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研学旅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2-07-24 19:09于秀楠徐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时期挑战

于秀楠 徐昌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极大地冲击了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开展。新时期基于疫情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研学旅行课程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更好地促进研学课程的发展,需要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适宜性转向和调整。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配套的政策与条件支持。

【关键词】新时期;研学旅行课程;挑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7-091-03

随着《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6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2017年)》等政策的印发以及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研学旅行政策实施细则的制定,全国上下形成了“研学旅行热潮”,有些地区把研学旅行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有的学校更是建立了小学至高中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旅游业和研学旅行课程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随着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变化,国家的防疫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形成了后疫情时期中小学生“线下复课”和“线上教学”交错进行的新样态。

在新的时期,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面临着哪些挑戰?应该做何种形式的转向与调整?需要采取哪些对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关系到研学旅行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新时期中小学研学旅行面临的挑战

1.有些学校因疫情积极性不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2017年研学旅行全国中小学参与率平均为38%,2018年已达到50%,大部分学校在条件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都开展了研学旅行。”[1]在疫情高峰时期,有些地方所有学校、全学段的线下课程全部停止,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任何形式的社会性聚集活动全部停止。

随着疫情形势的阶段性好转,旅游业不断恢复,甚至出现“报复性”旅游,然而大部分中小学的研学旅行课程并未随之恢复。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等相关方都对研学旅行的安全性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在部分地区“谁审批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要求下,对小、初、高等学段研学旅行课程的恢复都出现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呈现学生年级越低,组织和参与的积极性越低的状态。

2.跨地域研学受到冲击

国家发布的研学旅行政策强调“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学校在执行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当地政策的要求来开展研学旅行课程。但是对于经济社会发达地区的学校等研学旅行组织单位来说,已经开展并形成了丰富的跨省域或者垮境研学旅行课程组织经验。“大城市很多中小学与世界多国的中小学建立了姊妹校的友好关系。借助于两国学生互访,可以开展境外研学旅行,将研学旅行与国际交流相结合。”[2]但疫情的暴发缩小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活动半径,在可以预计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跨境或者跨省域研学旅行将会受到抑制。

3.疫情的不确定性

基于全球不平衡不充分的疫苗接种现状,加之新变异病毒的出现和传播,以及既有疫苗有效性的降低,给疫情的持续时间和未来走势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姆亚·斯瓦米纳森表示,“人类可能需要4到5年的时间,才能够控制住新冠病毒疫情。”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现阶段“动态清零”是我国防控策略的最佳选择,不能保证一个本土病例不发生,但是一定要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用很短的时间控制住感染链也叫清零。新冠病毒将不会像非典一样消失,可能会长期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冲击将会是长期的。

新时期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时期,“双减”政策文件要求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新的课程方案更是强调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及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活动。新教育政策的出台,为研学旅行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1.由线下研学转向混合式研学

在新的时期,“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等线上教育急剧发展。受线上教育影响,部分学校为了突破传统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困境,着力开发了线上研学旅行资源,开展线上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同时也必须注意到,线上研学实践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缺少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缺少系统的指导和互动。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有计划、有目标的线上研学,与线下形态丰富的课堂实践相配合,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学模式。这样既能及时应对疫情的挑战,也能够满足特殊时期学生研学旅行的需求。

2.由省外研学转向省内研学

在疫情之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校外教育机构、旅行社等已经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跨境、跨省域研学旅行课程。受新冠防控措施以省为单位的管理机制影响,跨省之间人员流动需要核查XX宝、XX码,及持有核酸检测证明等。在此背景下,出入境、出入省都会面临较长时间的隔离和较多证明,因此不适合开展跨境、跨省域的研学旅行。以本省、本市、本区县为主的研学旅行,可以有效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以省情、乡情为主的研学旅行,在以往是被忽视的,作为学生熟悉的地方,更应该深入挖掘,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增进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社会责任感,既有现实可行性,又有深远的意义。其不足之处在于“家门口的研学”不能满足学生对异域文化探究的好奇心。

3.由综合性研学转向专题性研学

学生的研学旅行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一般会基于属地资源,开展参观自然景观、历史遗址,体验人文社会生活,走进科技企业或高等院校等“综合性”研学旅行学习活动。新时期,从“大而全”的综合性研学转向“小而精”的专题性研学,较为符合当前的疫情防控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般来说,专题性研学地点离学生居住地相距不远,不需要长途奔波;活动时间以半日、一日或两日为主,一般不涉及集体住宿;活动目标设定为特定的主题,例如红色教育、自然科普、劳动教育、科学实验等。其不足之处在于,课程内容的单一性决定了其专业性相对较强,有可能只对感兴趣的特定群体具有吸引力,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会降低。

4.由大规模全体研学转向小规模群体研学

在疫情爆发之前,有些学校会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开展全校性、全年级性的研学旅行活动,少的两三百人,多的达到上千人,属于大规模全员性的研学。新时期,学校再组织类似活动既不现实也不安全。这就要求面向部分群体,开展小规模的研学。例如以小组或社团活动形式,组织部分学生实地走进各类研学场所,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以5~10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研学,不仅方便组织与管理,而且目的更明确、任务更集中,更能够切实满足后疫情时期特定群体学生的需要。其不足在于学校很难基于学生兴趣特长和场地要求,确定学生参与的范围、活动的频次等。

5.由学校规范型研学转向家庭定制型研学

在新的时期,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对研学旅行抱有更加谨慎的态度。由于审批手续复杂、安全责任重大,学校组织集体研学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在教育防疫政策的要求下,大量社会教育资源单位处于关闭或限流状态,学生集体研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压缩。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定制型研学有了突破。这既能满足家长和学生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刚性需求,又能够凸显家庭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活动形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家庭研学(亲子研学)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发展,其不足之处在于受益学生群体小,对家长要求高,容易将“家庭研学”变成“亲子旅游”。

新时期中小学研学旅行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观念更新与活动创新

(1)更新思想观念。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认识自然与社会,增进对国家的了解与认识,树立文化自信、培养自豪感确实有很大的帮助。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从疫情前的研学旅行状态转向新的发展状态需要提高思想认识的水平,这就要求区域和学校的领导不能以“防疫”和“安全”为理由,完全放弃组织研学旅行,放弃探索新形势下研学旅行课程的新样态。在研学旅行课程与疫情防控要求中取得平衡。

(2)创新实施路径。在更新思想观念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校和目的地特点,创新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路径。在线下的研学旅行过程中,一定要由多方主体共同努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编制和配备疫情防控学生指导手册、疫情防控营地活动规程、疫情防控应急安全预案等,将师生的生命安全教育融入专题性的研学旅行课程中来。

(3)反思行动实践。在后疫情时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确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具有常规意义上的教育价值,也有疫情防控、卫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在提升学生防范意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学习探究符合群体需求的问题,更能够凸显研学旅行课程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

2.相关机构加强支持与协调

(1)政策的引导。疫情爆发前的研学旅行状态对当前活动的开展依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新的时期有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育行政管理、卫生防疫等部门加强合作,结合新的疫情防控要求引导学校开展适宜性的研学旅行活动,争取通过一次活动获得多种收获。

(2)研究的支持。在新的时期,如何更好地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促进课程的精品化,确实需要专业的研究支持。这个专业的支持不是简单的理论上的论辩,而是基于一定证据的评估与预测,例如学生群体规模控制、导师与学生配比、活动范围大小等。只有将实践建立在一定的证据基础上,才能够为实践行动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参考。

(3)学校的实践。政策的引导与研究的支持,为新时期的学校课程实践提供了行动空间和依据参考。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需要多方面的考量,这里面即包括常规的目的地选择、学生范围、师生安排、行程计划等内容,也包括了安全卫生教育,尤其是疫情防控措施的具体落实。学校在综合衡量后,做出具体的决定。只有学校开展了研学旅行实践行动,才能够探索出新的研学旅行课程样态,构建新的研学旅行课程发展格局。

(4)研学资源提供机构的调整。其中研学营地作为接待学生研学的场所,应该构筑疫情防控第二战场,要制订住宿、用餐疫情防控期间的相关管理规定,做好每日的消毒、通风、健康问询、信息上报等工作,落实教育活动和生活服务管理的双重标准。研学营地应推广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让学生养成勤洗手、勤开窗通风的良好卫生防病习惯。要有完善的应急保障体系和应急流程,有需要时,做出迅速精准的响应。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期,面对新的挑战,促进研学旅行课程的转向与调整势在必行。新的教育政策特别是近期义务教育新课标的颁布为研学旅行课程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研学旅行是实践教育,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真实的生活中收获成长,无论什么样的研学形式,这个核心不能丢。只有在此原则下调整课程形式与实施路径,才能更好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的科教资源有效配置研究”(課题批准号:CGDB2020399)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王禹苏. 后疫情时代研学实践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2):145-147.

吴颖惠,宋世云,刘晓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2021(3):67-71.

猜你喜欢
新时期挑战
我来挑战(二)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新时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思路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