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减负的实施路径

2022-07-23 15:08徐晗
考试周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减负实施路径小学音乐

徐晗

摘 要:“双减”政策在为学生和家长“减负”的同时,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作品为例,针对“双减”政策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从“丰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创新作业形式,体验学习成果”以及“开展艺术社团,增强艺术表现”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旨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关键词:“双减”;小学音乐;减负;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3-0155-04

一、 引言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关键时期,“双减”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现了“减负”。基于新时期的政策要求,小学音乐学科应当在教学中探索出减负教学的方式。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这也与政策中“提升教学质量”的方向不谋而合,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在教学方式、作业形式、社团开展、学科融合等方面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其音乐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为学生“减负”。

二、 丰富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似乎成了常态,长此以往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亦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丰富教学方式,增加学习音乐的趣味性,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

(一)节奏律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律动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有利于更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带动课堂氛围,尤其对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趣味性更为浓厚。以二年级上册《亚克西巴郎》为例,这是一首新疆歌曲,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学生熟知的新疆儿歌《娃哈哈》,与此同时带领学生做具有新疆韵味的舞蹈动作与拍手律动,带动课堂氛围。教师要求学生在做律动的同时感受歌曲风格,并思考歌曲来自什么地区。通过音乐节奏律动与舞蹈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为接下来的新歌教学做铺垫。

(二)音画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整节课的学习只有教师的讲解灌输或单纯的音频播放,学生很难坚持,尤其是低年段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在导入或教其他教学环节采取“音画结合”的方式。如二年级上册歌曲《草原上》描绘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牛羊奔跑的画面,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采取对画面直观的感受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将其带入到音乐中去,教师可通过滚动播放蒙古族大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伴随着歌曲伴奏音乐一同让学生感受,引导学生从“看”向“听”过渡,更好地学习这首歌曲。再如三年级上册歌曲《小伞花》,教师可在学生初步聆听后播放《小伞花》的视频音乐,引导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视频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踩雨)?在熟练学唱歌曲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播放此视频,邀请学生跟着视频一起演唱歌曲。

(三)参与创编,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可通过将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与日常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让学生真正享受音乐,减轻学唱的“负担”。例如二年级上册歌曲《亚克西巴郎》,歌词完整表现了新疆小巴郎的日常生活,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早起、叠被子、刷牙等让学生与音乐中的小巴郎产生“连接”。教唱歌曲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初听音乐:“小朋友们,你们来仔细聆听,小巴郎的早晨都在做些什么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聆听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歌曲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产生共情。其次在熟练演唱歌曲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巴郎的劳动自主参与创编来为歌曲伴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相应劳动道具,例如牙刷、毛巾、抹布等,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的方式感受与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三、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其学习效率,这与“双减”政策中对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要求相吻合。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其自身优势:一是实用性。与传统音乐技术相比,它具有视听一体化的功能,可以达到传递声音和图像的目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可以获得更为高效、便捷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二是全面性。信息技术具有视、听、唱等多种功能,通过多维人机交互,可以形成全方位的三维音乐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点。三是灵活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根据各班学生的学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不应是空洞无趣的,它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才能收获更多。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创建高效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尤其是中低年段的小学生处于心理成长发育期,对外界事物拥有强烈好奇心,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三年级下册歌曲《跳到我这里来》是电影《鬼马小精灵》中舞会片段的插曲,笔者通过为学生创设舞會教学情境进行导入:“同学们,音乐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可爱,听,它在向我们打招呼呢!”此环节笔者设置了鬼马小精灵的图片动画,利用音频剪辑软件Gold Wave剪辑出鬼马小精灵的声音:“嘿嘿嘿!我也要和大家一起参加音乐会啦!”从本节教学课堂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导入,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促进了趣味课堂的生成。

(二)制作音频旋律动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若教学设计是学生完成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是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搭建的桥梁,教师可制作音频旋律动画辅助教学的开展。以二年级上册《两只小象》为例,首先让学生反复聆听,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律动,此处需要设置音频循环播放功能辅助教学;歌曲一共分为两段,分段教学便需要教师利用音频剪辑软件对歌曲进行剪辑,笔者在制作过程中运用了Gold wave音频剪辑软件,将歌曲分段剪辑,高效便捷。对一些旋律起伏较大的歌曲,教师可利用PPT软件制作旋律线条动画,如三年级下册《小杜鹃》的旋律波动宛如小杜鹃在天空中盘旋飞翔,笔者通过听辨歌曲旋律音符来勾画旋律线条,并设置旋律线条出现的时间节点,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进行旋律线条的勾画,有效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旋律走向,将更多时间侧重于学生的体验感受,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设置游戏关卡,检验课堂教学成果

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学习成为音乐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从传统的检验方式来看,教师往往针对学生所唱歌曲或所欣赏的音乐片段进行口头提问,其检验环节对小学生来说相对枯燥无味,有趣、有效的检验课堂教学成果是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方向。

以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火车开啦》为例,学生需掌握三个知识点:明确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节奏乐句“×× ×× |×× ×× |×× × |×-|”;总结相同相似乐句。掌握以上知识点后,教师可运用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板块选择趣味游戏,例如:判断对错、分组竞争、知识配对等。在实际应用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和答题正确率显著提高。希沃白板的游戏关卡功能不仅能够有效检验学生所学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生成趣味课堂。

四、 创新作业形式,体验学习成果

作业的布置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成果反馈起到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背景、歌曲演唱、音乐理论等各方面的掌握程度;第二,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协同学习的方式锻炼自己的实践运用能力;第三,提高學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的基础上加强对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

实施“双减”政策,使学生“回归”校园,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当今的学校教育对音乐作业的关注度较低,且作业形式单一,例如只要求学生熟练演唱歌曲。因此,设计有效且富有创意的作业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方向。

(一)设计学习单,促进协同合作

学习单的设计在“主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小学音乐课堂中较少运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亦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学习单,它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更具有探索知识的动力。在课堂中完成学习单能够把握整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便于回顾和总结音乐理论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与组内成员展开讨论,在聆听音乐后共同完成学习单中的问题,并写下回答内容。例如四年级下册欣赏作品《马刀舞》,教师在学习单中可设计如下问题:“作品给你怎样的感受?音乐(片段)运用的是什么乐器?乐曲各部分的情绪有什么不同?……”通过学习单的方式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在完成学习单后,教师引导各组学生代表发言,对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作业单的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协同合作、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二)融合学科内容,体验学习成果

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多种学科的掌握,更大限度地综合各学科知识特点,提高学习成效。教师可提前与其他任课老师进行沟通,在布置作业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所设计的学科融合作业进行初步练习与体验,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展示,亦可作为期末汇报形式之一。例如二年级上册歌曲《儿童在游戏》表现了小朋友们在一起通过跳绳、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方式玩耍的欢乐场面,教师可利用歌曲中的游戏项目与体育老师互相合作,即在有演唱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入歌曲中的两个游戏项目(“跳绳”与“老鹰捉小鸡”),五人为一组,分为两组,分别做不同的游戏,在间奏时两组互换,在游戏中学生需要满足“歌曲演唱”“节拍运用”以及“体育项目游戏”三方面的要求。

学生对学科相结合的游戏形式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相比以往单一的练唱歌曲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音乐是用来感受和体验的,学生通过这种作业方式全程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学成果显著。

(三)鼓励实践创新,增强合作意识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不仅依靠单纯的演唱、听赏来检验,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以致用。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实践操作,与同学互相讨论,增强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感受与体验音乐,点燃音乐学习的火种,真正提高其音乐核心素养。例如二年级动效音乐《过年我当家》,作品通过利用物品有规律地模仿生活中的劳动、锻炼等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物品(书本、笔、劳动工具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有节奏地创编属于自己的动效音乐。通过鼓励学生实践创新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作业的“思想负担”。

五、 开展艺术社团,增强艺术表现

学生在校的成长并不局限于主要学科的学习,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助力。艺术社团不仅是学生学习之余的“调节剂”,它能拓宽学生在艺术方面更多的可能性,培养其综合能力。作为教师需要明确艺术社团的开展并非常规教学的任务的叠加,而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对日常教学内容的延伸。

(一)组建合唱社团

艺术社团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拓展个人兴趣爱好,社团的具体内容设置需要根据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组建。合唱作为小学音乐课堂中常见的演唱形式,学生较为熟悉并且能够很快适应。“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合唱社团能够定时定点开启活动,教师根据社团成员规模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每日针对社团活动情况进行记录与反馈,通过采用多元化活动方式引导学生参与。

(二)创新活动形式

在合唱中,气息是贯穿歌唱始终的动力支持,为锻炼学生的气息同时避免枯燥练习,教师可创新活动的形式。例如运用吸管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具体操作如下:将吸管插入装了水的水杯中,指导学生吐气,感受水带来的阻力。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类似实验的形式来体验自己的气息,我们将气息的练习分小组进行,两人一组,互相监督,手放在对方的肋骨处感受发力。如此一来,学生可以自我纠正气息的运用是否到位,也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练习气息。

经过吸管游戏的锻炼,学生能在实践中体验呼吸的重要性,长期坚持后,在演唱前他们会主动运用气息控制自己的声音,也为演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延伸课堂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对演唱难度较大的歌曲缺少更进一步的练习机会。基于此,合唱社团可以对日常教学的歌曲进行延伸拓展,学生不仅能够更快融入社团活动,又能对已学歌曲进行更深层次的掌握。以四年级下册歌曲《西风的话》为例,它曾被改编成童声合唱的形式。在教材中仅需熟练掌握歌曲单声部的演唱,教师可以此作为参考,将学生根据高低声部分组并加入二声部旋律,请学生跟随教师所弹旋律学唱歌谱。合唱的练习并非一日之功,学生通过日常活动的积累与练习,能够有效提高演唱能力,增强音乐表现力。

六、 结语

“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了对教师教学与作业设计的更高要求,但相对主科而言,小学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生的负担不仅来源于书面作业,且来源于精神上的压力,例如课堂的无趣导致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致。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故教师需提高专业能力,夯实教学基本功,不断学习与探索,提升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四方面对当下小学音乐减负教学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仍需不断精进业务能力,探索新方法,让学生们从内心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课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参考文献:

[1]侯乐萌.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学的反思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45-46.

[2]李木子,邱钰.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6(S2):111.

[3]孙华.例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4(11):38-40.

[4]王天薇,郑云宏,费松琪,等.“双减”下小学音乐美育的践行途径[J].大众文艺,2022(3):153-155.

[5]张雅珉.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音乐减负教学[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五),2021:361-365.

猜你喜欢
减负实施路径小学音乐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