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与精髓要义

2022-07-24 12:13刘兴平游基红
唯实 2022年6期
关键词:家族中国共产党责任

刘兴平 游基红

古往今来,不乏文人墨客运用诗词佳作赞扬责任和担当,责任和担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重要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担当的重要意义,并呼吁共产党人要将担当作为种子埋在心中,在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不仅是其自身历史主动精神的充分展示,也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理论根基以及实践依据。

一、历史传承维度:中国传统担当精神的文化滋养

中国传统担当精神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相伴而生,早已融入民族精神的基因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度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更是成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其治国理政思想中将传统文化的许多闪光点都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担当精神就是如此。中国传统担当精神涵盖对家族、家国和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1.孝悌忠信的家族担当

家族是由个体遵循一定的血缘亲疏关系聚族而居的集合体。家族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和社会关系;同时,作为家族一员,个人行为不仅要确保自身利益的实现,也要有效保障家族的整体利益。

在中国传统中,每个家族总会有一位学识相对渊博、才能相对卓越的成员,其作为整个家族的精神领袖,不仅要在言行中自我精进,还要帮扶其他家族成员,为家族昌盛蓄积更多优秀人才,这便是家族精神领袖的担当。每个家族中也会有一位拥有奖惩赏罚权力的相对权威者,他们不仅要教育和培养后辈,还要强化家族观念,维系和增强家族成员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确保家族的社会荣誉,这种“承前启后”的使命感就是家族权威者的担当。在家族观念的影响下,家族成员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与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价值取向,促使其在做任何决定、采取任何行为时都能以家族荣誉感为立足点,这便是家族成员的担当。这种担当是家风家教形成的关键,通过规范和持续的渗透形成家族的凝聚力,进而影响和促使传统中国家庭把对家族的责任与使命延伸到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上来,不仅确保了国家治理和政权统治的稳固,还有利于国家的昌盛与兴旺。

2.荣辱与共的家国担当

在中国传统社会,家族是国家昌盛的根基。首先,家族是繁衍生命的场所,它的存在为社会和国家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其次,家族的稳定关乎社会的稳固,家族的延续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人才储备。中国传统社会历来重视家族建设,《礼记·大学》曾言:“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理清家与国的关系不仅是历代君王的治国之道,也是君子立德成才的原则规范。习近平深受传统家国思想的影响,在2016年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指出:“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国家为家族延续提供保障。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思想,在历史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身上体现出的是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家国担当情怀,如骠骑将军霍去病、抗倭名将戚继光等。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光明灿烂的未来,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的付出和努力,只有胸怀家国,将个人梦、家庭梦融入中国梦,兼顾“小我”与“大我”,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3.天下为公的大同情怀

大同社会是古代理想社会的最高追求,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缘起。《礼记·礼运》曾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大同社会强调国家是全民共有的財产,每个人都拥有对财物和权力的所有权。权力意味着担当,作为国家的主人,每个人都有维持社会运转的责任,都要为社会的延续付出心血。于普通民众而言,可通过选举德才兼备者代表自己进行政治管理。于管理者而言,其被赋予为民众服务的职责,只有尽心担当,才能不辜负民众的信赖。无论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还是对于管理者来说,责任和担当都至关重要,人人都应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同时,大同社会倡导建立共同的社会大家庭,使得每个人都能够在这个大家庭中实现“所终”“所用”“所长”“所养”,既拥有得到社会关怀的权利,也有主动奉献社会的责任,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们通过道德约束和情感共鸣,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确保社会成为稳定祥和的乐土。

古代先贤心怀苍生,大同社会就是他们对于人类理想社会所提出的美好政治构想。中国共产党人汲取古代先贤大同情怀的核心精髓,深受天下为公的思想启迪,坚持将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作为己任。

二、理论继承维度:共产党人思想成果的一脉相承

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有不可或缺的理论渊源,没有基础的思想如同无本之木,难以维持生命力。立足于前人的思想成果,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重要论述极具个人特点和时代特征,究其根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责任思想给予理论启迪,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情怀赋予信念动力。

1.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家责任思想的先进性

在西方语境中,没有担当精神一词,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更多是对“责任”这一话题进行过研究和论述。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可见,责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责任、使命与担当在本质上有共通之处,践行担当的过程就是承担责任与履行使命的过程,担当源于个人与社会、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之中。

在1835年撰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论述了青年对于社会和国家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并号召青年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应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前提。同时,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因深入青年生活的丰富实践经历,马克思与恩格斯将责任思想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青年群体身上。1845年,在《最近发生的莱比锡大屠杀——德国工人运动》文章中,恩格斯直言:“希望修正一点,或者更确切地说……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青年。”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青年肩负着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的责任和使命,是推动革命运动的先锋力量。

十月革命胜利后,“责任”成为列宁挂在嘴边的词汇。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责任和使命在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在青年责任思想研究上,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成果,并结合国际形势和国内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年责任思想。对于党的未来发展趋势,列宁认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我们是革新者的党,而总是青年更乐于跟着革新者走。我们是跟腐朽的旧事物进行忘我斗争的党,而总是青年首先投身到忘我斗争中去。”同时,列宁还强调十月革命之前俄国青年应自觉担当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任务,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青年应自觉承担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责任,通过个人实践推动国家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责任思想的核心在于无产阶级为推进人类解放事业的使命和青年推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担当,这些理论成果都为习近平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和青年群体的时代担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在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凸显的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责任情怀也不断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

2.中国共产党人使命担当的坚定性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时扛起改变民族命运重担的担当史,也是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与奉献情怀,是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重要论述形成的直接思想来源。

旧中国人民的悲苦生活唤起了少年时期毛泽东的爱国担当,使其积极投身救国救民的道路探寻。在革命历程中,毛泽东深刻认识到青年的重要作用,总是呼吁青年投身革命,肩负起革命的重担。正是毛泽东等革命青年的努力奋斗才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胜利,充分彰显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担当情怀。

邓小平结合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成功破除“两个凡是”错误方针。邓小平和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为历经浩劫的中国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成功解决了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诸多难题,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破不立的胆识与担当。

改革开放后,在当时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坚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初衷,始终把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放在首位。针对党内出现的思想混乱,江泽民指出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策略,告诫全党要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大胆的尝试与创新,江泽民和第三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促使社会主义事业迈上全新台阶,成功化解世纪之交面临的忧患。

进入21世纪后,胡锦涛强调要以人为本,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呼吁全体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高度警惕贪污腐败,不断巩固党的領导。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承继了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进的初心和使命。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情怀,他们在不同时期立足党的建设、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的实际需要,带领中华儿女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力前行,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实践养成维度:时代使命要求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诞生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思想成果之中,并激励着中华儿女勇毅前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强调担当精神的时代价值,是因为担当精神和担当情怀是中华儿女不懈奋进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1.担当是时代新人的鲜明特色

青年一代特有的群体优势决定了青年肩负着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的重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以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作为育人目标。时代新人是党和国家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前提下为激励青年身心发展而设立的标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决定了青年一代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见证者,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

每个青年的个人梦想看似仅关乎自身和家庭,但它的实现需要国家的助力和支撑,在民族复兴的前提下,青年的个人梦想才有坚实保障,而民族复兴作为青年一代的时代使命,唯有一代又一代青年接力奋进才能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青年实现历史使命的重要品质,理想为担当指引方向,本领是实现担当的实践能力,青年一代若没有追求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想,没有个人本领作为实践支撑,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也就无从谈起。

当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过程,青年作为扛起这一事业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更要放眼未来,将责任与担当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的具体实践上,在满足时代需求、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创造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人价值。理想呼吁担当,本领支撑担当,三者紧密结合就能为民族复兴激发无穷的青春力量。

2.担当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汇聚动力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强调并呼吁担当精神是因为这一任务困难重重,需要担当精神为其注入动力。当前,世情国情呈现复杂多样的变化态势,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有直面危机的勇气和履职尽责的使命感,扮演好“引路人”这一角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信心的政治构想,它的实现既需要完善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行之有效的实践规划。在探讨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一历史问题上,习近平做出了创造性的解答,他认为实现民族复兴有两个具体的实践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能够经受住人民的满意度考验;第二个阶段是到2050年将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百年蜕变。“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决定着民族复兴的成败,而脱贫攻坚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任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习近平在工作部署中强调:“要提高对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直面困难的担当精神和团结一心的责任情怀。在向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进军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更为棘手的困难和挑战,中华儿女敢于胜利善于胜利的勇气和担当支撑着我们勇敢追梦。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共同担当

面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的繁复形势和危及全球的严峻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政治学院时,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自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多次出现在国际会议上,并逐步得到其他国家的赞同和采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梦和世界梦的统一,它在满足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下,通过重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良性互动关系,重构国际发展秩序,以此正确把握国际社会的变化趋势,准确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者,但各国人民都有责任共同携手打造全球治理格局。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历经两个多月成功地控制住了疫情。随后,积极帮助世界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历史和现实是孕育思想精华的摇篮,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的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前人思想成果的核心精髓,聚焦于新时代中国发展与变革的现实需要,充分彰显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开创精神。

四、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

解读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历史、理论与实践基础,可以发现,习近平对担当更多强调的是超越小我的“国之大者”的政治担当,其深刻含义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一个前提:以实现社会价值为核心的个人担当

习近平在肯定担当的政治价值的同时强调担当的本质意义,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无论身处重要的岗位还是平凡的岗位,履行职责、承担责任的过程就是实现个人担当的过程。

社会发展离不开各个群体的努力,习近平曾多次对不同的群体提出殷切期望。针对青年一代所具有的优势,他强调:“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于青年群体而言,在最美好的光阴中充实和提升自我,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蓄积能量,就是实现个人担当的过程。针对党员干部的职责和使命,习近平指出:“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担当。”党员干部要用好来源于民、用之于民的权力,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服务者”的担当。针对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性,习近平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优秀文化作品,发挥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内在价值,习近平多次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六个要”,要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现铸魂育人的使命担当。

2.一个基础:满足人民需要的为民担当

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重要论述所蕴含的政治价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宗旨决定的。习近平一直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视作执政理念,当选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庄严宣誓:“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在党的领导下,党员干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成为为民担当的主体,时刻把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作担当的价值归宿。

为确保为民担当理念的实现,习近平倡导建立新型党群、干群关系,并强调各级党员干部应自觉增强担当意识,把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走进群众的生活,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其次,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洞悉人民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应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的实干精神。据此,习近平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此外,习近平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运用手中权力时,要始终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心存敬畏,切实履行好人民公仆的使命和责任。

3.一个目标:以实现中国梦为旨归的民族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也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向世界所提出的政治宣言。2012年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梦这一概念,并认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环环相扣的发展链条。同年11月15日,在会见中外记者时,他进一步强调了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人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美好期待,其实质就是一种对民族发展的担当。”习近平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视作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唯有将接力棒接好、接稳,才能不负人民和民族的重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主题,每个中国人都是实现这一主题当仁不让的主角,唯有以自身行动实现个人担当,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助力,才能将民族担当化为更加具体的实践。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直接动力,“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好吃的肉都已经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不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儿女要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为民族复兴凝心聚力贡献力量。

4.一个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清楚中国与世界的共生共存关系,始终把促进中国发展与促进世界发展相结合。习近平曾多次强调:“中国人民深知,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以自己的发展为国际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和中华儿女都有为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使命和责任。

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但威胁各国主权与人民生命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上,始终坚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在国际政治关系上,中国充分尊重各个国家的主权,努力维护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呼吁各国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彼此之间存在的分歧与争端。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方面,中国注重与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投身于国际反恐活动。在经济与贸易发展上,中国倡导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带来全新的发展动能。我们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将发展智慧与发展成果与世界共享。

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习近平关于担当精神重要论述的内涵概括为个人担当、为民担当、民族担当、大国担当,给处于不同人生阶段、承担不同社会角色的中华儿女指明了担当的方向,提出了担当的具体实践要求。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2]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王文锦.礼记译解: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7]列宁全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12]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5]習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本文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2ZXYB015),河海大学中央业务费人文社科专项—社科成果培育项目(B21020704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家族中国共产党责任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谁的责任
责任(四)
皿字家族
走进植物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