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2022-07-23 15:08颜静鲁
考试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激活思维能力教学改革

颜静鲁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意识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初始阶段,学生首次接触到系统的、多科目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够在多科目学习中保持学习状态,并提升学习能力。而语文教学则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它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对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存在不少问题,仍有部分老师未意识到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仍使用老旧的教学方式,使得语文教学改革无法持续推进,无法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小学语文教学激活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未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活;思维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059-04

一、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正在逐步推进素质教育走深走实,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学生成绩的提高,换言之,也就是分数的提高,分数成为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这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进而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来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环境和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教师对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不够

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将学生的分数看得至关重要,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分数展开,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极易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无法认识到语文学习的真正内涵,以及它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性。语文学科的学习关系着其他学科的思维构建,如果语文学习不到位,也会影响到对整体学习框架的构建和理解,更不用说对其他学科内容的理解了。语文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这里的理解不光是指对文字的认识和记忆,还应当指代的是对所有學科的基础性认知,因此,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极其重要,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打下基础,然而当下一些教师和学校依然“唯分数论”,将分数与学生的能力甚至和老师的教学指标挂钩,而没有意识到语文教学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容易走上“灌输式”教学的道路,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革新。

(二)教师对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活动效果不够

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不少教师也意识到了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教学方式上做出了改革的尝试,但由于改革没有章法,导致效果不强。有的教师意识到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积极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例如新媒体教学等,但有的老师对新媒体教学的理解流于表面,认为多使用PPT就是新媒体教学了,并没有将PPT使用与真正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也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播放很多孩子“看似”感兴趣的音乐或者影片,提升了孩子的积极性,却在积极性高涨之时戛然而止,生硬地切入教学内容,诸如此类的不当教学方式还有很多,这样非但没有将新媒体使用与教学内容之间有效联系起来,反而使两者割裂,在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强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以及注意力的不集中,有的小孩只在新媒体使用的时候注意力集中,而在教师教学课本内容时昏昏欲睡,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更不用说思维能力的培养了,反而是一种打击。

(三)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本,照本宣科而不进行有效拓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部分教师会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才是与考试紧密相关的,而课外内容的扩展则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浪费时间的,因此有些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唯课本论”,将课本奉为教学“圣经”,照本宣科。而语文教学讲究的是整体思维的锻炼,课本内容对学生来说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需要,是基础性参考,而学生对语文阅读、写作、思考的需求是远远超出课本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熟悉课本,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和补充,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引导同学们在课本基础上寻找课堂之外的知识。否则,一味地讲授课本知识,要求学生背诵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趋于片面,而不够发散,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无法发挥语文教学的重要引导作用。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措施

(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充分联系,激发学生思考

理论来源于实践,我们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和道理都源自前人的不断探索与总结,尤其是语文,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抛开生活去谈论艺术,不过是泛泛而谈,没有真正的内涵与深意。因此语文教学与生活必须紧密相连,才能够真正使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们充分理解这一道理。不应当将教学与生活分割开来,一味地去背诵、生搬硬套,这样只会让学生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而放弃思考,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例如在设计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繁星》这一教学内容时,先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同时播放关于夏天的夜晚的声音,可以选取这样的场景:在水中央的小船上,四周有飞舞的萤火虫,耳边是小船划过水面时的声音,还有小虫子扇动翅膀的声音,将教室的窗帘拉上,投影仪上播放星星闪烁的画面,这时老师在这样的场景和声音中再次朗读这篇文章,让同学们静静聆听,并在脑海中想象作者所描绘出来的画面。在朗读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大家晚上在家都做什么呢?有好好观察过天上的星星吗?我们所在的城市晚上能看到星星吗?有的同学会回答有,这时就让这些同学来讲述一下,自己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它是什么颜色的?它会动吗?你能认出天上的星座吗?你知道天空中最亮的星是什么星吗?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去回忆自己看到过的星空,老师将学生的讲述记录下来,引导孩子们课下将其用笔写出来,这样既锻炼了阅读能力,又锻炼了思维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三得。而有的同学则会回答没有看到过星星,对这部分同学,我们就应当引导他们向另外一个方向发散思维。作者看到的星空也是在老家才有,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却看不到星空呢?同学们的老家都在哪里?老家和城市有什么不同吗?在城市的夜空中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这时可以加入自己儿时的回忆,那时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与现在有何不同,最后将落脚点落到环境保护上来,教育同学们美丽的星空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只要我们都努力保护环境,总有一天可爱的星星们会回到我们身边。如此一来,学生们既能理解课本,又加深了对环境的思考,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已成为当下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全面、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教师和教育机构的重视,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的教改要求。在传统教育模式和思维理念中,教师在课堂中具有绝对的威严,所谓的“尊师重道”就是要求教师要树立权威,而学生应当尊重老师,谨遵老师教诲,这本无可厚非,然而过度的“权威”则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和时间,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缺乏了解,也缺乏兴趣,当学生有相关疑问时,则采取敷衍了事,甚至置之不理的态度,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打击,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新的教育改革大环境下,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小学时期的孩子是思维最为活跃,也最为天真烂漫的阶段,我们作为老师应当好好呵护和发展这样的思维,尊重孩子每一个“不着边际”的天真想法,我们要做的不是浇灭它们,而是引导它们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例如在设计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中《蝙蝠和雷达》一文时,老师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可读性没有《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那样强,但是对学生的思维启发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内容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此类文章的兴趣,并自发地进行研究与探索。首先引导学生们理解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蝙蝠在漆黑的夜里能否看清楚所有的东西”这一问题,并带领学生分析科学家的每一次实验,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实验归纳推理出最终的结论?这时可以向学生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学习”的?可以给学生留一个课后小作业:查一查“鸡头稳定器”,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交流探讨,又或者有其他想法的同学也可以积极发言。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还能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生活中的发现,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课堂氛围太过于压抑会抑制学生的天性,使学生不敢表达。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氛围不严肃就无法让孩子们认真听讲及学习知识,其实不然,每个阶段的孩子有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对小学来说,课堂氛围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效率。教师应当适度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像朋友一样交流沟通,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使学生踊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例如在设计《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思考:“21世纪有哪些跨越时代的发明呢?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最‘厉害’的发明是什么呢?如果是你的话,你想要发明出什么东西呢?”等并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都表达出来,也可以给学生们布置课后作业,每个人设计一个小发明,可以是个大致的框架,也可以十分精细,甚至也可以只说出它有什么作用都可以。这样,教师通过引导与启发,让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在学生提出自己想法时,教师应当保持鼓励的态度,对孩子的想法给予肯定,这样孩子们就不再害怕说错话,又或是担心自己的想法被人嘲笑,毕竟大家的想法都一样的天马行空,天真烂漫。

(四)语文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当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学校都具备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相关的PPT或者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观看过程中,对课文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时,语文老师可以在讲解完后,给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是出于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词?你从这首诗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读完这首诗后请你根据想象描绘一下庐山的景象。”当同学经过反复思考对这一首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语文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当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次加深他们的印象,同时要表扬这些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以其为榜样,但是老师的表扬不能言过其实,以免学生产生骄傲心理,这样反而不利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成果,老师还应当做好日常授课的总结反思。在每堂课开堂之前对课堂讲习的内容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课本知识讲习完成之后,根据学生思维能力和课堂反馈程度等,对自己教学成果进行评估。老师通过评估才能感知自己教学中的弊端,并以此为根据为下次授课优化课堂讲习奠定基础。

(五)全面强化学生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语文老师引导他们对某一历史事件或者历史英雄进行了解学习,增加他们的课外阅读量,等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可以带学生到当地英雄纪念馆,给他们讲解英雄人物光辉事迹的同时,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根据他们心理想法逐步引导学生强化对英雄人物的敬重之情,给予他们积极向上的能量,开拓他们的思维。与此同時,学生作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语文老师对写作差的学生不能一味地批评教育,老师首先要端正这些同学的学习态度,一视同仁地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对他们的进步在课堂上当众表扬,以提升他的学习自信心。例如,语文老师结合四年级上册一单元的《推荐一个好地方》给他们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写出推荐这个地方的原因,并叙述自己在这个地方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事情,以及以后想和谁一起去等问题,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这些问题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 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在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且不断变化的时代,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当敏锐地察觉这些变化与改革,首先从自身做起,改变自身思考的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提升个人教学素养,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各行各业都进行创新,紧跟时代潮流,原地不动就等同于倒退,只有思维不断发展才能够增强创新能力,进而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激发思维能力对小学教学的重要性,从小学开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其放在教学目标的首要位置,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活跃课堂氛围,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探索改革,创造出一条有效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正确道路。希望以上建议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帮助。

参考文献:

[1]蔡淑敏.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3):17.

[2]孔祥云.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能力的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115.

[3]吴雯婷.浅谈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J].小学生(下旬刊),2021(7):24.

[4]缪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6):30.

猜你喜欢
激活思维能力教学改革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