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绿色金融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2022-07-24 23:04林绿武丽蓉刘慧
大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绿色金融课程体系

林绿 武丽蓉 刘慧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绿色金融蓬勃发展,业务实践和学术研究都有了长足进步,而国内各大高校绿色金融相关课程匮乏,绿色金融人才教育任重道远。我国亟须加强绿色金融人才建设,培养既掌握金融、经济政策和技术工具,又了解环境、气候变化、生态领域等相关政策和技术工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文章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和国际组织开设的绿色金融课程,对比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探索绿色金融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绿色金融;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142-04

绿色金融旨在把潜在的环境影响纳入到金融部门的投融资决策过程中,有效引导资本向绿色、环保行业聚集,同时引导金融部门妥善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风险问题的挑战[1]。绿色金融涉及金融学、经济学、气候变化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交叉领域[2],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时效性。我国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教学与实践近年来有长足进步,但也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和实践探索等难题,亟须一批既掌握金融、经济政策和技术工具又了解环境、气候变化、生态领域等相关政策和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国家战略和全球共识,然而我国目前绿色金融的理论、方法尚未成熟,绿色金融人才匮乏,相关课程在金融类专业鲜有设置,金融专业人士对绿色发展、环保和气候变化的系统知识较为欠缺[3-4]。这些不足制约了我国绿色金融的研究和实践。

面对以上问题,本论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绿色金融教育、课程体系,对国内外高校中的绿色金融相关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侧重点等做详细解读、对比,探讨绿色金融教育的优化发展方向。

一、国内外绿色金融课程对比

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是可持续金融的组成部分[5]。本文以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可持续金融(Sustainable Finance)、气候变化金融(Climate Change Finance)、碳金融(Carbon Finance)等关键词进行搜索,重点查找各高校的商学院、金融学院或金融系、经济学院(或经济系)的网站。相关课程在国内外高校中的开设情况如表 1所示。

在国内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复旦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开设了绿色金融课程。在国外高校中,苏黎世大学银行与金融学系开设了3门绿色金融相关课程,分别侧重绿色金融概念、最新进展和量化研究方法;哥伦比亚商学院面向MBA学生开设了两门绿色金融课程,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工具和技术,介绍改善环境和社会影响的资本工具、社会责任投资案例。除高校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也开设了绿色金融培训。

(一)高校的绿色金融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于2016年9月开设绿色金融系列课程,包括绿色金融概论、绿色金融市场与保险、绿色银行与信贷3门核心课程。绿色金融概论介绍绿色金融发展的背景、历史、现状和趋势,阐述国际和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情况,解读最新法律与政策;绿色金融市场与保险讲授金融市场支持绿色金融的融资工具和机制,包括绿色股票指数与环境信息披露,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模式;绿色银行与信贷介绍绿色银行运行模式和案例,赤道银行与赤道原则,银行业环境压力测试和绿色信贷机制与案例。

该系列课程的教师来自财政金融学院、重阳金融研究院和环境学院,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分享最新业界动态,已邀请的专家包括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专家、政府官员、国际绿色金融领域的资深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开设影响力投资和可持续投资,对象是MBA和EMBA学生,旨在帮助金融从业人士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待投融资,树立投融资社会责任理念。影响力投资于2015年開设,是国内第一门介绍该领域的研究生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分析影响力投资的界定、探讨这种投资理念与现代投资组合理念之间的关系,解读最新的学术论文和案例。其特点是除上课外,教师设计了实境学习环节,带领学生实地拜访案例公司,与公司高管、决策者和投资经理互动交流,了解决策过程。可持续投资最近更名为可持续金融,介绍ESG责任投资、影响力投资、普惠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四方面的概念、进展、投资策略、案例和学术研究等,介绍金融工具和金融科技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考核基于课堂参与、出勤记录及期末报告,其中期末报告为由3人组成的小组撰写一份5页的报告。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于2019年开设绿色金融理论与实务,面向MBA和金融专硕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绿色金融的整体理论认知和实务思维。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制度模块,包括绿色金融制度与政策、绿色金融市场、公司绿色金融、绿色投融资、绿色财税、“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环境经济与政策、环境风险管理等;实务模块,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绿色基金、碳金融、绿色供应链、绿色PPP、绿色评级等金融工具;实践案例模块,介绍最新的绿色金融和碳金融等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该课程授课团队出版了《绿色金融概论》作为授课教材,全面和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绿色金融学术和实践进展。同时,该课程授课视频在线上公开发布,有利于绿色金融知识的广泛传播。

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简称“央财绿金院”)是国内首家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为目标的开放型、国际化的研究院。2020年10月,央财绿金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合作举办可持续金融系列课程,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该课程除央财绿金院授课教师外,还邀请可持续金融领域相关专家为学生开设讲座,多角度介绍可持续金融的概念、范畴、产品与创新,讲授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金融市场的关键知识和工具,引导未来金融从业者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到未来投资决策中。授课视频在央财绿金院公众号发布,方便未选课学生、金融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学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开设绿色金融研究生课程和绿色金融概论本科课程,均为2学分,32个课时。

绿色金融教学内容基于环境经济学、气候变化科学两门学科的重要理论,金融计量、风险评估两种重要的技术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最新环境和气候政策的解读、主要绿色金融产品的设计与操作的介绍,不断引入最新政策、研究进展、应用现状。在介绍理论知识、相关政策与主要产品的同时,通过解读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探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会计、投资、融资等金融相关领域,力求使教学内容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课程教学形式以集中讲授与案例讨论为主,以扩展阅读、专家讲座等为辅。考核采取“教学全程考核法”,包括课堂表现、案例讨论表现、小组阶段汇报及个人课程论文。

苏黎世大学

苏黎世大学银行与金融学系(Department of Banking and Finance)于2013年开设了环境与金融的可持续(Environmental and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课程,2019年开设了可持续金融与网络(Sustainable Finance and Networks)、气候变化和金融:评估风险和机遇的指标(Climate Change and Finance: Metrics to Assess Risks and Opportunities)课程(见表2),第一门课程由学者Marc Chesney主讲,后两门课程由学者Stefano Battiston主讲。环境与金融的可持续课程内容侧重理论知识,尤其是金融体系可持续性的内涵、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环境问题和相关理论,并介绍已有的碳市场实践案例。

可持续金融与网络以及气候变化和金融:评估风险和机遇的指标侧重量化工具和案例计算,要求学生有线性代数和数学分析基础,了解统计软件工具(如Matlab,Python,R)。可持续金融与网络以图论为基础,介绍金融网络模型和金融风险传导知识,提供数据供学生练习计算投资组合面临的风险(如系统性风险、气候风险)、投资组合对社会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和金融:评估风险和机遇的指标介绍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的概念、利益相关者行动等,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基于投资组合数据量化气候相关金融风险,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评估气候变化对政策和风险管理影响的能力。

爱丁堡大学

爱丁堡大学商学院于2011年开设碳金融(Carbon Finance)一年制授课式硕士学位课程。该课程是全球首个以碳金融为主题的硕士学位,于2021年更名为气候变化金融与投资(Climate Change Finance and Investment)。其课程体系包括高级能源金融、碳会计、气候政策与投资、碳定价、基础设施金融基础、国际气候金融、碳咨询与环境咨询、气候风险与投资组合、气候变化金融研究方法9门核心课程以及基线和信用方法、行为金融学、投资管理、可持续金融4门金融专业选修课程。碳会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测量、计算、报告和审计要求和挑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高级能源金融旨在让学生了解能源部门的财务原则,把握能源部门的特征,评估能源公司的财务决策并制定风控策略;气候风险与投资组合介绍如何评估低碳投资的挑战和机遇,了解关键的资金流动和战略,了解各类投资者的低碳投资动机并应用于决策;气候变化金融研究方法旨在培养学生使用统计、计量方法和工具撰写论文的能力。上述课程主要采取多人讲座、课堂讨论的教学组织方式,部分课程设置了实验和考查环节。

哥伦比亚商学院

哥伦比亚商学院的MBA课程体系中有两门绿色金融相关课程,气候金融(Climate Finance)和金融与可持续性(Finance and Sustainability),两门课程均由具有十几年金融业界经历的Bruce M. Usher讲授,于2012年开设,学分分别是1.5学分和3学分。

气候金融原名碳金融(Carbon Finance),探討气候变化科学及其相关的经济和环境影响,并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金融工具和技术,采用案例解读和讨论的授课形式。涉及案例包括:利用资本市场建立基于市场的排放交易系统、利用风险资本开发低排放技术、清洁能源项目融资、引导资本投向减缓气候变化的领域。课程采取单人授课、课堂讨论的教学组织方式,课程考核由课堂表现、个人和小组案例报告、个人期末作业组成。

金融与可持续性侧重金融业的可持续性管理、社会责任投资,强调金融服务为社会创造可持续性的价值,关注金融资本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包括改善环境、减少贫困、改善公司治理和培育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探索可以用来赚取利润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和案例。具体案例有解决环境问题的资本市场工具,减少贫困的商业银行行动、减少贫困和创造基础设施发展的项目融资、改善公司治理和培育社会责任企业家的投资管理。学生通过课堂表现、两份案例分析书面报告、小组案例分析和期末作业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国际组织的绿色金融课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作为推动国际范围内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多年来致力于绿色金融课程建设,为金融从业人员和金融监管机构、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等人员提供培训。其绿色金融课程包括:环境与社会风险分析、气候变化,金融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绿色金融大学课程,社会与可持续发展债券培训、负责任投资培训、可持续金融培训、有关储蓄信贷业务的可持续金融培训项目、金融机构企业生态效率。除前3门为系统的课程外,其余为不定期召开的研讨会。

环境与社会风险分析(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isk Analysis, ESRA)课程于2005年开设,采用英语、中文、西班牙语、法语授课。课程旨在培训本土、区域及国际金融领域的从业者,重点关注识别、分析、管理金融机构在借贷与投资活动中的环境及社会风险。该课程往年采用线下培训,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改为线上培训,每期培训人数控制在24人以内,以确保课程质量。课程持续三星期,学费600—950美元不等。

气候变化与TCFD:银行业的风险与机遇是在线课程,前身是2007年起开设的气候变化:金融部门的风险和机遇。2017年随着金融稳定委员会成立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UNEP FI针对银行业重新设计培训内容,旨在支持金融机构开展TCFD响应评估。课程重点讲解最新气候变化政策、应对技术和措施、评估气候变化带来的信用风险和机遇、评估向低碳经济过渡的信贷风险和机遇。课程在线进行,采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授课,主要面向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银行高管和中层管理人员,持续三个星期,学员每天保证学习时间2小时,学费820—1210美元。

绿色金融大学课程由UNEP FI 和智利Finis Terrae大学共同推出,2020年起开设,面向中美洲和拉丁美洲金融从业人士或其他利益相关行业人士,旨在介绍可持续金融理念,分析可持续性变量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介绍如何利用金融工具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相关变量运用到投融资决策中。课程线下进行,采用理论课、实践学习、研讨会和嘉宾讲座等形式,周二和周四晚上及每月的两个周六全天上课,持续3个半月,学费约2800美元。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World Bank,WB)的Open Learning Campus是依托网络和数字技术传播知识、提供自学资源的平台,其内容分为单个讲座、系列讲座,包含若干与绿色金融相关的在线讲座,如碳市场与定价、碳税、气候金融等。

以碳市场与定价系列讲座为例,该系列讲座汇集了相关主题的前沿讲座,例如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为2020年后的气候市场做好准备,介绍南非、塞内加尔等最新的碳定价案例等。讲座内容持续更新,并以视频或书面材料的方式公开,供公众免费查阅。

二、对策和建议

金融业对具备绿色金融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需要负责任的投资者,需要金融从业人员形成对绿色发展的强烈认同感。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校、国际组织的绿色金融相关课程开设情况,详细分析和对比了各所高校和组织的课程内容、考核方式、侧重点等,以期为绿色金融教育提供优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近年来,绿色金融课程已经出现在金融专业、MBA等课程表中,但与巨大的需求相比,这类课程仍是凤毛麟角。多数高校将绿色金融课程作为选修课,其所涵盖的内容很少被纳入核心金融课程,不利于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金融人才的培养中。基于本文研究内容,笔者就绿色金融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重视绿色金融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构建。本文调研的课程中,大多数课程侧重案例解读、产品介绍和实践进展,对绿色金融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尚未有系统的总结,采用的教材也具有类似特点。复旦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课程中强调了绿色金融是环境经济学的分支,并解读了环境外部性和产权理论,这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课程中重点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估、自然资源估值、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在研究方法方面,苏黎世大学的课程强调量化工具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介绍了投资组合模型、实物期权法等,并辅以实际案例数据供学生练习;爱丁堡大学的课程中有涉及碳核算、碳会计和气候变化金融研究方法的内容;上海交通大学的课程中有一部分是对最新学术论文的解读,涉及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建议增加在线资源以促进课程内容传播。本项目提及的几所高校在2020年均推行线上授课或线上线下结合授课的模式,其中,复旦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绿色金融课程授课视频已通过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授课视频通过线上授课平台“雨课堂”发布,供选课学生回看;苏黎世大学的3门课程均通过线上授课及进行课程咨询,其课程材料通过校内授课平台发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培训采用付费的线上模式,世界银行的讲座则是免费向公众开放。

第三,构建更广泛的绿色金融教育与人才培训体系。首先,针对不同授课对象进行差异化教学,将绿色金融教育融入金融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使绿色投资、负责任投资、可持续投资等相关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建立人才培养的国内外交流模式,将国际上先进的、前沿的绿色金融知识与实践引进来,将国内成功的、最新的绿色金融理论与案例推介出去。最后发挥高校专业化的教育机制,开展培训、咨询等服务,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職能。

[ 参 考 文 献 ]

[1] 马骏.论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J].金融论坛,2015(5):18-27.

[2] 陈诗一, 李志青. 绿色金融概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9.

[3] 林绿,徐悦,潘勋章.绿色金融课程案例教学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9(8):14-16.

[4] 闫怀艳,褚霞,吴莹.应用型本科院校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知识经济, 2018(21):160-161.

[5] 巴曙松,杨春波,姚舜达.中国绿色金融研究进展述评[J].金融发展研究,2018(6):3-11.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绿色金融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