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分析

2022-07-24 12:20金秋
参花(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笔墨山水画

分析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空间表现,不仅有利于对传统绘画作品的专业性研究,对山水画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能够鼓励更多专业人士、业余爱好者关注我国传统山水画,促进行业研究的进步。

一、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在我国绘画历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其一生沉醉于笔墨之中,早年偏爱书法和花鸟画,后期开始涉足山水画,受到早年作品的艺术熏陶,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分寸感极强,其绘画风格、作品空间表现、细节处理等均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中国山水画本身是传统文化、审美艺术高度集中的表现,从视觉表现到精神内涵更是蕴含着别出心裁的意境和张力。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的画坛“四僧”之一,其山水画独具韵味,尤其在呈现空旷舒朗、肃穆、简静等意境时,艺术表现恰到好处,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绘画艺术价值,给广大学者以启示和借鉴。

分析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空间表现,还要从其自身的成长背景、作品风格演变等说起,也正是由于其独特、丰富的人生经历,才铸就了山水画无法取代的艺术成就。八大山人是明朝宗室的后裔,但生逢乱世,生活颠沛流离,年轻时不得不面对朝代更迭和诸多打压,为了避免受到清政府的迫害,八大山人选择遁入空门,在其后期的山水画作品中也常常体现出对明朝覆灭的惋惜以及悲凉的心境。八大山人早期并未涉足山水画,而是钟情于书法和花鸟画,通过书法和花鸟画的艺术积累,八大山人将其精髓运用到山水画中,让其山水画的风格、意境、笔墨手法受到后世敬仰。另外,八大山人后期常年居住在南昌一带,也受到当地风土人情、地貌等的影响,在其作品中多有展现。

二、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特征

首先,笔简形具。其作品通常很少进行着色,造型相对同时期的其他画家而言更加夸张,但又极具分寸感,造型夸张而不失独特韵味,可用精妙来形容,八大山人的山水画留白相对多,而物象、景象的比例相对较小,笔墨使用虽少,但对于物象的展现却饱满、到位,用看似“单薄”的笔墨构建一幅生动的画面,并且部分作品在书画结合方面也格外和谐,笔法呈现尤为圆润,体现出八大山人在书法和绘画两个领域的功力。

其次,画面设计特点突出。在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品中,其对画面整体的设计突出,包括虚实结合、远近处理等方面,张弛有度,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构图细节方面均体现着巧思和特别处理,引人赞叹。

最后,感染力丰富。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品,也是其精神的重要传递方式,从内心散发出的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思考,拥有独特迷人的气质和感染力,具有极强的美学意义,且八大山人晚年心境更加平和,不同于早期的悲怆、伤痛心情,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和阐述,值得人们赏析、研究和感受。

三、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空间表现

(一)笔墨在空间表现中的作用

王维被称为文人山水画的开山鼻祖,其推动了水墨山水画的兴起,对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其曾言“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体现出其对水墨山水画的推崇。在后世发展中,人们也普遍承认“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这一观点。而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水墨画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也拥有自身的独特亮点。具体来说,“石有三面、树分四枝”,即构建一个石头的基本要求是三面,树分为前后左右四枝,其展现的正是山水画中的“空间表现”,所谓的“空间”并不需要去特意构建,而是通过笔墨的虚实方法、画面的整体设计进行营造,比如通过“近浓远淡”的方式可以构建出空间感,通过“近实远虚”的方式也可以构建出空间感,具体要根据创作者的偏好、表达等进行选择,正所谓“虚实有致而空间自生”。因此,笔墨对空间表现来说尤为重要,八大山人在笔墨方面的研究颇深且腕力浑厚,笔法灵动,画出的线条兼具节奏感和韵律,观其作品可见一气呵成的磅礴,通过恰当的线条和充满巧思的浓淡设计,画面表现极具层次感,且丰富多彩,通过简单的笔墨即可呈现出不落俗套的创作,可谓“以少胜多”。举例来说,在八大山人的晚年作品《兰亭诗画册》中,画面中的亭子、房屋、山、石头、树木等,寥寥数笔,看似简单且漫不经心,但细观之下构图精妙绝伦,笔墨不多却格外生动,树木山体的恰当夸张甚至变形,尤显简明,每一笔的用力都蕴含着深厚的画作功力,鲜活又老练,也展现出画作背后创作者的精神内涵和文人风骨。[1]

八大山人在笔墨方面的运用,对后世拥有诸多启示和传承,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可通过赏析来感受笔墨的细节处理,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仔细感受笔墨的组合规律,避免进行僵硬的勾描复刻,通过大胆尝试提升理解感悟力,注重细节处理方式和整体设计,才能够强化笔墨功力,进而在山水画的空间表现方面有所得、有调性。除此之外,八大山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并不循规蹈矩,这也是其作品能够脱俗的重要因素,比如八大山人有时并不严格按照空间的远近来区分笔墨的浓淡,其部分画作不论远近,笔墨的浓淡极其相似,有时近景淡而远景浓,与常规的空间感营造不同,八大山人通过自身的感悟、表现方式呈现出不同寻常的“画面空间”,引人遐想且独树一帜,这也是八大山人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启示后人在创作的过程中,随着技巧练习的深入、理论学习的扎实,创作者还要拥有自己的感悟和表现手法,在美的指引下,通过思考、设计来展现独具特色的风格。

(二)丘壑内营在空间表现中的作用

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创作角度来说,一直讲究“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基于具体的勾画对象、布局设计往往采用对立方式进行创作,比如宾主方式、疏远方式、虚实方式以及开合方式等,各种各样的创作方式均能够营造画面的整体和谐之感,层次合理,从画面到情境,从景物到精神世界,成为情感表达、精神外放的重要路径。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整体设计巧妙,随意之处更显巧思,并且突破传统作画方式,丘壑内营,进而才能够在创作方面有所突破,独树一帜。比如说,传统山水画一般采用“三段式”的构图方式,是将立体的景物转化为平面时的手法,也就是通过“高一点、再高一点”来突出立体感,但八大山人并不拘泥于三段式构图的呆板,在其画作中往往有不同的尝试。比如八大山人往往将近景和中景的山石树木画得更加高大,而将远景元素同样置于画面中,此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视觉习惯,前景、中景和远景浑然一体,八大山人依托其深厚的笔墨手法和技巧,以笔墨浓淡来进行构图,可见其对笔墨的运用醇熟,并且在创作前即已构思清晰,让画面布局和设计如此精妙,进而突破世俗和常規。

八大山人山水画在疏密设计方面也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其布局方式特征鲜明且恰到好处,做到了“密不嫌迫塞,疏不嫌空松,增之不得,减之不能,如天成,如铸就”。举例来说,八大山人的作品《秋山图》,该作品创作于甲戌年处暑,以迷蒙朴茂之笔写家山,笔法极简,但温润之意浓厚,在整体画面中,以中轴线为中心点,画面核心位置的山体元素、树木元素较为浓密,而四周画面相对虚空,虚实布局合理,从近处到远处的画面中散落着诸多树枝,密而不塞,前景部分的树木体现出苍凉之美,在整体画面中占比较大,且从下至上将诸多元素进行串联,画面整体的情景感较强,互相呼应且主次分明,细节之处体现匠心,也展现出八大山人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的“丘壑内营”。这也给后期的山水画创作以诸多启示,通过全面的思考,切勿急躁,将画面的整体布局、细节设计了然于胸,再将外界的事物运用熟练的笔法进行呈现,其中贯穿精神内核,才能够让作品的整体性更强,画面元素连贯进而展现出情境之美、立体之美和生动之美,并且成为精神的表达。该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熟练掌握各种技巧,但更为重要的是感悟和思考,包括对事物的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自身的思考以及对万物的感受等,进而在创作过程中,在平面之中绘画出具有意境、立体生动的作品,在作品中融入感情、表达感情,与鉴赏者形成精神领域的共鸣和交流。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山水画的疏密布局有“章法”,但更重要的是有“匠心”,通过独特的思考、巧妙地处理,才能够让绘画创作展现不同的韵味,才能够让创作者找到自己的风格和绘画之道,章法要学习,也要突破创新。八大山人正是山水画推陈出新的重要标杆式人物,其作品的多样化尝试受到人们的认可、喜爱和追捧,可见艺术审美的共通性。[2]

(三)书画一体在空间表现中的作用

与西方艺术不同,中国画艺术具有其独特的发展背景和属性,尤其是中国画的空间艺术,是一种流动性的情感艺术,具有其独特的韵律美,与音乐、舞蹈等动态的艺术形式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书法艺术尽管在形式上与舞蹈艺术、音乐艺术大不相同,但作为一种平面的二维艺术,在章法方面同样讲究节奏、律动以及一气呵成的气势,由此可见,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但内在审美却同源。历史上诸多名家均对山水画的创作艺术进行论述,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王微在《叙画》中写道:“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书法艺术,尤其是山水画,“以书入画”更是一种传承和精神,也正是这样独有的方式才造就了不一样的中国山水画,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融合书法艺术的精髓,书画一体,造就独特的绘画作品。八大山人是“书画一体”的集大成者,其早年醉心于书法艺术,在该领域颇有建树且受到广泛认可,为其后期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不局限于笔墨的使用技巧和熟练度,更多的是对艺术的领悟及精神表达,也为山水画的创新尝试提供支持。在后世评价中,黄宾虹作为近代山水画的重要人物,通过对八大山人作品的鉴赏和深度研究,更是将其书法成就列在山水画之前,可见“以书入画”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借鉴书法的节奏感,凭借笔墨的浓淡等对比方式构建空间感,形成不一样的平面视觉体验;从汉字空间结构的变化中汲取经验,在绘画中通过疏密对比、虚实差异等方式,形成律动;基于书法布局特征,在山水画创作中贯穿使用,基于景物的整体排布,八大山人会选择部分元素进行放大或缩小,进而塑造不同景物,最终使得整体画面和谐统一,层次丰富,且单体元素特征鲜明,铸就不一样的绘画风格,与行书的潇洒肆意有异曲同工之妙;八大山人通过早期长年的书法练习,其腕力惊人,在后期绘画过程中通过“力透纸背”的方式显得山石更浑厚,氛围感更强。另外,八大山人的转笔方法精妙,将其运用在绘画中,更独具特色,在诸多作品的细节之处均有体现。需要注意的是,八大山人在书法精妙的前提下进入山水画领域,书法技巧的细节运用依托自身的思考和感悟,达到融会贯通,在绘画过程中发挥书法艺术的优势。总而言之,“由书入画”“书画一体”是八大山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空间表现中具有非凡作用,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鲜明特征。除此之外,对后世也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当代人学习绘画须兼顾书法学习,理解“书画同源”的重要意义及其背后的相通性,不仅要在书法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笔墨技巧,更要培养其艺术性、审美性,感受笔墨的力量和韵律,进而为绘画创作奠定基础,从中得到不一样的收获,这对于学者的心境也大有裨益,进而为后期的山水画创作提供支撑。

四、结语

八大山人是我国美术史上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家,在山水画领域拥有诸多建树,不仅传承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技巧和方式,更利用自身的文学积累进行了多样化的创新尝试,其作品特征鲜明,对我国山水画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对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也有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关心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专业人士、传统山水画爱好者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尝试,最终为我国绘画艺术领域的开拓做出贡献,吸引更多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山水画艺术。

参考文献:

[1]张永志.试析八大山人山水画的空间表现[J].美术大观,2015(09):44-45.

[2]张然.明清山水画笔墨精神的传承与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10):3.

(作者简介:金秋,女,硕士研究生,南京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美术)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笔墨山水画
建构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识谱系
——评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我来打开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