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下家校联动机制建设纪实

2022-07-25 23:34王思力
科学导报 2022年44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育人

关键词:走班制;家校联动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深化教育改革,要坚持两翼驱动,即教师育人与家庭育人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合力。调研发现,曾经的家校合作存在家长边缘化、联动方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班主任家校共育工作理论和实际经验不足等问题。加之Y校走班制下,打破了原有行政班,育人主体从班主任、家長的二元化,变为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分布式管理老师、社团老师、家长的多方协同;学生信息和成长表现从班主任处分散到了校内的各个学习活动场景。为了在家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连接学生、任课教师和家长,促进多方协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Y校建立了走班制下家校联动新机制,重点发挥家校协同育人能力,建立家校统一战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举措如下:

该课程手册包含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诊断、选课示例等方面。为帮助家长直观了解一天在校活动,还附有一日作息、初中大事件、评优办法、职业考察课、学生社团、学分赋分办法、选课操作指南等,涵盖了学生在校方方面面的生活。

取消行政班后,Y校创新管理模式,围绕班主任协同职能设立了咨询师、教育顾问、课程管理(选课排课)、诊断与评价、小学段与研究性学习、常规、白晚自习管理、自主管理学院等8个项目组。经过实践探索,各个项目组形成明晰的工作职责和流程:

1.班主任负责人生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2.咨询师关注年级风气,引导和谐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学习规划与职业规划,注重心理疏导;3.教育顾问帮助学生实现他律到自律,培育社会责任意识;4.课程管理组专注学生自主选课和课程调整;5.诊断评价组分析诊断数据,帮助孩子白描学业进步路径;6.小学段项目组引导学生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用规划引领和提高学业综合能力;7.常规和自习管理组督促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公民意识,培养自我约束能力;8.自主管理学院为学生展示特长,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搭建了平台。

针对通知的重要级别、紧迫程度、常规与否、内容繁复程度,学校鼓励班主任创新沟通方式,确保消息有效落实:1.重要且非常规的复杂通知:班主任下发纸质提示信,由学生带回并提醒家长浏览,同时在微信群下发信件的电子版,提醒全体家长阅读;2.重要且紧急的通知:在微信群下发信件的电子版,并提醒全体家长阅读并小程序接龙打卡。

走班制下,教育模式往往是“一对多”。传统班级模式下,班主任作为信息的汇集点,各方均需对接班主任。而走班制下,教育的各个主体呈现扁平化的特点。一位学生面对多位教师,一位家长面对多位教师,每位教师都要直接面对每一位学生个体和学生的家长。各方可否直接根据学生需求,建立一个有效的联动机制,调配各项资源,实现个别化教育?我校通过建立一个学生、家庭、教师、甚至学校层面相互联动的机制——学生成长责任中心,不但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大大提高了走班制下班主协同沟通的效率。

学生教育成长中心的起点是发现问题,抽丝剥茧还原成长中最真实迫切的需求。为拓展发现学生需求的渠道,采用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需求而后汇总、反馈、分析。形成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可传承的学生成长档案。

根据需求筛选出其对应的教育者。如班主任、最喜欢的学科老师、最敬畏的学科老师、家长甚至宿管阿姨等。建立学生教育成长中心的人员核心,由核心人员就学生近期表现,研讨交流,汇总学生家校生活中,不同侧面的表现情况。根据收集的相关信息,采用有效的分析工具,如:SWOT分析等制定策略。

成长中心核心成员需协调人员,如,班主任、相关教师、家长同时调配资源。战略高层明确个性化培养目标,中间管理层落实培养目标、推进策略实施、反馈各方信息;由参与教育活动的教师、职员、家长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基层运营,为学生成长提供教学、生活等各方支持。研发组则负责研发课程资源、学习工具、成长支架等。这五个部分息息相关甚至相互融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共同支撑学生的成长需求。

选课走班制下,学生流动性增强,应运而生的是呈扁平化分布的学校管理模式,原本不利于家长及时、便捷了解学生信息。为此,我校构建了家校联动的硬件保障——“云平台”,确保线上线下,家校联动。云平台全称综合数字校园云平台,老师、学生、家长都有账号,登录后可进行成绩查看、选课、活动申请、请假、教育教学诊断填写、奖项申报等一系列操作,涉及到孩子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确保孩子在校情况在家长端清晰、透明、可视。

开设了针对班主任协同育人能力的培训课程,主要包含“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家校合作的契机”“拓宽家校合作渠道”等专题讲座课程。通过培训班主任,既提高了班主任与家长协同沟通的效率、效果,也能够通过家校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选课走班制下,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归属感不强,班主任难寻其踪迹;家长需联系多位老师才能全面了解孩子各科学习和行为规范的情况,有时甚至只能被动等待老师的联系。往往当老师主动联系家长时,问题已经严重到错过了解决的萌芽期。尤其是对于一些自觉性不高,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关注的学生,保证家校之间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就更为重要。为此,学校通过设立班主任联动小组进行了班主任联动管理新方法的探索,将年级班主任们分组,每组设立一位主任老师,由其带领小组老师们研讨班级管理理念、给学生进行心理画像,对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分类、个性化指导,集中实现了高效、全员育人。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重要途经,但以往的家长会存在规模大、频率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家长得不到全面、及时的反馈,更难以得到针对性的育人策略指导,会后孩子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样的家长会起不到应有的育人作用。因而,我校鼓励班主任朝着“纯化问题、凸显家长会的针对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大胆创新,开创了三种独具特色的家校沟通模式:学科家长会、班主任一对一家长会、分层分类家长会。

选课走班制能够在教学上实现分层分类、个别化教学,但是也对家校联动育人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我校从学校、年级、备课组到班级的不同层面,从软件和硬件,针对家校沟通的痛点,探索并构建了适合于走班制管理模式下的家校联动新模式,培养并发挥了班主任在其中协同育人的能力,帮助班主任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了真实的学生个体。解决了走班制下学生流动,教育信息离散的痛点。通过建立标准化的面向家长的信息反馈机制,整合碎片化信息,保障教育信息及时、畅通传递,各方分散的力量进而熔铸为育人“合力”。通过发挥班主任核心素养,强化家长参与,梳理并研制了基于本校家长情况,适切的家校联动新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润滑了家校关系,强化了家校合力育人的成果。

本文基于Y中学走班制下家校联动新机制建设,阐述了该机制的构建方法、具体措施和实效总结。初步解决了走班制下家校联动不及时、不充分的痛点。证实了建全家校联动机制体系,正确认识家校关系,提高三方协同育人能力,能实现家校合力,助推学生全面成长。未来,针对该机制的完善、活动设计、班主任交流平台建设可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2018.

[2]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J].教育部,2019.

[3]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J].教育部,2019.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育部[J],2019.

[5]张叶云,魏道盛.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协作机制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中学 王思力)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京津冀协同发展