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

2022-07-25 02:51
公民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全民体育

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站在这一坐标点,回顾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体育事业正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标志性事业。

新中国成立 体育事业艰难起步

旧中国积弱积贫,民弱国穷,被世界列强讥讽为“东亚病夫”。1908年,《天津青年》发表文章,向国人提出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道出了在列强环伺下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的心声。1932年,刘长春“单刀赴会”,参加了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比赛结束后,因路费不够,在当地华侨的捐助下才回到祖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民体质羸弱,运动水平低下,专业人才匮乏,体育场馆凋敝。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迅速把发展体育事业摆上了议事日程。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不到20天就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商议新中国体育发展事宜,提出“为人民的健康、新民主主义的建设和人民的国防而发展体育”的工作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体育事业由团中央领导。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方向。

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全国体育事业发展。一个由体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具体实施,分工合作、高度集中的体育管理体制逐步建立。

广大人民群众也以空前的革命热情投身到群众体育中,实施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体育场馆设施有了较大发展,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欣欣向荣,国民体质得到很大改善。1959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的举行,近亿人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新中國成立后到50年代末,我国运动员不仅全部刷新了1949年以前的全国纪录,还在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等18个项目中31次打破世界纪录。1956年,举重运动员陈镜开为新中国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1959年,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获得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1960年,我国登山健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奇迹。

新中国体育在发展之初不可避免地受到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波折。由于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内少数势力持顽固反华立场,我国于1958年被迫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但中国体育人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体育事业仍在曲折中发展。

改革开放 中国竞技体育崭露头角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

根据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奥运模式”成功解决了在国际奥委会和其他国际体育组织中的涉台问题,恢复了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利。改革开放的中国回归到国际体育大家庭中,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1980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冬季奥运会,1984年我国在改革开放后首次组队参加夏季奥运会,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新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并取得位列金牌榜第四位的优异成绩。

我国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奥运会为核心的奥运战略,制定和实施了奥运争光计划。1984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极大地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影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体育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改革加快推进,设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2001年,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中国体育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为筹办好北京奥运会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又一次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在这一时期,全民健身运动也得到蓬勃发展。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成为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跨世纪纲领性文件。2009年,国务院批准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中华大地掀起了持续不断的体育热。

党的十八大以来

体育成为凝心聚气的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体育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把体育事业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去谋划。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着力解决行政、事业、社团、企业四位一体的弊端,努力构建小政府、强社团、大社会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坚持开放办体育的理念,进一步简政放权,放宽准入,优化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发展。奥运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也稳步推进。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成为世界唯一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此次冬奥会,中国健儿以9金4银2铜,金牌榜第三创造了中国冬奥会历史最佳成绩。

中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崭新形象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成为中华民族凝心聚气的强大力量。其间涌现了一大批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英雄集体,如长盛不衰的中国乒乓球队、“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被誉为“梦之队”的中国跳水队等。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系统以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为重点,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构建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和人民满意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构建覆盖全体、突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新机制。

伴随着体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我国的体育法治也不断健全完善。以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实施为标志,随着《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反兴奋剂条例》《全民健身条例》以及一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中国体育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

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时隔27年,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修订体育法。

新修订的体育法让全民健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明确提出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并规定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所在周为体育宣传周。

新修订的体育法聚焦青少年这个重点人群、学校这个重要阵地,强调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表示,新修订的体育法,篇章结构更加完善、条文更加充实丰富,覆盖体育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重点补充“总则”“竞技体育”“保障条件”等章节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体育事业未来发展原则方向。

至今,我国已形成1部法律、7部行政法规、30余部部门规章、200多件规范性文件、近300件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体育法规政策体系,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了依法治体的新时代。

来源:中国体育报

新中国体育发展大事记(部分)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列入了“提倡国民体育”的内容。

1951年 在北京开始试行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52年11月 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同年,教育部成立体育指导处。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国家特别重视青年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1955年7月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一五”计划中提出:“在全国人民中,首先在厂矿、学校、部队和机关青年中,广泛地开展体育运动,以增强人民体质”。

1975年 國务院批准试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995年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定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

2002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对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和筹办好2008年奥运会作出部署。

2009年 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条例》。

2011年 国家体育总局颁布《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青少年体育第一次有了整体规划。

2017年11月 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2022年6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全民体育
冬奥会“点燃”全民冰雪热潮
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推广人名单
师范院校体育院系服务地方体育事业的研究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对体育事业的积极作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