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文化馆的建设方向

2022-07-24 12:20杨金成
参花(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服务项目文化馆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但许多城市的文化馆还不能很好地将其与自身建设完美结合,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认识不到位、专业文化人才奇缺、经费投入不足。为了使文化馆建设真正向现代化的形态过渡,使其符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文化馆工作人员必须首先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了解在这一背景下文化馆建设的方向,再逐一提升文化馆的公共文化产品质量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本文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入手,依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馆建设提出的要求,对文化馆的建设方向做出估判,切实发挥文化馆的作用,维护文化馆的核心价值,进而提升文化馆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要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部分,这更有利于我们理解现代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首先是公共文化,它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普及性、共享性、基本性。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是面向大众,且有教无类、普遍均等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满足了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并始终以此为目的,进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包括公共文化的内容、活动在内的整个服务体系都要与时俱进,做出动态化的调整。所以,我们还要将目光放在“现代”上,理解现代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进入现代化的进程,这要求每个公共文化服务者都要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并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背景,在认识到位的基础上,去构想文化馆的建设愿景。要想理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首先必须将目光放到“现代”二字上,并具备捕捉这两个字内涵的敏锐性。这里所说的现代并非是历史学上的“现代”,而是时间意义上的“当下”。可以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呈现出现代的特点。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背景进行文化馆建设,必然也要遵循现代的规律。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以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比,人们对其现代效率、服务效能有更高的要求。另外,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功能来看,它更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所谓整体性,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依存,成为完整的统一体;二是内容的广泛,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各个文化领域,能满足大众各方面的文化需求。当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性表现并不是杂乱的,相反,它还具有系统性,整体结构层次分明,不同功能处在不同层级,具有一定的秩序,即便是同层级之间也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这种鲜明的秩序方便各个服务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获益,这样一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性得到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功能也得以增强。

可以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机制方面看,它应该与现代市场相适应,无论是服务内容,还是服务产品都应该体现出现代市场的介入,这样才符合人们的现代化需求。另外,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管理模式上应更具现代意识,进而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性,更好地展现现代文化,传播主流价值观,培育现代公民。

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馆建设提出的要求

(一)完善文化馆设施设备

文化的展现和传播都需要一些设备作为媒介。所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文化馆提出的新要求,首先表现在文化馆设施设备的完善方面。这不仅需要文化建设者持续关注现代科技发展,了解现代设备与文化的融合方式,还需要政府予以经济力量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将文化以更为先进的载体形式展现在大众的视野。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馆建设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它的完善可以为文化馆建设积蓄能量、增添后劲,还可以改善大众的文化交流环境,使现代化的因素渗透在百姓的生活中。相反,如果忽视文化设施建设,设施建设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制约文化馆整体建设的瓶颈。因此,要将加强文化馆设施建设作为文化馆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来看待,加大文化设施及配套建设的力度。

(二)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文化馆文化魅力

1.在文化馆的设施建设中渗透文化内涵。文化馆的设施除了承载信息化内容的设备之外,还包括首先映入眼簾的场馆建筑。建筑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正如当代艺术史家杰克逊所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可以说,地域不同,文化相对也不同。文化馆建筑的造型和外观要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还要体现出最能代表当地文化特质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成为当地的文化坐标,让当地人产生心灵的归属感,从而能够主动步入其中,沉浸在文化的洗礼中。不仅是造型和外观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体现,文化馆的内部装饰、内部环境布置以及文化项目的设置都要体现出当地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品位,比如装饰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功能区的分割、氛围的营造、空间的结构等,都要展现出文化内涵,让人在移步换景中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2.在文化馆的文化内容建设中渗透文化内涵。爱默生说:“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它开启了人们对美的感知。”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文化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介,人们通过进入文化馆,欣赏多种形式承载的文化知识,获得精神的享受。而且,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内心,人们的道德修养因而得到提升,这有利于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文化馆的重要任务,而这些文化内容要包含一定的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这就需要管理者加强自身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知识积累、艺术积累,尽量让文化馆的文化内容丰富多样,还要融合地域的风采,造就符合民风的文化磁场。例如,文化馆可以根据文化的种类,设置不同的展厅和展区,分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历史文化等文化内容展示给群众,为群众提供精神的食粮。可以说,文化馆不仅是文化的传播媒介,也是引领时代精神的风帆,承担着社会的使命,所以文化馆管理者在把群众需求放心间的同时,还要进行时代精神的宣传,让文化承担反映社会的职责,使文化馆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

3.在文化馆的服务中渗透文化内涵。可以说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直接体现在服务中,人民群众对文化馆的评价除了以文化内容、设施建设为标准外,最主要的还是以文化馆的服务为标准,服务的好坏是人民群众可直接体验到的,也是人民群众对文化馆服务评价最直观的依据。所以,為了想百姓所想,供百姓所需,吸引人民群众走进文化馆体验文化带来的熏陶,文化馆服务人员应和群众拉近关系,走到群众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精神境界,时刻准备与群众进行文化的交流。文化馆人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外,还应热爱自己的职业,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准则。在这里,文化馆要始终明确展示文化馆服务的是人,产生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人,首先走进群众内心的也是人,工作人员的言行要与展区的文化相得益彰,才能展现出文化馆传播文化的诚意。

(三)提高文化馆治理能力,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

森谷正规说:“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的确如此,文化能带给人们一些共鸣,让人们在文化交流中产生心灵共通的感觉。当然,这需要一个前提,文化的这种凝聚力要在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促成。因此,文化馆要提高治理能力,建立群众反馈和评价机制,让各界群众与相关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到管理中,扩展文化的场域,实现文化馆产品与服务的完善,从而提升文化馆的整体服务效能。当然,除了要实现文化馆与群众需求的对接之外,还要实现文化馆与文化馆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并在交流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开放的心态打开文化视野,兼收并蓄,去伪存真,建设有魅力的文化馆。

三、文化馆的建设方向

实践永远在进行中,所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文化馆的建设也是没有终点的,因此,所谓愿景,不过是对某一个未来阶段成果的期待。对于文化馆来说,它是公共文化服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是人们生活娱乐、满足精神需求不可或缺的场所,以文化馆作为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这些实实在在的作用的呈现是以文化馆的共享性为前提。所以,这就需要文化馆面向普通大众设置免费开放的服务项目,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文化馆的包容性,并用这种方式向外界传达文化馆对人的关怀,以及文化馆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为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初衷。当然,免费开放的文化服务项目的设置还要以公平性、便利性为原则,承认每个公民所获得服务质量、服务内容都是平等的,且所提供的服务一定要方便群众参与,并具有精神的引导性,可提升公民的精神境界,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公民的生活状态是多样的,因此,要想实现便民性、公平性,所设置的免费开放服务项目也必须灵活展开,这就涉及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项目设置的类别。

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项目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在文化馆内进行的服务项目,这一服务项目主要针对来馆参观的群众;二是在文化馆外进行的服务项目,服务场地是随时变化的,文化内容有针对性地投放,参与文化服务的人群根据文化服务内容变化;三是数字化服务项目设置,主要指文化馆借助各种信息平台所提供的数字化服务,服务人群的覆盖面更广,获得服务的方式更便捷,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只借助一部手机就能获得免费服务。

这三种服务形式都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现,尤其是第三种,更体现了现代服务的特征。但是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就不能全部依靠现代信息传递的服务方式,而应尽量展现文化实物,让群众感受到文化的真实,这会给心灵带来莫大的安慰。所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仍要将三种服务方式结合起来。利用文化馆的多功能大厅开展一些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如公益讲座,用文化讲解的方式,让群众获得知识,或通过公益讲座的形式对公民进行各类技能的培训。为了让民间艺术家参与进来,文化馆还可以开设群众艺术展览场地,扩大文化交流的界域。另外,文化馆还可以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展示和传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文化馆工作人员还可以突破文化馆实体建筑的限制,实现文化流动性服务。例如,文化馆工作人员可以到下一级文化馆或示范点、学校、社区、企业开展文艺演出或业务辅导等活动,还可以深入人民群众中,组织开展区域文化交流活动,或是在节假日来临之际,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当然,文化馆的发展还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有责任担负起引领群众感受当下社会环境的义务,文化馆也应该做到让人们正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对此,文化馆可设置数字化服务项目,借助文化信息共享平台,为公民免费提供文化服务,例如来到这里参观的人,可以通过触摸多媒体屏幕,获得关于某一展品的详细信息。即便没有来到文化馆,也能通过手机浏览网上文化馆,进行线上知识的获得。

四、结语

马可·奥勒利乌斯在其《沉思集》中说:“存在物就像是奔腾不息的河流,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社会不断进步,现代科技覆盖我们的生活,这需要我们在各方面都要跟得上现代化的进程。文化馆的建设也是如此,必须跟得上传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的思路。但我们仍要意识到,文化馆所服务的对象是人,文化馆建设必须将体现对人的关怀作为第一要素。人需要温度,需要切切实实感受到文化馆工作人员服务的温度,也需要感受多种文化形式真实的质地,所以在兼顾数字化服务的同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仍要以线下服务项目设置为主。

参考文献:

[1]李少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构成及其功能分析[J].社科纵横,2007(02):37-39.

[2]姜鑫.推进公共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思考[J].大舞台,2012(03):250-251.

[3]于晶晶.浅谈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中国市场,2014(24):109-110.

(作者简介:杨金成,男,大专,德惠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 于美琪)

猜你喜欢
服务项目文化馆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落实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
基于互联网地图语言的实时路况信息服务项目探析
伊朗工程服务项目的合同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