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022-07-24 18:33张红地
银行家 2022年7期
关键词:底线三农金融机构

张红地

2022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一周年,也是自党成立一百周年后新征途的第一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政党,自建党之初就极为重视中国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中国农村极端贫困问题作为一项重大国策来抓,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末实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脱贫任务,在我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第一次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的精准扶贫战略取得历史性胜利。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精准扶贫历史性任务完成后,已经脱贫的地区和农民进入脱贫后的五年过渡期,这五年既是对精准扶贫成果的巩固,也是迈向全面乡村振兴的准备阶段。目前,对于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响应党的号召,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服务,成为当前全国的一项重大职责。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提高认识是守住底线的关键

提高对守住底线重要性的认识最为重要。習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他告诫全党,虽然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胜利,但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相对贫困问题还将长期存在,需要各个方面健全防止返贫动态机制。五年过渡期任务的核心就是坚决守住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这个底线目标。我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在党的精准扶贫战略任务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作用。2022年我国经济面临“消费不足、供给受冲击、需求弱化”以及疫情负面影响不断加大“四重压力”,如何稳住精准扶贫成果的基本面成为守住底线的关键,防止已经脱贫地区出现规模性返贫,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当前,要在习总书记的指引下,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保持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不变,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和服务方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坚决完成过渡期任务,并推进向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目标的转变。我们认为,提高对过渡期任务的认识是关键。

要在发展中守住底线。当前阶段,继续保持精准扶贫期间实施的金融政策和措施不变,特别是对事关脱贫地区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底线继续保证和巩固,坚决不能出现规模性的返贫现象,这个底线必须坚守,并要以此促进脱贫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稳定。金融机构不能为守住底线而守住底线,而是要在发展中守住底线。为此,各金融机构应采取金融措施,帮助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将脱贫成果升级。主要是将已有的产品优势发展升级成为产业优势,将产业优势升级为经济优势。要支持脱贫地区强基础补短板,支持过渡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真正做到人留得住、产业能发展起来。

提高认识应落实到减轻三农综合融资成本上。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除了保证原有的扶贫信贷措施力度不减,还应根据2022年年初以来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适度调整,重点是进一步降低已经脱贫地区的综合融资成本,加大三农信贷支持力度,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是守住底线的保证

防范金融扶贫风险是守住底线的关键。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金融机构,守住底线最重要的任务是能够保持扶贫政策的连续性和建立长效机制,而关键点是防范金融扶贫风险。根据金融业风险防范的特点,守住底线就是要建立过渡期金融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将巩固扶贫成果与风险防范相结合,做到在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巩固扶贫金融成果,在保持原有支持扶贫金融政策不变不减的前提下,依靠市场加大配置农村金融资源的力度,将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形成政策方面的长效机制。

金融机构必须积极参与现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长效机制的建立一般与现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改革,主要是参与农村现代土地交易制度、林权制度和水资源制度的改革,参与农村地区的经营权和流转权的改革,减少和化解金融风险,促使过渡地区向现代农业转换。发挥金融机构交易作用,建立金融扶贫制度的创新与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帮助脱贫农户建立扩大就业面的长效机制。主要是加大对脱贫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脱贫人口创造有利的新产业发展硬件环境,帮助农村脱贫人口在乡创业,以提高就业率,留住劳动人口,防止脱贫地区劳动力流失。脱贫地区一般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金融机构只有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资,保证脱贫人口的就业和收入,才能建立就业的长效机制。

加大金融创新是守住底线的核心

加大支农信贷产品创新是核心。自2020年末精准扶贫任务完成后,部分金融机构虽然对脱贫地区的支持力度未减少,但支持脱贫地区的金融模式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创新严重不足,为三农提供的金融产品有限。加大信贷产品创新是守住底线的核心。在保留现有精准扶贫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应大力开拓适合过渡期的金融信贷产品。其中,要开发能够直达农户,直接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初级农产品加工服务的低成本信贷产品,降低过渡期地区和农户的综合融资成本是信贷产品创新的关键,通过创新型的信贷产品真正解决三农贷款难的问题。在“四重压力”下,要大力发展过渡地区支农小额信用贷款、保单质押贷款、农机具设施质押贷款,积极开发线上贷款品种,减少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进行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金融市场,这里有农业自身的原因,也有脱贫地区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但是与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市场创新不足有极大的关系。不大力进行农村金融市场创新,就无法改变我国面向三农的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状况。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直接融资市场,重点发展涉农的证券业务、基金业务、信托业务等直接融资模式,解决目前三农发展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问题,通过农村金融市场的创新,解决过渡期农村金融结构失衡和融资渠道单一的问题。

大力发展涉农普惠金融业务和涉农支付清算业务。普惠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过渡地区农户贷款担保品不足的问题,可以解决农户急需的小额贷款问题,在近年疫情对经济负面影响较大的背景下,各金融机构都要将加大对过渡地区的普惠金融贷款作为一项硬任务下达执行,争取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通过完善新型的农村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可为三农提供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务,特别是发展网上支付系统,方便三农更广、更深度地应用金融工具和资源,解决过渡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解决核心问题是守住底线的抓手

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长足发展,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为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支持三农发展和过渡时期任务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因管理制度上的问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改革一直较为滞后,主要表现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不顺。省联社不是机构法人,仅作为行业服务机构,却又主管县联社的人、财、物以及重要的金融活动,这种体制现在越来越难以为继。下一步应该按照中央有关农村工作文件的精神,理顺省联社与县联社法人之间的关系,省联社今后仅作为行业服务机构,不再对县联社进行行政干预,为域内县域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行业服务和大数据平台服务。县级联社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回归为三农服务的本源,做好县域农村信贷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

建立国家级的三农担保体系。充分考虑城乡金融风险的差别和农业风险的特殊性,需要改变目前的贷款担保模式,建立国家统一的三农担保机构,直接为三农担保,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水平。同时大力推进“银行+地方政府+农户”“银行+担保公司+农户”“银行+新型农业合作社+农户”“银行+信用村镇+农户”等模式,解决融资信用问题。

加快我國农村金融科技发展。在金融科技建设方面,我国农村金融已经落后于城市,主要是农村金融基础较差,过渡地区普遍存在金融科技硬件短板,成为制约我国过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大力开展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以及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区块链和数字平台应成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金融机构应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运用金融科技的力量,积极开展过渡地区三农数字经济创新,支持过渡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巩固脱贫成果。

从我国过渡地区实际出发,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制建设。农村信用建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振兴的一个短板。农村信用体制建设如果没有突破性进展,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就很难有重大突破。从我国农村经济现状看,目前应该做好土地使用权、林权、宅基地等农村产权的确权工作,建立相应的金融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村信用建设提供鉴证、流转、抵押评估、等级等服务,加快推进县、乡、村、户四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体系建设,拓宽对农村各类产业的支持,加大和加深农村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把普惠金融送进所有农户中。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 爽

猜你喜欢
底线三农金融机构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真相与底线
底线①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底线抽击得手后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