题效果不好,并且展开每一项,都可以看到不同分数区间的人数及学生姓名。点击学生姓名,即可看到该生该题的原卷,方便分析(图4)。

(4)除了试卷题目分析、班级综合得分分析、不同题得分率分析外,智学网还为任课教师提供了需关注学生名单(图5),包括大幅进步、大幅退步、临界生和波动生。这更是建立在大数据平台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之上的。它持续性地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将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纵向对比,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数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从而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科学的诊断,同时又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到提升课堂效果以及进行教学干预上来。

(二)大数据对教学干预的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材施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准则,但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难切实实现,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方式是具有同一性的:同一套教材,同一份要求,同一种方式,同一份作业,同一套标准,这种一刀切的形式无形中就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无法体现,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也得不到分层辅导,学生的整体水平得不到提高。

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应当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基础以及学习兴趣方面的个体化差异,依据大数据对学生进行学情诊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例如教师可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轨迹予以追踪,整理错题集,并根据学生的错题集分类整理知识点,呈现于教师的终端设备上。教师可以此为导向,分别为每位学生推送相同知识点的相似题目。一方面学生可以不断回看错题集进行复习,另一方面教师及时进行个性化教学干预,兼顾每位学生的发展。

以部编版七下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中的《陋室铭》为例,教师通过网络作业提交平台将基础的预习检测发给学生,学生完成后在线提交。了解了学生的具体学情后,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板块:一是利用网络上大量的阅读音频引导学生一遍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与语气,感受“铭”这种文体短小、句式整齐且用韵的特点;二是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视频,营造氛围,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陋室不陋”;三是通过让学生课前搜索课文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去体会作者刘禹锡在文中抒发的安贫乐道的情操与高洁志向,从而掌握“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三层设计由浅入深,每一个环节都选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课后通过网络作业平台提交作业,在线批改后由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再找个别掌握较薄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最终使不同水平的孩子都学有所得。

三、 大数据在中学语文学情诊断与教学中的困境和反思

大数据作为依附网络而生的新兴事物,它对庞大数据的采集、分析是人力所远远不能及的,近年来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也的确为一线教师带来了便利及教育思维上的转变。但是我们真正需要开发的并不仅仅是通过互联网搜索教学资源的功能,而是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如何选择我们需要的资源进行整合应用于语文教学。而当下正缺乏这样既懂语文教学又熟练掌握数据分析技术的人才。

此外,大数据对学情诊断和教学干预的优化终究只是提供了助力,而最終的实施者仍然是教师自己,因此,如何筛选合适的数据,使其最大化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便更多还是依靠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教学水平。过于信任大数据,则可能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最终教师仍要达到传统教学与大数据的有机结合。

而对学生和家长而言,网络世界信息繁杂,浩如烟海。尚未成年的中学生在利用大数据实现自主学习的同时,如何抵御网络上的诱惑成为最为实际的一个问题。笔者所在的中学是一所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许多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并不高,还有甚者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不识字,家长如何辨别孩子是在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还是沉迷网络从而控制孩子接触网络的时间,是家长遇到的巨大困难。而这些,都还需要广大教师深入思考,大胆探索新的方式,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EB/OL].(2019-03-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4/t20190402_376493.html.

[2]邓书贤.大数据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3]张竹慧.大数据时代对学生学情分析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41.

[4]林秋莎.借助大数据优化教学评价和学情诊断[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2):38-40.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大数据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