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近体诗创作教学的基本策略初探

2022-07-24 12:20谭玲伶骆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

谭玲伶 骆芳

【摘 要】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早已不知不觉地渗入我们民族的骨髓、溶入血脉、注入灵魂。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近体诗创作教学的课题研究,深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师生的古诗词素养,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构建评价策略,探索出小学生近体诗创作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近体诗创作教学 古诗词素养 评价策略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传承千年,早已渗透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学校自2004年加入“古诗词经典诵读活动”的行列,在此期间,全体师生及家长接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熏陶,获益良多,很多人的兴趣爱好由“诵读”开始向“创作”发展。因此,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近体诗创作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出小学生近体诗创作教学的策略。

策略一:规范常态的教学管理

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推动教学的保障,起着激励导向和监控质量的作用,只有规范构建更加符合近体诗创作教学特征的科学机制,才能真正发挥管理的价值,有效促进教学。课题组在“规范”上做文章,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制。

(一)全员参与

经典诗文诵读在全校展开,要求全校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全员参与。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题、教育教学的特色培育工作,要求教师全员参与研究、参与活动;“为每一个学生的诗意人生奠基”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宗旨,尽管学生参与的程度有深有浅、收获有多有少,但全员参与的机制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接受经典诗文的熏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有家长的支持与陪伴,持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家长的素养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二)融合推进

学校与家长合力,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全方位、立体交叉的诵读氛围,以保证每天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无论是课内,还是课间,学生听的、看的、写的、画的、说的,都与经典诗词相关,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将“经典诗文诵读”作为全校的校本课程,学校不但配备了两名专职教师,还聘请诗词专家作为顾问,定期来学校进行专业指导。另外,将经典诗文诵读与校本课程、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相融合,还能使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地感受汉语的优雅特质。

(三)建立“五个一”常规管理

(1)每年5月举行诗文诵读节,由学校策划、组织,对一年来近体诗诵读成果进行集中表彰和展示,该节日成为学生心中真正的节日。

(2)每学期(春季学期5月,秋季学期12月)开展一次诗文诵读段位升级活动,由诗文诵读课题组负责组织实施。

(3)每月开展一次以誦读为主题的班队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4)每周按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至少上一节诗文诵读课,由专职教师任教,课题组和教导处协同管理。

(5)每天坚持15分钟的课内诵读,即每天下午第一节课课前的“午间诵读”,由语文教师组织和指导。

策略二:开发优质的课程及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才能为近体诗教学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我们可以从研究制订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实施内容开始,逐步将课题研究中的教学素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习视频、古诗系列微课、原创作品等整理成资源包。学校编写了“‘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纲要”,整理了一套诗词教学系列微课,设计了3~6年级诗词创作基本练习题,修订了学校“诗文诵读”考级手册。课程资源丰富多样。

(一)低年级课程及教学资源:继续开展学校传统活动,积淀创作基础

低年级宜以内涵深刻、意存高远的经典诗文自编成特色教材。我校以自编的 “诗文诵读考级手册”为蓝本,在校内开展各种经典诵读活动,诵读内容包括《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诵读活动有每天15分钟午间诵读、每月一次班级诵读活动、每学期一次诗文考段活动、每年一次诵读节等。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出丰富多彩、有趣的活动并落实于常规教学中,为创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年级课程及教学资源:深化基础知识,开始创作启蒙

进入中年级,以古诗文课堂教学为切入点,通过“读—析(平仄、押韵)—领悟诗情诗境—背诵—创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近体诗的相关知识、基本技法融入平时的语文教学和校本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平仄、节奏、押韵、对仗、古风、歌行等基础知识。我们还把“诗文诵读考级手册”中《弟子规》《三字经》《老子》《论语》的精选内容作为校本课程中的部分教材以此推进课程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了学生创作近体诗的语言基础和文化底蕴,同时丰富了校本课程学习的内容和形式,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三)高年级课程及教学资源:激发创作热情,积累创作作品

近体诗创作教学是古诗词学习的最高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学校可开设高年级诗词特色班、诗词社团,由专家、专业教师上课,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课程指导和训练。我校五年级开设了特色诗词社团,由长沙市诗词协会副会长罗冈老师执教,每周分别开展两节诗词创作特色课程。

专业教师积极探索,寻找指导小学生近体诗创作的策略,在常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路径,引导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作。教学从学生模仿开始,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后,学生的创作水平日渐提高,开始进入自由创作阶段。我们结合时令、节气、节日、学校活动等,适时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雨后的彩虹、寒冬里的第一场雪、校运会上的胜利、升旗仪式的神圣等都是创作的灵感源泉。如杨万里《舟过安仁》一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首诗的韵脚字是“童”“中”“风”,三个字在平水韵里都是平声的“东”韵。我们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词语的词性,并以这三个字为韵脚进行创作尝试。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下,创作出了一些很可爱的小诗:野地无边一牧童,坐看风景鸟声中;炊烟袅袅归人急,竹笛悠然弄晚风。在学生进行创作时,教师强调用“韵”,把握基本韵律,品味诗中的音韵美。学生写完后反复推敲,重视锤炼字句,用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

策略三:整体提升师生的古诗词素养及文化审美能力

(一)提高教师创作教学的能力

近体诗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对句数、字数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对教师自身的近体诗创作知识储备要求非常高,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古诗词素养十分必要。我校聘请《湖南诗词》《岳麓诗词》《长沙诗词》的副主编,长沙市诗词协会副会长、长沙市嘤鸣诗社副社长作为培训专家,每学期定期给教师上诗词创作课,主要是有关经典诗文教学的研究、诗词创作教学的研究等。通过各类培训和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常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而且能够较好地指导学生创作诗词。教师广泛地参与,拓宽了视野,积淀了文化,提升了综合素养。

(二)给学生营造一个“诗意童年”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参加诗词考段,至中年级掌握近体诗格律,再至高年级进入近体诗创作时期,整个小学阶段营造了一个“诗意童年”的氛围,学生无时无刻不浸润在古诗词中,学习和创作近体诗,从而使提升自身的诗词文化素养自然而然成了一种习惯。

1.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

学校每天午自习时间开展诗词诵读活动,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课间,听着古诗词,学生齐做自编的 “雅言操”;午间,伴随着优雅的古琴声,学生品读经典。学校营造了一种全方位、立体交叉的诵读环境,让经典伴随学生生活,让诗词融入学习的方方面面,学生在典雅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诗情、享受诗意,良好的诵读习惯自然发生、养成。

2.激发自然的创作灵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在感受了古诗文的魅力以后,要用自己的所学和所感来创作、传承文化精髓,达到“熟诵唐诗三百首,既会吟诗也会作”的目标。课题组邀请诗词协会专家来学校讲课,进行精细化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比赛,营造创作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主题开展诗作评选活动,随时随地激励、唤醒学生创作的灵感和热情,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策略四:构建创作教学的评价体系

在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小学生近体诗创作教学的评价策略,以保证课程持续、稳定落实,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參与的积极性。

(一)明确创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培养学生近体诗创作的知识和技能是课题研究的目标,评价必须站在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施,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过程性原则

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成长历程,把日常积累、创作记录与考核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

3.激励性原则

评价体系坚持正面激励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近体诗、创作近体诗的积极性,定期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定量发布作品,增强创作者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保持不断学习和创作近体诗的动力。

4.互动性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同伴互动、与教师互动、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学习、创作及相关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二)设立创作学习目标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学生近体诗素养提升的程度和创作学习的现状,基于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我们按学段来评价学生在近体诗的积累以及创作方面所能达到的层次,分段设立了创作学习目标。

附:分段评价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爱诵读,感受诵读的乐趣,能养成“日有所诵”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经典诗文,能读出简单古诗文的韵律、节奏,做到熟读成诵。

(3)诵读经典篇目,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积极参加诵读活动,有表达的自信心。

第二学段:(3~4年级)

(1)对学习经典诗文有浓厚的兴趣,能养成主动诵读的习惯。

(2)诵读优秀诗文,能初步把握经典诗文的主要内容。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在注重经典诗文积累的基础上,尝试创作对联。

第三学段:(5~6年级)

(1)了解经典诗文的基本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经典诗文的基本表达方法。

(2)诵读诗文,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3)能遵循近体诗的基本规律,尝试创作简单的近体诗。

(三)构建创作作品评价标准

近体诗创作的专业性、多元性决定了评价体系必须是全面的,我们根据近体诗创作的特点,从语言层面、格律层面、艺术层面、思想内涵层面着手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小学生近体诗创作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8BJC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
初中生养成教育评价策略研究
电子商务中客户评价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评价的几点策略
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策略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的策略探微
美术作业情感式评价策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