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千年 终得一见

2022-07-24 12:14陈晏中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敦煌石窟敦煌研究院特展

陈晏中

聚焦热点

2022年5月18日,《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武汉大学用先进的文物扫描和复制技术,把敦煌石窟“搬”进了学校。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近百件,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在内的珍贵文物30余件,多数为首次离开莫高窟。

除了珍贵文物,4个全景复原洞窟也被“搬”到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黄先锋教授表示,武大将团队研发的技术应用到了石窟的数字化和壁画的几何纠正。“敦煌壁画面积很大,原始壁画其实是曲面的。我们和敦煌研究院一起合作攻关,首先要对洞窟进行3D建模,获取精确的几何模型数据,然后用‘微分修正’技术纠正采集到的壁画图像,修正每张壁画的局部变形,然后就可以打印出平面的壁画了。”

同时,武汉大学也发布视频介绍了莫高窟文物如何从鸣沙山到月牙泉,从黄河边到长江畔。一时间,历史文化遗产、文明传承、文脉延续的话题又引起了广泛关注。

武大与敦煌渊源颇深,20世纪80年代,文物数字化概念兴起,李德仁院士和朱宜萱教授开始着手保护敦煌莫高窟文物。2005年前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李德仁院士多方筹措经费和设备,推动了武大和敦煌研究院一起开展“数字敦煌”项目研究。2007年末,黄先锋教授加入团队,两代武大研究者共同为还原敦煌石窟原貌而努力。

多维解读

1.薪火相传。一百多年来,敦煌文物的搜集和保护工作从未停歇。如今,高科技复制技术让没有去过遥远敦煌的人也能见识到这些文化遗产中先人的智慧。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和绘画艺术让人们深深震撼于它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芳华无限。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坚定的使命和不懈的追求。敦煌石窟考古特展让我们领略到“往事跨越千年,传承古今不变”的精神。

2.坚守初心。看着这些敦煌文物,就想到了一个人。是谁在青春年华坚守偏远苦寒的远方?是谁五十年隐姓埋名只为默默守护心中的珍宝呢?又是谁有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和决绝?是樊锦诗!此次武汉《万里千年》的展览,樊锦诗亲自挑选30件国宝、近百件考古展品。即便已接近耄耋之年,她也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3.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武汉大学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敦煌石窟考古特展,既是在存储历史,又是在解码创新。

青年视角

刘萌:“丹心未泯创新愿,白发犹残求是辉。”即便时光流逝、白发苍苍,也挡不住一颗追寻真理和发挥光亮的心。感动于樊锦诗先生对敦煌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她把这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其中的艰苦与不易难以与人言说,所以更显传承精神之可贵,更令我们心生敬畏,深受触动。现在武汉大学接过文化传承的接力棒,用实际行动助力文物保护、文脉延续。对于文化的传承,我们唯有心怀虔诚,用一生去努力,去追寻,也希望更多人感受到传承之艰难与意义之重大。

谢金萍:笔走龙蛇的字符我们可曾熟识?浩如烟海的诗卷我们又能否体味?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五千年文明,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从敦煌护卫到武大传承,从荒漠深处到珞珈山水,洞窟里菩萨像的表情温柔而亲切,唤起我们对美的想象。我们在欣赏时,不忘寻找镌刻在文物里的诗意。文物见证历史,见证过去的生活。我们在科技的帮助下,有幸如此近距离体验、浏览。唯愿历史永存、艺术常在、生命常在。

【四川泸縣第二中学(9)班】

教师观点

赓续文脉,继往开来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这是敦煌研究院墙上的一段话。光阴流转,武汉大学用先进的文物扫描和复制技术,把敦煌石窟“搬”进学校,开展为期4个月的敦煌石窟考古特展。这再一次提醒我们文物保护的迫切,也给文脉赓续、继往开来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承不守旧,敬重文物与科技完美呈现传承。

对历史文物真正的自信,来自对我国传统文物发自内心的敬重。中华文化讲究艺术意蕴,而莫高窟文物的魅力在于传神动人的绘画、巧夺天工的雕刻、真挚感人的艺术魅力。无论哪种形式的展览,都需要拥有的相当技能,包含对作品的诠释和体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之意。武汉大学将团队研发的技术应用于石窟的数字化和壁画的几何纠正,正是建立在尊重敦煌原物的基础之上。万林艺术博物馆对洞窟进行了3D建模、复刻,而让参观者在观赏过程中与文物产生共鸣。文物能够被更多的人看见、欣赏,得感谢文物创新团队的付出。

创新不离根,传统文物呼唤“现代相遇”。

武汉大学和敦煌研究院一起合作攻关,获取精确的几何模型数据,然后用“微分修正”技术纠正采集到的壁画图像,修正每张壁画的局部变形,最后打印出平面的壁画。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的变化会受到社会情况的影响,其兴衰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同样的,文物、文化的创新与变化也应以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的发展繁荣为目的。几代武大人勇担使命担当,勇立时代潮头,以技术进行文化创新、重铸经典,以创新精神与文物“现代相遇”。文化创新之路虽然任重而道远,但他们跋山涉水,一往无前。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接力棒已交到我们青年的手中,我们应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我们应该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赓续文脉,继往开来。

文物不能遗忘,文化成就未来,没有文化的坚守与创新,就没有文脉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敦煌石窟敦煌研究院特展
新春特展《笔筒文化耀古今》在客博开展
“其命维新——常州博物馆藏20世纪绘画特展”第一期
敦煌石窟
“回鹘·西夏·元代敦煌石窟与民族文化研讨会”会议综述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髡发人物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2016敦煌论坛:交融与创新
特展的草莽时代
敦煌的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