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路径创新

2022-07-24 23:04谭翔尹蒙运芳
大学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时代德育高职院校

谭翔尹 蒙运芳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工作路径、工作方法,不断深化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知,让学生参与德育教育工作,同时进行资源整合,拓宽德育教育的实践平台,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输送合格的、德技并修的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05-0184-03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出臺了一系列关于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政策文件,但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迫切需要创新路径以有效做好德育工作。

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部分高职院校中的落实不尽如人意。尽管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是实践过程有些“水土不服”,理论与实践脱节,存在针对性不强、成效不佳的状况。

部分学生自身在德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政治觉悟不高,立场不够竖定,易受各类网络思潮的影响。二是理想信念缺失,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缺乏精神之“钙”,功利性强,无奉献精神。三是无职业规划,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四是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甚至是“极端个人主义”,盲目追求金钱等现象。

部分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中也存在问题:一是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技能,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保障学生的安全。二是德育工作存在简单粗暴的现象,采取“一刀切”的工作方式,缺乏联动。三是德育工作评价体系不完善。四是“三全育人”的格局体系没有形成。五是德育知识体系未能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且更新不及时。

二、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学生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德育工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成效难以呈现。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生源层次不同,德育工作“精准”性要求强而实际针对性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比较复杂,部分来源于中职学生,部分源于高考学生,还有部分是扩招后的社会学生。学生层次复杂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是中职生源学生德育工作难度较大。由于中职升高职门槛低,其中一部分中职生往往是一些“问题”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纪律观念淡薄,甚至出现厌学情绪,但因为年龄小、学历低,所以只能继续求学。由于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不高,自我管理能力差,经常出现违纪等问题。他们本身对德育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较低,对德育知识学习不重视甚至是抵触,这部分学生德育工作难以进行。

二是高考学生德育状况参差不齐。这部分学生中有一些与中职生源的一些“问题”学生混一起,很容易受到影响,德育工作难度也比较大。

三是社会生源的学生大多重技术轻德育。有些学生再次到高校求学目的性比较强,就想学好一门技术,学习模式多为半工半读,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极为有限,且不重视德育学习和锤炼,德育工作难以开展。

(二)德育知识体系枯燥,学生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德为人才之魂,树人必先立德。”立德又必须对德育有基本的认识,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知识体系还没有专门化,还与普通院校的德育知识体系一致,表现为思政课教材相同,其他课程教材也大多相似,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德育教材缺乏。同时,当前的德育教材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枯燥,对于理论思维能力弱而感性思维能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吸引力不足,学生理解不透,自然也就很难将德育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外,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的思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良好德育的形成需要有理论上的认识,实践上的体验。为此,不仅要教授学生系列德育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加强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在生活实践中运用和升华,而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德育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单一、缺乏联动

德育工作是高职院校的工作重心,但是有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方式单一,且未能与时俱进。德育工作包括课堂教育与非课堂(即课外)教育两部分。课堂教育又包括思政课教学与非思政课(专业课与其他非公共课)教学,是思政课育人与课程思政育人的统一。课外教育主要指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科研育人等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课堂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它注重德育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且拿到相应的学分,而实践育人尽管在一些高职院校也作为一门课程并记入学分,但很多学生是基于完成此学分才去应付德育实践任务的,未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实践,所以德育教育很难出效果。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育人方面方式方法陈旧单一,更多的是对学生安全纪律的管理。学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通常是在节假日、重大活动前后,辅导员、班主任等德育工作管理人员往往是在学生出现德育教育问题时才解决。其他方面的育人往往与学生德育脱离。此外,学校部门间和各岗位间缺乏联动,德育工作衔接不顺畅,未形成 “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和机制,各自为政,条块分割。

三、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路径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德育教育,事关学生的将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职院校要站在新时代的前沿,打破德育工作的传统,勇于探索创新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需求的德育工作的新方式、方法。

(一)创新高职院校学生对德育的认识

据调查发现,在德育课堂上,仅有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而部分学生开小差,注意力难集中,或者创新思维不活跃。他们普遍认为思政课无聊无趣,没有专业课实用。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不可能成为时代的楷模,他们觉得没必要把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升得那么高。但是,我们的德育工作就是要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等的关系,解决如何做人、做事等系列人生课题。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突破学生对德育的固有认知,让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重视德育,才能认真对待德育教育,接受德育教育。学好德育,用德育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 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在德育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轻松有趣的德育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最喜爱的方式,比如一些文娱活动、课外活动,有良好互动的课堂等,枯燥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普遍不被学生所接受。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灵活化。

一是充分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技术。结合学生特点和需求,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德育理论知识点时,通过在课堂呈现各类视频、数据、图片等;讲通讲透、讲好德育故事,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德育就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动力,让学生自觉用所学德育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是完善德育课程的考核。我们要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考核制度,实行德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既能掌握德育知识理论,又能将德育知识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不一样,专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技术,而德育教育不单是教授德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德育理论转化成学生的内生动力,规范和指引学生的行为。因而德育的考核不能以分数论。高职院校应该完善德育课程的考核内容。学生在校期间德育课程考核要建立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两方面的考核机制,德育理论重点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德育实践主要以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作为考核的内容,比如将思想觉悟、理想信念、行为规范、课堂纪律、集会出勤情况、校园活动参与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充分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职院校育人体系。

三是加强家校联动教育。德育工作不仅仅是高职院校的职责,也是父母的职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最好基地。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各种问题,大多是因为家长并未正确履行其德育教育的义务。现在社会压力比较大,有些家长因忙于生计、忙于事业而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孩子不听家长的管教,家长无能为力就会把教育重任托付给学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掌握最基本的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认识德育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让孩子有生存的技能,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同时,家长要主动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共同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高职院校要建立起家校联系的桥梁,铺平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夯实德育教育的基础,确保德育工作全方位有序开展。

四是加强校级各职能部门的联动。德育工作不能仅靠教师,也要加强与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等全员全方位的联动,形成“大思政”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让德育工作融入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无形中实现自己的德育养成。

(三)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于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双向互动。在职业教育中,要把职业技能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融入教育教学中。在专业职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如在教授某项技能时,教育学生要有耐心细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把个人的理想价值与社会国家的理想价值结合起来,求真务实、积极进取。

(四)讓学生参与德育教育

一是要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德育教育。新时代知识更替速度快,学生对新事物的认知存在困惑。在德育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不喜欢被动教育,乐于成为课堂的主角,希望能在课堂中与教师有良好互动,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困惑,并适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知,以解决学生的困惑,避免学生被动式接受知识。

二是要让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均是成年人,在学校学生事务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让学生组织充分参与学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生问题的处理等工作。在出现德育问题时,比如宿舍卫生脏乱差、校园内吸烟、迟到旷课等,学校可以让学生组织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能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从而深刻理解什么行为可为、什么行为不可为、为什么不可为。自我的德育教育,学生会受益终生。

(五)拓宽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平台

德育教育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因此,要拓宽学生的德育实践平台,让学生提前知道社会的需求,提前进行自我调整,从而能够从容适应社会。

一是加强学生的企业实践。高职院校大部分有校企合作项目,在第一年学习结束后会安排一定时间的企业实践课程,让学生直观体验专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企业文化和职场所需的职业道德。这能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让学生为适应社会提前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培养职业道德。

二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有序组织学生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定期为周边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或者志愿服务岗等社会公益团体提供志愿服务。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感知生活的真善美,在帮助别人中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让学生不断树立向上向善的人生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三是丰富校内实践平台。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校风,为德育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同时,根据新时代学生的特点,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和发挥自身特长,践行自我价值。最后根据管理需要,可以为学生适当提供校内兼职,比如校内勤工岗、校内管理助理或者班级助理等岗位。通过设置服务岗、管理岗、技术运用岗等形式多样的岗位,让学生有机会在岗位实践中学习和践行德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四是建立校外社会文化实践平台。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校外各类现有的文化资源,包括红色资源、革命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资源等,建立各种德育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将德育渗透到实践的各个环节,浸润在学生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以实践育人促进学校德育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9.

[2] 苏向元,王丽丽.基于大数据的青少年德育工作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索[J].教育界,2021(32):67-68.

[3] 徐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1):95-96.

[4] 李永昌.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机制探索[J].职教论坛,2021(8):153-157.

[责任编辑:李香莲]

猜你喜欢
新时代德育高职院校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