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2022-07-24 12:20陆香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感悟内化阅读

陆香

【摘 要】小古文历经大浪淘沙,绵延千古传承,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并进行文化传承呢?本文通过“读、悟、化、展”四重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拓展、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古文教学 阅读 感悟 内化 延展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小古文。小古文,采用文言写就,篇幅精悍、语言凝练、含义深刻。这些文章,历经大浪淘沙,绵延千古传承,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无论在文学创作上,还是在价值认同上,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对于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并进行文化传承呢?

一、读:让小古文上口

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切入口,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保证。离开了“读”,所有教学活动就成了无本之木。小古文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类文本,因其语言艰涩、节奏莫辨,其阅读的要求和难度无疑很高。让小古文朗朗上口,是学习小古文的敲门砖。

(一)范读激趣

学生接触小古文的机会较少,对他们而言,小古文读起来还是有困难的。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范读,再辅以肢体语言,往往能将学生带入古风古韵之中,让学生嗅到古文韵律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浓厚兴趣。如在赏读《伐檀》时,教师可以这样古韵古风地范读:“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也许,学生在学习之前,根本不懂其意,但教师极具感染力的范读,能将学生带进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韵律美感中,让艰涩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使学生阅读、探究古文的欲望和兴趣被激发出来。

(二)自读释疑

文言文的基础是先秦口语,受《四书》《五经》等经典古籍的影响,古人在撰写诗文时,有刻意模仿《四书》《五经》语言样式的痕迹,遣词造句简约精练,多义字、通假字、语气字等层出不穷,这些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自读释疑”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环节的中心任务是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读顺句子、借助注释初步读懂文意。学习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列出“自读释疑”的自学提纲:(1)自读古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错读、不漏字;(2)借助注释或工具书先初步理解全文,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古文,注意对节奏的把握;(3)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识,然后提出疑问。这样的自读释疑,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悟:让小古文入心

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十多篇小古文,都来自古代名家名著。这些名家名著,吐露着先人的思想精髓和崇高智慧,浸淫着他们高超的创作技巧,体现着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精准把控。因此,正确地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学会与历史交融、与古人对话,是小古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悟文本的创作环境

每一篇小古文的创作,都有它特定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这些背景和环境,是表达作者创作诉求的风向标。以《少年中国说》为例,这篇文章创作于1900年,当时正值八国联军入侵,这些入侵者无恶不作,落后的中国被洋枪、洋炮摧枯拉朽,更有不少麻木愚昧的国人散布“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灭华”的悲观言论。在这样令人悲愤欲绝的环境下,为了唤醒民众的爱国思想,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愤然写下《少年中国说》。对于这样的创作环境,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悟透。悟透文本的创作环境,对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会起到推动、促进的作用。

(二)悟文本的内容情节

小古文,篇幅虽短,但蕴含的信息量很大。一篇寥寥数语的短文,翻译成白话文后,篇幅会增多。那是因为古人在创作时,用词造句讲究简洁凝练又不失灵动,言赅意远。如《两小儿辩日》区区106字,就呈现给人们极具画面感的两孩争辩场面,而且给人们留下了悬而未决的答案和无尽的思考。理解小古文,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构意象、丰盈想象。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故事情节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以点带线。即抓住关键字,读懂一句话。如《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是理解本句的关键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探汤”进行扩句,“把手探进滚热的汤里”,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把手探进滚热的汤里,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这样,日中时分,太阳之炽热,便跃然纸上。第二步,以线射篇。即读懂每一句话,厘清文章的故事情节。在理解每一个句子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情节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接下来,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丰富想象,补充小古文中未曾言及的画面,进一步丰满课文的情节内容,如可以通过复述课文内容、讲故事、分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来达成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情节的印记。

(三)悟文本的价值指向

入选小学教材的每一篇小古文都有鮮明的价值指向,有赞颂意志品质的《精卫填海》、有鼓励思考探究的《两小儿辩日》、有推崇精细观察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在小古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领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同时,明晰文本的价值指向,领会古人的创作目的,才能达成文本的教育功能。如笔者在进行《守株待兔》教学时,是这样帮助学生延展的:

师:同学们,对照《守株待兔》,你发现生活中有哪些“守株待兔”的人和事?

生1:我爸爸在疫情时失业了,也一直不出去找工作,妈妈不断地催他主动出去找工作,而爸爸说,吉人自有天相,会有人来找他上班的。我认为,爸爸就是在“守株待兔”。

师:那,怎么办呢?

生1:今晚,我回家就和爸爸一起学习《守株待兔》,告诉他坐等收获将一事无成,应该主动出去找工作。

生2:我爸爸更有意思了,隔壁的王叔前年买彩票中了三万多元,于是我爸也效仿,天天去彩票站买票,他说,只要坚持就会中大奖。我认为,这就是“守株待兔”。

师: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你准备怎么做?

生2:我要告诉爸爸,幸福和财富是靠辛勤劳动得来的,天上不会掉馅饼。

小古文就像一面镜子,面向过往,鉴知未来。悟透它的价值指向,教师就能指导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取向。

三、化:让小古文生根

小古文言简意赅,需要我们反复咀嚼、叠加消化。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要通过诵读、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吸纳和转化,将小古文植根于学生脑海中。

(一)诵读:内化为神

小古文作为经典,对其反复诵读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可以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凝神。

教材中的文言文,文字凝练、节奏明快,课后习题中也几乎对每篇文言文提出了“背诵课文”的要求。这提醒教师要尽量少讲,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私人订制”诵读的片段;也可以在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结构层次、故事情节等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记忆模块,由点到面地进行理解诵读;还可以将在教育含义、艺术手法、结构特点等方面有雷同之处的小古文罗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型诵读;另外,可以以班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型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之目的。

(二)演示:外化为形

语文课堂上的演示,既是对文本理解的巩固,也是对文本升华的创造。这种形式不但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而且让小古文的精髓外化为形,可以将文本更加真切、立体地呈现出来。但小古文的篇幅短小、内容有限,如果照本宣科地演,会给人“刚开始就结束”的感觉。因此,剧本设计时,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当添加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适当地添加场景的设置。如《两小儿辩日》,其中的人物除了两孩和孔子外,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在辩论现场旁听的观众,适当添加旁观者的语言,如“对呀”“说得不错呀”“很有道理呀”“我觉得也是”学生在表演时,往往会受到表演能力的局限,很难做到首次演出就很成功。这时,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对首演做出科学的点评,并提出适合文本的修改意见,以力求再次演出的尽善尽美。如在《鹬蚌相争》的课本剧表演后,有的学生提出:“我觉得蚌是没有脚的,应该躺在地上演,而且要蜷缩成一团,这才像河蚌。”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鹬被河蚌夹着嘴了,说话的语气不应该这么清晰,应该瓮声瓮气的。”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渔翁看到鹬蚌纠缠在一起,应该哈哈大笑,然后说,你们两个啊,全是笨蛋,这下,便宜老夫了。”……不断打磨、不断修改的小古文课本剧表演,才能被学生接受和喜爱,才能将文本的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展:让小古文放飞

“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要观点。入选语文教材的小古文,都是千古传承的精品。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载体,激发学生古文阅读的兴致,打开学生古文阅读的视域,生长学生古文阅读的触角,丰盈学生对古典文学的认知,丰厚学生的国学根基,才能让这些精品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一)归类:拓宽阅读视角

小古文学习不能拘泥于教材里的文本,要想让学生学得广博而扎实,教师应该在课内小古文学习的基础上,适当地向课外延伸。小古文教学既要扎实用好教材,也不能囿于教材。教师要立足课内文本,拓展课外阅读,尽可能创设适切的育人情境,浪漫引领,把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向广阔的文言世界,具体可进行比较性阅读、同类性阅读。

例如,《邯郸学步》讲的是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别人的长处,还丢掉自己原有的本事。学完这一课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东施效颦》《鹦鹉学舌》等,让他们进行比较、归类。又如《杨氏之子》一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中还有类似的诸如《管中窥豹》《孔融认亲》等文章。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去追溯更多的文化典故和成语故事,让学生在持续的文化熏陶中學做有智慧的人。

(二)改写:加深文本理解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习完小古文后,为了增强学生对古文的记忆和内化吸收,教师可让学生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将之改写成白话文。教师要求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自己合理的想象,发表自己独特而又理性的观点,用平时积累的美词金句,将小古文改写成小故事,讲给家人听;改成小剧本,演给别人看。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小古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让学生原汁原味地接触小古文、了解小古文,通过“读、悟、化、展”四重奏,感知小古文的语言魅力,不断深化对小古文的认知,教师便可帮助学生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感悟内化阅读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