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特征与现实价值*

2022-07-23 14:34容艺洋
大众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红色青少年精神

容艺洋

(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

通常来说,“红色经典”即诞生或对我国革命时期记录的优秀文艺作品,主要涉及影视、文学、音乐、舞台剧等。红色经典资源是我国精神文化领域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思政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重要的现实价值。为此,对这些资源我们要有清晰认识,要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一、红色经典音乐概述

我国的红色音乐文化发源于20世纪上半叶,作品题材以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为主,同时也包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创作的反应人民群众精神面貌与现实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历经百年的革命奋斗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与革命、建设相关的音乐艺术佳作,均统称为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对广大中华儿女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我党领导下,不断斩获了民族解放与振兴、国家独立与富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各项胜利成果。比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祖国颂》《十送红军》《黄河颂》《红梅赞》等经典红色音乐作品,已经融入中国人民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

二、红色经典音乐的艺术特征

红色经典音乐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征,其在主题上主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坚实的民族性和独特的思想性,在形式上的特征是歌词简单明了,曲调积极向上,表现形式多样。

(一)主题上的特征

1.呈现鲜明的时代性,迎合时代的主旋律

每个时代均有体现该时代的精神,我党历史的任何一次重大事件,均会相伴产生相契合的红色经典音乐。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进而形成了传颂不衰的《黄河大合唱》;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音乐工作者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红色音乐在创作与演出实践方面的光荣传统,创作出了歌颂党、歌颂新生活的一大批优秀红色经典作品,如:《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的祖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大庆石油工人顶住压力,不畏严寒,打出石油支援国家建设而产生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农村呈现一派生机勃勃,《在希望的田野下》因此而经久不衰。上述作品体现了鲜明的艺术与审美价值,常听常新而有新感受,使人们获得愉悦的心情,精神的共鸣。

2.体现坚实的民族与群众基础

文艺创作只有扎根群众、深入生活,才会取得最令人惊艳的效果,也是其隽永经典的秘诀所在。但大部分红色经典音乐均以民歌作为创作素材,体现了人民音乐的朴实。早期红军革命时,歌曲多以江西当地民歌为蓝本,延安时期的革命则源于陕西的信天游。再如少数民族音乐,很多都基于党的领导,各民族从分散走向团结,从贫困走向富裕。草原音乐体现了辽阔豪迈,藏族音乐展现了自由豁达,新疆音乐则表达了生活之美,彰显了各自独特的民族风格,《祝酒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的金山上》等作品都耳熟能详。

3.凸显独特的思想性,强化了爱国精神和民族力量

大量红色经典音乐积极向上,成为艰苦年代中广大民众内心的精神信仰,使他们生活更有奔头,也普遍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与热爱。当代社会尽管告别了战争与苦难,生与死的锤炼,也会面临其他新情况新困难。红色经典音乐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力量却长盛不衰,让我们重塑精神信仰,点燃爱国激情。音乐饱含革命先辈的回忆,期望我们热爱和平;歌颂英雄,使我们感受榜样的伟大。上述精神既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也成为当代生活必需的宝贵道德品质。

(二)形式上的特征

1.歌词简单明了,质朴无华

歌词的质朴无华、简单明了,与现实生活关系紧密,如同生活中人们彼此间的交流一般。这种歌曲不管合唱抑或独唱,均有着极高的传唱度。新中国成立前,广大群众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借助红色歌曲抒发情感偏直接、语言简单通俗,显得更有现实意义,更易被他们所接受。

2.曲调彰显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虽然红色经典音乐很多也有倾诉思念的类型。然而整体而言,大部分的红色音乐均表达出积极乐观、正面向上的革命精神,对广大战士、百姓起到鼓励作用,激发他们不畏困难,打败敌人,大步向前。

3.表现形式多样,手法多变

红色经典音乐有着尤为丰富的内容,既表现在题材选择上,更展现在歌曲旋律、题材的多样化上。对比过去的歌曲,红色歌曲在艺术上取得了较大的创新,表现为,对民间歌曲手法加以综合利用,曲调以高昂代替低沉,充分表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理想主义情怀。较早的红色经典歌曲均从各地民间歌曲、原生态歌曲中采风而来,以其为蓝本加工升级,以“起、承、转、合”等方式创作而成,旋律前后彼此衔接、比较,使歌词、内容、曲调、结构等形成完整的统一体。

三、红色经典音乐的现实价值

传承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能够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民众精神力量,颂扬红色文化时代能量,唤醒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加深文化交流。

(一)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红色经典音乐体现出思想性、严肃性、哲学性等特征,代表作较多,以《江姐》《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为典型,其代表了一种革命精神的颂扬,青少年更能感受其中的红色精神。但是,如今网络文化、外来文化、变异地域文化彼此交融,部分音乐作品创作时暴露出篡改历史、丑化民族形象、背离爱国主旋律、主打负能量等问题。这类作品经过网络传播必然会妨碍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此,当代社会创作与宣传红色经典音乐,一定要建立在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基础上,发掘更多经典的红色音乐资源,红色音乐的创作仍不断追求赞美祖国、纪念先辈、缅怀历史、砥砺奋进、迈向未来等主题的创新发展,让人们欣赏红色经典音乐时,从精神上感受伟大的革命力量,激发爱国情怀,产生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二)能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养

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也不断接触更多音乐作品,但部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严重不足,甚至出现部分不健康的苗头,很可能给青少年的道德观带来负面影响。红色经典作品饱含质朴的曲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青少年能体味到积极的时代精神与民族品质,受到光荣、理想的感染,进而有助于提高思政素养,走上光明之路。

(三)增强民众精神力量,颂扬红色文化时代能量

红色经典音乐体现出独特的激励性、凝聚力,对革命战争时期凝聚工农群众起到了积极有效的进步作用,是优秀的音乐文化形式。在红色激昂的年代,这种“浪花”不断翻涌向前几十年,充分展现其深厚的精神底蕴,有着重要传承价值。

红色经典音乐在革命战争时期扮演了广大民众精神信仰的角色,蕴含的艺术价值不仅汇聚人心,更使红色精神得以传承。红色经典音乐饱含的时代能量、民众精神对当代音乐创作红色经典音乐有重要启示。由此,我们创作红色音乐时,要注重深挖其文化背景资源,对其社会功能有更明确的认知,建构学科话语权下的红色音乐文化体系,这样创作出来的红色音乐作品才富有生命力,能彰显鲜明的时代主题和正能量。

(四)红色经典音乐能唤醒青少年的责任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青少年思政教育内容的旗帜。青年青少年的思想教育目标在于树立其明确的时代责任心与使命感,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能够以奉献祖国,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指路明灯。

举例来说,《强国一代有我在》是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学联秘书处指导,由中国青年报社、青微工作室出品,中青在线承制的青春正能量歌曲,学唱这首红色歌曲,能够使青少年感受到歌曲中的精神和力量,能够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其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唤醒青少年的责任意识,使其更好地弘扬革命传统,继承先烈遗志。

(五)红色经典音乐有利于加深文化交流

红色经典音乐作用良多,一方面使全球各国人民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中华文明,也能了解东方音乐艺术潜在的艺术魅力与瑰宝;另一方面,还能加深并拓展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深厚交往,“以乐会友,以美交友”,让我们的文明与文化从对外交往中绽放新的光彩。

四、红色经典音乐传承与传播的未来展望

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与传播,需要我们提高认识,传承传统,不断创新,增强活力,开拓传播渠道,增强传承效果。下面,笔者将对红色经典音乐传承与传播的未来展望进行阐述。

(一)提高认识,传承传统

不断强化红色经典音乐在思政教育与审美教育发挥进步作用的认知,高屋建瓴,使我党、我军、各族人民高度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精神传统传递下去,强化宣传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红色经典音乐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构成。

(二)不断创新,增强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是社会与文明的原动力。一切文化与文明唯有持续创新,才会保持其内在生命力、活力、魅力。红色经典音乐的创新要重视内容、形式的改变,更关注传播、传承渠道方面。从内容看,大量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涉及了声乐作品、器乐作品、歌剧作品以及舞剧作品方面的内容,因此不仅要保留、传承红色经典音乐的核心价值、内涵精神,还要契合时代与社会进步的需求,辅助以时代要素去补充完善。创新要重视发挥想象力,创作和时代、社会文化相契合的红色经典音乐。从形式看,重视革故鼎新,不断探索、积极实践红色经典音乐全新审美意境。有学者认为,当下与未来传播红色经典音乐,假设从演唱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仍沿袭过去的陈旧思路,不做任何改变,艺术风格教条化,即便以专业歌手来呈现出专业表演,也会使表演趋于教条化、形式化,进而让观众失去欣赏欲望,这样的红色经典音乐背离人们的审美诉求,只在一味地将陈旧落伍的事物传承下去,最终只能落得最抛弃的命运。基于此,红色经典音乐应保持创新精神,才能充满活力。

(三)开拓传播渠道,增强传承效果

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播要不断开拓新渠道,吸取过去的成熟经验,利用传统媒介对红色经典音乐传播的成熟经验与优势,同时关注先进电子媒介、电影、广播等主流媒体的强大影响力。还要不断新的传播渠道,尤其关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播力,对传播传承红色经典音乐能起到更多助力。积极对多种传播形式加以研究、考察,并尽快利用起来,使其和传统形式诸如戏剧、主题晚会、庆典活动、旅游、娱乐场所背景音乐等有机融合,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彼此互动起来,成为普通百姓们的精神食粮。红色经典音乐还要走进大学课堂,甚至是中小学课堂,将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红色经典音乐内涵结合,进而形成党建历史教育教学,完善课程思政的内容。时间来看,既要关注红色经典音乐当代的普及,更要重视其未来的铭记传承。为此,从国家文化战略、教育方针着眼,把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播、传承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不断增加学校课本中红色经典音乐题材的占比。经过专家学者的共同考察,确定可纳入的数量与范畴,专业出版社对入选的红色经典音乐负责编纂结集,形成文库便于保存欣赏。全社会范围内,做好红色经典音乐历史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要突破作品本身,关注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创作人物事迹、创作和发展过程、传承和传播、影响和意义等内容。提升红色经典音乐的传承的社会地位,使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等一视同仁。

结语

红色经典音乐既是音乐也是史诗,是闪耀在艺术圣殿中的银河。这条光芒四射的银河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近现代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彼此呼应,如同盛放在黑夜的光明之花。五四精神、左联精神、北伐精神、鲁迅精神、井冈山精神、八一南昌起义精神、长江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日爱国精神、抗联精神等等均在红色经典音乐中得到盛放。新中国创立后,我党带领全国人民着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持续性诞生出一批新的珍贵精神财富。诸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他们也代表着红色经典音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精神力量的实体化。红色经典音乐将珍贵精神财富不断传承,让人们耳熟能详,铭记在心,使我们迸发出崇高信仰与信念,对奋斗目标的坚定追求,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的高度崇拜,助力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民强国路线的推行与落实。

猜你喜欢
红色青少年精神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拿出精神
追忆红色浪漫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