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辅栏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2022-07-23 15:08徐秋霞
考试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

徐秋霞

摘 要: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辅栏项目设置多样、选材丰富,内容经典且更具针对性,凸显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转变。教师应充分发挥辅栏的功能和作用,为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助力。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辅栏的应用实践,为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辅栏应用;教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137-04

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的辅栏设置丰富,包括有导言、人物扫描、相关史事、材料研读、问题思考、插图、知识拓展和课后活动等多个栏目。如何充分发挥辅栏的功能和作用是教学设计与实施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把教科书辅栏中提供的学习资源充分运用于课堂教与学的活动之中,以此探讨其实践应用与效果。

一、 选取典型人物,凝聚教学主线

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辅栏设有鲜活生动的人物事迹介绍,这些介绍通俗易懂,教师除了向学生指导阅读外,还能以典型人物凝聚成教学主线,深挖其背后细节,找到它们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之处,优化环节,为课堂教学助力。

【例1】 部编版中国历史《金与南宋的对峙》设有关于岳飞相关介绍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存。由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国和北宋,与南宋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初中学生对岳飞并不感到陌生,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其感人事迹流芳百世,成为祖辈们口中时常提起的英雄人物。他在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振奋不已的佳作。其率领的“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赞誉。他的事迹被口口相传,为人所称赞。因此,选取这一典型人物有利于一下子唤醒学生脑海中熟悉的记忆,点燃学生的关注点。

将岳飞的主要经历与教学内容相契合,进行点线教学。以岳飞的经历作为切入点,逐步展开讲述金朝的发展壮大,以及金与两宋朝代之间的关系,穿插关键问题推进教学,体味人物精神品格。这样的学习活动,从历史知识、历史能力和历史认识等方面来讲授金朝和南宋王朝的关系,使叙述史实和阐释史论显得更具历史逻辑。

【例2】 部编版世界历史《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记载

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之一。其中,古希臘的哲学成就尤为突出。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探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在讲述“哲学”的起源时,老师可结合辅栏中的“人物扫描”,介绍希腊哲学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通过出示《苏格拉底之死》的图片,引导学生探讨:“苏格拉底为什么拒绝出逃。”最后,通过讲述其经历:苏格拉底在被投入监狱一个月后,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在众弟子面前喝下了毒药,从容就死。他认为,众人凭借自己的感情来做出决策是无理而盲目的,所以多数人的决定也不一定代表正义。他提出了发出不同声音的重要性,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度提出了异议。尽管有机会逃脱,但是苏格拉底仍然坚持自己的意志,认为他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为自身的信念而死。从而展现了甘为信仰和真理献身的苏格拉底对生命和灵魂的看法,让学生们在领略他光辉独具的人格与思想魅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到古希腊人是如何将哲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

择取典型人物,借助精彩的历史叙事突破时空限制,让鲜活的人物、昔日的场景重现于学生眼前,让他们真正融入历史的情境,引导课堂中的“人”深入体察历史中的“人”的品格和家国情怀,无形中也向学生渗透历史学科素养。

二、 依托原始史料,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实施历史教学时应当调动一切课程资源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补充史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补充史料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是学生主动获取更多知识、养成良好情感的依托。部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便设计了“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等辅助栏目,且课文结合主干内容的叙述,插入了文物图片、文字材料、地图等相关史料。

【例3】 部编中国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展示青铜图片

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发展的灿烂时期。七年级的学生知识面较窄,对青铜期的认识只有简单的概念,要让其了解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唯有结合史料,通过呈现著名的青铜器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以及乐器、铜镜、兵器、农具等图片材料,让学生把抽象认知转为具体认知,通过直观地看到古代遗留下来的青铜样式,才能加深学生对青铜文明的认识与理解。

此外,当学生阅读课文并且对青铜器产生一定认知后,可能就会思考:“不同青铜器的功能有何差异,其生产的原材料从何而来。”此时,教师可以提供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史料《左传·僖公·僖公十八年(公元前642年)》上记载了郑国铸造铜器的铜料很可能从楚国输入;《考工记》记述了六种配比的青铜的含锡量等。对这些材料的阅读,都能帮助学生了解青铜器生产的高超技艺和材料的构成等方面的历史细节。

【例4】 部编中国历史《盛唐气象》史料展示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和西藏往来的历史和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了解、认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绘画、书法等艺术成就。认识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艺术,学习他们关心民间疾苦、进取昂扬的精神风貌。

教师通过展示曲辕犁和筒车等生产工具、多种多样的青瓷、白瓷、唐三彩等瓷器突出唐朝经济的繁荣;通过展示文成公主入藏、少数民族担任重要官职等古籍资料体现民族交往与交融;通过展示李白、杜甫脍炙人口的诗歌创作,颜真卿、欧阳询遒劲丰润的书法作品,阎立本、吴道子等精妙绝伦的绘画,体现当时开放向上的社会风气。这些真实存在的史料,把一个多元蓬勃的盛唐气象如实地还原在学生面前。

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精选史料、适量呈现史料才能保证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依托史料真正做到有据可依,体现了史论结合的历史研究方法。但教师在补充史料的时候,并非多多益善,而是需要全盘考虑,根据教学需要,以及教学的重难点来补充所需的素材。

三、 编排叙事结构,加深内容理解

教师立足于课标基础上,大胆整合教材,可充分利用好相关的栏目资源,灵活处理而不必墨守成规。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辅栏的内容外,还要重新谋篇布局,编排富有吸引力的叙事结构,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5】 部编中国历史《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位列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个时期时间跨度大,分裂时间长,涉及众多政权、众多民族、线索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繁多。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彼此不断征战中,打破了原有的民族分布格局,民族间差异也逐渐缩小。本节课,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国家的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为后来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本课三个子目内容共同反映着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若是依照教材子目的编排来讲述历史,平淡无奇,显得乏味。如果换个视角谋篇布局,充分利用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蕴含着的人物资源、事件资源、艺术资源等,铺就走往历史思想深处的路径,把人、事、物的内在联系编排成富有吸引力的叙事结构,就会营造出立体化的叙事效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云冈石窟不仅是一座艺术博物馆,还是一册蕴含着北魏王朝近百年历史的政治画卷,可谓是一卷北魏的“断代史”。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云冈石窟为线索,展示不同时期的造像特点,结合本节课的辅栏资料,精选典型的人与事,设计了“第一篇章:北魏的兴起与挑战”“第二篇章: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变化”“第三篇章: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3个叙事单元。

如在展示云冈石窟第5窟释迦牟尼坐佛图像时,笔者带领学生仔细观察这佛像的服饰特点,引导思考:“这与当时汉族士大夫穿着服饰是否有相似之处?反映了什么问题?”通过深入体会北魏服装上的改革,以这个小切口入手,学习该时期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进一步将“民族交融”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以问题为引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北魏政治、社会变革以及民族交融的历史认知,从而贯通了史料、史事与史识。在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于讲授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认知感受,领悟民族交融的内涵,激荡学生心中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因此,辅栏的设置在历史教科书中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充分利用与挖掘,重置叙事结构,能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利器,使枯燥无味的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 设计研习活动,提升高阶能力

由于学习内容本身所具备的逻辑性,辅栏中呈现的某些学习材料与问题是有主题的,可以以此组织主题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扩展历史视野,促进学生形成历史认知,从而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例6】 部编世界历史《探寻新航路》课后活动第2题

本课题目的设置,便是把历史解释素养渗透其中,凸显部编教材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特点。因此,可以设计有能力进阶的研习活动,结合所学内容组织材料对哥伦布这位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研习,把这一事件放置在多维度的观点中,让学生对此做出阐释,强化学生的论证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高一层发展。学生在评价哥伦布之时,实际上也会对新航路开辟之影响有更透彻的理解。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一个历史事件,学生才有可能从不同层面上去理解和认识历史的原貌,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衡量和判断不同的观点,并做出合理的阐释。学生在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充分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思考:“这两种不同群体对哥伦布的评價角度是什么?判断依据是什么?”促使学生要史论结合地构建出自己关于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历史叙述,进而明白评价哥伦布要站在多维视角,除了在美洲的视角、欧洲的视角外,还可以从全球的视角来审视。多角度来看待,一个立体的客观公正的哥伦布人物形象才能呈现出来,实际上,这也是向学生融入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例7】 部编世界历史《古代埃及》课后活动第2题

金字塔象征着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较高的水平。本节课的课后活动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都有哪些故事。如果只是把这道题平铺直叙地安排下去,往往起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时候,老师可以展开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合作探讨的机会。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此为单元,收集金字塔的相关素材。通过前期资料收集、小组讨论、班级汇报、学生点评、教师点评等步骤开展相关学习活动,甚至可以出示学习成果,让每一组成员挑选最为感兴趣的故事,通过画手抄报、话剧扮演等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充分互动中积极参与进来。通过他们自身的实践摸索,挖掘出金字塔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认知,更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历史教学过程,要将落脚点放在以学生自主探讨历史问题的论证过程上,尤其是注重学生的思辨活动,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要领。既规避了对教材的简单提取和普通的课后练习之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看待历史事物的角度,养成批判性的历史解释能力。

课后活动打破了以往习题中单一的固有模式,丰富了学习形式和问题答案,在不断猜想、交流中促进了学生自主成长。利用课后活动,来巩固认知,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拓展历史知识面的不可多得的方法之一。

五、 巧用知识拓展,满足认知需求

几乎所有的历史课文都可以做出知识的延伸拓展,它既可以是课文具体史事的补充,也可以是文中事件评价,以及相关的政策解读。它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阅读,在历史学科的探索中攀向另一座高峰。

【例8】 部编中国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知识拓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至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其“知识拓展”介绍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济南刘家功夫针铺”,这块商标由铜板刻制而成,中间是白兔捣药的图案,于图案左右标注了“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的字样,下方则是刻有说明商品质地和销售办法的广告。它是宋代商业繁荣发展的见证,有效地填补了课本正文系统的空缺。

不仅如此,结合主干知识,还能拓展更加丰富的课外材料,如从此商标可以看出:在宋代,雕刻印刷除了选择木质材料以外,已经出现了铜版雕刻印刷术,木版存放时间长了容易发生变形、腐朽的情况,而铜版具有能够长期保存的特性,特别适合传统作坊的大量印刷需求。且可以看出“刘家针铺”应该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工商店铺,且周边类似的店铺一定不少。这都进一步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匠人的制造工艺更加精湛突出,也恰是因为选用了铜版印刷,“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才能流传千年,时至今日仍能大放异彩。

把课本中的正文进行拓展,再把这些内容串联起来,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雕刻文化的认识。教师应在深入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跳出栏目的“标签”进行灵活处理,把它们当作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历史课程实施要重视教科书辅栏的育人功能与教学价值,除了发挥与课本正文建立的对应关系,还要另辟蹊径,展示它独有的魅力。在依据课标的基础上,借助辅栏中提供的典型人物进行深挖细节,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契合之处,凝聚成教学主线;依托辅栏的相关史事与材料研读,多角度呈现与教材正文相关的素材,使历史课堂更具说服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栏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介绍的层面,可重新谋篇布局,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叙事结构,提升教学魅力;也可采取研习活动,设置有质量、有梯度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驱动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实现教科书作为“教本”与“学本”的融合;教学中也可借用辅栏拓展课外知识,在拓宽学生历史知识的广度及挖掘深度中,完善历史认知体系,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阅读。

辅栏就像曼妙灵动的音符,围绕课本主栏这一主旋律,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面对如此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理应将其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突破初中历史学科中教与学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所学历史的发展脉络,不断提升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戴加平.如何涵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5).

[2]李晓军.试析部编历史教材“课后活动”的特点和教学价值:以七年级历史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6).

[3]张汉林,張迪亚.历史教科书中史料选择及其设计:基于历史思维能力角度的观察[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13).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应对措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