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深处的文化“喧哗”

2022-07-24 12:12孔冰欣
新民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中山公园郊野浦江

孔冰欣

人们都爱逛公园,因为无价的良辰美景。

去伦敦,不可错过海德公园、格林公园、圣詹姆斯公园;去慕尼黑,市中心的英式花园让你驻足流连;去巴黎,难忘孚日广场、植物园、卢森堡公园;还有旧金山的金门公园、纽约的中央公园;更有优雅风情宛若一部长篇东方古典小说的京都——整座城市,就是竹篱茅舍、流水长墙的大公园。

人们都爱逛公园,也因为这里好戏连台。

音乐、舞蹈、露天电影、篝火野营……花木葱茏中,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这般忙里偷闲的放松逍遥,自然远超困囿室内的封闭、局促、紧迫——当代都市生活节奏快而乱心情,去公园一边呼吸清新爽洁的空气,一边享受精彩的文化飨宴带来的愉悦感,对市民朋友们来说,大概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治愈吧。

而关于“公园”,在上海,有个好消息已传来:申城的“千座公园”计划,将推动诸多公园于新建/改建的过程中增加文化、体育特色,持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此,2021年11月,一场特别的“联姻”仪式举行了——7个区的绿化市容等部门、3座市属公园、16座区属公园和8所院校分别签订了战略框架协议,准备试点形成灵活的合作团队;协议的第二类指出,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院校,可帮助中山公园、静安公园、浦江郊野公园等公园“做个文化园”,不断供给游客艺术的享受、美的享受。

很好。游客应该等不及了。

“1922年7月16日,在报童的吆喝声中,十二名青年冒着酷暑,相继来到上海‘辅德里’的一处寓所。在深巷内的石库门房子,这些青年就如何解救中华民族、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了深入讨论……当天,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二大”创下了若干“第一”:第一部党章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的第一次提出,第一次加入共产国际等,都使这次会议意义非凡。由于“二大”确立了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因此也被认为与“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但是,“二大”也留下了未解之问:12名正式代表,11人的身份确认;第十二位代表,究竟是谁?

《新民周刊》记者获悉,基于“二大”这个“第十二位代表”的历史谜题,上海戏剧学院与闵行区合作,早已推出沉浸式互动剧《寻找第十二人》,演出地点则是临近上戏昌林路校区的浦江郊野公园。2021年9月15日上午,《寻找第十二人》在浦江郊野公园活力森林区演绎中心正式首演,吸引了不少“解谜人”前往。

“寻找第十二人”,有没有入门的攻略?有。第一步,进入1号馆(演艺厅),通过演员们的表演,近距离地感受代表们在“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展开讨论时的场景。旧式公寓的布置,瞬间将气氛拉回20世纪20年代的老上海。第二步,去2号馆(资料室),浏览陈列的历史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程。而在基本了解了“二大”的历史概貌后,下一步面对的是推理馆——既然是推理馆,就必须通过推理打开“六道”关卡方能前行。“六道”关卡的设置,都与那“第十二人”有关,参与者需要认真听、仔细看、用心读、用脑想,直到通过最后一道关卡——密码门后,方可进入下一个场馆。至于推理馆中设置了哪些关卡?这里可不便剧透哦。最后,3号馆(星光馆)将引领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对于“第十二人”的来历,你或许将找到意外的答案。带疑问而来,铭初心使命,携信念而归;探索历史的隐秘,追寻真理的答案,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那个人”,更是为了在深远的时空中,找到一种精神,望见一片闪亮的星空。

为了将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寻找第十二人》的主创团队自创、自编、自导、自演,在翻阅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以当代的审美观照史实,尽可能还原中共二大召开的场景及人物形象。同时,他们采用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融合运用情境再现、展览展示、解密推理、多媒体展映等多种表现形式,打造出这部红色题材剧目,向观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完成建党的历史过程。值得一提的是,编剧、舞美设计、灯光设计、多媒体设计、展览设计等重要岗位都由“90后”操刀,大部分演员为“85后”,因此,这堂别具一格的“党史课”,显得尤其青春昂扬,意气风发。

启动首轮演出后,《寻找第十二人》将面向全市各大基层党组织、团组织、学生团体、社区团体开放预约制参观学习,同时面向更多爱党爱国、热心演艺的社会大众招募群众演员,力求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更有投入感的文化活动体验。

2020年9月28日,闵房集团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署《浦江郊野公园共建协议》,这也是闵行区政府和上海戏剧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首个落地的合作协议。2021年起,浦江郊野公园党支部在党建引领下,加强与共建单位、与街镇党组织的联系,发挥合力,将原有的“五彩物业”升级成为“五彩趣空间”,进一步深化与上戏的合作,充分利用浦江郊野公园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及上戏的专业特色、人才资源,形成校、园联动,以提高郊野公园文化艺术品质、满足市民的悠闲趣味。

除了与浦江郊野公园合作,上海戏剧学院还将牵手静安公园、东安公园,打造具有文化影视特色的公园。“我们和闵行区的区校合作已经开始了,上戏昌林路校区与浦江郊野公园仅一路之隔,双方希望以电影和新媒体为特色打造主题公园,比如举办沉浸式演出、探索‘国际青年电影节’活动、建设实景互动式电影取景基地等。目前,上戏的《寻找第十二人》话剧已经在公园演了好几场了。”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表示,“院校与公园合作,对公园来说能增加文化元素、艺术特色,让市民在游园休憩的同时感受艺术之美和人文熏陶。对学校来说能发挥专业学科的优势,同时师生也有了社会实践的平台,是多赢的合作。”

沉浸式互动剧目穿越红色时空,流淌的乐符,则回荡着浪漫的余音。

1831年的一个夜晚,李斯特在巴黎大剧院提出将灯光熄灭,音乐未断,众人正陶醉间,但见一盏烛台照亮了演奏者的面庞——不是李斯特,是年轻的肖邦。彼时蜚声上流社会的“钢琴之王”李斯特,用这种颇为特殊的办法,推荐了日后被誉为“钢琴诗人”的朋友,成就了古典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190年后,适逢李斯特诞生210周年,2021年10月23日下午,上海中山公园的肖邦雕像前,再次传来了李斯特和肖邦的乐声——一场以“浪漫的回响”为主题的音乐会,回溯了两位音乐巨擘的代表作,也回顾了两人的“神仙友谊”。

2021年6月20日,“琴颂百年 高歌启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架钢琴大型户外交响合唱音乐会,在长宁区中山公园举行。

音乐会现场,波兰青年钢琴演奏家阿历克斯·弗朗茨斯克·考尼茨以一曲肖邦《玛祖卡舞曲》,瞬间将听众的情绪带入了古典音乐“繁花盛放、落英缤纷”的时代。在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的导赏主持下,国内多位“亦师亦友”的演奏家陆续献上了出彩的演出:国家一级作曲家刘念劬与学生杨东瑾同台,以双钢琴改编、演奏了肖邦—李斯特经典曲目《大即兴曲——告别曲、爱之梦与叙事曲》;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汤蓓华则携手学生席盈盈等人,带来了李斯特《阿依达》主题变奏曲,以及肖邦的《第三叙事曲》《音乐会练习曲》等。

随后,知名乐评人、作曲家田艺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落日漫谈音乐会”, 围绕古典乐与上海、在肖邦雕像下听肖邦、肖邦的舞曲、肖邦弹性装饰音、肖邦的诗意与中国式审美等话题,在古典乐的天籁之声中穿插着个性十足的解读。“古典音乐在上海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百多年前,中山公园还叫兆丰公园时,就引入了当时欧洲流行的星期天露天音乐会的传统,带来了上海与世界古典乐界的紧密联系。这些音乐会也成为上海古典乐的启蒙,滋养了今日浓厚的古典乐氛围。”兴之所至,田艺苗还在现场弹奏了肖邦经典和她自己创作的曲目,招待了轻松又惬意的“古典下午茶”。

在波兰华沙皇家瓦津基公园,每年都会举办露天肖邦音乐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齐聚在肖邦雕塑前演奏,迄今已有逾60年历史。2007年,由波兰肖邦纪念像筹建委员会捐赠的上海肖邦纪念像在中山公园落成。受瓦津基公园音乐节启发,长宁区于2019年起在中山公园举办草地钢琴音乐节,致力于海内外古典乐的交流与推广,打造申城古典乐新地标。如今,“到中山公园听肖邦”渐渐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上海市民享受古典乐的新路径。沐浴在金色、温暖的阳光下,散坐在绿意盎然的草坪上,无须礼服,一身便装,自由轻松的画风,打破了观众与高雅艺术的隔膜,丰富了城市软实力的内涵。

“浪漫的回响”草地音乐会。

2021年10月3日,上海東方艺术中心与世纪公园首次联合打造的公益音乐会——潮玩国风音乐节在国庆假期亮相世纪公园河畔音乐广场。

从《寻找第十二人》互动剧、草地音乐会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校、园合作”,双方各展所长、互相促进,公园提升了文化品质,学校的艺术人才,亦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对此,长宁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王晔菲表示,“以往的合作更像是灵感迸发后的邂逅,今后有了体系保障,合作将更加紧密,成果可期”。

中山公园和上海音乐学院合作的“听肖邦、品雅乐”,曾在一个周末的时间里,令100架钢琴及其演奏者奉上“草坪弹琴快闪”;而场地条件更好的临空音乐公园,在节假日探索了歌剧演出;天山公园依靠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帮助,将打造植物科普和艺术互动馆……值得期待的“节目”越来越多,疫情之后,市民游客不愁水光山色、浮生清欢——当觉得内心“喧哗与骚动”的时候,这恐怕是我们最需要的一种抚慰。

猜你喜欢
中山公园郊野浦江
浦江游览
中山公园的郁金香 谢竹安
美丽的中山公园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连长帮我卖牛肉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中山公园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
中山公园改造中的树木保护
结合南海子郊野公园市政规划咨询设计浅谈城市郊野公园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