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移动短视频空间生产实践探析

2022-07-24 12:08孔晨光
今古文创 2022年26期
关键词:生活空间

【摘要】 移动短视频并非只是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更是一个展示自我、获取他人注意的空间。移动短视频平台借助普通用户与专业机构进行空间生产实践,推动了空间内容的生产,同时再造了一个社交性空间。但是短视频的空间生产并不是创造新空间,而是对既有空间的关系强化或者结构改变,这个由新媒介营造的空间正影响着当下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 空间生产;移动短视频;生活空间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6-007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6.023

根据2021年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2021年3月短视频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全民生产和消费短视频的时代到来,意味着普通用户用一部智能手机、一个短视频APP即可完成一系列拍摄、美化、剪辑、上传流程,每个用户都能通过影像来表达和呈现自我,争夺他人的注意力。

一、空间生产理论研究

在经典社会理论中,相比于时间的辩证的、有生命力的、运动的特点相比,空间往往被当作非辩证的、僵死的和静止的存在。直到20世纪70年代,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一书出版,才使得西方社会理论研究开始重视和阐发空间向度,以往给予时间和历史的青睐被转移到空间问题上来。列斐伏尔在书中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并将空间生产表达为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性空间三元形态,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在列斐伏尔之后,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了空间规训理论考察了权力在空间中的作用,西班牙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提出了流动空间生产理论则将空间概念延伸到了网络社会,此外还有大卫·哈维、爱德华·苏贾等学者扩展、创造出一系列空间与空间生产的相关理论,提升了人类对空间与空间生产的认知、理解与把握。[1]

二、移动短视频空间生产实践

移动短视频以直接的影像化表达呈现出现实生活空间的景观,同时移动短视频平台的UGC、PGC 及 MCN 三类生产主体通过对现实生活空间的迁移和重构,进行移动短视频多元空间生产实践。

(一)生产主体

1.UGC 内容生产主体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户生产的内容,这里指非专业化拍摄和剪辑、上传视频作品的普通用户,他们的内容生产依据自身的主动性且具备碎片化、自由化等特点。移动短视频的移动化、去中心化、便捷化、易操作性等特点实现了技术对普通用户的赋权。与之前的图文形态相比,移动短视频平台提供的一键拍摄和便捷化的剪辑、上传功能,使得大众都能使用影像化的呈现方式来表达自我、记录生活,庞大的普通用户群体的内容生产能力借助短视频平台这一新兴媒介进而被释放出来。作为移动短视频平台空间内容生产的重要参与者,普通用户无论作为生产者的自我呈现与生活记录,还是作为消费者的点赞、评论与转发都成为短视频空间内容的一部分,媒介赋权下的普通用户俨然已经参与到短视频空间内容“生产-分发-消费-反馈”的流程与系统中去进行创作和生产,成为产销合一的用户。

UGC内容生产主体规模巨大且结构多元,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他们参与到移动短视频空间中新闻资讯、才艺、萌宠、二次元等内容板块的生产实践之中,使得移动短视频空间中的内容层次更加丰富、种类更加多元,满足了多样化用户的多样化信息内容需求。在UGC内容生产主体中不乏优秀的创作者,以UGC的形式,产出近乎PGC的内容。他们拥有着丰富的媒介经验,内容生产也更垂直细分和专业化,催生了“特别乌拉拉”“张若宇”“疯产姐妹”等多个优质原创IP,逐步从UGC 向PUGC、PGC进化。

2.PGC 及MCN内容生产主体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即专业内容生产,传统媒体时代,PGC内容生产主体主要是指以生产新闻为主的专业的媒介组织和机构。新媒体时代,新闻资讯只是移动短视频空间的一个内容板块,其专业内容生产主体远远不只传统主流媒体旗下的新媒体平台,还有众多具备专业能力和专业技术设备的小型化团队。这些团队依靠内容策划、专业化的拍摄手法及后期剪辑技术,诞生了很多爆款视频,慢慢积累了大批年轻用户群体,在其领域的影响力已经不逊色于主流媒体旗下的新媒体平台。“papi酱”“老饭骨”“一禅小和尚”“柳叶锡”等相较于UGC创作者的碎片化、非专业化生产,PGC创作团队在其内容生产、发布数量及时间、粉丝运维、商业盈利模式方面等方面都方面更拥有一套标准和流程,可以说PGC创作主题已经具备相当完善和专业的运营模式。可以看到的是新的专业力量正在一步步成长起来,不仅包括正在专业化的UGC创作者,还有这些轻资产、小型化的专业化生产团队。他们没有大量資本去打造专属的内容分发渠道,但可以依托抖音、快手、微视等移动短视频平台,将其生产的原创内容分发给用户。

近年来中国MCN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20年疫情带动线上经济,MCN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超330亿元。[2]短视频行业的巨大红利,使得资本纷纷入场扶持相应的MCN机构,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在资本的市场刺激下,部分头部PGC开始转型MCN,以谋求更大的发展。资本涌入与PGC的转型,在短视频平台引领并带动了MCN模式,同时移动短视频平台也为MCN开设相应的数据监测服务,为MCN机构提供相应的流量及技术支持。移动短视频空间内的MCN生产主体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垂直领域衍生的电商型MCN;二是内容社区转型的平台型 MCN,如在内容社区转型模式中典型性企业代表有魔力TV、新片场等;三是网红+IP 驱动的泛娱乐型 MCN,如papi酱旗下的papitube ,依靠“papi酱”IP的巨大流量和影响力,签约孵化新人并带动旗下的小型账号快速涨粉。虽然分属于不同体制机制的媒体机构,依托于不同的媒体平台,但专业化的内容生产组织和个人始终是移动短视频空间内容生产的中坚力量。

(二)生产方式

在传统媒体时间,影像化的呈现与表达权掌握在媒介机构手中,普通用户只能被动地等待大众媒体的“探照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众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发声,但普通用户呈现与表达自我的载体局限于图文的形式。智能手机的普及、通信技术的提升、移动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准入门槛,将全民都拉进了移动短视频空间的生产实践之中。

1.日常化、碎片化生产

短视频作品为受众展示了有关现实生活空间的方方面面,受众可以在短视频中看到来自不同地区的美食美景,不同地区的生活状态与习惯,感受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传统主流媒体对现实生活空间的呈现方式不同的是,在短视频作品中没有宏大的叙事主体,有的只是大多数普通用户用来拍摄记录的日常生活。此外,由于移动短视频的特性,视频时长普遍在15-30秒,因而信息是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生产与传播。然而,正是由于短视频作品中的日常化、碎片化信息,各种细微之事构建出的短视频空间却更生动与真实。比如可以看到农村的春种秋收、婚丧嫁娶时的流水席;可以看到城市中繁华的商业广场、晚高峰时的车水马龙;可以看到海边渔民的捕鱼日常等等。现实生活空间的每一个方面、被大众媒体所忽视的平凡日常都能在短视频作品得到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众媒体对现实生活空间呈现与构建的上班族空白。短视频以普通个体丰富的视角合力临摹出了人们所生活的现实空间的模样,为人们呈现出来了一个日常的、真实的、立体的短视频空间。

2.身体叙事与影像化表达

在大部分短视频作品中,创作者不仅是生产主体还是出镜对象,将自己及周围事物用镜头传达给屏幕外的观众。他们在展示各自生活空间的同时也伴随着态度、想法的表达,衍生出带有主观意志的空间构建行为。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他们以现实生活空间为背景,以身体作为叙事手段,通过镜头前的身体表演呈现和表达自我。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不同,短视频平台不再依赖于图文作为叙事手段,之前居于幕后的身体被搬到了屏幕面前,身体成为短视频的重要语言符号,担负着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功能。在短视频空间中充斥着各种身体展演,女性性感的身材、男性健硕的肌肉、拥有着高颜值的男男女女在短视频空间中随处可见,成为一种供用户消遣娱乐的方式,其实在这种看与被看的过程中也暗含着权利与文化的流动缩影。在承载着丰富身体叙事的短视频中,有的是对内容不加编排、修饰的原生态视频,如众多普通用户发布的记录日常生活学习的视频,简单的直接拍摄,剪辑便上传到短视频平台,直观地展示个人的现实生活空间。在普通用户自由化、碎片化的表达和呈现现实生活之外,也有一部分PGC创作主题及MCN机构,通过拍摄前的内容策划,拍摄中的专业化操作及后期的精细化剪辑,影像化的呈现和记录了现实生活空间。如“姜十七”“丁公子”“一块方糖”发布的微影视化作品,用影视化的手法主观地位用户构建情感生活空间。

三、移动短视频的空间生产

(一)物理性空间的构筑

移动短视频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人们记录生活、获取资讯、消遣娱乐的一种重要媒介。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到短视频的生产之中,开放、多元的移动短视频空间也被多层次、多角度的建构起来,并随着生产主体活动范围的扩大而不断扩展。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楼大厦、乡村小镇的田园景色、重庆火锅、北京烤鸭、河南胡辣汤等等都被搬移到了移动短视频空间。生产者碎片化、多元化的记录与呈现的具体和实体的生活空间,却在移动短视频空间中被聚合而形成场景化的物理空间。移动短视频物理空间的构筑离不开具体的和实体的空间,图书馆、餐馆、公园、商业广场、客厅卧室……无论是公開的还是相对隐私的生活空间都逐渐被创作者搬上短视频空间,甚至实体空间本身才是生产者用来吸引用户的重点。如在诸多的“三农视频”中,农村的土炕、田野、瓦房、粪坑等场所成为另一个视觉重心。[3]景点、小吃店、书店等在知名博主的作品中出现之后,就会突然成为年轻人的“打卡”胜地。如经美食博主“特别乌拉拉”探店之后的小吃店,转眼便会成为人们热衷的打卡胜地和消费场所。被人们“重新发现”后的具体或实体的生活空间会在其原有的现实基础上附加新的经济意义或关系意义。移动短视频空间中的地点或空间不仅依赖于现实的地理空间,也会反哺线下的地理空间,赋予其新的属性。

(二)社交型空间的再造

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说道:“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移动短视频平台以影像化表达和身体展演为纽带迁移并扩展了个人的社交关系,再造了一个社交性空间。为促进强关系的勾连,移动短视频平台可通过QQ账号、微信号以及手机号等进行选择性登录,在方便用户注册登录的同时,又能便于平台迁移用户在其他社交媒体的社交关系。如抖音APP就在首页上方的导航栏中设有“朋友”一栏,便于用户浏览身边亲友所发布的作品。其次在用户浏览作品时,平台也会基于社交推荐向其推送还未关注的通讯录或者微信好友等,以加强之间的关系勾连。在延展弱关系的连接方面,短视频平台会分析用户喜好,并通过算法技术将作品推送给感兴趣的用户,帮助创作者和用户建构趣缘、业缘等弱关系,拓展双方的关系圈层。短视频平台还设有合拍功能和话题挑战板块,激励各类用户进行跟拍、不断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强度,促使用户贡献更多富含个性化、生活化的影像内容。平台以人为媒,根据用户之间的点赞、评论、分享等信息交往实践,将用户的各种强、弱关系进行延展编织,提高各类用户被看见和被关注的可能,一个社交性的空间就此形成。[4]

(三)视觉化下的消费型空间

当物质性与社交性空间建构完成后,空间的消费实践即对用户注意力的消费就必然展开,因为只有锁定用户的注意力,资本才能完成导流、转化和增值。为了最大程度的留存用户,获取注意力资源,快手、抖音、微视等短视频平台上在依据算法技术进行智能化推荐外,还依靠界面设计、简化操作等手段来博取用户的“欢心”。短视频的短时长、全屏的画面冲击以及通过指尖上下滑动的快速切换,都让用户沉浸在不同时空的影像画面刺激之中而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平台则借此不断赚取用户的注意力,最终以广告投递、电商付费等方式实现资本的转化扩张。穿梭于无限景观之中的用户不仅失去了时间感,还从不断变换的现实空间的镜像中获得了空间体验,这种空间体验的影响更是带动了一批城市和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如重庆的洪崖洞、西安的摔碗酒等线上作品对线下城市形象的重塑,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大大增加了用户对平台的使用依附和延宕时间。疫情之下,直播带货迅速成为新的商业模式,短视频平台纷纷开设线上商城,将平台流量进一步转化为经济输入,成功实现了商业价值的转变。

四、结语

短视频平台借助生产主体的生产实践,构筑和再造了物质性空间和社交性空间,实现了空间的生产。借助智能算法和界面优化等手段,短视频平台消弭了用户的时空感,猎取了用户的注意力资源,带动了移动短视频空间的消费。短视频的空间生产实践无疑会赋予线下具体和实体空间新的文化内涵,但弊端在于当现实的生活空间被叠加上许多隐喻的属性时,可能会导致现实生活与线上空间出现大幅的落差,从而形成数字时代人们无法回避的危机。

参考文献:

[1]苏克军,曲涌旭.移动短视频的空间视域解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8(06).

[2]艾媒咨询.2021-2022年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报告[EB/0L].https://www.iimedia.cn/c400/82822.html,2021-12-28.

[3]王建磊.空间再生产:网络短视频的一种价值阐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7):118-122.

[4]何志武,董红兵.可见性视角下移动短视频的空间生产、消费与价值悖论[J].新闻记者,2019,(10).

作者简介:

孔晨光,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实务。

猜你喜欢
生活空间
智己AIRO 流动的艺术品
浅析居室设计中的自然风格
对湖州社会福利中心老年人生活空间的调查
环境艺术设计对生活空间发展的影响
社会空间中浮雕艺术表现的意义探究
中缅边境城镇缅甸籍人员生计方式与生活空间
从勒温动力心理学探讨钢琴演奏的心理紧张系统
年年有鱼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浅谈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