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单元作业,实现减负增效

2022-07-23 15:08陈瑞玉
考试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整合减负增效

陈瑞玉

摘 要:“减负”背景下,作业设计俨然成为当下教师关注的热点与难点,进一步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是势在必行的。如何设计单元作业实现减负增效是一個需要研究的课题。文章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探讨了优化单元作业,真正实现减负增效,最终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改革的深化,增强作业的实效性等问题。

关键词:单元整合;减负增效;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117-04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是“减负”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指向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高效性的统一,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精神的关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的加强,不仅要创新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而且还要立足于现实与具体学情,从指导、反馈层面入手,使作业设计目标渗透全过程,从而体现作业设计的高效性,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减负”。关于作业的要求,文章结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从制定单元目标、优化单元整合、创新作业形式、贴近生活现实等方面,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一、 制定单元目标,转变师生作业观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的设计过程中,科学制定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科学制定单元目标,依据单元目标设计作业,高屋建瓴,以单元为节点,形成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流程,完善作业目标、作业内容,控制作业总量。《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旧)》对教学目标有三个层级的要求,也称为三级作业目标:第一层级是为了巩固所学习内容的基础知识,第二层级是为了提升所学内容的能力要求,第三层次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每一单元而言,要将这三级作业目标进一步优化整合,精心设计高效的作业,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达到“减负”政策要求。

以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的作业设计为例,笔者通过单元整合,三级作业目标具体表现为了解强国之路的举措、掌握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及创新意义、理解创新与富强之间的关系。从这三级作业目标的制定,笔者秉承创新性、开放性、综合性的作业要求,设计了如下两道作业:

1. 制作单元思维导图,必须包含“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富强、共享”关键词。

2. 以小组为单位,以“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为家乡献一计”为主题,征集建议。

这两道作业的设计,表面看没有明显体现出三级作业目标,但实际上却在将三级作业目标潜藏在其中。如在第1题中,从结论上来看,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而实际的思考过程及完成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创新促进发展、富强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共享是发展的必然结果等知识的转化才能得出这一结论。很明显,在这一作业的设计中,将了解、掌握、理解三个层级的作业要求都融入了其中,能有效引导学生实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心系社会,树立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在第2题作业中,以更开放的观念让学生把自己所学与所思进行讨论分析,在形成不同观点、不同结论的过程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这样单元作业设计科学、合理、优质。通过教师的“减”,让作业增质提效,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从而可以解放学生,为学生精准减负。现代教师应具有这样的单元作业设计理念。

通过这两题作业的完成,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完成的观念也会发生转化。以往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大多数都是背诵抄写,现在却变成了小结、梳理归纳,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由此可见,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的设计,实质上也是政治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的表现,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无形中把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其中。这样的单元作业做到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让学生愿意完成作业,喜欢完成作业,在作业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发挥作业的最大价值,也是单元作业设计的终极价值,从而达成以“少作业促大发展”的目标要求,实现减负增效。

二、 优化单元整合,强化作业减负增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的设计,除了制定单元目标外,更要重视单元内容的整合,使单元学习连成一体,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理解。就提质增效上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要从整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难点进行整合,并优化出具有综合性的作业,让学生少做作业,多思考、多分析,在思考分析中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世界、分析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上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册第一单元两道作业题目中,第1题考查的是单元重点知识,要学会抓住单元核心大概念,建构知识框架,具有较强思维含量。对第2题,则是需要学生认真进行思考、讨论、分析,才能使小组的观点或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而反馈学生对单元内容学习的情况。这两题都是单元作业整合的结果,也是强化减负增效的必然之举。

与以往作业相比较,这两题作业在提质增效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作业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

尽管两道作业题目似乎都没有考虑第一、第二层级的作业目标要求,只是考虑了第三层级的作业目标。而实际上,无论是第1题作业,还是第2题作业,其设计的目的在于提质增效,即不再重复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进行识记、了解的重复。而是把第一层级、第二层级的作业目标隐藏其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富强与改革开放关系、发展与创新关系、强国与共享关系,及创新作用的话,那么第1题是很难完成的。而这些关系的处理,是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消化、自我转化的过程,根本就不需要通过简单的重复学习来表现出来。因而,归根到底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的设计已经从“需要布置”走向“需要消化”的趋势。

(二)作业不再是机械的抄写背书

上述第2题作业,实际上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作为开放性题型,其所考查的不再是学生对内容识记、背诵,而是对学习知识的再加工。笔者在一开始设计作业的时候,学生也经常问“怎么答”的问题。但随着这种开放作业设计越来越多,学生也开始学会通过自我温习内容进行思考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提质增效的角度来看,这是通过作业促进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并提炼出关键信息的过程。学生再面对类似的实际问题时,就能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表现出来,从而实现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的目的。不抄书不背诵却能将知识内容内化于心,并使之转化为自我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素养,这也是作业设计目标的重要表现。

(三)作业不再是死板的观点复述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中,容易让学生形成对观点死板复述的印象,这既是作业设计不合理所致,也是长期以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败笔之处。如上述两题作业设计中,学生根本没有什么可以死板复述的观点,或者照搬照套的知识。只有通过自己深入去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其对家乡的影响,才能回到现实中来认真分析,必须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而把强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共享统一到作业中,既总结了所学知识内容,又启发了接下来的知识学习,从而使这一题目具有很强的导向性。

三、 创新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设计效果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也是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作业要求的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的形式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创新,才能使作业质量达到较高的要求。从信息化角度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不能只是书面作业,更应该是多元化的作业形式。笔者在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上册第一单元第2题的设计中,之所以以小组形式来完成,就是充分考虑到了作业形式的创新。从学生学情特点来看,2005年后出生的學生,更喜欢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创新性的作业形式。因此,在作业指导与完成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方面的创新。

(一)立足于提高作业质量,在作业完成过程的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

在若干个小组的作业完成过程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对作业结果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喜欢信息化的小组,引导他(她)们通过微课或讨论实录的形式,将小组讨论分析结果进行编辑,形成一个可视化的作业表现形式;喜欢调研的小组,引导他(她)们通过对家乡改革开放的变化及发展趋势等进行调研,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他们调研的结论,并结合题目要求总结本组的讨论分析情况;喜欢现场表现的小组,引导他(她)们通过现场演讲的形式进行,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针对不同的学情,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便利性与高质量作业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融入题目体验创新内涵,更可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表现形式的创新,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树立创新意识去认识创新价值,并使之与题目答案相联系,将学习融入作业实际,全面提升作业质量。

(二)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作业完成过程的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注重组织形式的创新,虽然本单元的第2题以小组形式进行组织,但在小组的人员组成、分工安排等方面,都没有加以限制。这就有利于组织形式的创新,并通过组织形式创新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上述微课制作小组的组织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发挥所长,进行合理分工来促进小组作业的高效完成:擅长资料搜集的同学,负责查找相应的素材进行准备,在搜集材料中渗透理性精神;擅长信息技术的同学,负责整个微课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渗透公共参与;擅长摄影的同学,负责拍摄现场的有效表现,在参与中渗透政治认同……不同特长的学生,都会安排到不同工作中去,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密切联系的合作团队,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重视合作、探究学习。在整个组织过程中,每一个成员在处理好自己分工的同时,也会通过从同学的分工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了能力,从而促使整个小组得到全面的提升,并使道德与法治课程四大核心素养通过合作渗透于其中。

由此可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的形式的创新,是让学习和娱乐完美融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感受学习的别样魅力,而且更注重提质增效,引导学生在合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突出作业设计的高效性,彰显作业设计的效果,实现减负增效。

四、 贴近生活现实,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的最终归宿。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深化的结果,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是知识性与运用能力的有效统一。另一方面,对九年级学生而言,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也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要回归到“人”,作业也必须要回归到“人”,作业的功能是育人而不是育分,要凸显全面育人,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这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作业设计体现现实生活来表现,才能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培养并增强学科核心素养。上述第2题作业的题目设计中,联系自己家乡,为家乡更好发展撰写建议,不仅渗透了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中学生爱国爱乡也是爱国主义精神渗透的一部分,也是政治认同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

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很多小组的学生在提及创新的时候,也以发问、思考、辨析等方式,提出了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祖国复兴的创新?这种问题的出现,恰恰反映出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法治意识已渗透于其中。因此,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就是要通过典型生活现实引导学生更全面去认识社会,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解决疑难、疑虑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自我建构起较高效的学习方式与思考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理性精神。当然,作为开放型的作业,在全体的组织过程中,全员参与也是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联系的视角来看,要重视现实生活的介入。学生在谈及改革开放及家乡发展需要创新的时候,也有提及“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隐患,即资本在追求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给家乡及人民带来负面的影响。换言之,尽管学生认为改革开放的本质在创新,而创新是发展源源不绝的动力,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但创新更需要警惕不能挑战道德伦理、法律法规等,要给资本在追逐创新的同时带上法律的“紧箍咒”。这种联系生活现实的作业设计,其本质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来全面理解知识,并转化为自我的能力素养,从而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由此可见,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而言,只有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去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才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觉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并通过这些素养的培养,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自我的综合能力,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从教材走向生活,从生活走进教材”的作业设计理念,就是要完成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而无限循环上升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内化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并反过来作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设计,形成两者的互促互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实现作业设计举一反三、减负增效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作业设计中,要有整体意识和整体观念,通过优化单元作业整合,找到单元知识体系或单元核心要素,通过作业形式、作业内容等方面的创新,形成一个既能体现减负增效要求,又能体现解决生活现实问题的过程,才能使作业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宁.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理解权利义务”单元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S1):27-33.

[2]李慧敏.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作业减负策略:变式训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1):16-18.

[3]全敏,王玲,陈朝晖.主题性作业设计: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听身边人讲述‘我与党的故事’”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24):9-1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整合减负增效
德育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实践探讨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促“合”融“通”,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新视角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单元整合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